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協調,它也會産生相應的病症。
比如說,那個貪官重的,貪官多的地方,我們說最容易發的是什麼?發的是水災。還有那些嗔恨心嚴重的,嫉妒心嚴重的那些地區,最容易發生什麼?最容易發生火災、旱災、戰爭。爲什麼呢?這都是相應于一個地區它的煩惱、文化,人們共同的一種思想意識。它會引發世界發生病症。所以說,這種病也是一種病。所以說,世間上種種的災難,種種的苦痛,無一不是導致于這些沖突,不調和産生的那些病態。在我們個人方面,我們也許會自己以爲沒有病症。如果說以佛法來說“人生無有不病的時候”,我們現在都在病當中。不過我們這種病,有的是我們個人沒有覺悟到而已。所以說,人生從來離不開病。生而爲人,必然有這些身心、五髒、六腑,生理組織上的病症。我們身體是這樣,發生了病症也不健康。我們的內心,也有煩惱,也有執著,也有違背真理的時候。那個就是什麼?心病。
有這些病的時候,那就非常需要擬藥,沒有藥那就治病不下來了。所以說,世間上的醫藥,以及在世間上的政治、法律、文化,這都可以看作是藥。在佛法當中,最究竟的藥類就是佛法。你說藥有什麼?我們今天的藥,一個無非是植物的,一個是動物的,一個是礦石的,一個是咒語的,一個是思想文化的。在佛法上,最究竟的藥那就是法藥。只有佛法,它能夠療治一切疾病。所以說,我們剛才所說,病,有身心上的病,家庭的病,團體的病,乃至國家世界等等,不同的病。只要是能夠減除這種苦痛,使所有的苦痛能夠消滅,能夠變成安樂的,那都是藥。所以說世間,你要說什麼不是藥呢?什麼都是藥。處處都有藥。你說那個孫思邈,他出世的時候,人家看遍地都是藥。今天我們叫你去看,你不認識。是藥你也不認識,能治什麼病你也不知道。所以說,是藥,你不覺悟他也就不是藥了。
所以說,一定要懂得這種藥治什麼病,怎麼用,它的火候要怎麼,它的分量要怎麼,要怎麼才能夠發生作用。哎!你要能夠明白,能夠使用。诶!世間上,不管石頭、泥巴、花、植物、動物、礦物都可以成爲藥。所以說對于佛法也是這樣的。佛法哪裏不存在?到處都是佛法。但是,如果說你沒有智慧,不知道怎麼對治煩惱,也不知道這種世間上的法怎麼應用。于是,你就認爲這樣不是佛法,那樣不是佛法。其實怎麼不是佛法呢?什麼都是佛法。
所以說在《華嚴經》當中,那個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他就參普賢菩薩的時候,人家普賢菩薩就叫他:“你去山上走一遭,那些是藥的你給我采回來。”他就到山上走一圈,然後空著手回來了。普賢菩薩就問他:“诶?叫你把藥采回來,你爲什麼不采藥呢?”他說:“我到山上走一圈,我發現什麼都是藥,采也采不過來呀!這個怎麼采呀!”所以說,空著手回來了。普賢菩薩又叫他:“那你明天再去,看看哪一種不是藥,然後把不是藥的給我采回來。”那個善財童子到山上轉了一圈了,然後又是空著手回來。普賢菩薩說:“你昨天去了你說什麼都是藥,那麼你空著手回來了。今天叫你把那些不是藥的采回來。你爲什麼還是要空著手回來呢?”善財童子說:“哎呀,那些山上的藥,要你認識了它才是藥。你不認識的時候,它就不是藥。至于那些不認識的人,遍地都是藥,在他看來就什麼價值都沒有。所以說,什麼都是藥,又什麼都不是藥。所以說,我就空著手回來了。”诶,普賢菩薩說:“好,好,好,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你看看,我們世間上很多衆生他都是這樣。你給他說到處都是佛法,他說:“在哪裏啊?在哪裏啊?你拿給我看呐!”因爲他不覺悟,因爲無明,因爲執著,因爲煩惱,他認識不了佛法。你處處給他講佛法,他以爲,他認識不了。哪怕你今天把這種經拿給他,《藥師經》拿到他手裏面,還是不是藥。“那個佛法這有什麼稀奇嘛,《藥師經》,讀過去,讀過來,我不知道讀了多少遍,讀了幾十年都沒有作用。”他說。完了!因爲自己不認識,他就不能夠起信心,沒有信心他就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雖然說你也在念經,但是念了幾十念了都沒有效果。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的心,沒有認識到這種藥用的價值。所以說,你在這個地方,你就知道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這在于我們自己的自覺,就要在于我們自己的覺悟、覺察。要知道是什麼是病,什麼不是病,有覺悟的人,有反省能力的人,就隨時知道自己都在病當中。
有的人,你跟他說你渾身都是病,“你才有病!我沒有病!說我們都有業障,無業不登娑婆,你的業障也多。我沒有業障,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所以說,進入佛門以後,他還在那兒津津樂道,我在家裏是如何養尊處優,我的爸爸那是什麼高官,我的媽媽她又是什麼什麼,我這個人過得很好。然後,我走進佛門來,“我不是求什麼,我什麼也不求,我沒有什麼毛病。”老是在沾沾自喜過程當中,老是在自我陶醉過程當中。說:“你又煩惱了呀?” “沒有!沒有!我什麼都沒有,我過得很好!”你過得很好,你來幹啥?啊?你還需不需要佛法?“好像我也不需要佛法,我現在跟佛也差不多了。”這個問題,你說你怎麼學嘛,你說你。要認識到自我的不足,要認識到自己的差距,要認識到自己的煩惱,于是佛法對于我們有幫助。如果說你都很圓滿了,那你不需要學佛法。學什麼呢!佛法裏,當下你就已經很具足了,你真的已經很具足了。那你學什麼呢?
