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人,我們怎麼可以用平庸來看待?吃驚!這樣說法太平庸,還是等叁百年來提高文學術語,說的不平庸些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2,微博不一定要寫給別人,自己也常常回頭看看,感覺是一種溫習,警策自己!
43,佛說:有人“從光明走向光明”,有人“從黑暗走向光明”;有人“從光明進入黑暗”,有人“從黑暗進入黑暗”!四種境遇,兩個不同,你要選擇那個?光明還是黑暗?棄暗投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4,當有人贊美你,要曉得一定有人會罵街滴;當有人罵街,要曉得一定有人在贊美你!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世界,什麼都是“一半一半”滴吖!
45,有時候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相逢何必曾相識……
46,當內在開始匮乏,外在一定表現過剩。因爲空虛的心需要被裝點……
47,當我焦慮時,我就讓自己靜下來,深觀這焦慮從何而來?幾乎每次分析到最後,都看見自己的焦慮來自于對期望的事件結果的“不確定”,不確定——這是焦慮的真正根源!因爲不確定,因爲焦慮,就會必然發展出強烈的掌控,以減少不確定感。可事實是:只要是還沒有發生的未來,就注定無法掌控……
48,當我孤獨的時候,我會靜心深觀,看看誰可以替代,我發現只有自己!潛意識裏早就明白自己一直是一個人獨自活著,所有人都無法替代。這就是我們不斷擴大隊伍,製造眷屬,延伸自我,以獲得表面擴大和熱鬧的動力所在。
49,孤獨與焦慮本是與生俱來,但在這時代成爲現代人無法超越的心靈障礙。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造成自我感覺更加封閉孤獨與無助失望,部分人心理上因此畸形式的變態;對未來的不確定,不安全,造成深深的內在焦慮,讓現代人無法安詳,只能用逃避與迷醉來轉換焦慮,這無異于飲鸩止渴!禅修——將是一個好方向。
50,魔不在外,而出自內!急出輪回,不問基礎,盲修瞎練(貪);疑惑師法,難納善言,剛愎自用(嗔);迷于我感,自以爲是,神經兮兮(癡)!當行者強烈的表現出這些,修行上無法保持勻速平衡,情緒化嚴重,就要檢查自己了!這些叁毒的舊習複發,就是業障現前,會障礙善緣善人,難入于道……慎之!
51,活過一秒少一秒,幸福一秒賺一秒,痛苦一秒賠一秒,活在當下這一秒!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2,有智慧的人,一直以來都在享受每一秒,因爲他知道這一秒一旦過去就永不會再來;愚癡的人,一直以來都在抱怨每一秒,總覺得這一秒不幸,下一秒才好!智者活在享受裏,開創未來,愚者活在抱怨裏,期望未來,同樣經曆每分每秒……毫厘之差,天地懸隔!
53,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離,而是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經曆的一切好與壞,包括死亡。當我們不再逃離,就不需要人爲去不斷轉換,沒有轉換就不在輪回,而恒處當下的存在裏,親曆無常的流暢性和空的無限可能性,觀山觀水觀世界,看人看物看風情!
54,我們常常都會誤解自己,何況是別人呢!因此誤解什麼時候都有可能發生,重要的是如何解釋。被誤解,可以真誠的彼此說出問題所在,沒有必要先生氣,這使得事情更加複雜。覺得已沒有必要再解釋,解釋已經無效,那就保持沈默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最好的解釋就是不解釋。
55,凡事利大于弊,就值得去做;對大多數人有好處,就值得去做;沒有百分百的好,也絕不會有百分百的壞!莫苛求。
56,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這樣緊緊抓住的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卻依然不肯放手,不是因爲我們不想放,而是害怕放下後的空虛感。其實真的放下了,也許更好的東西在等待你呢!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放不下就拿不起哦!
57,我放下左手的東西,右手的也放下,還是覺得有東東在!原來忘了這雙手……想抓取個什麼東東的那種心還在,就是手裏沒有任何東西,我依然有負重之感,有沒有???
