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二十三讲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见之。更相瞻视先后同然。转相承受父余教令。先人祖父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闭。死生之趣善恶之道。自不能见无有语者。吉凶祸福竞各作之。无一怪也。生死常道转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颠倒上下无常根本。皆当过去不可常保。教语开导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转无有休止。这段文字表明愚痴的过患,前面讲的贪心、嗔恨心。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恶之事都不信之。谓之不然终无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见之。表明世间之人因为愚痴不信善恶因果报应,不信修可以得道,也不信人死可以再生,不信我们布施能得福报,对于这些善恶的因果都不相信。世间上人说没有这回事,哪里有这些道理呢?因为不信善恶因果,因为不信生死轮回,因为不信布施能够得福报,做善能得善报,这些事情都不相信。且自见之,相信自己的,自己孤陋寡闻,内心里没有智慧。他就相信自己知道的那一点点道理,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道理,他就相信。所以说我们世间上的人,一般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最相信自己。而自己能够知道多少呢?并不能知道多少。所以说以前有一个寓言故事就是说明这个,井底之蛙。井里有一只青蛙他想跳出去,就在井边看看太阳,风光非常舒服,想睡觉就跳进井里,非常自在舒服。白天、黑夜在那里呱呱叫。有一天来了一只乌龟,青蛙很好客就叫海龟在他那里坐客。不行,海龟长得大,他说你这里太小,我进不来。青蛙感到非常奇怪,我在这里多舒服啊,想睡就睡,想跳就跳,你还说我这里小,难道还有比我这里更大的吗?海龟就给他说大海多么大,他不相信,他说海龟是编的故事。我们世人就是这样,就只知道我们生活的这里,怀疑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吗?一口气不来还有生死轮回吗?心里太玄了,不太容易相信。我们现在是井底之蛙,孤陋寡闻。要知道这回事,一般人都是因为自己的见解限制了自己。你有多少见识,就说明你成就多少事情。所以这一辈子我们想增加幸福快乐来追求更多的更广大的一种境界,那就是要开阔心胸,否则非常艰难。

   弘一大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经常说,要作学问先要把心胸打开,基础打牢。一个人的见识心胸非常重要。气势是什么?你那个容器究竟能装多少呢?你弄一个饭桶来装饭叫饭桶,容器不一样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你看你把你自己形成一种什么法器,这很重要。你是装尿还是装什么呢?人就是这样,眼耳鼻舌身意,你装什么是自己选择的。你不选择就算了,你选择就制约你终生。世间上的那些铁容器,还没制成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时候都是平等的。哪里有什么饭桶,尿桶呢?一旦装了尿就永远只能装尿了。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就是这样,你选择什么装什么,所以说我们这一辈子你不要装贪嗔痴慢疑,烦恼是垃圾,你要装垃圾就是垃圾桶,整天把人家不要的东西装在里面。我们现在众生就是这样,专门捡那些烦恼来装。这就是容器,我们这个人就像容器一样。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看你装什么,选择什么,这很重要。有的人不信般若智慧,装不下,说这些我理解不了。他喜欢什么呢?世间上那些斗争。所以说这种法器你装什么法,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呢?完全在于自己,所以说这种是器。

   识呢?知见怎么样。你要认识得到你才能选择,你认识不到他的好处的时候你会选择他吗?你就不会选择。你要能真正认识到你叫他不选择都很艰难。所以说我们的人虽然说世界是那么宽广,世间是那么复杂,千奇百怪。但一般的众生都活在自己的见识里,你有什么样的见识心胸,你的生活你的人生就被这里制约了。所以说人一般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外在,对他有多少影响呢?没有多少影响。所以说我们现在如果说自己感觉到你这种容器不是成就得很好,见识不是很广大正确,那就需要开阔自己的心胸,加强学习。要善于接纳要亲近善知识,在亲近善知识的过程中以善知识为镜,向他们学习那些高妙的道理,学习这些圆满的为人处事,从而开阔自己的心胸,纠正自己的见识。这一点根本的你能成就,一个人将来的事业就不可限量。如果说你不学习,孤陋寡闻,这个时候你人生限制你的就是这些东西了。所以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要固执己见。要把自己与诸佛菩萨联系在一起,和开悟的善知识要联系在一起,和佛法僧要联系在一起。这时以佛的智慧为我们的智慧,那就是我们的追求。以真理为自己的心胸,所以能舍小我归大我,能舍大我归无我,以真理同在一起。我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我。这时候我自己见闻觉知都不离真理,把自己变成真理的化身。

