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两次掩关内观禅修日志▪P3

  ..续本文上一页来身体的每一个分子,内心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不断变迁,「我」不过是一个不断变动过程的组合体吧了。除了「无常」的本质外,另外一个基本的实相是「无我」。但是我们却往往执著於这些无常、无我,妄想这些执著永不会消失,当「我」执著的东西消逝时,便让自己陷入失落的痛苦之中。

  变化、无常、虚幻、无我,这就是洞见身心世界的慧见。金刚经的四句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已是耳熟能详,但藉由观察自身的感受,我切实体验了这首偈的真意。

  第五天─以平等心对待无常

  很快的又进入第五天了。每天早上四时打板,四时半开始一天的内观修习,早饭、午饭、散步、下午茶、洗澡、上课听开示。作息定时,放下外缘,照顾当下,一天很快便过去,是非常密集专心的修行课程。同房共六人,我到今天,尚未认清楚是那几人共房。人生能有几回这么殊胜的修习机会

  一心不二用的用功用功,才不负师长及一切护法大德的护持。

  今天开始,老师要我们在早上八时至九时,下午二时半至三时半及晚上六时至七时的三座内照正观修练时,不得变换坐姿。也就是说要维持一小时持续的闭眼、不放腿、不放手的坐姿,这是为了磨练我们的精进意志力。犹记得第一次课程时,我因腿疼常常改变坐姿,几天下来都未找到最持久的坐姿,我心中暗叫不好。但为了给自己精进的训练,决意坚持到底。腿因姿式不好,暗暗作疼,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腿疼已经增加至无法忍受的程度。我当时心想,我现在不单要流眼泪了,而且要放声一哭,因为太痛了。(我从来眼泪不轻流,更极少放声大哭)即使这是严肃的法堂,我也只好做个不及格的小学生了。幸好在我忍耐到最後一分钟的时候,老师慈悲的唱诵声从扩音器传来了。嘘!我抹一把汗,幸不辱使命,未在法堂出丑!接下来,每天三座的精进课,我都能维持一小时不换坐姿,终於把自己磨练过了关!

  第二次课程在早有训练的准备下,一小时不换坐姿只是小测验,不再是大难题了。上座前及小休时,看见许多第一次参加课程的同学,争取时间在走廊弯腰伸腿,磨拳擦掌,大有接受少林寺木人巷挑战的味道。课程认真的训练,一丝不苟的实修也真的像少林寺木人巷。通过这关考验,才算有点拳脚功夫。内观中心的课程也算是修行路上的少林寺一关。

  老师在开示中,指出要平稳的过渡这不变坐姿的一小时,有一个窍门 ──不起习性反应,以一颗平等、平衡的心,客观地观察每个现象─ ─包括腿上的疼楚。就像医生检查病人的疼痛一样,痛苦便不再击倒我们,控制我们了。

  在指导修习时,老师常说:「变化、消失、再生、再灭、无常、无常……」发展觉知固然重要,但若缺乏了平等心的培养,觉知只会对痛苦越来越清楚,但并没有驱走痛苦的能力;唯有以平等心,对待无常,贪瞋习性反应止息,痛苦才能被彻底瓦解。

  培养平等心是内观修练的重点,我在第二次课程中才略能把握,不致偏於觉知而成为欠缺翅膀的飞鸟。

  第六天 ─ 十二因缘还灭门

  今天起,旧生陆续被分配到自修的关房。我在第二次掩关课程中,也被分派一个在自修时间用的小关房──麻省内观中心在成立十六年後的今天,已经设有约二百多个独立关房,每个关房大约是六尺乘三尺半,像一个小衣橱,有通风及扩音系统,以便行者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用功。这些小关房的设备,使我回忆起今年较早时在印度参访那烂陀大学遗址,那里也有许多小关房的遗迹。当时我还是内观的门外汉,所以不了解这些既不像睡房也不像书房的小房间有什么作用。现在才豁然了解内观在古印度的佛教道场是必修的一科。

  这几天都是内照正观的修练,依次序不遗漏地观照身份各部分的感受,越是静修,心识之流越是浮涌。这是退步呢?抑或是进步了? 老师在晚上的开示中指出,这些浮涌的心识之流,也就是我们身心累积的习性反应。除非我们懂得以平等心去对待,让心识不再起「习性反应」,否则旧有的贪瞋习性反应会一刻一刻的延续下去。

  这种贪瞋习性反应就是佛陀在十二因缘中告诉我们的由「无明」而产生的「行」。「行」也是四种心法之一。四种心法乃「识、想、受、行」,即根据过去累积的经验,分别判断对身心世界的感受,再起错误习性的反应。很不幸的是,错误(无明)习性的反应(行)又再依次的延续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人类因无明而生的烦恼痛苦永无解脱之日。要根除习性反应,必须以洞见的智慧,停止惯性的盲目反应,才可以反向的运作,以达到净化的过程。