58,身體,這才是幸福的本錢!好好照顧他……
59,無論你愛上誰,其實愛上的都是煩惱。
60,有朋友問我關于他幸福的未來!我能說什麼呢?有誰比你自己更加清楚你的所思所行呢?沒有誰比你更加清楚你自己,你過去的所思所行,遇見你現在的所思所行,造成未來關于你的一切。想了解命運,請好好問自己,深刻的反思自己……一定會看見你的未來!這就是佛法的“醒覺之道”……
61,曾經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最美?我說,微笑的時候最美。不管一個人長得怎麼樣,只要有微笑,有歡喜,就最美。一個人長得很美,像畫出來的一樣,可是突然間青筋暴露、咬牙切齒,這就是“毀容”啊!怎麼美麗呢?……
62,對凡夫俗子來說,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每個人都有一個我,都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我們才會打架。我們都想以中心爲主,支配這一切,于是就會痛苦。菩薩以衆生爲中心,尊重每一個人,慈悲每一個人,理解每一個人。他理解你,因爲他知道你以自己爲中心,有強烈的控製欲,控製不了就很煩惱。對此,他一眼看穿。
63,心中有美麗,看見什麼都覺得有魅力,五彩缤紛。
64,兒童不但是人類的未來,更是佛教的未來……佛法以“人”爲本。不只尊重人的過去,看好人的未來,佛法更加注重人的當下——此刻既承載著過去,同樣也孕育著未來!
65,心離欲貪,無上清涼!
66,禅師有叁弟子。兩子爭論,求判于師。大者先去陳述,師說:“說的對!”高興而去;中者又來陳述,禅師說:“說的對!”高興而去。隨侍之小者迷惑說:“師!他對,即他就不對;他對,即他就錯!爲何都對?”禅師回頭:“說的對!”哈哈哈哈哈,所謂“理解”——即放下自己的“理”,去“解”開他吖!
67,忍耐是一種好品質,放下是一種好轉換,歡喜是一種好心情,微笑是一種好修行。
68,如果還沒有辦法實現的事情,可以設想,並且計劃,甚至可以准備,但是可以慢一步說!做在前面,說在後面的往往比較成功。老子《道德經》說:輕諾,必寡信……
69,佛法——本在破迷開悟,認清真相爲目的,不在哲理高深玄奧,聞者難明上下功夫。今日佛教已到了教義越來越深遠,修證卻越來越淺薄的地步,有時候就只剩下一些談空!如果佛法缺少具體實踐與實際驗證,這個佛法說出來的理想境界無論有多麼玄奧,都只是個想象…佛法一定是現實主義與驗證主義的結合!
70,滄海桑田,時過境遷……沒必要“挂”在過去,“礙”在當下,讓一切自然流逝!《心經》雲:“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所謂解脫,就是什麼都不要住,其實想住也住不住。《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又雲:“不住于相,如如不動!”哈哈哈哈哈……
71,你有能力自尋煩惱,就有能力自尋幸福!——
72,沒有誰可以給你煩惱,重要的是你接受並且迎合著這些……
73,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爲是別人對不起自己!其實別人對不對得起你,那已經是別人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控,幹嘛生氣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來懲罰自己呢?生氣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那就微笑好了……看看諸佛菩薩,無不微笑。
74,是的,沒有東西可以成爲永久依靠,我們卻一直不斷尋找,佛法修行就是爲了明白這“無依無靠”——明白了也就找到真正的依靠!
75,讓“自我”退出舞臺,讓“無我”感受一下世界!
76,禅修就是讓“自我”死亡的一個過程,每次坐禅無論時間長短,開始的時候都告訴自己“這段時間我不存在!”,然後坐禅的時間裏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要去管(只是坐禅),因爲“我已經不存在了”,連出現的妄想都不要試圖去斷除,只是什麼都不做——真正的禅修大師!
77,佛說:一切都在燃燒!不斷折騰的心,就在貪婪、嗔恨、愚癡裏不斷燃燒……折磨自他。
78,選擇善知識要注意這些條件:了解正法(深解空性);堅持戒律;充滿慈悲;說法善巧!
79,善知識和良好的環境對于修行的初學者來說非常重要!這是重要的外在誘導。
80,每當我困惑迷茫的時候,我就會把手放在心上,告訴自己:我在這裏,只在這裏,此刻我只在這裏!“腳步所在,即身心所在之地”——假如你此刻不在你腳步所在的地方,你還能在哪裏呢?
81,禅定的修行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想通和看清很多真相…因此禅修也是一種思維修的練習,練習心平靜的來看清楚一些我們一直以來早就知道但卻迷惑了的真相,或者說是從來就不敢面對的真相:一定會獨自死去,脆弱假裝剛強,一直活在想象裏,沒有安全感,一直需要緊緊抓住什麼,卻唯這屍體陪伴自己一生!參
82,生命是如此珍貴而充滿奇妙,誰也沒有權利剝奪他,這就是“道”——上天有好生之德!
