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5 輪回過患▪P5

  ..續本文上一頁姊妹等也爲了自己能得到財産而紛紛爭奪,給了他們也沒有謝意,而且給了還要索取,甚至父母的念珠裏有一顆很好的珍珠也要拿走。若是賢善的女兒,成了別人家的榮耀,對自己方面無有利益;如果是惡劣的子女,返回家中,使家人痛苦。其他的親戚也都是如此,自己富裕幸福圓滿的時候,所有的人把你象天人一樣看待並盡力饒益,飲食財富不需要也會送來。自己淪落衰敗的時候,即便沒有做一點錯事,也受到象仇人一樣的待遇,饒益他們反而以損害作回報。所以兒子、女兒、親友等無有絲毫實義。如米拉日巴尊者說:“子初悅意如天子,慈愍之心難形容,中間過分催索債,雖施一切無悅時,別人之女迎入內,大恩父母逐出外,父親呼喚不答複,母親呼喚不應聲,後成冷淡之鄰居,勾結狡者造惡業,自生怨敵刺痛心,應斷輪回之耙繩,世間子孫我不求。”又說:“女初笑顔如仙童,劫奪財寶具大力,中間討債無盡頭,父前公開索要走,母前暗地偷偷帶,施給不知報恩德,大恩父母心怒恨,後成紅面羅刹女,若善他人之榮耀,若惡自己禍害源,禍害魔女刺痛心,斷除無覺之憂愁,禍根之女我不求。”又說:“親友初遇見歡顔,密切來往漫山谷,中間酒肉如還債,送他一次還一度,後成貪嗔爭吵因,惡友訟因刺痛心,舍棄樂時之食友,世間親友我不求。”

  求不得苦:在此世間中無有一人不希望幸福快樂,但是幾乎誰也不能如願以償。有人爲了幸福建造房屋,但是房屋倒塌自己喪命;有人爲了充饑食用飲食,但卻導致疾病危及生命;有人爲了獲取勝利而奔赴戰場,卻一命嗚呼;有人爲了追求利潤而去經營,卻遭怨敵破壞淪爲乞丐等。爲了今生的幸福、受用得到滿足,雖然盡力辛勤勞作,但是如果沒有前世的福德因緣,則即便只是暫時的充腹也很困難,並且自他備受痛苦,而最終所得到的只是墮入惡趣深淵無法解脫而已。所以,古大德雲:“勤勞如山王,不及積微福。”無有了結之時的輪回瑣事有何用呢?從無始以來便精勤成辦這些輪回瑣事,結果只是感受痛苦而已。以前爲了今生世間的目標,一個人于青年或晚年時辛勤忙碌的精進,如果把它用于修持正法上,那麼現在已成就佛果了或者雖未成佛,也根本不會再感受惡趣的痛苦。應這樣觀修:如今已了知取舍善惡的分界,此時,不應致力于成辦無有終結之時的輪回瑣事,而應修持真實的正法。

  不欲臨苦:于此世間中雖然無有一人希望感受各種各樣的痛苦,但不願意也要感受,如因往昔的業力成爲國王的臣民、富翁的仆從等那些人,無有刹那的自由,不願意也成了那樣。他們僅僅犯了很小的過錯,就要感受許多痛苦,也是無可奈何,若現在被帶到刑場,也只好跟著去,此外無法逃脫,雖不情願也要承受那些痛苦,如全知龍欽巴(無垢光尊者)說:“夫妻親屬欲恒時,不離相伴然定離;賢妙住所欲恒時,不離安住然定去;暇滿人身欲恒時,不離常有然定死;賢德上師欲恒時,不離聞法然定離;殊勝善友欲恒時,不離相伴然定離。從今披著精進甲,應至無離大樂洲。深生厭離諸道友,無法乞人我勸勉。”

  所以,財産受用、幸福、名聲等産生的因是自己往昔積累的善業,如果有這樣的因,其善果不希求也自然會得到。否則,即便如何精勤成辦也不會如願以償,只能遭受不悅意的痛苦。所以應當依靠知足少欲這一無盡的財寶,修持真實的妙法,若不這樣,雖然入了佛法而精勤今生世間的瑣事,那只能是自己痛苦,被聖者呵責。如米拉日巴尊者說:“本來佛陀世間主,爲摧八法說諸法,如今自诩諸智者,豈非八法反增長?如來護持諸戒律,爲斷俗事而宣說,如今持戒諸尊者,豈非瑣事反增多?往昔僧人之威儀,爲斷親屬佛宣說,如今僧人諸威儀,豈非過分顧情面?總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勞矣!”總的來說世間四大洲的衆生無有安樂,尤其是我們這些生在南瞻部洲的人們,如今處于五濁惡世65,無有絲毫安樂之時,唯有感受痛苦。年複一年,月複一月,日複一日,朝夕即逝,時世越來越汙濁,劫時越來越惡劣,佛法越來越衰敗,衆生的幸福逐漸減滅低劣,思維這些道理應生厭離心。此外,南瞻部洲是業力之地,所以一切賢劣、苦樂、善惡、高低、法與非法等都是不一定的,對于現量所見的這些情況,自相續中應該進行取舍,全知上師無垢光尊者說:“有時觀察自現順助緣,了知自現驗相爲助伴。有時觀察違害逆緣現,斷除貪著迷亂之要點。有時觀察道友他人師,了知賢劣策勵勤修持。有時觀察空中四大變,了知心性無有勤作已。有時觀察自境室受用,了知如幻斷除執迷現。有時觀察他人財受用,了知悲心斷除輪回貪。總之一切種種迷現法,觀察自性摧滅實執迷。”應如此修持。

