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个房间,大概可容纳三、四十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单人床,一张椅子及共同放置杂物的衣橱。宿舍简朴实用,在禁语专注的肃穆气氛里,特别显得清净平和。
第一天──脱缰野马 凌晨四时打板(用的是木搥敲铜板),利用共同的浴室洗手间,以最快的速度洗脸刷牙更衣,四时三十分前到达静坐大厅,依照昨晚指导的观息法作一小时三十分的自我修练。 第一次入关时,早上虽然依时修练,但精神不佳,还未习惯四时起床。座上容易昏沉,妄想纷飞,心识跑掉了都不自觉。只好耐心的一次又一次把注意力拉回鼻端下,嘴唇上的微小区域,老老实实的感觉呼吸的进出、快慢、通塞。对於自己的昏沉散乱,有点烦恼。腿上功夫不够,常常转换坐姿,因为三月份清晨天凉受寒,鼻水流个不停,这些身体上粗重的表现,使专注力更加微弱。
第二次入关,精神有了很大的进步。即使早起,精神仍然清爽,心识比较清明,但是妄想依然像脱强的野马,不受控制的纵横奔跑。虽然十月末的天气比上次三月的天气还要冷,但却呼吸畅顺,没有流鼻水的情况。腿上功夫比较进步,放松入座之後,可以轻易的维持四十五分钟不变坐姿。虽然身体仍然粗重,专注仍然未稳定,但懂得接受这个粗重的我的事实。
五时四十五分,助理老师来到静坐大厅,六时播出葛印卡老师唱诵的早课,我很珍惜这早课的时间,两次关中,我都没有错过聆听这早课的唱诵。低沉的音声流露了对众生的慈爱与祝福,语言音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可以打破有限隔阂的符号。
每天修练时间达十一小时,其中早、午、晚各一小时的修练必须在静坐大厅共修,其余时间可以在静坐大厅,宿舍或经由老师指派的独立关房内修练。晚上七时至九时是聆听葛印卡老师的开示,也是盘膝而坐(有特别情形的学生可以坐在有靠背的坐垫上)。中间有充裕的时间吃饭、休息、洗衣、沐浴及在指定的户外园地散步。时间表设计得非常密集而又考虑到学员的身心需要。
犹记得第一次入关的初几天,每天总争取休息时间睡觉,好像睡都睡不够,後来才慢慢改善。
第二度入关,也是争取时间休息,但不一定是睡觉,只是躺在床上让背部靠一靠已经很足够,精神一直都保持著充沛清明。
晚上七时至九时的开示,往往就是一天内疑问的解答。这位教授内观法超过二十年,学生数以万计的葛印卡老师的确是一位善巧的导师。 第一天晚上的开示除了强调遵守关中各种规条的重要性之外,还提出了每位同学心中的疑问:为什么有意识地去观察呼吸的如实面目── 长或短、重或轻、深或浅、就是一种引领我们踏上离苦得乐的解脱道的修行呢?
原来这种对呼吸的观察(不是练习呼吸或控制呼吸)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每一个经过了一整天练习观察呼吸的学生都发现到要把心定在呼吸上,是何期的困难。经过实际体验,我们才体会到我们的心是如此的千变万化,无法掌握,不断转变注意的对象,跑离所要观察的实相。
如未经过这老实的训练,我们大概总会多多少少自欺欺人的以为自己是个有定力的人。其实这种在外面看得见的定力是如此的肤浅,即使身体坐定不动,内心思潮却是如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因为这是我们凡夫心的习性──生生世世,心就是如此的惶惶不定,妄念不断。我们常常被这习性的心识之流左右了而不自知,因而往往知悔而不能改过,让自己生生世世陷於懊丧中而不能回头走向解脱之道。
我很庆幸我如实的知道自己的心性是如此的未受训练,以後必须痛下功夫!慈悲的葛印卡老师一再的,如有他心通的,在开示中说:「我们一生的习惯是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改变的,需要有耐性,心平气和的,一再把注意力转回呼吸上。这就是培养如何觉知实相的方法。」
晚上九时半就寝,睡得十分安详,两次都没有陌生的感觉,只是第一次入关时得比较昏沉;第二次入关时,睡中也保持自然的觉醒。
第二天──盲目反应的疯子
也是凌晨四时半便到静坐大厅去依老师的指导内观。虽然每天有超过十小时静坐内观,但似乎时间都不大足够。因为心识不受控制的东闯西窜,能够真正定下来注意到呼吸实相的时间实在很短。
我感觉到自己多少就像老师在开示中所说的那个盲目反应的疯子──疯子往往做出异乎正常人的行为,因为疯子对错乱心识有盲目的习性反应而不自知。当一个疯子咬著面包走在街上,突然心识以为是在浴室中,他会盲目的反应把衣服脱下,然後把面包当作肥皂去擦身体;突然心识以为旁边有强盗,他会为了保护自己,拿起面包当作石头去掷退强盗。
我们的心识何尝不像这个疯子呢?在静坐观呼吸时,心识却走到另一个空间──到公园去散步,看见红花录草,还碰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於是注意力便不期然离开鼻端的呼吸,随著心识跑去公园与老友攀缘叙旧……到突然发觉时,才回复观察呼吸,但不到一分钟,又跑到另一个空间去了──小时候的学校,以前住过的地方等等……虽然我不至於像个疯子在实际行为上作盲目反应;但在心识上却像个疯子般未能活在当下。
两度掩关内观禅修日志
闻与思的智慧往往造成了所知障。实修给我们的智慧是带领我们进入深一层次──不是在文字思巧上去了解心识妄念的瀑流;而是在实际接触上去了解妄念的瀑流面貌!!
