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觉得有东西阻碍着撞针,心里知道不妙,急忙检查枪枝,只见有一颗子弹,卡在枪膛。当时害怕得手足发软,面色改变。妻子已经察觉,惶恐地责骂说:「常常劝你不要玩枪,以免危险,总是不听。今天若不是废弹,就要闯下大祸了!」
我一时已没勇气再弄枪,就叫机关的乔队长来,请他退出子弹,并告诉他经过情形。他见弹壳尾部已撞一小坑,也说:「幸亏是废弹,否则不得了!」他退出子弹后,因为好奇,又装入,走到室外向空试射,只听轰然一声弹已飞出。同事们纷纷出来探询,以为枪枝走火,我们则面面相觑。使人无法了解的是,这颗子弹既不是废弹,为何先前不响?现在向空射击,为何又会响?大家都说奇怪。乔队长则称赞我福气厚,我自知哪有什么福德,所以没有惹祸,应该是礼拜观世音菩萨得到的奇迹。
来台后,家中供奉观世音菩萨。一九五○年秋,次子患头痛发高烧,又发痉挛,身直如棍,两眼上翻,抽动不停,经省立台中医院诊断为脑炎,入院七日,仍昏迷不醒,一滴水也不能喝,只有整日抽动。我见此情形,黯然神伤,想起在流离迁徒中,抚养不易,今已八岁,想不到患此疾病,不禁潸然泪下。
我于是默念菩萨神咒,恳求加被赐佑,念不到三遍,次子竟睡着了。半夜听到次子向我要水喝,真是高兴极了。倒开水给他,并没有喝下,只有用手将杯推向床边,把被都弄湿了,又昏沉睡去,但已经没有抽动的现象。再次醒来,要水喝了几口,随后用手左右乱摸,像找东西,问找什么?他答说找帽子。他并没有带来帽子,想必是梦话,我就未加注意。
次日清晨,他已能睁开眼看东西,算是比较清醒。问他知道现在住什么地方?他答说不知。又问他昨天喝开水、找东西记得吗?他答说,先拿水给同来的小孩喝,第二次才自己喝,但帽子却被那个小孩拿去。问他那个小孩从哪里来,答说:「我在一个地方看戏,那小孩要送我回家,他走时将我的帽子拿去。」我最初还不了解这是菩萨的加被,随即领悟到「送他回家,拿去帽子」,这不是菩萨拔除他的脑炎疾病,使他神识回到本体吗?不禁诵念圣号不止。
自此,次子日渐康复,不到两星期就出院,而且没有遗留任何毛病,真是太神奇了!
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辅弼阿弥陀佛,度化众生,脱离苦海,超登彼岸,我们怎么能不一心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虔心持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呢!
一念定升沉
我们从过去到现在这一辈子,然后又到下一辈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缘在掌控?我们自己又是否可以把握自己的未来,掌控着自己的下一辈子要到哪里去,或是变成什么模样吗?
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从中可了解到,到底是什么因素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佛教注重根基,根是根本,基是基础。如果没有基础,空中决建不起楼阁来;若是基础不坚,楼阁亦难保久远。
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素养,或者没有好的素养,必不能成为大器,这是必然之理。
在中国明朝时代,有一位姓陶的女士,家住浙江绍兴,是当地王德用先生的妻子,伉俪感情弥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陶女士过去对佛法缺少培植,所以自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佛法一直不感兴趣。
她不但对佛法不感兴趣,连做人之道的善言、善行也一点都没有。依佛法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是一个苦恼的人生。像一个人在沙漠上旅行一样,没带充足的水与粮,是毫无生机可言的。
有一天,陶女士突患重病,神志昏迷,久久不苏醒,恍惚中看到两个鬼卒对她说:「你的阴寿已绝,当堕恶道。」鬼卒的话刚刚说完,地狱诸相忽现眼前,刀山剑树,镬汤铜柱,以及其它种种刑具,无不毕现。而正在地狱中受刑的人,惨呼哀叫,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陶女士亲眼见到这些地狱惨相,怵目惊心,恐惧万分。想到自己在生前所做所言,无一为善,一旦身遭其境,将何以堪?
