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P3

  ..續本文上一頁,准備好精美的食品;二、以此能迅速積累我們的福報,淨除掉業障。

  另外,觀想潔白的蓮花與月輪座墊也是有根據的。在《悲華經》中,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因發了五百清淨殊勝的大願,而被贊歎爲最殊勝珍貴的白蓮花,故此麥彭仁波切所輯的釋迦牟尼佛傳也取名爲《白蓮花傳》。在《十地經》中佛陀宣說:十地菩薩在將證得無上佛果時,十方諸佛都現前爲他灌頂,清除他所有的煩惱障、所知障的習氣,這時他的座墊便是白色的蓮花。在密乘中觀想的金剛薩埵本尊淨除了內、外、密的一切垢障習氣,猶如白蓮花一樣淨潔無瑕。又佛在《白蓮花經》中把清淨的大悲心、菩提心比喻成潔白的蓮花。在世間人眼中,白蓮花也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而被視爲素潔高雅的象征。而猶如十五晚上圓滿月輪的座墊,一方面表示業障淨除的清淨功德,另一方面表示以最圓滿聖潔的座墊供獻金剛薩埵本尊。

  部主金剛薩埵尊 明現潔白皎月色

  再在月墊上觀想出皎潔月色的潔白上師金剛薩埵佛尊。皎月色代表功德圓滿、加持圓滿、修法圓滿。

  我們一下子難以觀起金剛薩埵像來,因此在開始時應該在自己面前安放一張標准的佛像(如稍大一些的照片),以恭敬、渴慕心注視本尊的各種圓滿的身相、優美的儀態、殊妙的裝飾,然後閉眼默想,在有不甚明了的地方時再開眼注視,開始時可以觀想頭足手等局部,逐漸連成一體。同時了知真正的金剛薩埵報身佛無處不在,目前虛空中就肯定安住有金剛薩埵,而且現在觀想的佛身並不是觀想後才有,而是本來如此,自己的觀想只是使本來如此的佛像在腦海中逐漸明顯而已。配合以這樣的定解,就能較快地把金剛薩埵清晰地觀想成功,而印在心中。

  現在末法時代衆生的根基淺薄,在剛開始進入修法時,對雙身的本尊相難以理解,多以凡夫染汙的分別心去觀想雙身相,非但得不到加持還造下了惡業,因此法王這個儀軌觀想的是單身的金剛薩埵。

  一面二手持鈴杵 圓滿報飾跏趺坐

  金剛薩埵是一面二臂的寂靜本尊,右手持金剛杵在心口,左手持鈴在軟腰間,鈴代表智慧,杵代表方便,金剛薩埵手持鈴杵代表智慧與方便的一味一體。

  “圓滿報飾”指報身佛所具有的十叁種飾物。五種绫羅衣服:小飄帶(從頭冠吊于背後)、飄帶、(無袖白色)上衣、(紅色)裙子、腰帶,八種珠寶飾物:五佛冠、耳環、項鏈、舍母朵(中長項鏈)、朵夏(長項鏈)、臂環、手镯、腳環。

  報身佛的金剛跏趺有外、內、密、極密的多層含義,這次僅從外層含義而言,金剛跏趺坐表示殊勝了義的法界本性,遠離四邊、八戲,不會墮入輪回和涅的邊,報身佛僅以金剛跏趺坐就有許多度化衆生的密意,在聞思《大幻化網》等法要後就會逐漸明了。

  放射智光遍十方

  上師金剛薩埵佛尊放射出無量潔白色的智慧光芒,照遍十方刹土,使包括自己的一切衆生都沐浴在這清涼的光輝之中,自然消去一切業障,上師金剛薩埵已內證了圓滿的勝觀智慧,圓滿了無緣的大悲,其本體是無漏的究竟智慧,在外境的顯現上則以無量的光芒照射十方,度化十方的衆生。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剛座說法時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阿彌陀佛眉間白毫也常放光遍照十方,這光芒雖然凡夫難以見到,而聖者菩薩可以現量見到。

