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站在风扇面前,也在增加我执。所以在生活过程当中,如果你不懂佛法,哪里不增加烦恼呢?佛法就是把这种道理学会之后,要在自己行动坐卧、起心动念来对治这种东西,只要自己有一点差错马上纠正,要发菩提心成办自己的道业。我能帮助别人就帮助,我说法他能听,我就给他讲,他不听我就少讲,要时时刻刻把这样的功夫用起来。时时刻刻都在警惕自己,要对治嗔恨心,不如理心。每一天都不会增加贪嗔痴慢疑。每一天在长养善根,你能做到这样吗?当你修行要这样办的时候要有警惕心了
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看到在佛门当中怎么这样?他心里很不平,不进入佛教的时候还有神秘感,一进入寺庙之后,跟自己想的怎么是两回事呢?道心就慢慢开始退了。他不知道了断自心的烦恼,希望整个世界都能清净,这样修学就很好了,除非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违缘当中当你方法对了,就能锻炼出来。你越想锻炼他,你吼他,骂他批评他,不行,你想帮助他不行。他不是法器,他的心老是在外面游荡。他总是在报怨外面,这种报怨心特别要警惕,小小的报怨心就拉开我们的距离了。你们两个有报怨心了,没有说,你们的距离就会逐渐增加,所以说世间上的事情就是这样。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你要说话稍微刻薄一点,他说话比你更厉害。心情感心情,不愉快的心。两个人之间把不愉快心增加到很浓烈的时候,你想降一点很不容易。一旦嗔恨心起来,说话就不留余地了,平时的关系放到一边去了。我只知道他在伤我的心让我流血,心里只有眼前的一个。所以说他说一句话让我不高兴,我要说两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越走越远。如果你走下坡路,没有大智慧你是很难扭转这种局面的。当你掌握好市场,有经济有智慧就走入良性循环,生意越做越好做。你进入恶性循环想跳出来不容易。一个和尚刚进入圣水寺就很懒惰,所有的人认为他是懒惰和尚了,他不懒惰都不行。当他稍微勤快一点,人家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个懒鬼也勤快起来了。你要形成第一印象了你很难转化过来,你再想跳出来很艰难。我们是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是社会性的动物,别人对你的看法对你有一种制约。你要是换一个地方,你要建立一个好的印象,对你的发展很有利。你连装也不会装,你以后想改正大家对你的看法很艰难。所以世间上的事情是相互制约的。好的事情成就好事,好得就越来越厉害。恶的事情成就恶事,恶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厉害。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果。并不是所有的因果都会马上显现,因为世间上的人所接触到的只是一方面,所以你说善人有善报,世间上的人却认为不是这样。
世间上的因果相互影响的非常多,事实上也在相互影响。要能够知道,不要限制于现前。我们现在做了恶事,那种大的结果没有立即显现。当我们的善心开始起来,那种善的报应还没有显现。随时随地要从小处着眼,修行人要从小事着眼,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今天有一个不愉快的念头很快要对治它,善恶报应是因果不虚,你造了恶因就会结恶果,从道理上来讲一定要这样的。所以佛法当中有一句话,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什么意思?菩萨做了这种因,而没显现这种果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些不好的念头他不会起。众生非要等到结果出来,他还不认帐,这就是众生和菩萨的区别。当报应还没来前,他就不会认知这种因果报应,不信因果。所以众生只有当这种结果显现的时候他才知道害怕。因为你不知道就不堕地狱吗?不会的。所以你这一辈子不学就会导致无知,无知会导致恶法重重,将来堕落恶道,不因为你不知道而不堕落,所以我们现在要加强学习。
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因果关系要好好地想一想,虽然说我们现在内心里自然这种嗔恨心起来了,哪怕非常微小。虽不即时。应急相破。为什么呢?因为因果。往往在世间上是冤家路窄,时时刻刻都可能相遇。在唯识的因果就叫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以前起心动念的种子,我心里突然起了一个念头,不好的念头起来了,你走出山门,刚好就因为你今天想这样的事情,外面就给你显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能见所见,在世间上如影随形一样。今天你正在说他,他就显现了。同样我们心里面不敢想的,当你正在想这种事情的时候,刚好来了。一般的老百姓仅以为是偶然,巧合,其实不是。而是你心里怎么样想,外在就怎么样显现,是自然的。你出去就喜欢这个人,那个人,他就来了,考验你。这种事情太多了,那叫种子生现行。表面上看外来的东西,其实不是外来,而是从自己业当中自然显现在的。现行又能熏习种子。你喜欢女人的时候,外面刚好出现你喜欢的这个人。你心里一喜欢的时候,他就朝内心里再给你把种子生长。所以你要进入善的循环,上道了得法了修行非常容易。