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中部13經/苦蘊大經(師子吼品[2])(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那時,衆多比丘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缽與僧衣,爲了托缽進入舍衛城。那時,那些比丘這麼想:
「在舍衛城爲了托缽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
那時,那些比丘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抵達後,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那些比丘這麼說:
「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宣說欲的遍知,我們也宣說欲的遍知;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宣說色的遍知,我們也宣說色的遍知;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宣說受的遍知,我們也宣說受的遍知,道友們!這裏,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即:在說法與說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
那時,那些比丘們對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
「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那時,那些比丘在王舍城爲了托缽而行後,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些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裏,我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缽與僧衣,爲了托缽進入王舍城。大德!我們這麼想:『在舍衛城爲了托缽而行還太早,讓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大德!那時,我們到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的園林去。抵達後,與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相互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大德!在一旁坐好後,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對我們這麼說:『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宣說欲的遍知,我們也宣說欲的遍知;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宣說色的遍知,我們也宣說色的遍知;道友們!沙門喬達摩宣說受的遍知,我們也宣說受的遍知,道友們!這裏,沙門喬達摩與我們,有什麼高下,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差別呢?即:在說法與說法上,在教示與教示上。』大德!那時,我們對那些其他外道遊行者的所說,既不歡喜,也沒苛責。不歡喜,沒苛責後,站起來離開,心想:『我們在世尊面前必能了知這所說的義理。』」
「比丘們!當其他外道遊行者們這麼說時,應該能這麼回答:『但,道友們!對欲來說什麼是樂味?什麼是過患?什麼是出離?對色來說,什麼是樂味?什麼是過患?什麼是出離?對受來說,什麼是樂味?什麼是過患?什麼是出離?』比丘們!當被這麼問時,其他外道遊行者必不能解答,且更會遭到惱害,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正如那不在[感官的]境域中。比丘們!我不見在這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除了如來或如來的弟子或從他們聽聞以外,對這些問題能以解答使心滿意者。
比丘們!什麼是欲的樂味?比丘們!有這五種欲,哪五種呢?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色;能被耳識知……的聲音;……(中略)能被身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著欲、貪染的所觸,比丘們!這些被稱爲五種欲。比丘們!凡緣這五種欲生起的樂與喜悅,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樂味。
比丘們!什麼是欲的過患?比丘們!這裏,凡善男子以技能營生:不論以查驗,不論以會計,不論以計算,不論以耕作,不論以買賣,不論以牧牛,不論以王臣,不論以其它技能,他面對寒、暑,被與蠅、蚊、風、日、蛇的接觸而受害,因饑渴而死亡,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比丘們!如果善男子這麼奮起、辛勤、努力而得不到財富,他悲傷、疲累、悲泣、捶胸號哭,來到迷亂[而說]:『我的奮起是空虛的,我的努力是無結果的。』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比丘們!如果善男子這麼奮起、辛勤、努力而得到財富,他爲了守護那些財富而感受到苦與憂:『怎樣既非國王會拿走我的財富,也非盜賊會拿走,也非火會燒盡,也非水會流走,也非不可愛的繼承者會拿走?』當他守護、保護那些財富時,或國王拿走,或盜賊拿走,或火燒盡,或水流走,或不可愛的繼承者拿走,他悲傷、疲累、悲泣、捶胸號哭,來到迷亂[而說]:『我既有的不存在了。』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再者,比丘們!