83,貪婪和嗔恨會蒙蔽我的眼睛,但是愚癡更加可怕……什麼是愚癡呢?活在“自我折騰”的世界裏,以爲自己的所思所行就是這樣絕對,只要是有猜測在,就不是現實!
84,好殺者請叁思其行——彼此都爲生命,何必太殘忍乎?哀
85,身無分文,心無挂礙,方可以自在翺翔!
86,有些事情,需要別人點化,但實際行動需自己去努力!有些勸人的話說了就好了,做不做那已經是別人的權力了……
87,看那些已死的人吧!他死了,他的一切都還在,世界照樣,不會改變…活著,覺得好像對別人對自己對責任等等,都非常重要。其實,這些只是“自己的感覺”,沒有你,一切依然會照樣發展,只是我們想讓自己很重要,結果重要到放不下,自己壓垮,何苦來哉!哈…想重要就重要,不重要就不重要!哈哈哈哈哈哈哈
88,#超越輪回#,以爲是死了才超脫,這是個大誤會!“輪回”就是面對苦樂、愛恨…我們總是和這些情緒攪合,忽上忽下不斷轉換(輪回)。“超越”就是不再和這些情緒攪合,無論經曆什麼都全然接受、欣賞,全然放下“我”,以“我不存在”的智慧來經曆這些,而不是要趕盡殺絕這些情緒。重要的是超越自我吖!
89,假如在此時、此地你沒有修行,還要等何時何地呢?此時、此地、此人的每個當下才有真實的修行,如果此人想在那時、那地才修行,那就只是個想法而已!要活在修行裏,還是活在修行的那個想法裏?當下,修行ing……
90,平靜,平靜,平靜……終極平靜!涅槃……
91,有人說:創業,低級的靠資源;中級的靠了解行業;高級的靠理解需求;頂級的靠知曉人性,抑或是挑戰人性。其實我以爲:一切都依靠引領普通人的欲望,因此佛法要人減少欲望,受衆自然也就很少!不足爲怪。
92,“輪回”指的是心情不斷轉換,哭笑之間,這個體驗有木有?“前世今生”指的是此刻這樣子,下刻就那樣子了,這個變化有木有?“因果報應”指的是餓了,飯後就飽了,這個感覺有木有?有,這就是人們常常懷疑的東東,如此而已,疑神馬?一切都在自己身上體現,無需向外求證!越轉越遠……要向內觀。
93,成功叁步:了解自己現在有什麼特才;看看自己身邊現在有什麼條件可以利用;想想自己還需要創造些什麼條件……
94,無論宇宙有多大,我們只能立足于此處,無論我們還有多少時日,我們只能兌現此時。我只相信此時、此地、此刻,如果我們無能掌握現在、當下、刹那、瞬間,而去寄望無法證實的前生來世,那麼豈不是讓生命白白從當下流逝。
95,渴望成爲別人,不如先找回自己!
96,﹟但盡凡心,別無聖解!﹟修行如只管死盡自己的凡心俗情,就沒必要另外去追求一個神聖的見解。很多人只知道追求那些奧妙虛玄的高深見解,卻忘記了死盡自己的凡心俗情,這難怪“眼高手低,說得行不得了”!《楞嚴經》上說的“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也是這個意思……
97,讓心回來…思考佛陀的根本教導:一切都不永恒;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必依靠其他條件促成;獨自存在的事物沒有;存在即消逝;如看清這些,心將超越苦樂兩邊的執著,獲得平靜!
98,母親不光是生身的母親,還有滋養我們的母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地衆生,鳥獸蟲魚……一切之間都有聯結,我們一體共生,相互長成。開始敬重一切,感激一切吧!念報生恩,知報養恩,是爲:知母念恩!母親節吉祥觽
99,存在,單單當下的存在,就是一道風景!每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只是我們從來多是羨慕別人,一直以來都想成爲別人,恰恰迷失了自己……哀
100,共同珍惜,而不是一起仇恨掠奪。我們一體共生,相互聯結。保護地球,向動物世界學習,他們已經和諧繁衍生息了幾億年,可是人類只繁衍生息了幾千年,就快要集體自殺了!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