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五章 馬哈希西亞多 基本和進階練習▪P3

  ..續本文上一頁、關門窗時,拿東西時,都要專注每個動作的細節。

  用餐時,每一個細微動作都要觀察。

   注視食物時,注意「注視、注視」。

   擺設餐點時,注意「擺設、擺設」。

   拿食物到嘴邊時,注意「拿、拿」。

   脖子往前彎時,注意「彎、彎」。

   食物觸到嘴邊時,注意「觸、觸」。

   把食物放進嘴裏時,注意「放入、放入」。

   嘴合上時,注意「合上、合上」。

   手縮回時,注意「縮回、縮回」。

   若手碰到盤子時,注意「觸、觸」。

   脖子伸直時,注意「伸直、伸直」。

   咀嚼時,注意「咀嚼、咀嚼」。

   知道什麼味道,注意「知道、知道」。

   吞咽食物時,注意「吞、吞」。

   食物吞下去,觸到食道邊緣時,注意「觸、觸」。

  每吃進一小口飯時,采這種方式作觀,直到用餐完畢。剛開始也許會省略很多細節,不必介意,也不用氣餒。你若能堅持地練習,忽略的情形會逐漸減少。當你的程度較高時,將會注意到比我們現在所描述的更細膩的動作。

  基本經行練習

  每靜坐四十至九十分鍾後,可做行禅,以此交替練習。這有助于調和寂靜和精進力以克服昏沈。你可在安靜的步道上或房間內練習,最好的方式是走得比平常慢,慢速地走是理想的,不過也要以簡單自然的方式進行。在經行時,要專注于腳和腿的動作,右腳開始起步時,注意「擡腳」,移動時,注意「移動」,放下時,注意「放下」。左腳也是這樣。

  就跟靜坐時觀出入息的方法一樣,所有分心的念頭或感受應注意對治。經行時,眼睛若有瞟視,應立刻覺察「瞟視」,並回來注意腳的動作。把所有的細節都看清楚,即使那些非經行練習應有的動作也應如此。像瞟視,若無意中出現了,就注意「瞟視」。

  走到盡頭時必須轉身並朝反方向走,你會在還差兩叁步時察覺到這一點。必須注意想要轉身的意念,剛開始也許很難察覺到,等專注力夠強時就能看到它。看到想轉身的意念之後,在轉身的當下也要注意其它相關的念頭和動作。走完最後一步,真正要轉身時,注意「轉身」,一只腳擡起時,注意「擡腳、轉彎、放下」,另一只腳也是如此。然後起步走回去時,注意「擡腳、移動、放下」。常常會有禁不住的誘惑想找些有趣的看,這些未經調禦的沖動若生起時,應注意「想要看」,就能自然地再回到腳的動作上面。

  對初學者來說,練習經行時,通常最好的方式是如上所述分叁步驟來觀察──「擡腳、移動、放下」。你的指導老師也會按照你的能力,教你分成較多或較少的步驟。有時候走得太慢並不方便,尤其在外面的環境禅修,因此,祇須簡單地注意「左右、左右」即可。重點不在于你分幾個步驟觀察,而在于身心現象發生的當下是否真正地覺照它,或者你的心祇是茫茫然。

  禅修進階

  經過一再的練習之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工夫已有相當的進步,而在做基本的腹部起伏觀察時,專注力會延長持續。這時你會注意到,通常在「起」和「伏」之間稍有暫停。你若是坐著,在這暫停的片刻注意坐的姿勢,像「起、伏、坐」。在注意「坐」的同時,將心擺在坐直的上半身。若是躺著,仍應照此步驟,完全警覺地注意「起、伏、躺」。假如覺得很容易做,就繼續注意這叁個步驟。若發現在「起」和「伏」之後都有暫停,則繼續照「起、坐、伏、坐」的方式練習。或在躺的時候──「起、躺、伏、躺」。當你發覺以上所描述的叁個或四個步驟已經不再容易做到的時候,則回到原來的練習方式,祇注意「起、伏」。

  在做固定的觀身練習時,不需要去在意影像和聲音,祇要你能把心安住在注意腹部的起伏,自然而然會觀到這些。不過,你也許仍會想要注視某個目標,這時候不妨注意「看、看」兩叁次,然後再回到察覺腹部運動。若出現某人的影像,也注意「看、看」,然後再回來觀腹部起伏。你曾無意中聽到聲音嗎?當時有去聽它嗎?若有的話,注意「傾聽、傾聽」,做完這個動作後,再回到腹部的起伏。假使聽到響亮的聲音,像狗叫聲、人在講話或唱歌的聲音,立刻注意「聽、聽」兩叁次,然後再回到基本的腹部起伏練習。

  當明顯的影像和聲音出現時,若你無法警覺到,並使它消失,則會隨著它起聯想,而無法綿密地觀腹部起伏。這時腹部的起伏,可能變得較不清楚。而就在我們注意力薄弱時,會汙染心靈的情緒才得以孳長繁殖。若産生聯想時,內心注意兩叁次「聯想、聯想」,然後再提起來觀照腹部起伏。手腳或身體移動時,若忘了去察覺它,則內心要注意「忘記、忘記」,然後再回到一般的腹部運動觀察。

