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25經 已調禦階位經

  漢譯經文中部125經/已調禦階位經(空品[13])(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中。

  當時,沙彌阿基勒哇大住在林野小屋。

  那時,若雅謝那王子在徒步散步、徘徊時,來見沙彌阿基勒哇大。抵達後,與沙彌阿基勒哇大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若雅謝那王子對沙彌阿基勒哇大這麼說:

  「阿其威色那先生!這被我聽聞:『這裏,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能觸達心一境性。』」

  「正是這樣!王子!正是這樣!王子!這裏,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能觸達心一境性。」

  「請阿其威色那尊師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我,那就好了!」

  「王子!我不能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你,因爲,如果我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你,你會不了知我所說的道理,那對我是疲勞,那對我是惱害。」

  「請阿其威色那尊師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我,或許我會了知阿其威色那尊師所說的道理。」

  「王子!我能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你,如果你了知我所說的道理,這樣,這是好的,如果你不了知我所說的道理,就如自己[所知的]停止,不要進一步問我。」

  「請阿其威色那尊師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我,如果我了知阿其威色那先生所說的道理,這樣,這是好的,如果我不了知阿其威色那先生所說的道理,就如自己[所知的]停止,我不會進一步問阿其威色那尊師。」

  當時,沙彌阿基勒哇大依所聽聞、依所學得的法教導若雅謝那王子。當這麼說時,若雅謝那王子對沙彌阿基勒哇大這麼說:

  「阿其威色那先生!這是不可能的:當比丘住于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時,能觸達心一境性。」

  那時,若雅謝那王子對沙彌阿基勒哇大宣說不可能後,起座離開。

  那時,當若雅謝那王子離開後不久,沙彌阿基勒哇大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沙彌阿基勒哇大去將他與若雅謝那王子間的交談全部告訴世尊。

  當這麼說時,世尊對沙彌阿基勒哇大這麼說:

  「阿其威色那!在這裏,哪裏有可能呢!凡應該以離欲知道;應該以離欲看見;應該以離欲達到;應該以離欲作證者,住在欲中、受用著欲、被欲尋所食、被欲的焦熱遍燒盡、對欲的遍求渴求的若雅謝那王子將知道,或看見,或將作證,這是不可能的。

  阿其威色那!猶如兩只訓練中的象,或訓練中的馬,或訓練中的牛已被善調禦、已被善教導,兩只訓練中的象,或訓練中的馬,或訓練中的牛未被善調禦、未被善教導,阿其威色那!你怎麼想:那兩只訓練中的象,或訓練中的馬,或訓練中的牛已被善調禦、已被善教導,已被調禦的它們是否會來到已調禦行爲、會達到已調禦階位呢?」

  「是的,大德!」

  又,那兩只訓練中的象,或訓練中的馬,或訓練中的牛未被善調禦、未被善教導,未被調禦的它們是否會來到已調禦行爲、會達到已調禦階位嗎?」

  「不,大德!」

  「同樣的,阿其威色那!凡那應該以離欲知道;應該以離欲看見;應該以離欲達到;應該以離欲作證者,住在欲中、受用著欲、被欲尋所食、被欲的焦熱遍燒盡、對欲的遍求渴求的若雅謝那王子將知道,或看見,或將作證,這是不可能的。

  阿其威色那!猶如在村落或市鎮不遠處有大山,有兩位朋友從那村落或市鎮出發後,會攜手走向那座山。抵達後,如果一位朋友站在山腳下而另一位朋友登上山上,如果站在山腳下的朋友對站在山上的朋友這麼說:『親愛的!你站在山上看見什麼?』他會這麼回答:『親愛的!我站在山上看見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他會這麼說:『親愛的朋友!你站在山上能看見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這是不可能的。』那位站在山上的朋友下到山腳下後,抓住那位朋友的手臂,登上山上,休息片刻後會這麼說:『親愛的!你站在山上看見什麼?』他會這麼回答:『親愛的!我站在山上看見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他會這麼說:『親愛的!這裏,剛才我們這麼了知你所說:「親愛的朋友!你站在山上能看見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這是不可能的。」而現在,我們這麼了知你所說:「親愛的!我站在山上看見園林美景、森林美景、土地美景、蓮花池美景。」』他會這麼說:『親愛的!因爲,像這樣,我被大山擋住了,看不見能被看到的。』

  阿其威色那!若雅謝那王子被更大的無明蘊擋住、覆蓋、妨礙、包圍,因此,凡那應該以離欲知道;應該以離欲看見;應該以離欲達到;應該以離欲作證者,住在欲中、受用著欲、被欲尋所食、被欲的焦熱遍燒盡、對欲的遍求渴求的若雅謝那王子將知道,或看見,或將作證,這是不可能的。阿其威色那!如果對若雅謝那王子你能想出這二個譬喻,則若雅謝那王子會自然地淨信你,當被淨信時,他會對你做出淨信的行爲。」