所以說,我們這一輩子,如果說不能認識自己煩惱的,不能夠認識自己差距的,那就很糟糕。佛法對你有什麼用呢?我們在學習整個佛法的時候,那就要檢點自己,隨時知道,哎呀,我業障累累啊!我這個錯,錯在哪裏;我這個不高興,是由什麼引起的;我這個執著,是由什麼引起的;我這個錯誤思想,是怎麼引起的。所以說,佛法,你才能夠作用于內心,作用于我們自己,才能夠對自己的一種改變、提升、進化,你才能夠起作用。所以說,我們看自己對自己有沒有覺悟!你沒有覺悟的時候,學佛就很艱難。要成佛,那個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你自己沒有覺醒力,沒有覺察、覺悟能力,說老實話,那就是對于修學佛法最基本的都欠缺。
最基本的是什麼?對自己要反省、觀察,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要有自覺能力。當我們有自我反省能力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自己離佛法的距離還太遙遠,離那種最圓滿的境界還太遙遠。我們處處都是執著,處處都是煩惱。所以說,你要知道有這種病的時候,那麼佛法偏偏就是對治這種病。你要認識這種病,還要認識治這種病的藥,哎,那就好了!所以說,我們現在一般的人都不認識自己的病,也不認識哪一些佛法能夠治理這些病症。所以說,我們今天學法就是很盲目的。爲什麼把這種佛稱之爲藥師佛呢?因爲佛,他是一切智慧的人,他是最圓滿的。他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煩惱、執著怎麼産生的。你有什麼樣的病症,然後給你什麼樣的佛法,才能夠解決。
你看我們衆生,有病了自己不知道。對不對?走到醫院裏去了,你說:“醫生,給我看看病呀!”醫生說:“你什麼病啊?” “我也不知道自己什麼病,反正自己不舒服了。”然後醫生問你,有些問你也表述不清楚。然後,他還要拿脈,還聽診,還檢查。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做醫生的老師好,你可以聽聽,你可以問問。是不是這樣呢?很多年,自己得了什麼病,他不知道,只知道不舒服。哪裏不舒服呢?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也不知道。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問題重重,但是自己不清楚,沒有覺悟能力,無從下手。這個地方你就要學習佛法咯!
所以,我們自己不要老是讓醫生給我們看病。醫生給你看,你今天走進醫院裏面,把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交給醫生。說個老實話,以前醫生很負責任。今天,你如果說完全依賴于別人,要遇上那些不負責任的醫生,真的非常糟糕。他也不問你,他不問你什麼病啊,他也不看你,他也不給你聽診,他也不給你摸脈。然後,你進去了,“你什麼病啊?”你給他說“我心髒病。”是不是心髒病啊?不知道。他說:“你心髒病,我就給你開心髒病的藥。”然後,藥拿給你了。拿回去一吃,出毛病了。爲啥呢?藥不對治。再去一檢查,不是什麼心髒病。他說:“你說是心髒病啊!” “到底是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呢?我要是醫生,我就不問你了。”
你看看,衆生對自己老是把握不准。我們今天也是這樣,許許多多的衆生對自己把握不准。需要這種佛,來摸脈,來聽診,來檢查。然後,說你這種病在哪裏呀?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全心全意地替衆生診斷。所以說,稱他爲藥師。他能夠知道衆生的病,也能夠知道怎麼去對治這種病。所以,佛法說有兩種藥師,一個就是小藥師,一個是大藥師。小藥師的醫術,那就不太高明了。藥箱裏,也許只有一兩味藥。他的能力,也許就只能治療這種病,治療那種病。但是,你什麼病都要找他,他就沒有辦法了。那個大藥師,就不一樣了。他的藥箱裏,什麼藥都有。而且他醫術高明,對于各種衆生的每一種病情,都能夠深入細致地去觀察清楚。而且,對于這種藥物,能夠精用藥物。
那麼這些比喻諸佛菩薩,他們就具有今生的智慧,具有宏偉的願力,具有這種廣大的一種悲行,具有種種善巧的法門,他們就能夠給衆生開出各種各樣的妙藥。衆生有什麼病,他能夠給什麼藥。那個千變萬化、奇形怪狀的病症,那麼佛都能夠認識清楚。然後,一一恰如其分地配給這些千差萬別的藥方。都能夠運用自如,而且從來都不産生一點差錯。絕不是世間上的那些醫師所可以比較的。所以,我們說一切佛都是藥師。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爲什麼叫做藥師呢?就因爲他有這個能力。所以說,稱之爲藥師。
那麼,這個藥師治病,有的治標,有的治本,有的本末都治。那種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那就是治標的。然後,能夠…
《藥師經 講記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