  有時候會覺得呼吸緩慢,或者不能清楚地感受到腹部的起伏。當這種情形發生時,你若坐著,繼續單純地注意「坐、坐;接觸、接觸」;若是躺著,就注意「躺、躺;接觸、接觸」。在觀察「接觸」的時候,不要把心安住在身體的固定部位,而是要按順序地注意身體各個不同部位。身體會有好幾個觸點,而至少有六、七個地方應該去觀察的。像大腿和膝蓋的接觸,兩只手的上下相疊,或手指對手指,大拇指對大拇指,眼皮的張合,口內的舌頭,或上下唇的相觸。

  基本練習四

  截至目前爲止,你參加此一訓練課程已有相當一段時日。很有可能在發現自己進步不多之後,開始覺得懈怠。無論如何,不可中途而廢,祇需要注意著「懈怠、懈怠」。在注意力、專注力,以及內觀能力尚未充分培養出來之前,都可能會懷疑這種訓練方法的正確性和功效。若有這種情形出現,應再回去觀「疑、疑」的念頭。你期待或希望好的成果嗎?假使有的話,把這些念頭當作禅修觀察的目標:「期待、期待」,或「希望、希望」。你是否嘗試回憶到現在爲止的訓練方式?有的話,觀照「回憶、回憶」。而在那個時候,你是否檢視自己所觀察的目標,來判斷它是屬于心法或色法嗎?這時,要注意「檢視、檢視」。你爲自己沒有進步而感到失望嗎?若有的話,注意失望的感覺。相反地,你爲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嗎?若有的話,觀快樂的感受。

  這種方法就是,當每一種心態發生時,去注意它,假使沒有念頭插入或感覺出現,就回來觀腹部起伏。

  在嚴格的禅修期間,練習的時間,是從你早上醒來的那一刻直到晚上入睡爲止。再強調一次,整天當中,包括晚上,祇要不是在睡覺的那幾個小時,你都必須不斷地做基本的腹部練習,或者清醒地注意觀察,不可有所懈怠。當禅修達到某個階段,即使把練習的時間延長,你也不會覺得想睡覺;相反地,你將能夠日夜不斷地做下去。

  摘要

  在這一個簡短的訓練過程裏,我們強調,當每一個善法或惡法發生時,或者每一個肢體移動之際,無論它是大幅度或細微的動作,或者每一種身心苦樂的感受發生時,都應該去觀察它。假使在練習期間,並沒有特別值得去注意的,就回來全神貫注地觀腹部起伏,當你必須走路去做任何事情時,每一個步伐都要完全清醒,並且簡單地注意「走、走」或者「左、右」。練習行禅時,每一個步伐都得注意「提起、移動、放下」。參加這項訓練的學員,要是日夜精勤練習,在不久之內即可達到四種內觀智慧的初階(體驗到生滅),然後朝更高一層內觀禅修邁進。

  進階練習──內觀階段

  如上所述,由于精勤的練習,警覺性和專注力已經增強,這時禅修者會發現「所觀的目標」與「對它的覺察」成雙出現,像「升起」和「察覺它升起」,「伏下」和「察覺它伏下」,「坐著」和「察覺坐著」,「彎手臂」和「察覺彎的動作」,「伸手臂」和「察覺伸的動作」,「擡腳」和「察覺擡的動作」,「腳放下」和「察覺放下的動作」。經由專一的注意力,他知道如何辨別每一個身心運作的過程:「升起是一個過程,知道它升起又是另一個過程;伏下是一個過程,知道它伏下又是另一個過程。」他了解到,「對它察覺」具有「趨向一個對象」的特性。這可解釋爲我們心的功能具有「傾向對象」或「認知對象」的特質。我們必須知道,物質的對象愈明顯地呈現時,表示心觀察得愈清楚。這一點《清淨道論》有如下的敘述:

  當色法顯然、明了、且澄澈時,以色法爲對象的心法,亦隨之清晰細膩。

  當禅修者知道身行和心念作用兩者之間的不同時,他若是個單純的人,會從中直接經驗到:「升起和覺知它;伏下和覺知它」,此外別無他物;沒有「男人」或「女人」的名詞,也沒有「人」或「靈魂」的字眼。假若他是個博學多聞的人,會從對象的物質和覺知它的心識活動兩者之間直接體會到:「此中唯有身和心,此外沒有所謂男人或女人的個體。在觀察中可發現,有一物質現象爲對象,還有一心識活動去了知它,這一雙心物活動的現象即是傳統所謂的『有情』、『人』,或『靈魂』,『男人』或『女人』。」但是除了這身心二元的過程之外,沒有另一個人或有情、我或別人,男人或女人的存在。當禅修者發覺他在思惟這些道理時,必須注意「思惟、思惟」,然後繼續回來觀察腹部起伏。

  辨明身心緣起

  隨著禅修的進步,可明顯察覺到,在身體動作發生之前,是先有意識中的意志作用。禅修者首先注意到那個意志活動。雖然在剛開始練習時,他的確注意到「想要、想要」(譬如說彎手臂),但仍無法清楚地注意到意識狀態。現在,由于功夫更進一層了,他清楚地注意到意識中想要彎手臂的「意志」,所以,他首先注意到意志,然後再觀察到接下來的身體動作。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忽略去注意意志作用,他以爲身體的動作是比知道它的心要來得快。在這一階段,他發現心是先驅者。禅修者隨時注意到要彎曲、伸直、坐、站、來去等等之前的意志。他也清楚地注意到彎曲、伸直等動作的真正過程。因此他了解到心的造作先于色身的動作。他直接體驗到,身體動作是接在意志作用之後才發生的。而且他直接從經驗中體會到,當注意「熱…

《第五章 馬哈希西亞多 基本和進階練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