  澄淨意中觀明然

  這是儀軌中對觀想的要求。即應在非常清淨的信心中把金剛薩埵的莊嚴身相觀想得曆曆分明,“澄淨意”即指消去了父母、子女之間,情人之間等的貪執煩惱,並消去了昏沈、掉舉後生起的虔誠的信心。

  以清淨心清楚地觀想非常重要,這麼如理地觀想一刹那,也能消去很多罪障。

  嗚呼上師金薩尊 請憶往昔所立誓

  吾等痛苦諸有情 哀懇大悲以攝持

  就象一個在荒漠曠野中的小孩,因黑暗的籠罩和猛獸的襲擊而萬分恐慌時本能地喊出“媽媽,快來救我!”一樣,我們也因懼怕深重的業障而招致的隨時會降臨的災難和痛苦而向上師金剛薩埵發出急迫的呼救:“上師金剛薩埵佛尊啊,請您馬上回憶往昔立下的誓願,以大悲心立刻來救度我們這些深陷痛苦深淵中的衆生吧!”

  沒有按儀軌如理觀想金剛薩埵佛在自己面前,僅念誦金剛薩埵心咒,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就象一個要乞求國王保護的人,如果不親自跑到國王面前,便不大可能達到目的一樣。至于請求上師金剛薩埵記起往昔的誓願,並不是上師金剛薩埵已忘記了誓願,而是爲了讓我們修法人能回憶起金剛薩埵的殊勝大願,在因位上金剛薩埵曾發願,若有人祈禱他而不能清淨罪障的話,他就不成佛。現在金剛薩埵早已究竟成佛,故他所發的願也早已成功,這樣憶念後,能極大地增強自己對上師金剛薩埵的歸投心,甚至還可以這樣發願,上師金剛薩埵啊!這是我盡最大力量最後一次祈禱您,若您還不加持我們的話,您就失壞您的誓言了,我們也不再祈禱您了。這樣觀想,猶如破釜沈舟,背水一戰,能最大程度地激起自己祈禱的力量,極快地消除無明業障。

  在修法時,應深刻認識到自身堆積如山的罪障,孤立無援的境地,深可畏懼的惡趣,不但現在所處在痛苦之中,若不警醒忏悔,將來還將在惡趣中受到更難忍受的痛苦,故出路唯有哀求上師金剛薩埵的救護。自己是這樣,曾都做過自己父母的天下衆生處境也和自己相同,自己當然不能忍心只自己消除罪障,獲得安樂而置天下衆生于不顧,因此這時應代爲一切衆生向金剛薩埵本尊發出祈求。

  以上是一、依止力,下面是二、破惡力。破惡力即是追悔、破除以前的惡業,《叁十五佛忏悔文》中的“發露忏悔,不敢覆藏”,恰美仁波切的《極樂發願文》中“若無追悔忏不淨,先作之罪內成毒,以大忏怯悔心忏” ,即是破惡力。

  無始以來至今生 身口意造諸罪墮

  如同已服惡毒藥 深生追悔發露忏

  就象已誤服了毒藥,過一會兒毒性發作而將慘然死去,因此産生了強烈懊悔一樣,我們對無始以來所造的身口意罪業深生恐懼、責悔,將能回憶起的一切罪業在上師金剛薩埵及諸佛菩薩前一一發露,勵力忏悔。

  身口意的罪墮包括十不善業(身的殺生、偷盜、邪淫;口的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意的貪、嗔、邪見)、五無間罪、四重、八背舍、盜竊叁寶財物等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的根本和支分罪。

  在忏悔時,已找到了具強大力量的依止對境後,接著就要將自己的罪業在依止對境前毫不隱瞞地呈白出來,就象要給病人動手術,必須先把病人擡到手術臺上、無影燈下一樣,不然遮遮掩掩,或只是口頭上輕描淡寫地敷衍一下,輕飄飄地念幾句心咒,便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下面是叁、恢複力。

