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喜,能增長自己的能量。你聽經聞法,這裏就有滋味了。有歡喜了,自己聽經就不累,就能補充能量。要有非常圓滿的,正確的偉大的人生目標。一旦樹立起來了,自己圍繞這個目標去精進奮鬥。如果沒有遠大目標的,在這種過程當中,常是損傷自信,耗費自己的精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過程中把自己的信心能量耗盡。在這種努力過程中,自己能得到目標的加持,能增長一種能量。爲這些目標精進地去努力,一輩子的人生目標非常圓融。圓融于平常的生活中,能保證精力旺盛不衰。一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圓滿人生目標,要把這個樹立起來。第二是內心裏面要有主觀的一種努力,圍著主觀的努力自己精進些。第叁種要盡量把自己的心要靜下來。安後能定,定後能進,有這種目標了,自己心定了,不再散漫了。慢慢地把心的能量歸到一處,自己成就自己圓滿的目標。
方式方法做對了以後,每一步中善法的利益就顯現出來。這是來自于因果的法喜,是一個小的動作,你對人笑一笑,應該付出微笑,在布施過程中布施一種微笑,人際關系得到了一種融通。清淨的飲食觀,不該吃的東西不要吃。特別是發願,我們的願心增長能量,要有誓願之心。有這種願心的在生活過程中生活得非常充實,有信仰。這種能量能起來,當場發願,願衆生都能永離叁界的雜食。一遇上修行的時候自己精神百倍,就可以轉換五欲身。我們自己單著于五欲當中,把自己寶貝的人生光陰失去了。我們今天發願,願得淨土。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隨其心淨國土淨。從法性當中産生的清淨色身,這是厭離行。
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淨土,爲欲救拔一切衆生苦故。
首先發心要明確。講西方極樂世界,世間的莊嚴。正報世界阿彌陀佛的莊嚴,乃至諸大菩薩眷屬的一種莊嚴。《無量壽經》也把淨土的種種莊嚴果報給大家揭示出來了。觀察淨土的莊嚴事情,觀察多了,我們自己內心的歡喜心就能産生起來。平時給大家說你吃飯的時候你要喜歡這種碗筷,飯的香味等等,難得,昂貴,這些所有的好處你要能知道的話,吃那頓飯你覺得很難得,味道很好。因爲你內心思維得多了。吃飯是這樣,你穿的衣服也是那樣。你那衣服花了很多錢,很漂亮。你穿在身上感覺不一樣。那種不花錢的衣服,自己沒投入多少心血的衣服你穿上身上沒有什麼感覺。人與人之間你喜歡我,我喜歡你,今天聽到一點好處,明天聽到一點,慢慢地想,那種愛心就這樣産生的。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心的動作規律,能引導起我們歡喜的事情多觀察思維。這樣我們的歡喜心和發願心就能主動地生起來,叫欣願行。我們爲什麼要求生淨土呢?大菩提心,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爲去貪求西方極樂世界那些種種的黃金神通,什麼好事,舒服啊。沒有苦啊。不是去貪享受的。
寺廟裏提供給發心修道,發心出家,這樣的人我們收。十方善男信女把這種錢集合起來修建個寺廟,弘揚佛法的。所以寺廟裏你要出家,要呵擔佛的家業。這樣的人我們收,他與十方善男信女的心是相應的,與衆生出錢的目標是相應的,這樣的人就對得起十方善男信女出錢的本因。如果出家的不爲弘揚佛法,不是爲斷除煩惱,不是爲度化衆生,這種人進入寺廟裏我們稱爲賊住。那你是欺騙老百姓,你不弘揚佛法,你不應該享受這樣的待遇。人家是供養修行的人,供養弘揚佛法的人。我們在這裏根本不是一種發心。發心不正確。這個人在佛法當中要擔很大的因果的。以後墮落我們自己受不了這樣的因果報應。世間上都是這樣。世間上你與他相應他就願意幫助你,你與他不相應了他不會幫助你。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這些學佛了脫生死,成就衆生,弘揚佛法。阿彌陀佛發這樣的願,所以我們也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救度衆生。我們自己的發心就與阿彌陀佛的發心相應了,如果這種發心相應了,感應就非常迅速,阿彌陀佛來幫助我們修行就來得快。所以我們就拔一切衆生苦,要能救拔一切衆生。
即自思忖:我今無力,若在惡世,煩惱境強,自爲業縛,淪溺叁途,動經劫數。如此輪轉,無始以來,未曾休息,何時能得救苦衆生?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爲了救度衆生。要讓衆生脫離煩惱的苦海,我又沒有智慧,神通力量也沒有,沒有神通你有福報,要什麼你能幹什麼,你能滿足這個事情。你什麼也沒有,你用什麼來救度衆生呢,所以說沒有能力來救度衆生。在這樣五濁惡世過程中,我們自己的心都不清淨,我們別想要幫助利益衆生。但往往我們自己還身不由主地損傷衆生,你給衆生帶來的是煩惱,這對衆生是一種傷害,與我們初發心是根本相背離的。我們的衆生在煩惱的時候做的就是傷害衆生的事情,他願意傷害嗎?他並不願意傷害。如果他自己煩惱來了,迫不得己,對于衆生就是傷害,你想利益衆生沒有根本能力。所以五濁惡世裏我們的煩惱特別強盛。世間上有誹謗你的,有給你造謠的,有打擊報複你的。這就生許多煩惱,當你的煩惱生起來了,你對衆生就不能利益了。我自己反醒,我自己發心,但在現實過程中,你就不是慈悲心在說話。