   虽然我自己所作所为有限,不做就算了,一做就能够显现为真理之象。这个时候活在人世之间就不妄,所以说心胸和见识是非常重要的。你只能看到你自己认识的到这一点点就是井底之蛙。所以我们不要自己局限自己,我们只有舍弃这种众生的自我,向佛陀的智慧之我,菩提之我,慈悲之我靠近。所以说我们要纠正平时的固执己见。如是世人,像我们现在世间上的人有贪心,有欲心,由于这些贪心和欲望之心限制了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不信作善得善,不相信善有善的果报,我们现在行善积德有好报,这是我们一般世间上人没有法眼,没有很好的智慧。他在世间上他总认为作善的人都被人欺负,这很不公平,做善的人好象没有善报,替那些作善的人打报不平。他发了心做善事,人家来欺负他,如果是善于修行的,就能转这个违缘为修行的增上缘,刚好能锻炼自己的忍辱。所以每一个人外在的事相要看你怎么看,如果没有智慧你所看到的那些现象不是真的现象,是我们分别出来的。你分别的大多是不如实的,都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看待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你所看到的就不同。

   说是有一次孔子的弟子煮饭,有一天一个弟子煮饭了,孔子走去一看,那个弟子一个人在那里先吃了,孔子很不高兴,说老师都没有吃,你自己吃上了。后来他就给另一个弟子说这个人煮饭不行,老师都没吃他就吃掉了。这个弟子听了很不高兴,就去责问做饭的弟子。做饭的弟子说这个饭上面有一层灰尘,我把面上的这一层抓来吃了,这样的有脏东西的饭是不能给老师吃啊。孔子就批评那个弟子,你这个人见风就是雨,你怎么能听我说一句就跑去指责他呢。我自己看到的都有错,你还只是听说而已,怎么能去指责人家呢,这是要达到一种教育目的。如果没有正确对待,就被老师撵出来了。古来的大德善知识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要是有智慧就能应对好,要是没有智慧就不能应对好。

   有一次马祖和老师一起出去,刚好遇上夏天一群野鸭子飞过去,老师问这是什么,马祖说是一群野鸭子,老师说什么,哪里有。他说飞过去了,老师就转过来把马祖的鼻子捏住。后来马祖回去就在方丈室伤心地哭。一个师兄来找他问他怎么哭了。师兄就去找老师说你把他的鼻子捏痛了。老师说你修行就修行,看野鸭子做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会这种东西,有时候我们今天在世间上没有事情的时候,老师要给你找许多事情出来就要锻炼你。你说这个老师才怪疯癫的,平时有事的时候老师常装着没事的样子,所以做事情要从有事当中返回到无事当中来,无事一身轻。

   丛林当中以无事为清净,你不要在人我是非当中去分辨,你要守好自心。这种东西你是不是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体验呢?如果不体验善恶因果你没办法相信。佛法是可以证验的,如果我们自己不体验佛法,只是听别人说就不行。善恶因果之道,如果说我们自己不体验,你是很难知道的。这一辈子就让你信善恶因果,大多数同修他都相信。共产党他也相信,他说菩萨你保佑我早点当官啊,你自己不经历不知道的。所以说善恶因果之道呢不管你信不信都有,讲了要你去体验,大信之后还要有大疑,怀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所以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些道理你要通过自己找差距,自己去体验,那个信仰就不一样了。所以自己真实体验过的,释迦牟尼佛说的就是真实的,从这种过程当中来增加你的信心。以前有这种善根,这一辈子他自然信心就非常具足。如果以前没有这种善根,今天他能相信做善得善吗?更多的时间他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佛法。他说我在世间上见到的就是这回事,他的心胸就局限于自己的见识,见识打不开他见到的还是有局限,被自己障碍了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尽量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往往我们就会把小我放下,把心胸拓宽,从实际当中来亲近这些善知识,听闻佛法。站在古人的基础上,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来学习。上下五千年有多少古人,要加强学习。人家已经走过来了,已经把事实给你说清楚了的,你今天没有学习你就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要走弯路就是非常愚笨的。

   我们往往断了与佛法僧三宝的联系。昨天经历过了今天又忘记了。众生的境界是非常狭窄的,所以要依靠这些善知识听闻佛法,亲近这些善人。我们能慢慢把这些道理能明了,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应证。世界虽然这么宽广,我尽我能力所能地应验佛法,我们自己的善根就一点一点地在增加,善根就是这么培养的。世间上人没有这样的机缘,所以说不相信做善能得善报,不相信修行佛法能出离生死,也不相信人死之后还有生命。而自己布施呢,自己能得到这种福报,自己不知道。把钱布施出去相反能得到福报他不相信,他说你这是骗人的,我们把包里的钱拿出来布施我就没钱了。他是这样看的,往往对善恶信不过,认为世间上没有善恶之事,心胸打不开。这些事情的文字都很浅显,今天给你讲几个故事。

   人死之后是不是就没有了?你不相信人死更生…

《安居讲法第二十三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