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覺得有東西阻礙著撞針,心裏知道不妙,急忙檢查槍枝,只見有一顆子彈,卡在槍膛。當時害怕得手足發軟,面色改變。妻子已經察覺,惶恐地責罵說:「常常勸你不要玩槍,以免危險,總是不聽。今天若不是廢彈,就要闖下大禍了!」
我一時已沒勇氣再弄槍,就叫機關的喬隊長來,請他退出子彈,並告訴他經過情形。他見彈殼尾部已撞一小坑,也說:「幸虧是廢彈,否則不得了!」他退出子彈後,因爲好奇,又裝入,走到室外向空試射,只聽轟然一聲彈已飛出。同事們紛紛出來探詢,以爲槍枝走火,我們則面面相觑。使人無法了解的是,這顆子彈既不是廢彈,爲何先前不響?現在向空射擊,爲何又會響?大家都說奇怪。喬隊長則稱贊我福氣厚,我自知哪有什麼福德,所以沒有惹禍,應該是禮拜觀世音菩薩得到的奇迹。
來臺後,家中供奉觀世音菩薩。一九五○年秋,次子患頭痛發高燒,又發痙攣,身直如棍,兩眼上翻,抽動不停,經省立臺中醫院診斷爲腦炎,入院七日,仍昏迷不醒,一滴水也不能喝,只有整日抽動。我見此情形,黯然神傷,想起在流離遷徒中,撫養不易,今已八歲,想不到患此疾病,不禁潸然淚下。
我于是默念菩薩神咒,懇求加被賜佑,念不到叁遍,次子竟睡著了。半夜聽到次子向我要水喝,真是高興極了。倒開水給他,並沒有喝下,只有用手將杯推向床邊,把被都弄濕了,又昏沈睡去,但已經沒有抽動的現象。再次醒來,要水喝了幾口,隨後用手左右亂摸,像找東西,問找什麼?他答說找帽子。他並沒有帶來帽子,想必是夢話,我就未加注意。
次日清晨,他已能睜開眼看東西,算是比較清醒。問他知道現在住什麼地方?他答說不知。又問他昨天喝開水、找東西記得嗎?他答說,先拿水給同來的小孩喝,第二次才自己喝,但帽子卻被那個小孩拿去。問他那個小孩從哪裏來,答說:「我在一個地方看戲,那小孩要送我回家,他走時將我的帽子拿去。」我最初還不了解這是菩薩的加被,隨即領悟到「送他回家,拿去帽子」,這不是菩薩拔除他的腦炎疾病,使他神識回到本體嗎?不禁誦念聖號不止。
自此,次子日漸康複,不到兩星期就出院,而且沒有遺留任何毛病,真是太神奇了!
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輔弼阿彌陀佛,度化衆生,脫離苦海,超登彼岸,我們怎麼能不一心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虔心持誦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呢!
一念定升沈
我們從過去到現在這一輩子,然後又到下一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在掌控?我們自己又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未來,掌控著自己的下一輩子要到哪裏去,或是變成什麼模樣嗎?
這裏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從中可了解到,到底是什麼因素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佛教注重根基,根是根本,基是基礎。如果沒有基礎,空中決建不起樓閣來;若是基礎不堅,樓閣亦難保久遠。
人也是這樣,如果沒有素養,或者沒有好的素養,必不能成爲大器,這是必然之理。
在中國明朝時代,有一位姓陶的女士,家住浙江紹興,是當地王德用先生的妻子,伉俪感情彌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陶女士過去對佛法缺少培植,所以自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佛法一直不感興趣。
她不但對佛法不感興趣,連做人之道的善言、善行也一點都沒有。依佛法的角度來看,這實在是一個苦惱的人生。像一個人在沙漠上旅行一樣,沒帶充足的水與糧,是毫無生機可言的。
有一天,陶女士突患重病,神志昏迷,久久不蘇醒,恍惚中看到兩個鬼卒對她說:「你的陰壽已絕,當墮惡道。」鬼卒的話剛剛說完,地獄諸相忽現眼前,刀山劍樹,镬湯銅柱,以及其它種種刑具,無不畢現。而正在地獄中受刑的人,慘呼哀叫,目不忍睹,耳不忍聞。
陶女士親眼見到這些地獄慘相,怵目驚心,恐懼萬分。想到自己在生前所做所言,無一爲善,一旦身遭其境,將何以堪?
這時,她忽然想起隔鄰廟裏和尚誦經的聲音,依稀還記得有「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這幾個字。于是,她不期然地高聲誦念著:「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就這樣差不多念了有幾千遍,達至一心不亂。說也奇怪,這時地獄忽然不見了。陶女士的心情由緊張沈重變得輕松起來。
然而,奇怪的事情還不止于此。陶女士念誦了「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這幾個字以後,她嘴裏忽然發出五色彩光,而空中隱隱約約有人大聲說:「陶善士已生善趣了。」
陶女士究竟到了哪一善趣,不得而知,但從那彩光可知必是生到人天二趣。
如前所言,陶女士沒有培植過善根,所以她生前所作所爲一無是處,死後的墮落,是她應得的必然下場。然而應下地獄,而又不下地獄,這又是什麼原故?豈是因果有差?
