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經 根本法門經▪P2

  ..續本文上一頁天……虛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所見的……所聽的……所感覺的……所識知的……單一……種種……一切……他證知涅槃爲涅槃,證知涅槃爲涅槃後,不思量涅槃、不在涅槃中思量、不從涅槃思量、不思量『涅槃是我的』而不歡喜涅槃,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爲以癡的滅盡而離癡。

  以煩惱已盡之力的第六理趣階位部分終了。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證知地爲地,證知地爲地後,不思量地、不在地中思量、不從地思量、不思量『地是我的』而不歡喜地,那是什麼原因呢?我說:『如來已遍知至終極。』

  水……(中略)火……風……生命類……天神……生主神……梵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征服天……虛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所見的……所聽的……所感覺的……所識知的……單一……種種……一切……他證知涅槃爲涅槃,證知涅槃爲涅槃後,不思量涅槃、不在涅槃中思量、不從涅槃思量、不思量『涅槃是我的』而不歡喜涅槃,那是什麼原因呢?我說:『如來已遍知至終極。』

  以如來之力的第七理趣階位部分終了。

  比丘們!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證知地爲地,證知地爲地後,不思量地、不在地中思量、不從地思量思量、不思量『地是我的』而不歡喜地,那是什麼原因呢?像這樣,已知:『歡喜是苦的根。』後,『以有[爲緣]而有生,對已生者來說有老死。』比丘們!因此,在這裏,我說:『以一切渴愛的滅盡、離貪、滅、舍棄、斷念,如來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水……(中略)火……風……生命類……天神……生主神……梵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征服天……虛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所見的……所聽的……所感覺的……所識知的……單一……種種……一切……他證知涅槃爲涅槃,證知涅槃爲涅槃後,不思量涅槃、不在涅槃中思量、不從涅槃思量、不思量『涅槃是我的』而不歡喜涅槃,那是什麼原因呢?像這樣,已知:『歡喜是苦的根。』後,『以有[爲緣]而有生,對已生者來說有老死。』比丘們!因此,在這裏,我說:『以一切渴愛的滅盡、離貪、滅、舍棄、斷念,如來已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以如來之力的第八理趣階位部分終了。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比丘不歡喜世尊所說。

  根本法門經第一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地即是神(MA.106)」,「神」爲「我」的另譯,《雜阿含109經》譯作「地即是我」。

  「于地有地想(MA.106)」,南傳作「覺知地爲地」(pathaviṃ pathavito sañjānā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覺知地爲地」(perceives earth as earth),並解說,這不是佛法的「如實知」,一般人的「覺知」已導入了偏差。

  「計(MA.106)」,南傳作「思量」(maññati,另譯爲「想;認爲;考慮;思考;思惟」),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想象;抱有(思想、意見)」(conceives)。

  「識(MA.106)」,南傳作「所識知的」(Viññāt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所認識的」(the cognized)。

  「從地思量」(pathavito mañña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想象[他自己]從地[分離]」(he conceives [himself apart] from earth)。SN.35.90的「不應該從眼思量」(cakkhuto na maññeyy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不應該從眼想象」(should not conceive from the eyes)。

  「已遍知至終極」(Pariññātant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已完全理解它到底」(has fully understood it to the end)。

  「不歡喜」(Na…abhinandun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不歡樂」(did not delight in),並引注釋書的解說,比丘們不歡喜的原因顯然是因爲教說深深地探入到他們自己慢的弱點(the tender regions of their own conceit)與殘余的婆羅門見。後來,當他們的自尊心受挫時,佛陀爲同樣的這些比丘闡述了Gotamaka經(AN.3.126, 另版AN.3.123),在那次教說中,他們全證得了阿羅漢果。

  

《中部1經 根本法門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