遇到煩惱的境象你自然就會煩惱起來,你就會用煩惱說話,用嗔恨心說話,你不給衆生增加苦惱就是萬幸了。這個時間我們要知道,遇上惡劣的環境,我們的煩惱非常殊勝,自己常被錯誤的業捆綁起來。我們自然沈淪到地獄惡鬼畜牲當中。時間一墮落想要出來就非常艱難,人生難得易失,很容易墮落叁惡道,但很難超脫出來。一旦墮落進去,你想出來就不容易。釋迦牟尼佛在迦葉佛的時候看到的那一群螞蟻還在做螞蟻,超脫不出來,無始以來未曾修行。這樣轉來轉去都是在走輪回路,所以有一首歌叫古老的輪回。在輪回路上走一遍又一遍,走的還是老路。錯誤的事情沒人教你,你就會了。在輪回路當中我們早就會了,所以在輪回過程中,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沒有休息過。我們什麼時間才能救度衆生呢?連救度自己的力量都沒有,連自己身心世界保護清淨,不傷害衆生都辦不到,你拿什麼來救度衆生呢?他還需要很多實際行動。
爲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若證無生忍,方能于惡世中救苦衆生。
在西方極樂世界能親近阿彌陀佛,能親近十方諸佛。親近這些諸佛聽經聞法,能迅速證到無生法忍,能開悟,能斷除煩惱,能離開生死,有能力救度衆生。當我們證到無生法忍了,他開始登地了。這樣的菩薩,有能力在惡世中自己八風吹不動,不受世間上煩惱的幹擾,面臨一切環境的時候自己能化煩惱爲菩提,不會增加衆生的煩惱。以清淨的願心,清淨的智慧心來對衆生。這時候你才有能力來救度衆生。 空掉一切錯誤的,自己能隨順衆生心,能有神通,分身百億世界,百佛世界來救度于衆生。他有這種能力。破了一品無明他就有神通了,能分身,應化于世間救度衆生。你沒有分身,你沒有斷無明,沒有證神通,沒證到無生法忍,把你累死也不行。很多老法師在講經說法過程中累得吐血,所以我們現在凡夫要救度衆生很艱難。我們要成就這樣的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迅速地證到無生法忍。
故《往生論》雲:言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者,則是度衆生心。度衆生心者,則是攝衆生生佛國心。
菩提心是發願成佛。要成佛呢,離不開利益衆生,離開衆生你無法成就,你除了利益衆生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我們想成就自己的真實利益,必須奉獻到利益衆生過程中,要幫助衆生能離苦得樂。度衆生心者,則是攝衆生生佛國心。淨土中的菩提心就要落實在往生心,我們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少煩惱,證菩提。我們希望所有的衆生都能修淨土法門,都能往生阿彌陀佛安養國土,能迅速具備度化衆生的能量。我們今天的菩提心落實到往生心當中,不僅是自己往生,所有的同修都能往生。
又願生淨土,須具二行:一者必須遠離叁種障菩提門法,二者須得叁種順菩提門法。何者爲叁種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我們要想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要具備兩種修行。就是要遠離叁種障礙菩提心生起來的。障礙這種菩提心生起來的叁種發心。這叁種發心能障礙菩提心的生起。
第一種心我們要以大智慧爲前提,不追求自己的快樂。能遠離自私自利的貪愛之心,我們要對治這種心。知道人人即我,我即人人,以這種大智慧無我智慧爲前導,不要只追求自己的快樂,要遠離自私自利染汙心。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衆生苦,遠離無安衆生心故;叁者依方便門,當憐愍一切衆生,欲與其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若能遠叁種菩提障,則得叁種順菩提法: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爲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爲自身求樂,即染身心,障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者安清淨心,爲拔衆生苦故。菩提心是安隱一切衆生清淨處。若不作心拔一切衆生,令離生死苦,即違菩提門。是故安清淨心,是順菩提門。叁者樂清淨心,欲令一切衆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畢竟常樂處。若不作心令一切衆生得畢竟常樂,即遮菩提門。
第二種平時我們有沒有慈悲心,幫助衆生心,讓衆生有安身立命的處所,讓衆生得到根本的快樂,究竟的快樂。第二種是讓衆生能安住,要從安住于真理,安住于戒定慧。我們沒有這種善巧安利于衆生,沒有讓衆生安身立命的方法。你想讓他得到快樂,他不能得到。《十善業道經》講得非常清楚:我們要守戒,堅決不做惡事情。在這種過程當中,讓衆生在戒法當中安身立命。這才是真正的讓衆生能找到一種安身立命的方法,這才是對衆生根本的慈悲。我們的慈悲要顯現在有方法讓衆生修行,有方法讓衆生安身立命,讓衆生能離開苦患。依據世間上的因果法門,讓衆生能遠離所有的苦難,所以這叫以慈悲心而對治沒有辦法讓衆生安身立命,那叫愚癡。