这时,她忽然想起隔邻庙里和尚诵经的声音,依稀还记得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几个字。于是,她不期然地高声诵念着:「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就这样差不多念了有几千遍,达至一心不乱。说也奇怪,这时地狱忽然不见了。陶女士的心情由紧张沉重变得轻松起来。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不止于此。陶女士念诵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几个字以后,她嘴里忽然发出五色彩光,而空中隐隐约约有人大声说:「陶善士已生善趣了。」
陶女士究竟到了哪一善趣,不得而知,但从那彩光可知必是生到人天二趣。
如前所言,陶女士没有培植过善根,所以她生前所作所为一无是处,死后的堕落,是她应得的必然下场。然而应下地狱,而又不下地狱,这又是什么原故?岂是因果有差?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心念转换的重要性。善与恶,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恶,即是地狱。十法界(六道、声闻、缘觉、菩萨、佛)亦不出当人之一念。故「念」为吾人升沉最主要之转折点,不可不慎。
当地狱现前之际,陶女士能忆及「金刚般若波罗密」七字而高声朗诵,至数千遍之多。这证明她过去的恶念,已转变成善念了。善念一生,万恶皆灭。况且般若为诸佛之母,能一心持念,其功德自不可思议。陶女士之所以能灭恶生善,就是由此缘故。
还有一个真实故事,是关于一位过去世当小偷的人,死了以后又来投胎转世。这个人待要出世之际,助产士到产房去助产,却在洗手的时候突然发现金戒指不见了。大家都在想:「这怎么可能?因为产房内只有产妇以及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其它的人,金戒指怎么会无缘无故不见了?助产士将脸盆的水倒掉,怎么也找不到金戒指,突然瞥见婴儿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于是前去打开那小手,金戒指竟然就在他的手上。
过去世当小偷的人,这一辈子很容易因为习性使然,又来当小偷。我们很多的习性,都是过去世所累积和带来的。
习性如此,与人的因缘也如是。有的小孩子个性很差,父母气得无计可施,这时要转念去想,自己一定是过去世跟这个小孩子很有缘,所以当父母的要很有耐心和爱心,来慢慢引导这个有缘的小孩。
我们修学佛法后,明白了下辈子要做怎样的人,会遇到怎样的因缘,全都是自己决定的。任何一个行为,任何一句话都会被记录下来,下一辈子就靠着这些业力来决定。
因此,星云大师说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是最好的依据,让我们储存更多善美的种子,打好稳固的基础,他日必会绽放美丽的花朵。
地藏殿传奇
这一个故事内容说明善有善报,以及地藏菩萨慈悲显灵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说明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感恩图报的、有施恩不望报的,是一百多年前发生在台湾嘉义地藏殿的故事,是一九六二年煮云法师在该殿大愿台讲《地藏经》时说的,已编在老法师著作中,仅将原文录出,以飨读者:
这次在嘉义地藏殿大愿台讲《地藏经》,据说此庙已有三○二年的历史,当时有人去国内朝安徽九华山时,迎请了一尊地藏菩萨圣像回来,建庙供奉,数百年来香火不断,灵异感应之事也很多。其中有一件动人心弦的故事,笔者述记如下:
过去,有一位林登章先生,住在距嘉义乡间十数里路,为人正派,不幸被奸人诬害,捉进官厅,关入监牢。林太太为了丈夫含冤入狱,家中又清寒贫苦奔波各方,托人救援,把家中所有的现款花得一干二净,仍然不能援救丈夫出狱。
后来,她知道官厅一定要四十两银子,才可以为丈夫赎罪,林太太在万分不得已之中,只有咬紧牙根,狠起心肠,将仅有的一个儿子,卖了四十银子去赎夫,介绍人又取去了三两介绍费,余三十四两,是否能够赎丈夫也不知道。
林太太每次入狱探夫时,都遭看守们辱骂和留难,目的是要钱。他们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的,打官司,进衙门,有理无钱莫进来,这是古今皆然。林太太每次都得陪笑脸,说好话,还要送送小礼,不然休想进去,「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今天来缴银赎夫,当然不能例外。
那时监狱地点是在大街,也就是现在的吴凤路,林太太就在附近买了一些槟榔,作为进见牢头看守们的小礼。哪知就在掏钱买槟榔时,把赎夫的三十七两银子掉了,自己还不知道。一直到当官交银时,发现银包遗失,伸进去的手半天拿不出来,吓得面无人色,急得哭不出声来,卖去了心爱的独子,指望赎夫回来,现在银子遗失,丈夫不能出狱,自己也只有死路一条。在她未死之前,仍然不死心,再回去沿途寻找,万一找不到银子,只有自尽一途。
嘉义城内布街(现在的光明路),有一个土地公庙,庙中住了一个穷乞儿徐良泗,他不但贫穷无家,而且天生残废,一双脚麻木瘫痪,不能行动,用屁股在地上挨着走路。白天沿街求乞度活,晚上就以土地公庙为家。
那一天,当他在大街求乞之时,远见一女人在榔摊上买槟榔,匆忙而去,银包掉在地上。他挨上前去,将银包拾起,本想追上前去,送还人家,无奈自己不能走路,叫喊也听不到。他坐在地上将银包打开一数,有三十七两银子。穷乞儿哪里见过这些白花花的银子!当时吓了一跳,他也没有生出见财起意之心。反而觉得那女人匆忙之色,一定有什么大事,不能随便把银子拿走,万一找回来了不见银子,可能自杀的。「我要在这里等她回来!」
徐乞儿一等再等,等了很久,方见有一女人,满面焦急之色,跑来东张西望在地上好像找寻什么东西。他知道失主找来了,急忙挨近去用手拉她的衣角。林太太以为乞儿要向她讨钱,没好气地大声道:「我急都急死了,哪里还有钱给你,快点走开,我要找回失去的东西。」
徐良泗好心遭来白眼,他仍轻声问道:「你这位太太,掉了什么东西,这样焦急?说说看,或者我能知道。」这一声可把她从死神中叫回来,她惊喜道:「真的啊?」他答道:「当然真的,我捡到一样东西,你说对了我就给你。」
她焦急地道:「我掉了一个布包,里面…
《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二章 修行积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