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國王與國王诤論,剎帝利與剎帝利诤論,婆羅門與婆羅門诤論,屋主與屋主诤論,母親與兒子诤論,兒子與母親诤論,父親與兒子诤論,兒子與父親诤論,兄弟與兄弟诤論,兄弟與姊妹诤論,姊妹與兄弟诤論,朋友與朋友诤論。在他們爭吵、爭論、爭辯時,以拳頭、土塊、棒杖、刀劍互相攻擊,在那裏,他們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樣的苦。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再者,比丘們!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拿起刀劍跟盾,配戴弓箭後,兩方對陣投入戰鬥,在箭、矛急飛中,在刀劍閃耀中,在那裏,他們被箭、矛貫穿,被刀劍砍頭,在那裏,他們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樣的苦。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再者,比丘們!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拿起刀劍跟盾,配戴弓箭後,投入濕滑的保壘,在箭、矛急飛中,在刀劍閃耀中,在那裏,他們被箭、矛貫穿,被牛糞淋身,被重物壓,被刀劍砍頭,在那裏,他們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樣的苦。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再者,比丘們!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入侵人家、掠奪、竊盜、攔路搶劫,誘拐人妻,國王捕捉他後,處以種種刑罰:以鞭打、以棒打、以手杖打,切斷手、腳、手與腳、耳、鼻、耳與鼻,處以酸粥鍋刑、貝禿刑、羅侯口刑、火鬘刑、燭手刑、驅行刑、樹皮衣刑、羚羊刑、鈎肉刑、錢刑、堿浴刑、扭轉門闩刑、稻草足踏臺刑,淋熱油,令狗咬,活著令刺入,以刀劍砍頭,在那裏,他們遭受死亡,或像死亡那樣的苦。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再者,比丘們!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行,以意行惡行。他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行,以意行惡行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比丘們!這被稱爲欲的過患,現世的苦蘊,欲爲因、欲爲因緣、因爲欲之故,欲就是因。
比丘們!什麼是欲的出離?比丘們!凡對于欲之欲貪的調伏、欲貪的舍斷,這是欲的出離。
比丘們!凡任何沙門、婆羅門這樣對欲不如實了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他們自己將對欲遍知,或將以真實勸導他人依之實行而對欲遍知,這是不可能的。但,比丘們!凡任何沙門、婆羅門這樣對欲如實了知:樂味是樂味、過患是過患、出離是出離,他們自己將對欲遍知,或將以真實勸導他人依之實行而對欲遍知,這是可能的。
比丘們!什麼是色的樂味?比丘們!猶如剎帝利少女或婆羅門少女或屋主少女十五、六歲,不過高、不過矮,不過瘦、不過胖,不過黑、不過白,比丘們!那時,她們的美妙端麗是最上的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凡緣于美妙端麗而生起樂與喜悅,這是色的樂味。
比丘們!什麼是色的過患?比丘們!這裏,過些時候會看見那位姊妹八十或九十或百歲,年老的、像椽木那樣彎曲的、彎曲的、依靠拐杖、顫抖著而行、病苦、青春已逝、齒斷、發白而稀或禿頭、皮皺、肢體斑濁的,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她最初的美妙端麗已消失而成爲過患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是色的過患。
再者,比丘們!這裏,後來會看見那位姊妹生病、痛苦、重病、跌臥在自己的糞尿中、被他人扶著起來、被他人扶著躺下,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她最初的美妙端麗已消失而成爲過患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也是色的過患。
再者,比丘們!這裏,後來如果看見那位姊妹的遺骸被舍棄在墓地:已死一天、已死二天、已死叁天,腫脹、青瘀、生膿爛,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她最初的美妙端麗已消失而成爲過患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也是色的過患。
再者,比丘們!這裏,後來如果看見那位姊妹的遺骸被舍棄在墓地:被烏鴉、鷹、禿鷹、蒼鹭、狗、虎、豹、狐狼、各種生出的蟲吞食,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她最初的美妙端麗已消失而成爲過患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也是色的過患。
再者,比丘們!這裏,後來如果看見那位姊妹的遺骸被舍棄在墓地:有血肉、連著筋的骨鎖,無肉、沾血、連著筋的骨鎖,無血肉、連著筋的骨鎖,骨散亂地離散四處:手骨一處,腳骨一處,腳踝骨一處,小腿骨一處,大腿骨一處,腰骨一處,肋骨一處,脊椎骨一處,肩骨一處,頸骨一處,颚骨一處,齒骨一處,頭蓋骨一處,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她最初的美妙端麗已消失而成爲過患嗎?」
「是的,大德!」
「比丘們!這也是色的過患。
再者,比丘們!這裏,後來如果看見那位姊妹的遺骸被舍棄在墓地:類似螺貝顔色的白骨,堆過一年的骨頭,腐爛成粉末的骨頭,比丘們!你們怎麼想:她最初的美妙端麗已消失而成爲過患嗎…
《中部13經 苦蘊大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