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八
1,看见许多人一直在讨论菩萨一二三的种种不可思议境界如何如何?我不想说话,只因大家争论的菩萨境界我不会!我现在还在我的境界,脚还沾在实地上……空论何益。
2,这是真正的修行开始了——直接去体验,很少概念股。
3,名字有什么相干?我们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别的名字,仍然一样的芬芳。
4,“如是我闻”,几乎是一切佛经开头的统一形式。佛教经典都是佛去世之后,由众多弟子口耳传来,结集成典。口耳传来的经典,都说是从佛辗转听说而来,为了征得这些经典确实是从佛听闻得来,经过大家集体讨论、审定、确认后,就在这经典的开头加上“如是我闻”四字,意思是“我是这样听佛所说的”。
5,禅——什么都不是!
6,手放在自己心上,真诚的说:愿我快乐,愿你快乐,愿大家一起快乐,愿一切皆快乐!
7,与其想象和等待别人爱护,不如先去试试爱护他人!等待说明你没有,付出证明你有。有爱的人自然得到爱……还等神马?
8,汉传佛教,积千多年的沉淀已具有深广的汉文化内涵了!想要了解今日佛教,今日世界上流传的佛教,不理解汉传佛教,那可以说就是不了解佛。而汉传佛教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丛林化(大寺院)”,寺院佛教中承载着汉传佛教千多年的文明!寺院真正的功能是一所“教化大学”,引导人心,潜移默化……
9,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不存在,“我存在”是出于自己一种浑然的感觉,要指出一个什么东西具体的是我,这是不可能得到的。自我感这只是意识的错觉,我们就是以这个错觉的,根本不曾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去看待一切,这就是“我执”。以佛法说,这种我执不能够破除,生死就不能解脱。
10,如何解脱这人生的生、老、病、死?这是佛陀的努力所在,无论从他的个人修证,还是他悟道之后的说法开示,都将不会离开解脱论这个中心。佛陀去世之后佛教的大小乘,南北传,显密教,都将会以这个中心为中心,虽然有时候努力的侧重有所不同(自修或度人),但这条以解脱为中心的路线始终不曾改变过。
11,所有版本的佛传中几乎都有这样一则记载:释尊游历迦毗罗卫城的四方,看见四种人的四种景象,老、病、死人和修道的人。人从出生到(病)死亡,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释尊不甘心走过这条普通人的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路,他要走出另外一条路来,那就是——“解脱之道”。
12,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生死死生……今我依然活着,单单活着这件事就已经是个奇迹!——生命如此脆弱,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断裂,而我竟然还活着,并且好好的活着,开心的活着,幸福的活着——活着真好吖!
13,禅修——全心全意的活在你的每一个行动上,把每一分钟都当成你生命的最后!无论你此刻处在什么状态,都保持觉知……了解、体验、经历你当下的感受。不需要去处理任何问题,一切自己会过去,只管看就好了。有时候我们盲目处理的不是问题,而是在逃避自己的感受和恐惧……
14,佛法,以“人”为本,离开了人这个基础,不存在传说中的修行。因此,佛法以做人为始。道家也说修道以人为本,返朴归真,成为“真人”!真人吖,真人……
15,佛法的核心却是“无我”,所谓主客分离焦虑等等都是因为这个“我存在”而引起,修行就是穿越这一“我存在”的幻相,发现实相。记得是《遗教经》上佛有说:我者,其事如幻,不久磨灭!
16,诸恶莫做(戒),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众善奉行(慧),善缘成就事业的最好方法;自净其意(定),不招摇揽恶运的最好方法!真正明白好处,自然眼光高远而去遵循。
17,有时真不想听见“解脱”,成天听见呐喊“解脱,解脱,解脱…我要解脱,不要烦恼!”其实根本就不知道神马是解脱?解脱神马?其实只因心里烦,需要个口号来安慰!真以为解脱就是没有烦恼吗?笨蛋才这样以为!没有烦恼你怎么解脱?解脱什么?解脱不是没有烦恼,而是面对烦恼轻松解脱……
18,一友闲聊,说自己什么都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做不到!但却一直追问我该怎么办?我看了彼一会儿…说:你拿你自己都没办法?我如何有办法呢!修行是“自觉之道”,你不自觉去努力,“他觉”不是佛法所要的。所谓“自觉觉他”必须先自觉吖!你为什么烦恼,就是忘了自觉,一直以来都以觉他为己任…哈哈哈哈哈
19,茶道!以“茶”悟“道”。让“我”退出,让茶说,品出他的历史以及身家…许多已经不是让茶自己说,而是让“我”的虚荣说,这个茶叶哪来的,多少钱,多么难得…不过是水泡树叶而已!有时喝的真是茶吗?其实是一种心情。不过更多喝的应该是虚荣与寂寞…
20,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佛法里常说的“空”的意思!空,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是只要条件充足,这个就可以有。
