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行者與內觀禅修

  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SUNLUN SAYADAW

   嚴格地正念于接觸的警覺。

   我們應該嚴格地、熱誠地、強度地正念。

   疲倦時不要休息,癢時不要抓,抽筋時不要動。

   我們應該保持身心絕對地靜止,奮力直到結束。

   不舒服真的是基准;舒服將使我們漂流于迷惑之流。

   我們應該穿透苦受;祇有穿透苦受才會如實進步。

  孫倫西亞多(Sunlun Sayadaw 1878~1952),他的名字這樣稱呼是因爲他來自中緬甸靠近敏建(Myingyan)的孫倫村的洞窟寺院。他生于一八七八年,本名烏丘定(U Kyaw Din)。他曾被送到寺院去學習,但學得不多。在十五歲時,在敏建的行政局擔任職務,和同村的馬雪意(Ma Shwe Yi)小姐結婚。叁十歲時辭職,回到家鄉做農夫。他發現他的農作物收成特別好,而別人的收成卻不好。一九一九年,當地發生傳染病,他的農作物依舊很豐收。在緬甸人的觀念裏,假使有人的世間財産突然地快速增加,即象征他即將死亡。因此,他很焦慮,請教星象學家來相命,他被告知說:「有兩腳的生物即將離開他的家。」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快死了。

  烏丘定非常恐懼,決定做大善事,他在家門前撘起大帳棚,一連叁天施飯供衆。第叁天,有位磨坊職員,不請自來的參與這個盛會;他一直在談有關于毗婆舍那的修行。烏丘定聽到這些法後深受感動。那天晚上他失眠了。他想從事那樣的修習,然而,他不敢告訴別人關于他的願望,因爲他對經典完全不認識。隔天,他問磨坊職員:「一個人對經典都不了解,可以修行嗎?」這位職員回答:「修習止觀並不需要教理的知識,祇要你有深厚的興趣和精進即可。」他告訴烏丘定修習吸氣和呼氣。從此,一有空閑,他就會注意他的呼吸。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朋友告訴他說:「祇是注意呼吸是不夠的,還需要注意呼吸碰到鼻端。」

  烏丘定就這樣修習呼吸觸感的覺知,隨著他的修習愈來愈強烈時,他不僅知道他的呼吸的觸覺,還注意到割玉蜀黍穗軸時,手拿刀柄的觸覺,或汲井水時,手碰到繩子的觸覺,或走路時,雙腳碰到泥土的觸覺。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他都努力地去警覺他的觸覺。同樣地,當在照顧牛時,他就坐在樹下,練習呼吸的正念。在這樣練習的過程當中,他開始注意到有顔色的光和幾何圖形的出現,雖然他不知這是怎麼回事,但是他可以感覺這是他修習的結果,也使他更精進修習。隨著更密集的修煉,漸漸地,有時候會有很強烈的苦受出現,但這些感受並不障礙他繼續的修煉。他相信,這是他修行的結果,若要有進一步的成果,他需要克服苦受並超越它,所以,他盡更大的努力,發展出更嚴格的正念,直到他能克服苦受,並進入更高層次的修行境界。

  因爲他這樣認真熱誠的努力,在一九二○年中,他就證得初果,第二個月證得二果,第叁個月證得叁果。這時,他和妻子商量,請她答應,讓他出家做和尚。經過很多次的反對,妻子終于同意了。但要求他,在出家前,最後一次幫她播種碗豆種子。然而,當烏丘定在農田播種時,有很強烈的欲望,想要舍棄這世間的一切。于是他把牛放走,將牛轭挂在樹上。然後,他到村子的寺院,請求和尚接受他做沙彌。之後,他就到附近的山洞很認真的修行,直到一九二○年十月證得阿羅漢果。他證果的成就,在很多比丘間傳揚開來,很多人都來測試他。雖然他幾乎是個文盲,但是,他的回答也能滿足最有學問的和尚。縱使他們經常不同意他的回答,但是將他的答案和經文核對時,他們就會發現,很多經典上的文字敘述都支持他的論點。因此,從世界各地,很多有學問的和尚都來跟他學習,在他的指導之下修習正念。這其中包括一位很飽學的和尚,名爲尼溫西亞多(Nyaung Say^adaw)在密集的修行後,也證得究竟的解脫。孫倫西亞多于一九五二年般涅槃(注:參見佛學常用術語)。

  孫倫西亞多是個非常真誠的人,言語簡潔,意志堅強及有決心。從他的照片來看,他是很堅毅的人,他的目光凝定,眼睛清澈,下颚堅挺著。如果一般人看到他的照片,就可以感受他有超凡的勇氣。這是真正證悟者的特性。

  當今在緬甸有很多禅修中心,在教導孫倫西亞多的修法,在仰光及它的附近,我們可以找到幾個禅修中心,同樣在教導孫倫西亞多的修法,這其中最大的中心,是在南歐卡拉帕(South Okkalapa)的孫倫寺,有兩位常駐的孫倫的資深弟子,是烏替羅卡(U Tiloka)和烏松帝羅(U Thondera,譯按:目前的指導老師是烏摩诃倫肈U Mahanun噕)。大約祇有二十位比丘住在那裏,因爲,衆多的茅蓬和集會廳,主要是用來服務在家衆的。每天在西亞多講一些鼓舞、激勵的談話之後,有四、五次的集體禅坐。說法的內容是這樣:

