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站在風扇面前,也在增加我執。所以在生活過程當中,如果你不懂佛法,哪裏不增加煩惱呢?佛法就是把這種道理學會之後,要在自己行動坐臥、起心動念來對治這種東西,只要自己有一點差錯馬上糾正,要發菩提心成辦自己的道業。我能幫助別人就幫助,我說法他能聽,我就給他講,他不聽我就少講,要時時刻刻把這樣的功夫用起來。時時刻刻都在警惕自己,要對治嗔恨心,不如理心。每一天都不會增加貪嗔癡慢疑。每一天在長養善根,你能做到這樣嗎?當你修行要這樣辦的時候要有警惕心了
不管是居士還是出家人,看到在佛門當中怎麼這樣?他心裏很不平,不進入佛教的時候還有神秘感,一進入寺廟之後,跟自己想的怎麼是兩回事呢?道心就慢慢開始退了。他不知道了斷自心的煩惱,希望整個世界都能清淨,這樣修學就很好了,除非到西方極樂世界。在違緣當中當你方法對了,就能鍛煉出來。你越想鍛煉他,你吼他,罵他批評他,不行,你想幫助他不行。他不是法器,他的心老是在外面遊蕩。他總是在報怨外面,這種報怨心特別要警惕,小小的報怨心就拉開我們的距離了。你們兩個有報怨心了,沒有說,你們的距離就會逐漸增加,所以說世間上的事情就是這樣。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你要說話稍微刻薄一點,他說話比你更厲害。心情感心情,不愉快的心。兩個人之間把不愉快心增加到很濃烈的時候,你想降一點很不容易。一旦嗔恨心起來,說話就不留余地了,平時的關系放到一邊去了。我只知道他在傷我的心讓我流血,心裏只有眼前的一個。所以說他說一句話讓我不高興,我要說兩句,這種惡性循環當中越走越遠。如果你走下坡路,沒有大智慧你是很難扭轉這種局面的。當你掌握好市場,有經濟有智慧就走入良性循環,生意越做越好做。你進入惡性循環想跳出來不容易。一個和尚剛進入聖水寺就很懶惰,所有的人認爲他是懶惰和尚了,他不懶惰都不行。當他稍微勤快一點,人家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這個懶鬼也勤快起來了。你要形成第一印象了你很難轉化過來,你再想跳出來很艱難。我們是生活在人與人之間,是社會性的動物,別人對你的看法對你有一種製約。你要是換一個地方,你要建立一個好的印象,對你的發展很有利。你連裝也不會裝,你以後想改正大家對你的看法很艱難。所以世間上的事情是相互製約的。好的事情成就好事,好得就越來越厲害。惡的事情成就惡事,惡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厲害。善因就有善果,惡因就有惡果。並不是所有的因果都會馬上顯現,因爲世間上的人所接觸到的只是一方面,所以你說善人有善報,世間上的人卻認爲不是這樣。
世間上的因果相互影響的非常多,事實上也在相互影響。要能夠知道,不要限製于現前。我們現在做了惡事,那種大的結果沒有立即顯現。當我們的善心開始起來,那種善的報應還沒有顯現。隨時隨地要從小處著眼,修行人要從小事著眼,不以惡小而爲之,不以善小而不爲。今天有一個不愉快的念頭很快要對治它,善惡報應是因果不虛,你造了惡因就會結惡果,從道理上來講一定要這樣的。所以佛法當中有一句話,菩薩畏因,衆生畏果。什麼意思?菩薩做了這種因,而沒顯現這種果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那些不好的念頭他不會起。衆生非要等到結果出來,他還不認帳,這就是衆生和菩薩的區別。當報應還沒來前,他就不會認知這種因果報應,不信因果。所以衆生只有當這種結果顯現的時候他才知道害怕。因爲你不知道就不墮地獄嗎?不會的。所以你這一輩子不學就會導致無知,無知會導致惡法重重,將來墮落惡道,不因爲你不知道而不墮落,所以我們現在要加強學習。
對于自己不知道的因果關系要好好地想一想,雖然說我們現在內心裏自然這種嗔恨心起來了,哪怕非常微小。雖不即時。應急相破。爲什麼呢?因爲因果。往往在世間上是冤家路窄,時時刻刻都可能相遇。在唯識的因果就叫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以前起心動念的種子,我心裏突然起了一個念頭,不好的念頭起來了,你走出山門,剛好就因爲你今天想這樣的事情,外面就給你顯現一個你喜歡的東西。能見所見,在世間上如影隨形一樣。今天你正在說他,他就顯現了。同樣我們心裏面不敢想的,當你正在想這種事情的時候,剛好來了。一般的老百姓僅以爲是偶然,巧合,其實不是。而是你心裏怎麼樣想,外在就怎麼樣顯現,是自然的。你出去就喜歡這個人,那個人,他就來了,考驗你。這種事情太多了,那叫種子生現行。表面上看外來的東西,其實不是外來,而是從自己業當中自然顯現在的。現行又能熏習種子。你喜歡女人的時候,外面剛好出現你喜歡的這個人。你心裏一喜歡的時候,他就朝內心裏再給你把種子生長。所以你要進入善的循環,上道了得法了修行非常容易。你要修成習慣了,上道了,哪怕是睡覺吃喝拉撒他的道業都在增長,他習慣于修行不習慣于作惡。他修行得法了,修成習慣了,你想叫他做一件壞事,他都非常煩惱。他說我不習慣于整別人,他受不起良心的折磨。那些壞人,你叫他做一點善事也很難。我們從恨生恨,從怨生怨,這樣輾轉無盡。我們聽到這種道理之後,我們應該小心一點,想辦法要破除這些嗔恨心。