  阿修羅之痛苦

  本來阿修羅的財富受用可與天人相媲美,但是由于往昔的嫉妒、好鬥的不善業習氣所感,得到阿修羅之身相嫉妒心極爲粗重。在自己的範圍內或區域與區域間、部落與部落間進行爭鬥,相互不合睦,唯以戰爭度日。看見上面天人的財富受用圓滿,一切需求都是從如意樹上生出,而且其樹根是生在自己的境內,生起了無法堪忍的嫉妒心。于是身披盔甲、手持兵器前去與天人作戰。同時天人則從粗惡苑66中取出兵器乘著護地神象,天王帝釋騎在大象中間的頭上,叁十二眷屬騎在大象的其余叁十二個頭上,由不可思議的天兵天將圍繞,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勢不可擋。作戰時,天人的金剛、寶輪、短矛、鐵弩等如雨點般降下。因爲天人具有神變,所以可以抱起大山抛出,由于往昔的業力,身體高如站立的七個人,阿修羅卻很矮小。天人除了斷頭以外無論如何受傷,用天境的甘露會立即恢複,不致死亡。阿修羅則與人一樣,擊中要害部位便會死亡,所以經常慘遭失敗。天人又在醉天象的鼻上系上寶劍輪,遣出天象時,能殺害數十萬的阿修羅,它們的屍體從須彌山上滾下來,落入遊戲海67中,海水都成了血紅色。如此經常唯以戰爭度日,應當誠心觀修阿修羅之處也不離痛苦的本性。

  天人的痛苦

  本來天人活著的時候快樂幸福受用圓滿,但是唯以散亂度日,所以無有修持正法的意念。壽命雖長達數劫,但在他們的感覺中只是刹那顯現瞬間即逝,散亂迷茫中壽命已盡,接近死亡。從四大天王到他化自在天,無論生在哪裏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天人臨近死亡時,以前每個天人身體的光可以照射一由旬或一聞距,此時身體的光已消失;以前如何坐在寶座上也沒有不歡喜的,此時不願意坐上寶座,甚感不適,所以很不歡喜;以前天人的花鬘經久不枯萎,此時全部已凋謝;以前天衣如何汙染也沾不上汙垢,此時舊衣也已染上汙垢;以前天人身上不會流汗,此時身上出現汗水。這五種死相現前時,他們自己也知道將要死亡,內心十分痛苦。天子天女們也知道他們將要死亡,所以不到他們身邊,只是從遠處散花祝願:“願你從此死去後,轉生于人間,行持善業,再生天界。”這樣祝願後就全部離開了,只留下自己孤孤單單,淒淒慘慘。而且以天眼觀察後,了知後世將轉生何處。看到轉生之處的痛苦,死亡的痛苦還未去除,又加上墮落的痛苦,使痛苦增長了兩、叁倍,大聲哀嚎。這種情形要停留七天,叁十叁天的七天是人間的七百年。憶念往日的快樂幸福,而如今無有自主繼續住留,感受即將死亡的痛苦;看到後世生處的悲慘,感受墮落之苦,遭受這兩種痛苦的折磨,內心憂傷,其苦已超過了地獄的痛苦。上面的兩天界(色界、無色界)雖然無有現行的死亡痛苦,但引業68窮盡後將如夢醒般墮入下趣,非常痛苦。如怙主龍樹菩薩說:“梵天離貪獲安樂,後成無間燒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

  如是六道衆生無論生于何處,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範圍,只能被痛苦萦繞,如火坑、如羅刹洲、如海浪、如刃鋒、如不淨室,無有絲毫安樂的機會,《念住經》雲:“地獄有情受獄火,餓鬼感受饑餓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間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回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彌勒菩薩說:“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邬金蓮花生大士說:“輪回猶如針之尖,佛說永無安樂時,稍許安樂亦變苦。”因此我們應當觀想此輪回之處,即上至叁有之頂非非想天以下,下至無間地獄以上,無論生于何處,都無有少許安樂的機會,都無有絲毫實義,所以我們應當徹底斷除對輪回的貪執心。當如有膽病的人見到油膩食物一樣不生希求之心,所以不應只是表面上聽聞了解輪回的種種痛苦,而應從內心深處體會這些痛苦,並對此生起定解而修持。如果能這樣生起定解,則不需要精進提防惡業,歡喜善法,自然而然會行善斷惡。

  如從前世尊的弟弟難陀因貪戀妻子不想出家,世尊以各種方便使他入了佛法。雖已出家,但是不學律儀並准備逃跑時,世尊以神變把他帶到雪山上,指著那裏的一只盲眼母猿問他:“這盲猿與你的妻子白蓮花(班紮日嘎)二者誰美?”他回答:“我的妻子美,這盲猿不及她百千分之一。”世尊說:“那麼我們去天界吧。”又把他帶到天界,世尊坐在一處,對難陀說:“你自己去看看吧。”他見到所有的天子在各自的無量宮殿中,被許多天女圍繞,享受不可思議的安樂受用。在一座無量宮殿中有許多天女,但是無有一個天子。難陀問:“這是什麼原因?”她們回答:“在人間,世尊的弟弟難陀守持戒律,他將從人間轉生天界,這是他的無量宮殿。”難陀滿心歡喜,返回到世尊面前。世尊問:“你看到天境了吧?”他回答:“看到了。”世尊又問:“天女與你的妻子二者誰美?”他回答:“衆天女美,就象前面盲眼母猿與白蓮花的差別一樣。”返回人間後難陀護持清淨戒律。但世尊對衆比丘說:“難陀是爲了得到善趣果報而出家,你們是爲了得到涅槃的安樂而出家,你們走的是不同的路,所以不要和難陀講話,不要與他暢所欲…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5 輪回過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