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佛典妙喻
波斯匿王丑女缘
我们对人不要有傲慢或轻视的态度,对于出家人也-不可生起轻慢的心,因为这样对佛教没有好处,对自己却有损品德,甚至影响自己来生的果报。今举印度古时候波斯匿王的女儿为例,做为警惕。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瑞安住。当时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生下一个女儿,面貌极为丑陋,到底有多丑,据经典的形容:皮肤粗糙,犹如蛇皮;头发粗黄,犹如马尾。波斯匿王看到这个女儿,心里不高兴,便指示内宫宫女,好好的看住她,不准让她走出去外面,怕被别人看见。波斯匿王自己心里想:「这个女儿虽然丑形不像个人,但总是末利夫人所生的啊!」于是仍把她细心抚养长大,再看因缘将她嫁出去。
为了女儿的婚事,国王常常忧愁,但又奈何呢?等到公主长大了,便指示大臣征寻原本是豪族种姓、而现在贫乏穷困的男子,要招为驸马。大臣奉旨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年青人,便将他带来诣见国王。国王看见此人,立即带到自己的客厅,单独与他谈话,国王说:「我知道你原本是贵族,但现在贫穷。我有一个女儿,末利夫人所生,面貌极为丑陋,想下嫁给你,希望你不会拒绝。当时这位贫穷的年轻人,跪下来回报国王:纵然大王以狗赏赐,我也应当接受,何况是末利夫人所生之女?承蒙大王不弃,我愿奉命接纳。」
国王就将公主嫁给了这位年轻人为妻,并且为他们建造房子,内设七道都上了锁的门户。另外又吩咐女婿,若要出门,就必须上锁,避免公主外出被别人看见。国王又赐给他们很多钱财,让他们生活无所欠缺,并封给女婿一个官位。往后的日子,生活得非常的富裕。
这位驸马经常与王宫贵族参加宴会或聚会。凡是前来赴会的达官显贵,都是夫妇一起参与,独驸马爷从不将自己的妻子带来。众人一直在怀疑,也感到奇怪,都猜想公主本人不是端庄美丽艳如天女,便是极丑无比如鬼怪,这才不敢带出来。于是大家想方设计要去看看公主到底长个什么样子。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将驸马灌醉,再从他身上拿到锁匙,指派五人前往驸马的家,一窥公主的庐山真面目。
就在那批人商量的同时,国王的女儿心中也在烦恼着,深感惭愧,哀叹自己到底造了哪些罪业,使丈夫如此厌恶自己,老是被关在屋内,不见天日,也见不得人。但随即又想,当今佛陀在世,常以慈悲观诸众生,如有苦厄的人,就前往度化。当下公主就以虔诚恭敬的心,心中祈祷,遥礼世尊,望佛陀能前来慈悲教训。
则于公主精诚恳切,敬心纯笃,竟然感动到佛陀。佛知其意,即刻来到她家,出现在公主之前。佛陀先从地中踊出,头上绀发相现,公主举头看到佛的发相,倍加欢喜,敬心极深,头发就自然的变成细软的绀青色相。佛陀渐渐现出慈容,公主看见,心怀欢喜,整个脸也跟着端庄艳丽起来,所有丑陋的相,粗糙的皮肤,自然化灭。佛陀渐渐现出全身,金色晃昱,让公主看见。公主看见佛身相好,益增欢喜,身体也变得无比端严,犹如天女。佛陀便为她说种种法门,使她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踊跃之情难以形容。而后佛陀就腾空而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拿着锁匙的五个人,开门进去里面,见到公主相貌端庄,举世无匹。当时这五人议论纷纷,赞叹着天下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女子,难怪驸马不肯将妻子带出来。看过以后,就把锁匙还给驸马,各自回去。
驸马醉醒回家,一进门内,看见一位美艳过人的妇女,欢喜地问道:「你是什么人?」公主回答说:「我是你的妻子啊!」丈夫又问说:「你以前极为丑陋,现在为何变得如此端庄?」公主就将佛陀慈悲现示的经过告诉丈夫,又说:「我很想去见父王,你可否为我传话给父王?」
驸马就依公主的话,立刻前往王宫,禀告国王,说:「公主想求见大王,不知可否?」国王说:「不要谈这件事了,赶快将每道门户关闭,千万不要让她出来!」
女婿回禀国王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公主蒙佛陀威德加持,现下相貌庄严,举世无双,跟天女一样啊!」国王听了以后,也感到惊讶,就说:「若真是如此,尽速请来会面。」立即隆重地派车辆迎接公主进入宫中。等国王亲自见到公主时,其美丽真是世无等双。国王在极为欢喜踊跃之时,立刻下令驾车,和末利夫人前往佛陀住所。
顶礼佛足以后,退下一步,长跪合掌而恭敬地禀报说:「世尊!不知道我这个女儿,过去生中修得什么福报,乃能生在豪贵富乐之家;而到底又造作何业,生得如此丑陋的身形面貌,像牛马畜生般,愿世尊慈悲开示!」
