..续本文上一页来过,您不知道我生来就是爱财如命的吗?就算是叶子尖端的油滴,我也不曾施与谁的,请大王召唤那行施舍的人来查问一下。」
国王差人去请帝释天来,但是他与大臣们都分辨不出二人有何不同。那吝啬的长者道:「大王,觉得如何?他是依里沙,还是我是依里沙?」国王道:「我们不晓得,有晓得的人吗?」吝啬长者道:「大王,我的妻子会晓得的。」
说着,国王就命人召唤妻子过来,大家问她:「哪一个是你的丈夫呢?」她道:「是这一个。」就去站在帝释天身边。唤了孩子与仆人们来询问,也都认定是帝释天。吝啬长者思忖道:「我头上有一个瘤,被头发掩住,理发师应该知道,去唤他来吧。」于是他向国王说道:「大王,理发师知道我甚深,请差人去叫他来吧。」
国王差人唤了理发师来,问道:「能认出谁是依里沙长者吗?」理发师道:「大王,看了头就可明白。」国王道:「那么你看一看两人的头吧。」在这一瞬间,帝释天在自己头上造了瘤,理发师检查二人的头,见都有瘤,便道:「大王啊,两人头上都有瘤,我分辨不出这两人中,谁是依里沙长者。」接着就唱出偈语来:「两人都跛脚,都伛偻,都是独眼;头上都有瘤,我不知谁是依里沙。」
长者听了理发师的话,就战栗起来,因担心财产被人取光,当场就昏晕过去,扑倒在地。这时,帝释天道:「大王啊,我非依里沙,我是帝释天。」说着就示大慈爱心,立在空中。众人用冷水把依里沙浇醒,大众向诸天之王的帝释天作着敬礼站着。
帝释天向依里沙说道:「依里沙啊,这财产是我所有,不是你的,我是你的父亲,你是我的儿子,我积了施舍等善行,故得生为帝释天,但你破坏了我的家规,成为吝啬之人,贪婪无厌,烧毁慈善堂,驱逐乞丐,一味守着财产,自己既不用,也不施予他人,恰如罗刹鬼管领了东西,置之不用。你如果能将我的慈善堂重建,施行慈善就好,否则我就要使你的财产化为乌有,而且要用这金刚杵割断你的头,使你丧命。」
依里沙长者因为怕死,发起抖来,立誓道:「我从今以后当力行慈善。」帝释天听他如此发誓,便坐在虚空中说法,使他坚守五戒,然后回到天宫。依里沙亦因行了施舍等慈善事业,后来得生于天界。
佛陀最后将贪欲豪商的前生——依里沙的事迹串联起来,作了总结:佛道:「比丘们啊,目犍连调御贪欲长者,并不始于今日,前生也曾调御过。那时的依里沙就是那个贪欲长者,帝释天是目犍连,国王是阿难,理发师就是我。」
弟子们听了满心欢喜,对佛陀的教法信受奉行。
弃老国缘
这部经的故事内容,是要我们大家孝顺父母,敬老尊贤。
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次这么说:「恭敬耆宿长老,有大利益。有什么利益呢?就是可以听到一些不曾听的事,以前不了解的,现在了解了。名声远达、有智慧的人都会尊敬。」在座的比丘们说:「如来世尊总是经常赞叹恭敬父母耆德长老。」佛陀说:「不但今日,就是在过去无量劫中,我也一直恭敬父母,敬老尊贤。」诸比丘们说:「佛陀在过去恭敬父母尊长的情形,是怎样的啊?」
佛陀说了以下的故事:过去久远以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弃老国。在那个国家,如果年龄老了,就会被赶出家门,抛弃在外,任凭自生自灭。当时有一位大臣,他的父亲年龄老了,如果依照国法,就应该将他遗弃了。但是大臣因有孝顺心,所以不忍心这么做,就挖掘一个地下密室,安置父亲,随时供奉三餐饮食。
由于此不仁道的政策,触怒了天神,有一天,一位天神到了王宫,捉了两条蛇,放在国王面前,说:「如果能辨别两条蛇的雌雄,你的国家就可以得到平安,否则七日之后,你和国家都要灭亡。」国王听了之后,心中非常懊恼,便和群臣参议这件事。每位大臣都说无法辨别,只好通告国内贤能之士,谁能辨别的,当厚加爵赏。此时,大臣立刻回家,请问他的父亲。父亲就告诉儿子:这件事容易辨别,只要以细软的物品丢到蛇背,观察急躁动乱的,当知是雄的;安住不动的,当知是雌的。大臣依此方法,赶回王宫禀告国王,果然分出雄雌。
天神立刻又问一个问题:「有哪一种人,别人看他是没有睡觉,但是另外一个人看他,他还是睡着不醒,这是哪一种人呢?」国王与群臣,又不能辨别,只好又通告国内的贤能之士。此时,大臣又回去问父亲。父亲说:「这种人叫做学人,就是修行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的人,凡夫看他是不迷,但以阿罗汉来看他们,仍有烦恼习气未断。」
大臣依此回报国王,问题虽已解答,但天神又变现一头大白象,并问国王能不能知道大象有几斤两。群臣共同商议,没有人能知道。国王又要通告国内贤能之士,仍然没有人知道,因为古时候还没有地磅。大臣又回去问父亲,父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将船身稳定后,在水位的地方,船身画个记号,然后牵出大象,再找大石头安放到船上,重量到达水位与船齐,再称石头,加起来后便可知斤两。」
大臣即以此智慧之言,回报国王。天神又提出一个问题:「有怎样的一杯水比大海之水还多?谁能知道?」群臣共同商议,又无法理解。国王又准备通知国内贤能之士,仍然无法知道。大臣又回去问父亲:「这是什么样的水?」父亲回答说:「这件事容易解答,如果有人能够信心清净,以一杯水供养佛陀或僧宝,或供养生病中的父母,以此功德,数千万劫,受福无穷。海水虽然很多,但世界末日,地球毁坏就没水啦!以此推论,一杯水孝敬父母、供养三宝,多过海水百千万倍的功德。」