  恢複力又名律儀力,即發誓今後縱遇命難,也不再作先前的罪業。如《叁十五佛忏悔文》說:“後當永斷禁”,《極樂發願文》也說:“若無禁心不清淨,縱遇命難不善業,從今不作心誓守” 。

  今後縱遇命難時 亦絕不造諸惡業

  我們已認識到了過去造下惡業的嚴重後果,在上師金剛薩埵前忏悔了以往的一切罪業後,今後再也不敢去做任何的惡業。在發下這樣的誓願後,過去一切的惡業都可清淨,一切的善根都將恢複。真正認識到了惡業所要感到的無窮後患的人,如果給他一個選擇,要麼吃毒藥,要麼造惡業的話,他會毫不遲疑地選擇吃毒藥,因爲吃毒藥只有一時尚堪忍受的痛苦,而造惡業所帶來的痛苦無邊無際而又難以忍受。我們也應該具有這樣的認識和決心,謹慎守護身口意叁業。

  下面是第四、對治力。對治力是上述叁力之外一切對治業障的力量,包括祈請、發願、念咒、回向、隨喜、吉祥偈、安住勝義本性等。

  祈汝悲眼視吾等 柔和之手賜解脫

  這偈是祈請,即請上師您以大悲之眼慈祥地注視我們,請伸出您柔和聖潔的手,賜予加持,使我們跳出這個輪回苦海,獲得永久的解脫。

  這時並可觀想從上師金剛薩埵的身體以及月墊蓮花上象瀑布一樣源源不斷地降下白色的甘露,從頭到腳通過蓮花的根莖灌滿一切衆生的身體,把一切衆生的罪業化成黑水、膿血、蛇、蠍等逐漸排出體外,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沖洗後,漸漸地一切衆生都充滿了白色的甘露,身體轉變成了透明瑩徹的金剛薩埵圓滿報身。衆生的罪業確實以黑水、膿血等方式存在著,一個人在忏悔後,罪業逐漸減輕,黑水膿血等減少,身心相續轉成金剛薩埵的潔白色,這些顯現成就者們都可現量見到。

  我與一切諸有情 失壞誓言皆令淨

  一切勝共諸悉地 願今悉皆得成辦

  這是發願偈,即願我與一切衆生以此念修上師金剛薩埵忏悔罪業的功德,令過去所失壞的叁乘戒律和自性罪都得以清淨,並進而願獲得一切的殊勝悉地(成就),和共同悉地。殊勝悉地指出世間的成就,在大乘而言,即獲證佛果,共同悉地指世間的成就,即八種世間悉地以及獲得暫時善趣的果報等等。在以上如理觀修後,再以這金剛句發願,便能使這善願極快成熟。

  這以上正行念誦一遍,以下是儀軌中的小字(小字不念):

  “如是祈禱,若具足四對治力而誦念四十萬遍”嗡巴劄爾薩埵吽”心咒後,則破根本誓言罪,亦能清淨也。薩瑪雅!最後回向及誦吉祥偈也。”

  密咒的本體,即是本尊的究竟智慧,它具有外、內、密、極密等無量功德和含義,在准確地念誦咒音時,外、內、密、極密的一切功德都已同時獲得。金剛薩埵本尊的六字心咒“嗡巴劄爾薩埵吽”是“百字明”的精華歸納,在它的外義上,意爲“祈請金剛薩埵加持”,但念時仍應念誦咒音。

  誦金剛薩埵心咒要符合叁個要求,方能如理産生功德。一、具足四對治力。即先前按儀軌觀修後,相續中的依止力、破惡力、恢複力都要具足,即對金剛薩埵強烈的皈依心,對衆生的大菩提心,對惡業的追悔,今後不再造惡業的決心,都要能憶念並保持,同時還觀想金剛薩埵身上不斷降下潔白的瀑布一般的甘…

《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