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這十位善友相隨,必得沖破重重魔障,到達涅槃彼岸。
第九天 ─ 把內觀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已經是可以心無旁鹜,全神貫注修練內觀的最後一天了。明天便解除禁語限製,環境氣氛自然有改變,分心在所難免,所以必須爭取今天的獨自修行環境!背部僵硬的情況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即使懂得放松,也不可能在幾天時間內把過去的業障統統瓦解消除。慶幸的是有「安住實相」的好朋友,如實接受事實。並提高平等心及覺知,以堅決意志力一小步的前進,期能逐步淨化無始以來貪、瞋、癡的煩惱習氣。
十天時間只占了我們人生旅程的極微少部份,但要抽出這十天的時間來靜修,又像是破天荒的難能之舉。離開內觀中心,我們走出去要面對的是人生旅程的其余極大部份的人、事、環境;假如我們在課程中所學對以後的人生毫無實益的話,豈不是辜負了這難得的十天光陰?如果對生命中的人與事沒有幫助的話,那麼我們參加的課程,豈不只是另一次徒具形式的典禮而已?!
葛印卡老師在晚上的開示中,特別強調我們內觀的修行人,應該把所修所學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最起碼的,我們應該有一顆安祥的心,微笑地接納生活中的一切。慢慢我們發覺自己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發怒,沒有以前那麼依賴惡習。周圍的環境,家人,同事,朋友都因爲我們的改變而隨著安祥快樂起來。
葛印卡老師說了一個買油的故事,訓勉我們內觀者的起心動念應該樂觀積極而實際,他說:一個母親叫兒子取十盧比去買油,兒子在回家途中打翻了油瓶,只剩半瓶,兒子哭著說:「我打翻了半瓶油!」母親叫第二個兒子再去買油,也是在路上打翻了油瓶,只剩半瓶。兒子興奮的跑回來告訴母親:「瓶子打翻了,幸好我救了半瓶油。」母親再叫第叁個兒子去買油,同樣在途中跌倒了,這個修練過內觀的兒子回家很高興的對母親說:「我救了半瓶油!但可惜另一半流失了,我會去市場工作,賺錢把那半瓶油買回來!」
不悲觀,也不逃避。樂觀、實際、實踐就是內觀修練者面對生命的態 度。
第十天 ─ 慈悲觀
今天在早上八時至九時的靜坐內觀之後,禁語便解除。九天半不說話,全神貫注於內照正觀之後,突然要與外界溝通,實在有點不習慣。 記得第一次閉關的第十天,我聽到同學們興高彩烈的高談闊論時,我覺得很吵耳。自己像沾不上邊的,不懂得說什麼,只是客套的寒暄與微笑。在第二次閉關的第十天,比較有點准備,不管別人多吵,不必心煩意躁;只管在需要時說些有意義的話,或者與同學交流一下心得 。 有一位男同學告訴我,他在關中天天利用午間去找助理老師談話,因爲他恐怕十天不說話,出關時會不懂說話了。但事實證明,那些十天都不說話的人,第十一天依然聲浪明晰得很。
另一位女同學告訴我,她每天都想著「咖喱雞」,希望出關之後,吃一頓咖喱雞,她說平時偶而吃一次素,她會覺得自己很清淨。但想不到天天吃素,便不習慣,老是惦念咖喱雞的美味。
其實,這不都證明了我們活在疑惑及過去的習性中嗎?即使我們平時覺得自己行爲還不錯,在關中靜修時,埋藏在潛意識深處的惡種子及習性便顯露無遺,這個時候也就是培養我們淨信心,平等心,慈悲心的最好機會了。
內照正觀的方法是從觀息,觀身下手,但它的逐步發展乃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內觀法從淨化自己開始,但絕不把淨化自己作爲唯一目的。卻因具平等心(舍),而希望衆生都能與自己一樣獲得涅槃之樂(喜),同情別人的失敗與痛苦(悲);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就與功德(慈)。葛老師傳授的內觀法不是自了的小乘法,卻是爲發菩提心而堅固基礎的大乘共法。
老師最後一天教授的,就是愛心慈悲觀的發展。老師要求我們在每天早晚一小時的內照正觀修練後,把一切功德回向給衆生,願衆生都快樂,得到解脫。我還牢牢的記得老師幽默而慈悲的指示,他說:
「在印度有一個優良的傳統,就是學生向老師學習之後,必須送一些禮物給老師,否則學生所學的東西便無法保持不失。我這個胖老師嘛,一定也要收到份量較大的禮物,所以你們每天內觀之後,記著要把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我這個胖老師也是衆生之一,我必能分享你們所回向的,這將是一份給我的大禮物!」
老師的無私慈悲讓我感動落淚,我不但要遵從把功德回向衆生的慈訓,同時我也向老師學習了他的忏悔禱文: 「請原諒我,那些在無始以來,曾經被我的身、口、意,有意或無意傷害過的一切衆生,我懇求你們的寬恕。我也同樣的寬恕,那些曾經有意或無意,以他們的身、口、意、傷害過我的衆生,我統統寬恕他們。並願衆生分享我的成就、功德及快樂,願衆生都能獲解脫!解脫!」
出關 ─ 微笑面對人生
第十一天的早上,聆聽中文開示的同學在淩晨四時十五分便齊集中文開示法堂,助理老師與我們一樣的早起,播放老師開示的中文翻譯聲帶。六時再齊集靜坐大廳看葛印卡老師的錄影帶(英文)。
在臨別的囑訓中,老師除了重覆總述指示如何修內觀法,必須早晚精勤修練一小時之外,並教導我們在早起及臨睡前,念生命的無常,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時刻淨化自己及利益衆生。
愛說故事的老師再以一個故事來鼓勵我們:一個媽媽以愛心烹調一件糕點給孩子吃,糕點上有黑色的乾果粒,但孩子拿到手,硬說這些黑色乾果是泥沙,不吃這蛋糕。媽媽對他說:「你可以挑起黑色的東西不吃,糕點的其他部份還是可以吃的呀!你會發覺這這個糕點真的很美味!」
對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仰,修習不同法門的學生來說,佛陀教授的內觀法可能還有些不能完全接受。但不必因爲不能接受的地方,便全盤排斥了內觀法,那將會辜負了佛陀及曆代傳法大德的慈悲苦心。既然已經接觸了十天的課程,不妨接受受用的地方。當你發覺人生變得快樂光明的時候,再去對「黑色泥沙」部份下判斷。認爲可以接受時才接受。
兩次的掩關課程增加了我臉上的微笑,因爲當我對自己認識更多,便能放松過去的執著。在發展覺知的同時,也發展平等心與慈悲心,對無常的人生也就更懂得接受與運用。 我們同來的十六人也像來時一樣,分叁批回紐約。每個人的功夫深淺或許有別,但都有同一明顯的特色,就是心情輕松了,笑容燦爛了!如在面對起伏無常的人生,我們都能保持這發自內心安詳的微笑,那麼我們便把握了佛法中的摩尼寶珠,必能消融無明與困惑!
(完)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廿六日感恩節 完稿於青年佛教通訊中心
《兩次掩關內觀禅修日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