否則,把這種怨恨心弄成非常強烈的恚怒心,鬥爭起來精力非常旺盛,要做善事他卻沒有精神了。當你恚怒心生起來了,他的精力好得很,他聲音大得很,叫他念經的時候他沒有聲音,講經說法的時候講不出來,他的聲音哪裏去了?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複。這個時候冤家對頭就和我們從生至死,沒有一個時間離開過,現在你好象不覺得,當你起心動念不對了,以前的冤家對頭就會乘虛而入,他時時刻刻都是和你在一起的。你有嗔恨心的業種之後,這種冤家對頭就和你一起的,爲什麼你結了怨了,冤家對頭時時刻刻都在你的左右,時時刻刻因爲嗔恨心,時時刻刻想害你。所以我們聽到之後,你沒有危機感嗎?我們還不謹慎自己的起心動念嗎?我們要謹慎,不要增加鬥爭心,彼此間的不高興心理要學會忘記,在將來我們自己受苦無窮。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我們嗔恨心爲因,將來要受許多的苦。這一段給我們說明假如我們這一輩子造惡,將來墮入惡道是沒人能替代的。人在世間愛欲,我們自己的情愛和貪欲,就是我們生死的根本,我們煩惱的根本,也是我們受苦受難的根本。所以你這一輩子想去掙錢當官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要從這裏來,要從根本的因果上來,明了我們受苦的原因何在。人在愛欲之中,我們的情愛和貪欲就是讓我們受苦的根本,就是讓我們煩惱的根本,是我們造業的根本,是我們在生死當中輪回不已的根本。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大多數都是沈于情愛和欲望當中,很難跳出。爲什麼?爲什麼我們渴望情愛?爲什麼?我們怕孤獨,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不會安慰自己。他要找一個人來管自己,陪自己說話。我們把自己的苦樂往往放到外面的人,把幸福的根本放在身外的錢財,沒有放在對治我們內心的貪愛和情欲。所以一般的衆生不能明心,不能達道,原因就是不明了這層因果。不管是痛苦還是幸福是不從外來的,所以說一個幸福的人他要成就一種幸福的心態,這很重要。
所以我們今天學佛的人要成就這種學佛的心態。你起心動念都是用世間上的思維方式,那你修行就是表面,不能明心。內心不知道怎麼修行,所以我們沈溺于情愛,往往就是向外尋覓。由于這樣的錯誤我們把道路走錯了,所以在生死輪回的過程中,他生死無窮,輪回無窮。在生死流轉過程中,生是孤生來,死也是獨自而去。哪怕你世間上眷屬滿堂,有誰能代替你呢?沒有。所以說那叫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不管你現在交多少的好朋友,你還是獨自承擔,沒有人能幫你承擔的。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你在生做了善事惡事,要顯現出一定的結果。你要不相信這種因果,可以馬上體驗。這種因果不是要等到將來多久之後才能知道。當你嗔恨心一起來,你還沒有把人家傷害到,你自己心裏面就火燒火烤了。這種過程就是因果,起心動念,開言吐語是有結果的,沒有結果你怎麼能讓人家不高興呢。在生的時候做了善事,就趣之于樂,善就是利益,顯現于我們身心世界非常高興。當我們自己做了惡事,煩惱事情,損傷了別人就有結果。因爲我們在生的時候做善做惡,由于這種善惡的力量把我們運到苦樂之地。在這種過程當中,身自當之,無有代者。我們自己承受,所以說自己要好自爲之。你看你做什麼因,得什麼果,沒有人能代替,只有我們自己承擔,要知道這種道理。
善惡變化。在我們這一輩子當中,一個人做善事,心念無常,可以有這種善惡變化。你現在做了善事,力量不具足,發心不猛烈,那這種結果還不一定馬上顯前。但是這種結果一定在等著你。殃福異處。將來你這一輩子行善積惡,對你將來有很大的影響。當你這一輩子守持五戒,那福報就等著你。你今天做了壞事情了,將來天災人禍,叁惡道就等著你。雖然因果不在同一個時間顯現,但是一定在那裏等著你,所以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過去就給你准備好了,所以說你今天無窮盡地奔赴于將來。你現在做善事,人家會預算的就知道,其實是騙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這一輩子做善事惡事做得多少,你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在等著我。你修行怎麼樣不要問別人,問自己。你自己起心動念,你行爲的結果你一點不知道,那你就沒有智慧,太粗心。不知道自己一句話說出去會有什麼結果,待人處事方式方法不對有什麼結果。所以我們說學習佛法要深信因果,要聽說因果的道理。要怎麼信?要學十善業,十惡業。沒學過你怎麼知道呢。你信因果信什麼呢?你這一輩子你做的善惡是有因果,看哪些先成熟,好像早就准備好了一樣,善惡業沒有放過你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誰代替你,只有你自己去償還報應。咱們學佛的,不要說你有高妙的思想。就是你現在所學的,你能平心靜氣就不錯了。能真實知道自己的以前有什麼因果,當你知道自己的行爲,你就不會怪周圍的人這個要害你,那個要整你。現在大家不配合只能說明你沒有智慧,服不了衆。你這種因果不具足,所以在現實過程中,在寺廟中你當個方丈和尚,你廟裏的人不配合你,時常要調你的長短,從細的看有現在的具體理由,你可以指責他,但從過去的行爲上來說是自我的不圓滿,顯現在世間,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所以一個道場當中每一個人要加強福報的一種修行。你今天不加強福報的修行將來你住寺廟照樣是這樣,怪自己的福報。今天我們受到的一切你不要躲避,要有警覺心,要認識到這些很不簡單,你現在所受到的一切早就給你准備好了。
