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應,實現道德與科技的良性互動。
2、淨宗文化對現代科技的認知啓示
在一般人看來,宗教超越意向甚強的淨宗文化,即便內具安頓(或解脫)心靈的價值,也至少有悖于現代科學精神。事實表明這種觀點失之公允。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西方社會掀起的東方文化熱,其中有西方人尋求心靈拯救的人文因素,更有西方科學家熱衷在東方文化中尋找現代科技生長點的內在需要。許多研究高能物理學以及生命科學的前衛科學家,把佛教思想視爲寶物,孜孜于佛教經典與現代科學的對比,從中獲得了諸多卓有成效的發現。日本科學家松下真一說:“這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元質點論)的真理,並用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歎嗎
”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說:“在原子物理學的發現所表現出來的,關于人類認識的一般概念,就其本質而言並非我們根本不熟悉、前所未聞或者完全是新的。即使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它們也有一定的曆史,而在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中更居有中心的地位。我們所要作的發現只是古代智慧的一個例證,一種促進和精細化。”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亦雲:“古老的宗教典籍《 華嚴經 》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而淨宗第一經——《 佛說無量壽經 》具足《 華嚴 》十玄門,其理念與境界同《 華嚴經 》並無二致,故曆來被稱爲中本《 華嚴經 》。故而淨宗經典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的相似性,亦毋容置疑;而淨宗理念遠遠高出現代科技之上,亦是一明顯的事實。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由阿彌陀佛妙明真心所流現,具有極高的審美法則,諸如:簡潔、對稱、透亮、多樣化統一等。西方淨土的超然美,有助于啓迪科學真理的發現,因爲科學的真與科學的美具有內在同構。事實上,西方前衛科學家們在接觸學習佛教典籍的過程中,已從結構美方面獲得良多啓迪。可以說,淨宗文化對科學的認知啓示,如無盡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受益多寡,端在虔敬與悟性。
淨宗文化可以全方位地會通當代高科技各個領域,諸如:多維空間、大尺度的宇宙觀、地外文明、微觀亞原子世界、測不准定理、質能互變、時間隧道、生物全息律、分形數學、資訊網絡、克隆生物技術等(正文詳作討論,茲不贅述)。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超高科技的妙土,能爲地球高科技的發展提供深刻的啓示。
西方前衛科學家對佛教思想的認同與挖掘,表證人類思維縱深發展的趨向。淨宗文化與當代科技的會通互動,提供孕育新的科技革命的契機。由此證知:淨宗文化不僅不悖于現代自然科學,而且能給現代科技以啓示與導向;淨宗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彙,或可開辟人類知性新紀元,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
五、本書的結構與內容
本書擬系統地闡述淨宗的理念、境界、原則與修持方法,構造具有內在邏輯性的結構體系,使淨宗各類知識得以有序化地安置。同時,揉合了一些現代自然科學知識與現代人文精神,俾令本書在忠實陳述、诠釋淨宗理念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結合現代社會與現代人的特點,在淨宗契時契機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本書敘述分七編,凡二十章。
第一編:淨土宗的成立,含攝叁章(淨土宗之教起所因、教相判釋、淨土宗在中國的弘傳)。本編闡述淨宗作爲大乘圓頓妙法興起的因緣,彰顯釋迦彌陀兩土世尊的至極悲心;介紹天臺、華嚴二大判教系統以及與淨宗內在的關聯;述說淨宗祖師站在淨宗本位判釋一代時教的獨特角度與意義,诠顯淨宗與大乘通途宗派的異同;追溯淨宗在中國弘傳的曆史軌迹,表明淨宗文化在本土化過程中的圓融博大的生命力。
第二編:中國淨土宗祖師的思想述評,含攝叁章(中國淨宗十叁祖的成立、淨宗十叁祖的生平與思想、淨宗祖師思想的現代價值)。本編追溯中國淨宗由蓮社伊始到正式立宗的曆史過程以及淨宗十叁祖認定的標准,詳細介紹我國淨宗十叁祖的生平德業與淨土思想,诠顯祖師大德思想的現代價值,用以作爲現代淨業行人修行之准範。
第叁編:淨宗根本經典:五經一論,含攝二章(淨宗根本經典的選取,五經一論的譯會校釋)。本編闡釋淨宗根本經典選取的標准與程序,五經一論的內容與宗趣,以及譯會校釋的情形。以淨宗祖師的理念爲視界,對《 無量壽經 》四種會集本的利弊得失作客觀性考量,爲現代淨業行人修學念佛法門與研究淨宗,提供較爲明晰的基本線索。
第四編:阿彌陀佛之本願,含攝叁章(阿彌陀佛本願之緣起、阿彌陀佛本願內容與結構、阿彌陀佛本願的宗教道德價值)。本編從曆史與宗教兩個層面,闡釋阿彌陀佛本願的緣起、內容與結構以及深邃的意蘊。四十八大願是淨宗的核心,是西方極樂世界建構的藍本,全體即是阿彌陀佛的願心,內蘊著法界文明的秘藏奧義,意味深遠,贊莫能窮。從中亦可體會阿彌陀佛爲濟度十方衆生的悲智,感戴阿彌陀佛的弘大恩德,由此生起願往生心,契入阿彌陀佛本願之海。
第五編: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含攝叁章(西方淨土本體論,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淨宗與現代自然科學)。本編闡釋西方淨土成立的原理,真空妙有,了義圓頓,從中體察阿彌陀佛大悲願心。西方淨土依報正報二十九種莊嚴景觀,令吾人對極樂世界有一個總體而詳明的把握。覽觀此篇文字,恍若神遊西方淨土,心曠神怡。通過淨宗與現代自然科學的會通,彌顯淨宗的理念與境界之博大精深,對幫助現代人信仰淨宗念佛法門不無裨益。
第六編:淨土資糧:信、願、行。含攝叁章(信門、願門、行門)。本編討論淨宗的修持實踐:信願爲慧行,持名爲行行,目足並運,到達寶所。信願行叁者呈有機互動的辯證關系,信願的條件與內容,修行的方法與儀規,淨業叁福與普賢十大行願如何落實在日常行持中。以文殊智修一行叁昧,增上往生品位。
第七編:往生品位,含攝叁章(叁輩往生、九品往生、邊地疑城往生)。本編闡釋叁輩九品往生的因行果報,邊地疑城往生的行因,以及臨終助念的方法,俾使淨土學人明了往生之因行果報真相,隨機調整自己的修持,斷疑生信,改過遷善,精進辦道,爭取上品上生。
上述七編二十章的內容,次第鈎鎖相聯,有機整合。謹奉立言唯依聖,得旨在亡情的原則,平心敘述,作如來使。由于不慧學識淺陋,錯謬之處,尚祈十方大德慈悲麈正。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教程 序 目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