  许多佛教徒都熟读十二因缘的名目,也明白十二因缘还灭法门的理论。但真正深入自己内心深处去体验这身心的连锁系结,却必须实践由佛陀指导的四念处法门。很多年前读苟嘉陵居士著的「四念处今论」引述佛在「念处经」的一句话:「比丘门!如修行人欲洁净众生,超越忧悲苦恼,行正道而证涅槃,这是唯一的途径,也就是四念处。」

  我的心识浮涌正是净化的过程,无论是多么的粗浅,我起码已开始净化过程的步伐。

  第七天 ─ 五个敌人

  告示板的指标告诉我,今天已经是课程的第七天,只剩下两三天的时间可以精进修习。课程已进行了一大半,我们为自己的心灵动的开刀手术正进行得如火如茶,内心深层的毛病再没有掩藏的暴露,现在需要的就是以客观的平等心去治疗主观的习性反应。

  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第一次课程时,腿疼往往令人分心,脚趾麻痹不通,也是令观身的进行受到阻滞。我还记得当时助理老师分批小参垂询状况,我问:「观照程度有深有浅,是深好呢?还是浅好呢?」俞燕老师快捷的回答:「没有好与不好的。」在平等心下,那里有好与不好呢?但惯性的反应却老是在好与坏,顺与逆方面斤斤计较。第二次课程时,比较可以掌握到觉知与平等心的重要性,但无始以来的无明心识,老是把客观的觉知拉走,絮絮叨叨的加上主观意见,破坏了平等的心镜。只有三天可以专注修练,日子不多啦,心情焦急起来,就更加不注专了。

  教导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晚上的开示又再安抚了我们这群学子的心。他指出在修练内观时,有五个敌人常作抗争,要把我们的客观觉知与平等心驱走,这五个敌人就是:贪、瞋、昏沉、掉举、狐疑。对轻安静畅的感受贪著,对粗重不顺厌恶,昏沉的不知所谓,左思右想的攀缘不安,都是潜伏在我们内心的敌人,在静修时更加活跃的拼死一战,以保存他们的地位。至於疑心更是最可怕的劲敌,他会驱使我们对内观法及指导老师的质疑,使我们放弃以前一切的努力,躲回无明的巢穴。

  面对劲敌,只有更耐心、不屈不挠的重新培养更深的专注力;不要为自己增加压力,从容不迫持续努力,习性的反应才会慢慢消融。其实,敌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并不是要赶走谁,迎接谁,我们是要净化自己的内心,达到常乐我净。

  第八天 ─ 十个朋友

  今天仍然按照老师的指导内照正观身体的感受,在专注的静观下,身体有各种不同的反应:麻、胀、冷、热、畅、塞等等。 在第一次课程时,鼻水总是流个不停,呼吸也不畅顺。在第二次课程时感受完全不同,背部僵硬,好像麻木了一样。记得在第二次掩关分组小参时,我告诉助理老师俞燕说:「背部僵硬不通。」俞老师耐心的指示:「要保持逐部分观察,放松一些!」一言警醒了我太紧张的 毛病。

  心情紧张,背部的肌肉也自然僵硬起来;就如愤怒的时候,呼吸也会突然急促、青筋暴现一样,原来我们的身与心是如此的密切相依!当我们内心起变化,身体各部份的细胞便会依著起变化;同样的,身体有不同的感受,也会纪录在我们的心理上。但是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却往往忽略了心身的相互依存运作的事实,而无法找出烦恼毛病的 根源。

  葛印卡老师在录音的开示中说,有一次内观课程在长年积雪的喜马来拉山区举行,有一位学员在静坐内观时,竟然全身发热,衣服都要脱掉。试想喜马拉亚山那么冷的天气,竟然敌不过他内心中发出的火元素份子。这些火热从那里来?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物质的组成基本元素是地(软硬性)、水(黏著性)、火(冷热性)、风(动性)。这四种元素此弱彼强的形成了每一物质的特性。这些元素的成因除了来自我们吃的食物及所居住的环境之外,也来自当时心中的念头或过去的习性反应。譬如:多吃了咖喱,会觉得火燥,但愤怒也会火燥。来自心念及习性反应而形成的元素特质,远比来自食物及环境形成的强得多。那位在寒冷山区中静坐内观的朋友搅动了潜意识中的愤怒习性,反应在身体上便是热气冲天。我们细微观察身体,也就是观察自己的内心。身体各种苦乐感受,其实也源自我们现生与过去的一切业力。

  正观自身烦恼的根源,也就是净化烦恼的开始。老师鼓励我们,有十个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烦恼的工作,他们也就是十波罗蜜(即十种不以协助我们从烦恼此岸到净化彼岸的美德):

  一、舍─────无分别心,平等心。凡事正面积极,不对立消极。 二、慈─────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的善意与爱心。 三、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的行动。 四、持戒────五戒十善,保护自己少贪少欲,也保障他人的自由  。 五、忍辱────有耐心承担的堪忍,不冲动而安住平稳。 六、精进────四正勤,努力的止恶行善。 七、坚毅意志力-果敢勇猛,百折不回的决意。 八、安住实相──接受如实的状况,无覆藏机心。 九、信心────有净信心,相信自己能内净其意。 十、禅定般若──常住寂静,止观双运。 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

《两次掩关内观禅修日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缅甸禅修之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