当时世尊告诉国王及末利夫人:「你们仔细听,我慢慢为你们解说。」原来,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为波罗奈的大国,国中有一位长者,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当时这位大富长者,在他家里,经常供养一位辟支佛(比阿罗汉更高一层的圣者),身体粗恶,形状丑陋而憔悴,非常难看。大富长者家中有一位小女儿,每次看见辟支佛来,心中就很厌恶,态度轻慢、呵骂毁谤,骂他「面貌丑陋,身皮康恶,真是令人讨厌!」
当辟支佛知道自己不久即将进入涅槃,于是就在长者家中现大神变,踊身虚空,身出水火的现各种神通,让长者一家人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又飞下来,回到长者家中。当下长者欢喜不已,长者女则惭愧无比,悔过自责,跪着向圣者求哀忏悔:「唯愿圣者慈哀,当见宽恕。我之前发了恶心,罪业深厚,希望圣者不要记挂在心。今准我忏悔,愿令罪业消灭。
佛陀告诉大王:「知道了吗?当时长者女由于诋毁辟支佛的原因,于后生处,常常受生为丑陋的身形。后来因见到神通而向其求哀忏悔,所以今生得端正之身。其相好超世奇特,无有能及,常生于富贵之家,尊荣豪贵,无所缺少,又能遇到我为她解除忧苦,都是由于供养辟支佛的缘故。」当时波斯匿王与夫人,及诸臣民等,听闻佛陀说如是业报因缘,个个心开意解,有的证得须陀洹果,有的证得斯陀含或阿那含,也有的证得阿罗汉,各自发辟支佛心或无上菩提心,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则故事的重点,是要提醒大家,不可以有轻慢心,要有恭敬供养心。尔一旦有过错,就要有惭愧悔过之心。
依里沙长者本生因缘
任何一个人的个性,几乎都跟过去世有衔接遗传的关系。譬如说,有人生下来以后,就比较有喜舍心,有些人的性格是只想占便宜而不肯吃亏。也有的人极悭吝不舍的,但如果遇到善知识,给予方便善巧的指点,也都能改悭吝为喜舍心的。现在就为大家说佛陀在祗园精舍时,一个贪欲豪商的故事。
距王舍城不远,有一个市镇名叫「糖镇」,那里住着一位长者,绰号「贪欲豪商」。他有八亿财产,不过却是连草尖上的一滴油也不肯施与人的,自己也不使用,也不想把自己所积的财产用于孩子、沙门、婆罗门身上,恰如罗刹鬼所管理的莲池一样,置之不用。
一日,佛陀在黎明时观察全世界能成就菩提的众生,看见住在距离四十由旬之处的贪欲长者与其妻子,已到证得预流果的时机。那长者在前一日,为了供国王使役而进宫,在归途中看见一名饥饿的乡人在吃馅子发酸的馒头。自己也觉得饿了。他一边走回家去,一边这样想:「假使我说要吃馒头,许多人也想与我同吃吧?这样我便得非花费许多米、酥和糖不可,所以这话对谁都讲不得。」
他忍住饥饿走着,在行走中渐渐憔悴起来,身上的血管都显露出来。一回到家,他因耐不住饥饿,便跑入卧室,躺到床上睡下。虽然饿到如此地步,他还是怕花费钱财,不对任何人说。
这时他的妻子进来了,抚着他的背问道:「您的身体不舒服吗?」长者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妻子道:「莫非国王动怒了?」长者道:「国王一点也不动怒。」妻子道:「莫非孩子们或者女婢、男仆有事不称你的心吗?」长者道:「没有这样的事。」妻子道:「那你有什么切望的事物吗?」
妻子虽这样问他,他却因为怕花钱而只是躺着不答。于是妻子又道:「你有什么愿望,请说吧!」他吞吞吐吐地道:「实在说,我有一个愿望。」妻子道:「你希望什么?」长者道:「我想吃馒头。」妻子道:「那你为什么不说呢?难道你是贫穷之人吗?现在我就去做足够供全镇人吃的馒头就是了。」
长者道:「为什么做这样的事呢?让镇上的人自食其力吧。」妻子道:「那么做足够供本街邻里吃的馒头吧。」长者道:「你真有钱。」妻子道:「那么做足够供全家吃的馒头吧。」长者道:「你的度量真大。」妻子道:「那么做足够供家中孩子们吃的馒头吧。」长者道:「为什么这样顾到孩子们呢?」妻子道:「那么做足够供你我二人吃饱的馒头怎样?」长者道:「你也想吃吗?」妻子道:「那么做只供你一个人吃的吧。」
长者道:「好吧。不过,倘使在这里做,许多人会张着眼睛看见的。你不要用精米,拿了碎米与锅子,再带一点极少的乳酥、蜜与糖到七层楼阁上的高台去做,我到那里独自坐着吃吧。」
妻子答应说:「是。」于是就叫人拿了该用的东西,登到高阁,叫婢女来请主人上去。长者先把厉门关上,又将所有门户上了锁,登到第七层的高台,复将入口堵塞好,然后坐下。于是妻子就架起锅子,燃着了火,做起馒头来。
却说,佛在黎明时分对大目犍连尊者说:「目犍连!在距王舍城不远的糖镇,有一个贪欲的长者,他想吃馒头,因怕被人看见,在第七层的高阁上叫妻子做着馒头。你可到那里去,引导那长者离了我欲,叫他们夫妇拿了馒头与乳酥、蜜糖,用你的威神力把他们带到祗园精舍来,今日我与五百比丘一同用馒头当饭吧。」尊者道:「是!世尊。」
目犍连尊者奉佛之命,立即用神通力,前往该镇,在正对高阁的窗口的空中,整衣而立,如一尊宝像。长者见了尊者,就心惊肉跳起来了:「我就是怕这种冢伙,所以才到这里来的,而这家伙却来站在窗口!」
长者忘了一切,就如投入火中的盐和糖一般,沸然大…
《心定和尚说故事 第三章 佛典妙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