釋迦牟尼佛就可以給你授記,你將來什麼時間成佛能度化多少人。那些開了悟的善知識就可以給你說你的法緣在什麼地方。人家知道你所做的業行了,人家能看到,他們能給你指出來你的因緣在什麼地方。我們自己就不能看到,這種結果往往不是你今天做了今天就受報。叁世因果往往因果有一種時間差,在時間差當中,衆生沒有看到,往往就會發生。我們將來的苦樂,是我們做的善惡決定的。善惡禍福都是自己獨自承擔,我們現在的人就看不到我們的父母死後在哪裏去了。世間上的人看不到這種情形。再孝順的兒女,你死後他也看不到你的父母在哪裏,所以說遠到他所莫能見者。生離死別是我們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在生的時候愛別離苦,自己死了以後呢,你這一輩子再也看不到了。這個時候他能照顧你嗎?看都看不到了。這些事情果報,如影隨形,可以避免得了嗎?所以不要我們沒見到就說沒有。我們要極早想方設法行善,所以這一段的道理非常深刻。
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複得相值。所以爲業所追,由于業力的逼迫,我們自己做了什麼業,自然就隨業受報。在這個過程當中,那個時間空間很長遠黑暗。在深遠而昏暗的生死道上,當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很多時間你不明白。但在業力當中就會顯現一種業報。生死之道太危險了。在生離死別當中呢,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一天我們能相聚在一起是非常難得的,千年修來見一面。今天能在一起安住叁個月,聽經聞法,在一個寺廟裏呆在一起,這個因緣不是一天兩天修來的。我們相遇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分開的時間非常多。一旦分別開了,他隨業受報,跑到哪裏去了。你再發心我下一輩子再找你,不容易找到。有一個老漢的老伴死掉了,他就跑到寺廟裏去掃地,掃了一年兩年,什麼佛法也沒學,就是掃地。有一天他夢見他的老伴來了,穿得非常莊嚴,她說她做了善事,到天上享福了。他說你掃地也很有功德,你將來也能生到天上和我在一起。他掃地就更加用心很歡喜,很用力。以前掃一點點,一聽了他老伴說的話,他把全寺廟的地都掃了。經過一年之後,他的老伴又給他說現在你的地位比我高了,你歡喜心清淨寺廟,你將來上生的天道比我的還要高。我現在只能看到你,將來你的結果比我好,咱們兩個不能在一起了。人要講平等,照樣我們今天是這樣。今天我們在一起的,雖然長相各有美醜,說不定你的錢財多一點。他的少一點,大概都差不多,大家才能集聚在這一個究竟當中,人以群分。所以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因爲你修的福報不一樣,善惡不一樣,道路不同。隨業受報,你怎麼見得到呢,見不到,大家能相遇在一起實在不容易。說這一段的意思是什麼,大限到來,各自隨業受報。生死路上我們相遇的時間並不多,要珍惜我們在一起,要相互恭敬,不要整人害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打我我打你,這種短暫相遇,你將來結的冤家對頭再聚集在一起就是矛盾鬥爭,相互傷害。所以說我們要珍惜今天相遇的時間,所有的人際關系要珍惜,要落實到當下,修行要修這個,這是貪心嗔恨心的相狀。
何不棄衆事。各曼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願度世。可得極長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把這些道理講過之後,這一段勸我們把嗔恨心虛妄心抛掉,把貪心抛掉。趁我們現在還健康,我們應該努力來修行善法,斷除惡法,在善法當中發願修行,度化自己的煩惱,幫助衆生共同進步,將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起成佛,共成佛道。這種結果是佛勸導我們,後面反問你現在還有什麼心呢?爲什麼不來修行不皈依叁寶呢?爲什麼還要彼此之間互相傷害呢,這中間有什麼快樂嗎?人與人之間有什麼快樂嗎?欲望生死道中非常危險,要及時發出離心,趁現在還年輕,能精進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找任何理由不修行。
《安居講法第二十二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