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應以康僧铠之譯本爲准
《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于後漢月支支婁迦谶,叁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次譯于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1]居士,會前二譯及第叁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叁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國名)僧铠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爲榮,故分兩卷,于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铠之《無量壽經》爲准則焉。(文鈔叁編卷二〈複王子立居士書二〉)
《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亦名《十六觀經》,此名《淨土叁經》。加《普賢行願品》,名《淨土四經》。仿單中有《淨土四經》一本,其《無量壽經》系魏承貫刪削,又依余經增益,理雖有益,事實大錯,不可依從。(增廣文鈔卷一〈複高邵麟居士書叁〉)
[1] 王龍舒(?—1173),名日休,字虛中,又號龍舒居士,宋代佛教居士。南京龍舒(今安徽舒城)人,原爲國學進士,所著《六經訓傳》達數十萬言,一日棄之,專修西方淨土之業,布衣素食,日課千拜。紹興叁十年(1160),校釋《大阿彌陀經》,曆3年,並著《龍舒淨土文》10卷勸世,今本12卷,後之2卷系後人追補。該書記述淨土之法要,並載古今往生人之行迹,收于《大正藏》第47冊。乾道九年(1173)正月厲聲念佛,感佛來迎,遂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