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知,他親近獨居的住處:林野、樹下、山嶽、洞窟、山洞、墓地、森林、露地、稻草堆。他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舍斷對世間的貪婪,以離貪婪心而住,使心從貪婪中清淨。舍斷惡意與瞋後,住于無瞋恚心、對一切活的生物憐愍,使心從惡意與瞋怒中清淨。舍斷惛沈睡眠後,住于離惛沈睡眠、有光明想、正念、正知,使心從惛沈睡眠中清淨。舍斷掉舉後悔後,住于不掉舉、自身內心寂靜,使心從掉舉後悔中清淨。舍斷疑惑後,住于脫離疑惑、在善法上無疑,使心從疑惑中清淨。
他舍斷這些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于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禅。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再者,婆羅門!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于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禅;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于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禅。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再者,婆羅門!比丘以喜的褪去與住于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于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于樂者』的第叁禅。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再者,婆羅門!比丘以樂的舍斷與苦的舍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于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禅。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當那個心是這樣入定的、遍淨的、淨化的、無穢的、離染汙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達不動的時,他使心轉向許多前世住處之回憶。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中略)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生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當那個心是這樣入定的、遍淨的、淨化的、無穢的、離染汙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達不動的時,他使心轉向衆生死亡與往生之智,他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衆生死時、往生時,……(中略)了知衆生依業流轉。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當那個心是這樣入定的、遍淨的、淨化的、無穢的、離染汙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達不動的時,他使心轉向煩惱之滅盡智。他如實了知:『這是苦。』如實了知:『這是苦集。』如實了知:『這是苦滅。』如實了知:『這是導向苦滅道迹。』如實了知:『這些是煩惱。』如實了知:『這些是煩惱集。』如實了知:『這些是煩惱滅。』如實了知:『這是導向煩惱滅之道。』婆羅門!像這樣,這被稱爲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但聖弟子不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
當他這麼知、這麼見時,心從欲的煩惱解脫,心從有的煩惱解脫,心從無明的煩惱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回]的狀態了。』婆羅門!就這範圍,聖弟子來到結論:『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善行者。』婆羅門!就這範圍,這是以詳細完成的象足迹譬喻。」
當這麼說時,若奴索尼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扶正顛倒的,能顯現被隱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燈火:『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喬達摩尊師以種種法門說明。我歸依喬達摩尊師、法、比丘僧團,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象足迹譬喻小經第七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空安靜處學智慧(MA.146)」,南傳作「聰明慧」(paññāveyyattiy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明晰的智慧」(lucidity of wisdom)。
「不以此爲訖(MA.146)」,南傳作「不來到結論」(neva tāva niṭṭhaṃ gacchati,直譯爲「他不到達結尾;他不到達究竟」),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不會來到結論」(would not yet come to the conclusion)。
「如來所屈,如來所行,如來所服(MA.146)」,南傳作「如來的足迹、如來的刮痕、如來的撕裂痕」(tathāgatapadaṃ itipi, tathāgatanisevitaṃ itipi, tathāgatārañjitaṃ itip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如來的足迹,一些被如來削碎的,一些被如來作記號的」(a footprint of the Tathagata, something scraped by the Tathagata, something marked by the Tathagata)。
「知異論」(kataparappavāde,逐字直譯爲「作+異論」),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關于其他教義的豐富知識」(knowledgeable about the doctrines of others)。
「以慧的狀態」(paññāgaten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以他們銳利的機智」(with their sharp wits)。
「哇差亞那」(vacchāyan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照錄原文,並解說這是遊行者「必羅低葛」(pilotikaṃ)的族名(clan name)。
《中部27經 象足迹譬喻小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