  你們都很榮幸生爲人類,更幸運地能聽聞到佛法,應該好好地利用這特別的機會,真實地修習、精進,努力讓自己得到解脫。

  

   這個非常大的,四面挂有鏡子的集會廳內,經常坐滿幾百位各個年齡層都有的行者,每一次禅坐,可坐兩小時或兩小時以上,最初四十五分鍾,很密集地集中精神去作強烈的呼吸,然後在西亞多的指導下,行者轉到身體感受的正念,繼續不動地坐著,直到兩叁小時的禅修結束。

  孫倫西亞多禅修中心的指導老師,雖然也承認別的修法,但是,他們強調他們的修法是最清楚、最簡單、最直接的。他們認爲阿姜查和佛使比丘那種自然禅修法太慢太不直接,而且,也說其它的修行方法如馬哈希西亞多、唐蔔陸西亞多,是利用觀念去集中心念,而不是直接透過智慧。

  孫倫西亞多特別強調密集的功夫,集中在直接去感受(特別是痛感),這是他的修行關鍵。如果進入他們修行的大廳,裏面都坐滿了很認真修習強力呼吸的行者時,好象自己進入氣笛聲中。他們坐得很端正、不動地去感受身體的苦楚,盡全力注意自己的強力呼吸使心集中起來,接著再深入去做內觀的修行。使用感受,尤其是苦受,是孫倫修法最特別的地方。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目標導向的修法,在每次禅修中,直接使你所有的努力,趨向于專注及內觀,將導引人至涅槃和解脫。他們重視長時間不動地坐著。在我做和尚在孫倫西亞多的禅修中心學習時,有一位給我一串很漂亮的緬甸念珠,這位很虔誠的在家護持者,把念珠送給我時,他非常熱誠的期望,希望我能很快地整夜在那裏,坐著不動地禅修,可以很快地就證得涅槃。

  孫倫西亞多的修法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痛苦及散亂心。非常集中的強力呼吸和痛苦所産生的力量,可以有效地用來克服許多修行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常常使行者的心念散亂。不管你感覺有多麼愛困,一次很深重的呼吸,集中在鼻端的觸感,將會使你醒覺過來。這種修行的技巧,對想要把一個很攪動、散亂的心,使它安靜下來,也同樣有效。因爲,面對這樣全力以赴的深重呼吸,大部分的念頭,就會很快地消失,像浮雲被風吹散一般。

  孫倫西亞多的這種修法,清除掉行者愛困及散亂的心,讓禅修者清醒和精神集中。更進一步地正念于苦和感受的改變,會更強化正念及觀察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使用這種修法,行者就能感受到祥和及集中心念的力量,當運用到身心的運作時,可以導引至清楚的內觀、智慧及解脫。

  在南歐卡帕拉的孫倫禅修中心,西方的行者很喜歡這種修法,這裏和緬甸其它地方一樣,非常好客和護持來學習的瑜伽行者。雖然,西亞多他們不會講英語,但是,有很多英語講得流利的弟子,可以幫忙翻譯。當然,也可以請教西亞多問題,但他們所強調的重點是強烈地持續修習,這是唯一可以解答對法的疑惑。

  行者與內觀禅修孫倫西亞多的教法

  下面這篇文章是孫倫西亞多的主要弟子,好幾年前,在仰光所講的一篇談話。

  今天晚上我考慮提議談實用的禅修法。我會考慮從行者的觀點,他的愛好、癖性,他所碰到的問題及修行上的困難,他微細的關切及執著,他的微細的自欺。當我談以上這些問題時,我嘗試融入孫倫西亞多運用毗婆舍那的教法,來顯示我的論點。

  一個很專注集中的心是行者第一重要的裝備,祇有專注集中的心才是清淨的心,祇有清淨的心才能清除五蓋,貪欲、瞋恚、懶惰、興奮、疑惑,才能夠很正常地去運作,以及體證毗婆舍那。爲了開始澄清,正常、平凡的心需要有一個對象去抓取。這種對象有兩種:一、身外之物或屬于行者身心的東西。二、身外之物屬于外界環境,如有色彩的盤子、屍體,或者他每天吃的食物。屬于行者身心的東西,是他的身體和念頭。任何這些對象都可以當做禅修的對象來修習專注。

  舉例來說,色盤可拿來使用,行者將它放在約叁碼外的適當距離,他兩腳盤起,身體坐端正,面對著色盤,凝視它,眼睛不可開得太大或太小。他很熱誠地讓自己的心完全集中在色盤上。他一直繼續地坐在那裏,直到即使他的眼睛閉起來,腦海裏即可出現盤子的形象,這就是取相(acquired sign or image)接著他集中心力,一直注意這形象,可以得到似相(counter-image)。這種似相會隨著非常集中的心念出現。假如行者想在很遠的地方看到它,他可以在遠的地方看到,假如他要看它在近方、左、右、內、外、上、下,他都能隨意地看到。在得到這個似相之後,行者透過持續的修習,十分虔誠地保護它,也因此修行變得更順暢,而且經過一段時間修習之後,可得到高度且在掌控之中的集中力。定于一境的禅定將隨之而來。這樣的修法,可以達到各種層次的禅定。

  同樣地,這行者也可以練習地、水、火等等的禅定。如果他認真地努力修學地遍處,所獲得超凡的能力,可以淩水而過,就如在地上行走一樣。若是他經由水遍處而…

《第六章 孫倫西亞多 行者與內觀禅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