晚上的开示又再解答我一天的疑惑──佛陀给予众生们「八正道」的指示,让众生止息因妄念而生的种种烦恼。「八正道」也就是戒、定、慧三方面的训练。「八正道」的正语、正业、正命都是「戒」的训练,我们在关中要守五戒、八关斋戒,就是增强训练的步骤。「八正道」中的正念、正定、正精进,是「定」的训练,内观就是定学的训练,训练专注力,培养念念分明的能力,让我们可以逐步控制自己的心念,做自己心念的主人。
我很庆幸我已如实的认识自己的心识像个疯子,不受控制的盲目反应。现在要好好的予以训练,把握佛陀给我们的内观指导,做回自己心念的主人,那才有机会得大自在呀!
老师在开示中说,至於「慧」的训练,内容十分丰富,明天再谈。虽然我已两次听「慧」的开示,事实上我已请了老师开示的中文翻译带在家中聆听。但是我还是很渴望在法堂中,经过一天的修证後,与各位同修一起聆听开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法侣,会有更进一步的体验与学习。
第三天 ─ 净化妄心的智慧
已经进入观息法的第三天,觉得自己的进步仍然很慢,专注力敌不过妄念的瀑流。回心一想,反正我己得到第一个利益──知道自己的粗重不定,今後我就朝这个方向去训练自己的正念正定。如此一来,比较没有那么懊恼,定心的效果比较好点了。
在今天晚上的开示中,老师把八正道中的慧学部份剖白得清楚扼要。八正道中的「正见」,「正思维」都是属於慧学的部份。老师说:在佛陀时代的其他外道都有很严格的戒律及甚深禅定,但佛陀却仍然不认为戒与定足以让人彻底除去苦恼。不错,戒与定是很重要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发展出净化内心的洞见,戒律与禅那只能让人在心的表层发展出安祥喜悦,仍未能净化心底深处的习气。
净化内心的洞见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慧学。经由对呼吸的觉知,我们才平静的去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是那么的执著,执著於过去的贪爱或憎恶,也执著於未来的欲望与恐惧,却往往不愿意去觉察当下的实际真相。
我们的习气是执取我与我所有的一切;执取我的见解,我信仰的宗教的仪式;执取习定俗成的戒律,不管这些执取可能来自贪婪,瞋恨或愚痴,均盲目的执取接受。
这三天来,在观息修练中,洞见我执的愚痴是初部开发的智慧。而这个洞见并非来自文字的闻思,而是来自自身实修後的洞察。若只沉醉於一念不生的定境中而没有洞见我执的妄心,那只是自我麻醉的定,是无法开启净化妄心的智慧的。
第四天 ─ 求授内照正观(毘砵舍那VIPASSANA) 进入第四天,正式教授内观-内照正观。
仍依照清净的传承,所有学生都聚集在静坐大厅中,正式求授内照正观,也就是佛陀教授的四念处训练──「观身而住,正知正见;观受而住,正知正见;观心而住,正知正见;观法而住,正知正见。」
四念处的训练,首先从观照自身感受入手,因为感受是我们经验世间所有身心现象的关键,藉著观察身体上的感受,我们也同时观察了自己的内心。训练的方法是对全身有系统地移动注意力,先从头到脚,然後从脚到头,从一端移到另一端,如实的观察身体当时的感受── 冷、热、轻、重、痒、痛、胀、紧等等。(笔者按:读者们千万不要按自己对本文的见解去内观,如要学习内观正法,必须正规的掩关,参加十日内观课程。本文只是一种心得参考,不是指导。)
我在第一次课程时,由於习惯用眼睛去看东西,於是也企图用眼睛去「看」身体各部位的感受,「看」得眼睛累极了。其实,感受又岂能用眼看呢?但未受过发展觉知训练的我,就习性地用「眼」去看感受,这种愚痴在第二次课程中才被自己发现。
在第二次课程中,觉知比较精明些了,尽量用没有位置的觉知,去感觉有位置的觉知,去感觉有位置的身体各部份的感受。但仍然未够老实:遇到粗重的感觉,便沮丧不前;遇到通畅的感受,便暗自欢喜。不够客观的观察,老是把「身心」的我与觉知混在一起。在觉照过程中,涌进过去未来妄念瀑流的情形更加明显。
晚上的开示,老师把慧学的洞见另一章打开,让我对内观有进一步的信心。 老师说:当我们勤於修行,很快就会领悟到一个根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感受幻变无常。这也就是身心的真相:变化无常(ANICCA)。经由修持体验,原…
《两次掩关内观禅修日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