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兩次掩關內觀禅修日志▪P3

  ..續本文上一頁來身體的每一個分子,內心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不斷變遷,「我」不過是一個不斷變動過程的組合體吧了。除了「無常」的本質外,另外一個基本的實相是「無我」。但是我們卻往往執著於這些無常、無我,妄想這些執著永不會消失,當「我」執著的東西消逝時,便讓自己陷入失落的痛苦之中。

  變化、無常、虛幻、無我,這就是洞見身心世界的慧見。金剛經的四句偈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已是耳熟能詳,但藉由觀察自身的感受,我切實體驗了這首偈的真意。

  第五天─以平等心對待無常

  很快的又進入第五天了。每天早上四時打板,四時半開始一天的內觀修習,早飯、午飯、散步、下午茶、洗澡、上課聽開示。作息定時,放下外緣,照顧當下,一天很快便過去,是非常密集專心的修行課程。同房共六人,我到今天,尚未認清楚是那幾人共房。人生能有幾回這麼殊勝的修習機會

  一心不二用的用功用功,才不負師長及一切護法大德的護持。

  今天開始,老師要我們在早上八時至九時,下午二時半至叁時半及晚上六時至七時的叁座內照正觀修練時,不得變換坐姿。也就是說要維持一小時持續的閉眼、不放腿、不放手的坐姿,這是爲了磨練我們的精進意志力。猶記得第一次課程時,我因腿疼常常改變坐姿,幾天下來都未找到最持久的坐姿,我心中暗叫不好。但爲了給自己精進的訓練,決意堅持到底。腿因姿式不好,暗暗作疼,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腿疼已經增加至無法忍受的程度。我當時心想,我現在不單要流眼淚了,而且要放聲一哭,因爲太痛了。(我從來眼淚不輕流,更極少放聲大哭)即使這是嚴肅的法堂,我也只好做個不及格的小學生了。幸好在我忍耐到最後一分鍾的時候,老師慈悲的唱誦聲從擴音器傳來了。噓!我抹一把汗,幸不辱使命,未在法堂出醜!接下來,每天叁座的精進課,我都能維持一小時不換坐姿,終於把自己磨練過了關!

  第二次課程在早有訓練的准備下,一小時不換坐姿只是小測驗,不再是大難題了。上座前及小休時,看見許多第一次參加課程的同學,爭取時間在走廊彎腰伸腿,磨拳擦掌,大有接受少林寺木人巷挑戰的味道。課程認真的訓練,一絲不苟的實修也真的像少林寺木人巷。通過這關考驗,才算有點拳腳功夫。內觀中心的課程也算是修行路上的少林寺一關。

  老師在開示中,指出要平穩的過渡這不變坐姿的一小時,有一個竅門 ──不起習性反應,以一顆平等、平衡的心,客觀地觀察每個現象─ ─包括腿上的疼楚。就像醫生檢查病人的疼痛一樣,痛苦便不再擊倒我們,控製我們了。

  在指導修習時,老師常說:「變化、消失、再生、再滅、無常、無常……」發展覺知固然重要,但若缺乏了平等心的培養,覺知只會對痛苦越來越清楚,但並沒有驅走痛苦的能力;唯有以平等心,對待無常,貪瞋習性反應止息,痛苦才能被徹底瓦解。

  培養平等心是內觀修練的重點,我在第二次課程中才略能把握,不致偏於覺知而成爲欠缺翅膀的飛鳥。

  第六天 ─ 十二因緣還滅門

  今天起,舊生陸續被分配到自修的關房。我在第二次掩關課程中,也被分派一個在自修時間用的小關房──麻省內觀中心在成立十六年後的今天,已經設有約二百多個獨立關房,每個關房大約是六尺乘叁尺半,像一個小衣櫥,有通風及擴音系統,以便行者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用功。這些小關房的設備,使我回憶起今年較早時在印度參訪那爛陀大學遺址,那裏也有許多小關房的遺迹。當時我還是內觀的門外漢,所以不了解這些既不像睡房也不像書房的小房間有什麼作用。現在才豁然了解內觀在古印度的佛教道場是必修的一科。

  這幾天都是內照正觀的修練,依次序不遺漏地觀照身份各部分的感受,越是靜修,心識之流越是浮湧。這是退步呢?抑或是進步了? 老師在晚上的開示中指出,這些浮湧的心識之流,也就是我們身心累積的習性反應。除非我們懂得以平等心去對待,讓心識不再起「習性反應」,否則舊有的貪瞋習性反應會一刻一刻的延續下去。

  這種貪瞋習性反應就是佛陀在十二因緣中告訴我們的由「無明」而産生的「行」。「行」也是四種心法之一。四種心法乃「識、想、受、行」,即根據過去累積的經驗,分別判斷對身心世界的感受,再起錯誤習性的反應。很不幸的是,錯誤(無明)習性的反應(行)又再依次的延續爲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人類因無明而生的煩惱痛苦永無解脫之日。要根除習性反應,必須以洞見的智慧,停止慣性的盲目反應,才可以反向的運作,以達到淨化的過程。

  許多佛教徒都熟讀十二因緣的名目,也明白十二因緣還滅法門的理論。但真正深入自己內心深處去體驗這身心的連鎖系結,卻必須實踐由佛陀指導的四念處法門。很多年前讀苟嘉陵居士著的「四念處今論」引述佛在「念處經」的一句話:「比丘門!如修行人欲潔淨衆生,超越憂悲苦惱,行正道而證涅槃,這是唯一的途徑,也就是四念處。」