你要修成习惯了,上道了,哪怕是睡觉吃喝拉撒他的道业都在增长,他习惯于修行不习惯于作恶。他修行得法了,修成习惯了,你想叫他做一件坏事,他都非常烦恼。他说我不习惯于整别人,他受不起良心的折磨。那些坏人,你叫他做一点善事也很难。我们从恨生恨,从怨生怨,这样辗转无尽。我们听到这种道理之后,我们应该小心一点,想办法要破除这些嗔恨心。否则,把这种怨恨心弄成非常强烈的恚怒心,斗争起来精力非常旺盛,要做善事他却没有精神了。当你恚怒心生起来了,他的精力好得很,他声音大得很,叫他念经的时候他没有声音,讲经说法的时候讲不出来,他的声音哪里去了?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这个时候冤家对头就和我们从生至死,没有一个时间离开过,现在你好象不觉得,当你起心动念不对了,以前的冤家对头就会乘虚而入,他时时刻刻都是和你在一起的。你有嗔恨心的业种之后,这种冤家对头就和你一起的,为什么你结了怨了,冤家对头时时刻刻都在你的左右,时时刻刻因为嗔恨心,时时刻刻想害你。所以我们听到之后,你没有危机感吗?我们还不谨慎自己的起心动念吗?我们要谨慎,不要增加斗争心,彼此间的不高兴心理要学会忘记,在将来我们自己受苦无穷。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福异处。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远到他所莫能见者。我们嗔恨心为因,将来要受许多的苦。这一段给我们说明假如我们这一辈子造恶,将来堕入恶道是没人能替代的。人在世间爱欲,我们自己的情爱和贪欲,就是我们生死的根本,我们烦恼的根本,也是我们受苦受难的根本。所以你这一辈子想去挣钱当官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要从这里来,要从根本的因果上来,明了我们受苦的原因何在。人在爱欲之中,我们的情爱和贪欲就是让我们受苦的根本,就是让我们烦恼的根本,是我们造业的根本,是我们在生死当中轮回不已的根本。我们这个世间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沉于情爱和欲望当中,很难跳出。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渴望情爱?为什么?我们怕孤独,自己不会照顾自己,不会安慰自己。他要找一个人来管自己,陪自己说话。我们把自己的苦乐往往放到外面的人,把幸福的根本放在身外的钱财,没有放在对治我们内心的贪爱和情欲。所以一般的众生不能明心,不能达道,原因就是不明了这层因果。不管是痛苦还是幸福是不从外来的,所以说一个幸福的人他要成就一种幸福的心态,这很重要。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人要成就这种学佛的心态。你起心动念都是用世间上的思维方式,那你修行就是表面,不能明心。内心不知道怎么修行,所以我们沉溺于情爱,往往就是向外寻觅。由于这样的错误我们把道路走错了,所以在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他生死无穷,轮回无穷。在生死流转过程中,生是孤生来,死也是独自而去。哪怕你世间上眷属满堂,有谁能代替你呢?没有。所以说那叫独生独死独去独来。不管你现在交多少的好朋友,你还是独自承担,没有人能帮你承担的。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你在生做了善事恶事,要显现出一定的结果。你要不相信这种因果,可以马上体验。这种因果不是要等到将来多久之后才能知道。当你嗔恨心一起来,你还没有把人家伤害到,你自己心里面就火烧火烤了。这种过程就是因果,起心动念,开言吐语是有结果的,没有结果你怎么能让人家不高兴呢。在生的时候做了善事,就趣之于乐,善就是利益,显现于我们身心世界非常高兴。当我们自己做了恶事,烦恼事情,损伤了别人就有结果。因为我们在生的时候做善做恶,由于这种善恶的力量把我们运到苦乐之地。在这种过程当中,身自当之,无有代者。我们自己承受,所以说自己要好自为之。你看你做什么因,得什么果,没有人能代替,只有我们自己承担,要知道这种道理。
善恶变化。在我们这一辈子当中,一个人做善事,心念无常,可以有这种善恶变化。你现在做了善事,力量不具足,发心不猛烈,那这种结果还不一定马上显前。但是这种结果一定在等着你。殃福异处。将来你这一辈子行善积恶,对你将来有很大的影响。当你这一辈子守持五戒,那福报就等着你。你今天做了坏事情了,将来天灾人祸,三恶道就等着你。虽然因果不在同一个时间显现,但是一定在那里等着你,所以宿豫严待当独趣入。过去就给你准备好了,所以说你今天无穷尽地奔赴于将来。你现在做善事,人家会预算的就知道,其实是骗你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这一辈子做善事恶事做得多少,你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在等着我。你修行怎么样不要问别人,问自己。你自己起心动念,你行为的结果你一点不知道,那你就没有智慧,太粗心。不知道自己一句话说出去会有什么结果,待人处事方式方法不对有什么结果。所以我们说学习佛法要深信因果,要听说因果的道理。要怎么信?要学十善业,十恶业。没学过你怎么知道呢。你信因果信什么呢?你这一辈子你做的善恶是有因果,看哪些先成熟,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一样,善恶业没有放过你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谁代替你,只有你自己去偿还报应。