  「大德!對若雅謝那王子我將從哪裏如世尊那樣自然地想出這二個以前未曾聽過的譬喻呢?」

  「阿其威色那!猶如剎帝利灌頂王召喚捕象師:『來!親愛的捕象師!請你騎上國王的象後,進入象林,找到林野的象後,綁在國王象的脖子上。』『是的!陛下!』阿其威色那!捕象師回答剎帝利灌頂王後,騎上國王的象,進入象林,找到林野的象後,綁在國王象的脖子上。國王的象驅趕它到露地,阿其威色那!林野的象只來到露地的範圍,阿其威色那!因爲,在這裏,林野的象貪求象林。阿其威色那!捕象師通知剎帝利灌頂王這件事:『陛下!林野的象在露地。』那時,剎帝利灌頂王召喚馴象師:『來!親愛的馴象師!請你爲了征服林野的習性、爲了征服林野的念與思惟、爲了征服林野的不安與疲勞及熱惱、爲了使之歡喜村落、爲了勸導樂愛人的習性而調伏林野的象。』『是的,陛下!』阿其威色那!馴象師回答剎帝利灌頂王後,他爲了征服林野的習性、爲了征服林野的念與思惟、爲了征服林野的不安與疲勞及熱惱、爲了使之歡喜村落、爲了勸導樂愛人的習性而在地上埋一根大柱子,在林野象的脖子上綁住。馴象師以柔和的言語:悅耳的、可愛的、動心的、優雅的、衆人所愛的、衆人可意的,像那樣的言語與它攀談。

  阿其威色那!當馴象師以柔和的言語:悅耳的、可愛的、動心的、優雅的、衆人所愛的、衆人可意的,像那樣的言語與它攀談時,林野的象想聽、傾耳、盡心了知。馴象師更進一步隨給與它牧草與水。阿其威色那!當林野的象接受牧草與水時,在那裏,馴象師這麼想:『現在,林野的象將能活了。』

  馴象師更進一步隨訓練它:『先生!拿起來!先生!放下!』阿其威色那!當林野的象聽從馴象師的教誡拿起、放下時,馴象師更進一步隨訓練它:『先生!前進!先生!後退!』阿其威色那!當林野的象聽從馴象師的教誡前進、後退時,馴象師更進一步隨訓練它:『先生!起來!先生!坐下!』阿其威色那!當林野的象聽從馴象師的教誡起來、坐下時,馴象師更進一步隨訓練它不動:在象鼻上綁大木板,手拿矛的男子坐在脖子上,以及手拿矛的男子們完全包圍它站立,馴象師拿取長矛棍後站在它前面。當訓練它不動時,前腳既不移動,後腳也不移動,前身也不移動,後身也不移動,頭也不移動,耳朵也不移動,象牙也不移動,尾巴也不移動,象鼻也不移動,那林野的象能容忍矛的打擊、刀劍的打擊、弓箭的打擊、箭羽的打擊,大鼓、小鼓、法螺、罐鼓的響亮聲音,一切彎曲與缺點已放下,濁穢已淨除,爲適合國王的、國王使用的、名爲國王身體的一部分。

  同樣的,阿其威色那!這裏,如來、阿羅漢、遍正覺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禦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出現于世間,他以證智自作證後,爲這天、魔、梵的世界;沙門、婆羅門的世代;諸天、人宣說,他教導開頭是善、中間是善、終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的法,他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它族姓中出生者聽聞那個法。聽聞那個法後,他于如來處獲得信,具備那獲得的信,他像這樣深慮:『居家生活是障礙,是塵垢之路;出家是露地,住在家中,這是不容易行一向圓滿、一向清淨的磨亮海螺之梵行,讓我剃除發須、裹上袈裟衣後,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過些時候,他舍斷少量的財富聚集或舍斷大量的財富聚集後;舍斷少量的親屬圈或舍斷大量的親屬圈後,剃除發須、裹上袈裟衣後,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阿其威色那!聖弟子只來到露地的範圍,阿其威色那!因爲,在這裏,天與人貪求五種欲。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要成爲持戒者,你要住于被波羅提木叉的自製所防護,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

  阿其威色那!當聖弟子成爲持戒者,住于被波羅提木叉的自製所防護,具足正行與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時,如來更進一步調伏他:『來!比丘!你要成爲守護根門者:以眼見色後,不要成爲相的執取者、……(中略)(應該如會計師目犍連經[按:MN.107/MA.144]那樣使之詳細)他舍斷這些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住于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于世間的貪與憂;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于世間的貪與憂。阿其威色那!猶如馴象師回答剎帝利灌頂王後,爲了征服林野的習性、爲了征服林野的念與思惟、爲了征服林野的不安與疲勞及熱惱、爲了使之歡喜村落、爲了勸導樂愛人的習性…

《中部125經 已調禦階位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