  我的心識浮湧正是淨化的過程,無論是多麼的粗淺,我起碼已開始淨化過程的步伐。

  第七天 ─ 五個敵人

  告示板的指標告訴我,今天已經是課程的第七天,只剩下兩叁天的時間可以精進修習。課程已進行了一大半,我們爲自己的心靈動的開刀手術正進行得如火如茶,內心深層的毛病再沒有掩藏的暴露,現在需要的就是以客觀的平等心去治療主觀的習性反應。

  說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容易。在第一次課程時,腿疼往往令人分心,腳趾麻痹不通,也是令觀身的進行受到阻滯。我還記得當時助理老師分批小參垂詢狀況,我問:「觀照程度有深有淺,是深好呢?還是淺好呢?」俞燕老師快捷的回答:「沒有好與不好的。」在平等心下,那裏有好與不好呢?但慣性的反應卻老是在好與壞,順與逆方面斤斤計較。第二次課程時,比較可以掌握到覺知與平等心的重要性,但無始以來的無明心識,老是把客觀的覺知拉走,絮絮叨叨的加上主觀意見,破壞了平等的心鏡。只有叁天可以專注修練,日子不多啦,心情焦急起來,就更加不注專了。

  教導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晚上的開示又再安撫了我們這群學子的心。他指出在修練內觀時,有五個敵人常作抗爭,要把我們的客觀覺知與平等心驅走,這五個敵人就是:貪、瞋、昏沈、掉舉、狐疑。對輕安靜暢的感受貪著,對粗重不順厭惡,昏沈的不知所謂,左思右想的攀緣不安,都是潛伏在我們內心的敵人,在靜修時更加活躍的拼死一戰,以保存他們的地位。至於疑心更是最可怕的勁敵,他會驅使我們對內觀法及指導老師的質疑,使我們放棄以前一切的努力,躲回無明的巢穴。

  面對勁敵,只有更耐心、不屈不撓的重新培養更深的專注力;不要爲自己增加壓力,從容不迫持續努力,習性的反應才會慢慢消融。其實,敵人也好,朋友也好,都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感受。我們並不是要趕走誰,迎接誰,我們是要淨化自己的內心,達到常樂我淨。

  第八天 ─ 十個朋友

  今天仍然按照老師的指導內照正觀身體的感受,在專注的靜觀下,身體有各種不同的反應:麻、脹、冷、熱、暢、塞等等。 在第一次課程時,鼻水總是流個不停,呼吸也不暢順。在第二次課程時感受完全不同,背部僵硬,好像麻木了一樣。記得在第二次掩關分組小參時,我告訴助理老師俞燕說:「背部僵硬不通。」俞老師耐心的指示:「要保持逐部分觀察,放松一些!」一言警醒了我太緊張的 毛病。

  心情緊張,背部的肌肉也自然僵硬起來;就如憤怒的時候,呼吸也會突然急促、青筋暴現一樣,原來我們的身與心是如此的密切相依!當我們內心起變化,身體各部份的細胞便會依著起變化;同樣的,身體有不同的感受,也會紀錄在我們的心理上。但是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卻往往忽略了心身的相互依存運作的事實,而無法找出煩惱毛病的 根源。

  葛印卡老師在錄音的開示中說,有一次內觀課程在長年積雪的喜馬來拉山區舉行,有一位學員在靜坐內觀時,竟然全身發熱,衣服都要脫掉。試想喜馬拉亞山那麼冷的天氣,竟然敵不過他內心中發出的火元素份子。這些火熱從那裏來?

  我們一般人都知道,物質的組成基本元素是地(軟硬性)、水(黏著性)、火(冷熱性)、風(動性)。這四種元素此弱彼強的形成了每一物質的特性。這些元素的成因除了來自我們吃的食物及所居住的環境之外,也來自當時心中的念頭或過去的習性反應。譬如:多吃了咖喱,會覺得火燥,但憤怒也會火燥。來自心念及習性反應而形成的元素特質,遠比來自食物及環境形成的強得多。那位在寒冷山區中靜坐內觀的朋友攪動了潛意識中的憤怒習性,反應在身體上便是熱氣沖天。我們細微觀察身體,也就是觀察自己的內心。身體各種苦樂感受,其實也源自我們現生與過去的一切業力。

  正觀自身煩惱的根源,也就是淨化煩惱的開始。老師鼓勵我們,有十個朋友可以幫助我們淨化煩惱的工作,他們也就是十波羅蜜(即十種不以協助我們從煩惱此岸到淨化彼岸的美德):

  一、舍─────無分別心,平等心。凡事正面積極,不對立消極。 二、慈─────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的善意與愛心。 叁、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的行動。 四、持戒────五戒十善,保護自己少貪少欲,也保障他人的自由  。 五、忍辱────有耐心承擔的堪忍,不沖動而安住平穩。 六、精進────四正勤,努力的止惡行善。 七、堅毅意志力-果敢勇猛,百折不回的決意。 八、安住實相──接受如實的狀況,無覆藏機心。 九、信心────有淨信心,相信自己能內淨其意。 十、禅定般若──常住寂靜,止觀雙運。 在我們修行的道路上…

《兩次掩關內觀禅修日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緬甸禅修之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