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32經 牛角大經▪P2

  ..續本文上一頁者,……(中略)自己是慧具足者,……(中略)自己是解脫具足者,……(中略)自己是解脫智見具足者者,並且是對解脫智見具足稱贊者。舍利弗學友!這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

  「舍利弗!好!好!如大迦葉那樣回答時,會是正確地回答,舍利弗!因爲大迦葉自己是住林野者,並且是對住林野狀態稱贊者;自己是吃缽食者,並且是對吃缽食狀態稱贊者;自己是穿糞掃衣者,並且是對穿糞掃衣狀態稱贊者;自己是持叁衣者,並且是對持叁衣狀態稱贊者;自己是少欲者,並且是對少欲稱贊者;自己是知足者,並且是對知足稱贊者;自己是獨住者,並且是對獨住稱贊者;自己是離群衆者,並且是對離群衆稱贊者;自己是活力已被發動者,並且是對活力已被發動稱贊者;自己是戒具足者,並且是對戒具足稱贊者;自己是定具足者,並且是對定具足稱贊者;自己是慧具足者,並且是對慧具足稱贊者;自己是解脫具足者,並且是對解脫具足稱贊者;自己是解脫智見具足者者,並且是對解脫智見具足稱贊者。」

  「大德!當這麼說時,我對尊者目犍連這麼說:『目犍連學友!尊者大迦葉如自己的辯才解答了,現在,我們問尊者大目犍連:「目犍連學友!牛角沙羅樹林園是令人愉快的,夜晚有月光照耀,沙羅樹全都是盛開的,似乎散發天的芳香,阿那律學友!怎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呢?」』大德!當這麼說時,尊者大目犍連對我這麼說:『舍利弗學友!這裏,兩位比丘說阿毗達磨之論,他們互相問答,當互相問答時,他們回答不中斷,他們的談論是依法進行的。舍利弗學友!這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

  「舍利弗!好!好!如目犍連樣回答時,會是正確地回答,舍利弗!因爲目犍連是說法者。」

  當這麼說時,尊者大目犍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那時,我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舍利弗學友!我們全如自己的辯才解答了,現在,我們問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學友!牛角沙羅樹林園是令人愉快的,夜晚有月光照耀,沙羅樹全都是盛開的,似乎散發天的芳香,舍利弗學友!怎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呢?」』大德!當這麼說時,尊者舍利弗對我這麼說:『目犍連學友!這裏,比丘自在地轉起心,比丘不被心自在地轉起,凡在午前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午前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凡在中午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中午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凡在傍晚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傍晚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目犍連學友!猶如國王或國王的大臣有充滿染了種種顔色衣服的衣箱,午前時他希望穿哪套衣服,午前時他就能穿那套衣服;中午時他希望穿哪套衣服,中午時他就能穿那套衣服;傍晚時他希望穿哪套衣服,傍晚時他就能穿那套衣服。同樣的,目犍連學友!比丘自在地轉起心,比丘不被心自在地轉起,凡在午前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午前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凡在中午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中午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凡在傍晚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傍晚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目犍連學友!這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

  「目犍連!好!好!如舍利弗樣回答時,會是正確地回答,目犍連!因爲舍利弗自在地轉起心,舍利弗不被心自在地轉起,凡在午前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午前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凡在中午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中午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凡在傍晚時他希望要住的等至住處,在傍晚時他住于那個等至住處。」

  當這麼說時,尊者舍利弗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誰的被善說了呢?」

  「比丘們!這一切都被你們的法門善說,但你們也聽我說,如這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舍利弗!這裏,比丘從施食處返回,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只要我的心沒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我將不打破這盤腿!』舍利弗!這樣的比丘能輝耀沙羅樹林園。」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那些尊者歡喜世尊所說。

  牛角大經第十終了。

  「獨靜禅思;禅思(SA);宴坐(MA);叁昧思惟;禅靜(DA)」,南傳作「靜坐禅修」(paṭisallāṇa, paṭisallīna,另譯爲「宴坐、宴默、燕坐、獨坐」),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隔離;隱退;隱遁」(seclusion),並引注釋書的解說,這是世尊要比丘們作「身體的獨處」(kāyaviveka),也就是「獨坐、獨修」的意思。「從禅覺」爲「從禅思覺」之略,即「從靜坐禅修中起來」。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起發(MA.184)」,南傳作「能輝耀」(sobheyyāti,另譯爲「能照耀;能使光彩;能發光」),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能照亮」(could illuminate)。

  「隨所知(MA.184)」,南傳作「如自己的辯才」(yathāsakaṃ paṭibhānaṃ,另譯爲「如自己的頓才」),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根據自己的靈感」(according to his own inspiration),並解說「靈感」,其他人譯爲「直覺」(intuition)或「想法」(ideal)或「能力」(capacity)。

  「內行止(MA.184)」,南傳作「專修內心的止」(ajjhattaṃ cetosamathamanuyutt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專心于心的內在平靜」(he is devoted to internal serenity of mind)。「止」(samatha),音譯爲「奢摩他」。

  「輪辋的圓相」(nemimaṇḍalān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輪辋;輪框;輪圈」(wheel-rims)。

  「進行的」(pavattinī,另譯爲「使好轉的;推進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運行」(rolls on)。

  「所聽聞的蓄積者」(sutasannicay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整理(結合)所有他學習的」(consolidates what he has learned)。

  「觀」(vipassanāya,音譯爲「毗婆舍那」),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洞察」(insight)。

  

《中部32經 牛角大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