第叁是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恭敬自己,那就是貢高我慢心。把自己放得很高,自己想起自己的時候精神百倍,見了一切好處都想占爲己有,那是貪欲。所以沒有這種恭敬供養自己身心的毛病,叫以方便門給予衆生一切快樂,這叫慈心。以這種快樂利益衆生,以這種利益衆生作爲方便,你才能救度衆生。你今天不願給衆生一點好處,你哪有方便利益衆生呢。我們學佛的人要真實利益衆生,給予他快樂,這叫方便門。要培養這種神通方便,要盡自己的能力,要讓衆生得到真實的快樂,不要只顧自己,所以這是叁種發心。
如果說我們能遠離這叁種自私自利心,只恭敬供養自己、只圖自己安身立命、只求自己貪著發心,能離開了,這種自私自利心就能得到對治,就能生出叁種利益衆生的心。有無我心了就能利益衆生,如果你有我的執著就障礙了你的身體。第二種是慈悲門,讓衆生安身立命,用自己的清淨心引導衆生能安身立命,拔除衆生的痛苦。能讓衆生安穩無憂。菩提心就能發起來,沒讓衆生得到這種心還是違背了菩提心的生起。
第一是無染清淨心,遠離恭敬供養自我心,讓衆生真實能得到這種樂清淨心。以清淨心來給予衆生快樂,就能得到順菩提法,在這樣的過程中來修行。如果你天天想我,就要增長我的執著,要遠離這種東西,以無染清淨心遠離染汙執著心,這叫順菩提門。
第二是安清淨心,要拔除衆生苦,讓一切衆生得到清淨處所。在十善業中安身立命,在西方極樂世界中安身立命,到頭來得到一點快樂把自己的福德因緣完全損傷了。以這些清淨處所讓衆生安身立命,給衆生方法。如果我們不發心拔除一切衆生的生死苦惱,我們今天看在生死過程中的衆生要發心,幫助他們離開這種無明執著,學佛的人要有這種發心才是安清淨心,順菩提心來修行。遠離障礙菩提。
第叁種是樂清淨心,要讓一切衆生得到究竟的大菩提,大涅槃。證到涅槃煩惱寂靜。一切法有決法之樂。菩提覺法樂和涅槃寂靜樂,恒常的真實的快樂處所。讓衆生能得到畢竟的快樂,我們要讓衆生成佛,讓他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要成就這叁種心,無染清淨心,安清淨心,樂清淨心。要成就這叁種順菩提法。
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淨土,常不離佛。得無生忍已,于生死國中,救苦衆生。悲智內融,定而常用,自在無礙,即菩提心。此是願生之意。
菩提心從什麼地方得到呢?今天衆生的菩提心往往僅是從願心上來發的。你發了這樣的菩提心不僅是願心,還要修行,但我們衆生修不起來,僅流于願菩提心。有其心而無其力,沒有力怎麼辦?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了叁寶,不離于佛。常見佛聞法,依菩提而行,救度衆生,真實菩提能顯現出來,就能修行了。所以悲智定而常用自在無礙,悲心和智心要結合起來。要有智慧心,要有智慧救度衆生的方便。你不要只是有悲心沒有智慧心,那就是空有其心無其力,那就不能圓融,你看人家受苦受累就像自己在受苦累。融合起來,常常是悲心智慧心圓融起來,常能結合,這樣救度衆生沒有障礙。這是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迅速成就菩提的。你在世間上人家哭你也哭,什麼都沒有。大家要知道不能只掉眼淚,還要有智慧。這是給我們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要往生,成就菩提心,能度化衆生沒有障礙。
二明欣心願求者。希心起想,緣彌陀佛,若法身、若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衆生。
我們觀察阿彌陀佛的法身,從戒定慧,從四十八大願圓滿清淨法身無所不在。叁明六通十八神變,無量無邊的相好莊嚴,存在西方極樂世界講經說法,這種色身圓融,這種金色光明,八萬四千好,種種的境界我們自己都能常思維觀察到。
又觀彼淨土,七寶莊嚴妙樂等,備如《無量壽經》、《觀經》十六觀等。常行念佛叁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已回施一切衆生,同生彼國,決定得生。此謂欣願門也。
用思維觀察念佛。能非常具足地生起。在無量壽經,乃至《觀無量壽經》講了十六種觀法,常常修行這種念佛叁昧。從布施持戒修行等一切善法,願一切衆生同生彼國,決定得生。單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到究竟不退,得到圓滿菩提,一生成辦佛國。什麼樣的好處你得不到?不要把心始終放在世間低劣的享受上。要歡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歡喜成就大智慧門,歡喜自己度化衆生的根本能力。《淨土十疑論》總結了十個疑問,把通常我們最容易犯的疑問總結了出來,給大家一個解答。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六》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