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要了解心念轉換的重要性。善與惡,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惡,即是地獄。十法界(六道、聲聞、緣覺、菩薩、佛)亦不出當人之一念。故「念」爲吾人升沈最主要之轉折點,不可不慎。
當地獄現前之際,陶女士能憶及「金剛般若波羅密」七字而高聲朗誦,至數千遍之多。這證明她過去的惡念,已轉變成善念了。善念一生,萬惡皆滅。況且般若爲諸佛之母,能一心持念,其功德自不可思議。陶女士之所以能滅惡生善,就是由此緣故。
還有一個真實故事,是關于一位過去世當小偷的人,死了以後又來投胎轉世。這個人待要出世之際,助産士到産房去助産,卻在洗手的時候突然發現金戒指不見了。大家都在想:「這怎麼可能?因爲産房內只有産婦以及剛出生的嬰兒,並沒有其它的人,金戒指怎麼會無緣無故不見了?助産士將臉盆的水倒掉,怎麼也找不到金戒指,突然瞥見嬰兒的拳頭握得緊緊的,于是前去打開那小手,金戒指竟然就在他的手上。
過去世當小偷的人,這一輩子很容易因爲習性使然,又來當小偷。我們很多的習性,都是過去世所累積和帶來的。
習性如此,與人的因緣也如是。有的小孩子個性很差,父母氣得無計可施,這時要轉念去想,自己一定是過去世跟這個小孩子很有緣,所以當父母的要很有耐心和愛心,來慢慢引導這個有緣的小孩。
我們修學佛法後,明白了下輩子要做怎樣的人,會遇到怎樣的因緣,全都是自己決定的。任何一個行爲,任何一句話都會被記錄下來,下一輩子就靠著這些業力來決定。
因此,星雲大師說的:「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就是最好的依據,讓我們儲存更多善美的種子,打好穩固的基礎,他日必會綻放美麗的花朵。
地藏殿傳奇
這一個故事內容說明善有善報,以及地藏菩薩慈悲顯靈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說明人性光輝的一面,有感恩圖報的、有施恩不望報的,是一百多年前發生在臺灣嘉義地藏殿的故事,是一九六二年煮雲法師在該殿大願臺講《地藏經》時說的,已編在老法師著作中,僅將原文錄出,以飨讀者:
這次在嘉義地藏殿大願臺講《地藏經》,據說此廟已有叁○二年的曆史,當時有人去國內朝安徽九華山時,迎請了一尊地藏菩薩聖像回來,建廟供奉,數百年來香火不斷,靈異感應之事也很多。其中有一件動人心弦的故事,筆者述記如下:
過去,有一位林登章先生,住在距嘉義鄉間十數裏路,爲人正派,不幸被奸人誣害,捉進官廳,關入監牢。林太太爲了丈夫含冤入獄,家中又清寒貧苦奔波各方,托人救援,把家中所有的現款花得一幹二淨,仍然不能援救丈夫出獄。
後來,她知道官廳一定要四十兩銀子,才可以爲丈夫贖罪,林太太在萬分不得已之中,只有咬緊牙根,狠起心腸,將僅有的一個兒子,賣了四十銀子去贖夫,介紹人又取去了叁兩介紹費,余叁十四兩,是否能夠贖丈夫也不知道。
林太太每次入獄探夫時,都遭看守們辱罵和留難,目的是要錢。他們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的,打官司,進衙門,有理無錢莫進來,這是古今皆然。林太太每次都得陪笑臉,說好話,還要送送小禮,不然休想進去,「閻王好見,小鬼難纏」,今天來繳銀贖夫,當然不能例外。
那時監獄地點是在大街,也就是現在的吳鳳路,林太太就在附近買了一些槟榔,作爲進見牢頭看守們的小禮。哪知就在掏錢買槟榔時,把贖夫的叁十七兩銀子掉了,自己還不知道。一直到當官交銀時,發現銀包遺失,伸進去的手半天拿不出來,嚇得面無人色,急得哭不出聲來,賣去了心愛的獨子,指望贖夫回來,現在銀子遺失,丈夫不能出獄,自己也只有死路一條。在她未死之前,仍然不死心,再回去沿途尋找,萬一找不到銀子,只有自盡一途。
嘉義城內布街(現在的光明路),有一個土地公廟,廟中住了一個窮乞兒徐良泗,他不但貧窮無家,而且天生殘廢,一雙腳麻木癱瘓,不能行動,用屁股在地上挨著走路。白天沿街求乞度活,晚上就以土地公廟爲家。
那一天,當他在大街求乞之時,遠見一女人在榔攤上買槟榔,匆忙而去,銀包掉在地上。他挨上前去,將銀包拾起,本想追上前去,送還人家,無奈自己不能走路,叫喊也聽不到。他坐在地上將銀包打開一數,有叁十七兩銀子。窮乞兒哪裏見過這些白花花的銀子!當時嚇了一跳,他也沒有生出見財起意之心。反而覺得那女人匆忙之色,一定有什麼大事,不能隨便把銀子拿走,萬一找回來了不見銀子,可能自殺的。「我要在這裏等她回來!」
徐乞兒一等再等,等了很久,方見有一女人,滿面焦急之色,跑來東張西望在地上好像找尋什麼東西。他知道失主找來了,急忙挨近去用手拉她的衣角。林太太以爲乞兒要向她討錢,沒好氣地大聲道:「我急都急死了,哪裏還有錢給你,快點走開,我要找回失去的東西。」
徐良泗好心遭來白眼,他仍輕聲問道:「你這位太太,掉了什麼東西,這樣焦急?說說看,或者我能知道。」這一聲可把她從死神中叫回來,她驚喜道:「真的啊?」他答道:「當然真的,我撿到一樣東西,你說對了我就給你。」
她焦急地道:「我掉了一個布包,裏面…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二章 修行積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