21,意思是我们自己意思出来滴!很多时候,没意思,就是没意思……别在哪里一个人瞎意思了!辛辛苦苦意思一番,却意思错了……
22,不要害怕犯错── 更重要的,不要为自己犯的错误感到太难过。无可避免的,我们都会做错,但是在修行时这些错误将是我们的踏脚石,让我们能有进步。觉知自己的错误,小心的看着它,从中学习,这就是智慧的运作啦!当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时,智慧会开始很自然的,自动的开启。
23,不管你失去正念多少次,不要灰心,总是要以一颗温和的心及耐心的把自己带回当下,一直提醒自己要努力去觉知,但是不要贪求进步,如果他人似乎都进步很快,这没有关系,你在修道中是以自己的速度去修行的。你所必须做到的是精进坚持不懈。在不久的将来,你也会自然的拥有连续的力量之正念。
24,坐井观天——非常喜欢这个成语!这个时代很多通家博士,唯独缺少“井底之蛙”。外在的知道的太多了,反倒迷惑了,无所适从。我们也许知道的够多,唯独不知一件事——了解自我——解放自我。这个在禅宗叫做“己眼不明”。
25,由于无明的蒙蔽作用,产生身、口、意的善恶行为,这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为在发生过后又会在我们未来的生命过程里留下一种身心的发展倾向性,这即是佛法中所说的“业力”,没有实体,但是却有一种势能能牵引我们去感受未来的生命果实。
26,离开此刻你正在做的,其他的所谓神马时候修行,都只是个想法而已!啦啦啦……
27,此刻,我在这里,就在我脚步所在的地方!——带着心,带着觉知,走路、说话、吃饭、睡觉、做梦……
28,怨恨不已,心里非常的懊恼,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意上就是恼,表现在身、口上就会让我们的行为带有强烈的攻击性。烦恼是一种特殊的能量,需要善巧的引导与适当的渲泄。每一个人采取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但要切记:无论自己多么烦恼,都不要对别人造成伤害,这避免了怨恨不止与怨怨相报的悪性循环。
29,疑惑,并不是坏事。只是我们一般的凡人心中有疑惑时,并不是顺着这疑惑去“探究”,而是不问所以的对自己疑惑的事物就加以“拒絶”,这实在是一种愚痴无知的表现。佛法的研究,就是要对人生的一切事事物物充满了疑惑,进而探究,直到不疑之地的确立!
30,识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造就人生!是谓——命运之神
31,成为自己,才可以保有属于自己的美丽!我们事实上只能成为自己,模仿别人再相像,我们还是自己……花儿因为努力绽放的只是自己,因此美丽的独一无二!努力发展自己,成为自己,无论自己已经在何种程度,都真实的表达,这就是“真诚的修行”。
32,挂碍的基本上都是“过去”滴,担忧的基本上都是“未来”滴。因为挂碍和担忧,错过的基本上都是“现在”滴。
33,持续不断的禅修是很重要的,这能使禅修的心相继的运作。在一整天里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去觉知。所以无论你走到那里,不要忘记注意你自己的一举一动。当你坐下时、走路时、洗刷时、讲话时或者做任何事物 ── 要看着自己的心,知道心,觉知当下正在进行的事。
34,此时,此地,此人,不在你脚步所在的这里,你还能在哪里呢?
35,不动摇——无论你生命中遇见谁?遇见什么事情?你的修行你自己必须不动摇,这就是真正见“法”!如果你的修行需要依靠别人的好坏来支持,对法师或者上师充满期待,你这个修行迟早会垮塌,烟消云散……修行,直到心不动摇,无论什么都无法左右你的见解,才是真正的见“道”!
36,骑驴觅驴——这是著名的禅语!——大喊“解脱”,神马是解脱?没弄明白,喊什么口号?解脱是身体吗?此刻谁捆绑了你?没人捆绑!解脱是心理吗?此刻谁限制了你?没人限制!身心本来早就是解脱滴,只因迷失,不断折腾,真以为可以解脱,越折腾越不解脱,捆绑与限制就越多……骑驴觅驴!
37,嫉妒,让心狭窄而龌龊;随喜,让心开放而欢喜……你选哪个?
38,智慧和慈悲:缺少“慈悲”的“智慧”有可能成为冷酷的哲学家;缺少“智慧”的“慈悲”也可能会成为好心的傻瓜!慈悲智慧相符相成,缺一不可。这在佛法中叫做——悲智双运。
39,真理同样不属于科学,也不属于哲学,但是科学和哲学可以验证或者来论证去接近真理!真理只是真理,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因为太近,所以太远。
40,#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他的可爱、可怜、可恶、可悲……这些都和我一样的啊!所以就开始慈悲他了……慈悲的对象不是别人了,而是自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41,#拒绝平庸#,都希望自己不平庸,有希望自己平常,结果真的好平常!几乎忘了平不平庸这件事。有一种追求叫转化,一个在平常生活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升转化自我…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