大臣就以此回报国王,解决了问题,但天神又变化作一个饥饿的人,只剩皮包着骨头,指着国王说:「你可以找到一个比我更加饥饿瘦苦的人吗?」群臣思量良久,都不敢说话。大臣又以此状况,回去请问父亲,父亲回答说:「世间有人,悭贪嫉妒,不信三宝,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将来之世,堕到鬼道中,百千万岁,不闻水谷之名,身如大山,腹如大鼓,咽喉却如细针,头发如锥刀,缠身到脚部,举动的时候,支节冒火,像这种人,比你饥饿痛苦,百千万倍。」大臣就以此话回报国王,而回答天神。
天神又变化作一种人,手脚杻械,脖子又带着锁链,身中冒火,整个身体焦烂,然后又问国王说:「世间有比我这个样子更苦的吗?」国王及诸大臣,都没有办法回答。大臣又回去问他的父亲。父亲立刻回答:「如果世间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师长,诽谤三宝,将来之世,堕于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刀道火道,如此众苦,无量无边,不可计数,以此推论譬喻,可知比你困苦百千万倍。」大臣又以此言,禀报国王而回答天神。
天神又变化作一位非常美丽的女人,端正庄严,举世无双,可以说是绝世佳人。天神再问国王:「世间还会有比我美丽的人吗?」国王与大臣们,看得目瞪口呆,无法回答。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回答说:「世间有人敬信三宝,孝顺父母,喜好布施、忍辱、精进、持戒,将来得生天上,端正殊特,比你美丽庄严百千万倍,你和他比就像一只瞎弥猴了!」大臣以此回报国王,以此回答天神。
天神又以一块香檀木,四四方方,每一面都很平正,拿着给国王和群臣看过,并问:「谁可以告诉我,哪一面是树根的部分,哪一面是树梢的部分?」国王与大臣们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回答说:「问题简单,派人将这块木头用力投掷到水中,向树根的部分因为比较结实,会沉下去;向树梢的会浮在水面。」大臣即以这样的说法,回答天神。
天神又变现两匹白马,形色没有多大的差别,问国王说:「哪一匹是母亲?哪一匹是女儿?」国王和大臣仍然没有办法回答。同样的,大臣又回去请问父亲,父亲回答说:「派人拿一些牧草,放在两匹马面前,如果是母亲,会推草给女儿先吃,后吃的是母亲。」
诸如此类,所有的问题,都一一回答完毕。天神非常欢喜,并且说:「你的国中一定有大智慧的人,所以我不消灭你,如果以后仍不以仁政治理国家,爱戴百姓,我仍然会来消灭你,以及你的国家。」说后就消失不见。
此时,国王心中才松了一口气,并且问那位大臣说:「今天国家保住平安,都是靠你的智慧,是你自己的智慧,或是有人教你呢?」大臣说:「不是臣民的智慧,如果能赦免我无罪,我才敢实说。」
国王说:「今天如果你有罪该万死之罪,也不过问,何况是一些小过失,你尽管放心说出来。」大臣说:「国家政令,不准孝养年老父母,臣有老父,博学多闻,经验丰富,臣不忍遗弃,冒犯王法,藏在地下室。今天回答问题,都是老父的智慧,臣不敢居功。只是诚心建议,唯愿陛下,重新发布政令,准许国中孝养父母,并且敬老尊贤。」
国王大为赞叹,心生欢喜,对大臣说:「今天靠你父亲的智慧,得以保全我们的国家,老人的智慧,非常宝贵,你可以好好孝养父亲,我也要请他做老师。」
国王并且宣达政令,所有百姓,必须孝养父母,尊敬老人,如果有不孝父母、不敬师长的,要处以重罪。
此后国王施行仁政,感得天神庇佑,从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放下情欲,身心自在
唯有「痛念无常,放下情欲」,才能真正解脱自在!
《初曜经》的第一卷记载:从前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比丘时常到城外旷野的墓园,每次都必须走过人家的田地,才能到达那坟场。地主看见这种情形,便很生气地对那位比丘说:「你是一个出家人,不好好修身养性,天天在这土地上走来走去,到底是在干什么?你瞧!你已经在我的田地上走出一条小路了!」
那位比丘回答说:「我遇到争吵和诉讼,常在打官司,为了追寻证人,所以才会走过这块土地!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跟着我去看个究竟,不就明白了?」
于是那地主就随着比丘来到坟场,看到坟场到处布满了尸体和残骸,有的肿胀,有的发臭,有的腐烂了,许多鸟兽都…
《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三章 佛典妙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