咱们学佛的,不要说你有高妙的思想。就是你现在所学的,你能平心静气就不错了。能真实知道自己的以前有什么因果,当你知道自己的行为,你就不会怪周围的人这个要害你,那个要整你。现在大家不配合只能说明你没有智慧,服不了众。你这种因果不具足,所以在现实过程中,在寺庙中你当个方丈和尚,你庙里的人不配合你,时常要调你的长短,从细的看有现在的具体理由,你可以指责他,但从过去的行为上来说是自我的不圆满,显现在世间,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所以一个道场当中每一个人要加强福报的一种修行。你今天不加强福报的修行将来你住寺庙照样是这样,怪自己的福报。今天我们受到的一切你不要躲避,要有警觉心,要认识到这些很不简单,你现在所受到的一切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释迦牟尼佛就可以给你授记,你将来什么时间成佛能度化多少人。那些开了悟的善知识就可以给你说你的法缘在什么地方。人家知道你所做的业行了,人家能看到,他们能给你指出来你的因缘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就不能看到,这种结果往往不是你今天做了今天就受报。三世因果往往因果有一种时间差,在时间差当中,众生没有看到,往往就会发生。我们将来的苦乐,是我们做的善恶决定的。善恶祸福都是自己独自承担,我们现在的人就看不到我们的父母死后在哪里去了。世间上的人看不到这种情形。再孝顺的儿女,你死后他也看不到你的父母在哪里,所以说远到他所莫能见者。生离死别是我们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在生的时候爱别离苦,自己死了以后呢,你这一辈子再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他能照顾你吗?看都看不到了。这些事情果报,如影随形,可以避免得了吗?所以不要我们没见到就说没有。我们要极早想方设法行善,所以这一段的道理非常深刻。
善恶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甚难甚难复得相值。所以为业所追,由于业力的逼迫,我们自己做了什么业,自然就随业受报。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个时间空间很长远黑暗。在深远而昏暗的生死道上,当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很多时间你不明白。但在业力当中就会显现一种业报。生死之道太危险了。在生离死别当中呢,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一天我们能相聚在一起是非常难得的,千年修来见一面。今天能在一起安住三个月,听经闻法,在一个寺庙里呆在一起,这个因缘不是一天两天修来的。我们相遇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分开的时间非常多。一旦分别开了,他随业受报,跑到哪里去了。你再发心我下一辈子再找你,不容易找到。有一个老汉的老伴死掉了,他就跑到寺庙里去扫地,扫了一年两年,什么佛法也没学,就是扫地。有一天他梦见他的老伴来了,穿得非常庄严,她说她做了善事,到天上享福了。他说你扫地也很有功德,你将来也能生到天上和我在一起。他扫地就更加用心很欢喜,很用力。以前扫一点点,一听了他老伴说的话,他把全寺庙的地都扫了。经过一年之后,他的老伴又给他说现在你的地位比我高了,你欢喜心清净寺庙,你将来上生的天道比我的还要高。我现在只能看到你,将来你的结果比我好,咱们两个不能在一起了。人要讲平等,照样我们今天是这样。今天我们在一起的,虽然长相各有美丑,说不定你的钱财多一点。他的少一点,大概都差不多,大家才能集聚在这一个究竟当中,人以群分。所以道路不同,会见无期。因为你修的福报不一样,善恶不一样,道路不同。随业受报,你怎么见得到呢,见不到,大家能相遇在一起实在不容易。说这一段的意思是什么,大限到来,各自随业受报。生死路上我们相遇的时间并不多,要珍惜我们在一起,要相互恭敬,不要整人害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打我我打你,这种短暂相遇,你将来结的冤家对头再聚集在一起就是矛盾斗争,相互伤害。所以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相遇的时间,所有的人际关系要珍惜,要落实到当下,修行要修这个,这是贪心嗔恨心的相状。
何不弃众事。各曼强健时。努力勤修善。精进愿度世。可得极长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须待欲何乐乎。把这些道理讲过之后,这一段劝我们把嗔恨心虚妄心抛掉,把贪心抛掉。趁我们现在还健康,我们应该努力来修行善法,断除恶法,在善法当中发愿修行,度化自己的烦恼,帮助众生共同进步,将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起成佛,共成佛道。这种结果是佛劝导我们,后面反问你现在还有什么心呢?为什么不来修行不皈依三宝呢?为什么还要彼此之间互相伤害呢,这中间有什么快乐吗?人与人之间有什么快乐吗?欲望生死道中非常危险,要及时发出离心,趁现在还年轻,能精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找任何理由不修行。
《安居讲法第二十二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