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八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八

  1,看見許多人一直在討論菩薩一二叁的種種不可思議境界如何如何?我不想說話,只因大家爭論的菩薩境界我不會!我現在還在我的境界,腳還沾在實地上……空論何益。

  2,這是真正的修行開始了——直接去體驗,很少概念股。

  3,名字有什麼相幹?我們叫做玫瑰的,叫任何別的名字,仍然一樣的芬芳。

  4,“如是我聞”,幾乎是一切佛經開頭的統一形式。佛教經典都是佛去世之後,由衆多弟子口耳傳來,結集成典。口耳傳來的經典,都說是從佛輾轉聽說而來,爲了征得這些經典確實是從佛聽聞得來,經過大家集體討論、審定、確認後,就在這經典的開頭加上“如是我聞”四字,意思是“我是這樣聽佛所說的”。

  5,禅——什麼都不是!

  6,手放在自己心上,真誠的說:願我快樂,願你快樂,願大家一起快樂,願一切皆快樂!

  7,與其想象和等待別人愛護,不如先去試試愛護他人!等待說明你沒有,付出證明你有。有愛的人自然得到愛……還等神馬?

  8,漢傳佛教,積千多年的沈澱已具有深廣的漢文化內涵了!想要了解今日佛教,今日世界上流傳的佛教,不理解漢傳佛教,那可以說就是不了解佛。而漢傳佛教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叢林化(大寺院)”,寺院佛教中承載著漢傳佛教千多年的文明!寺院真正的功能是一所“教化大學”,引導人心,潛移默化……

  9,真正意義上的“自我”不存在,“我存在”是出于自己一種渾然的感覺,要指出一個什麼東西具體的是我,這是不可能得到的。自我感這只是意識的錯覺,我們就是以這個錯覺的,根本不曾存在的自我爲中心的,以自我爲中心的去看待一切,這就是“我執”。以佛法說,這種我執不能夠破除,生死就不能解脫。

  10,如何解脫這人生的生、老、病、死?這是佛陀的努力所在,無論從他的個人修證,還是他悟道之後的說法開示,都將不會離開解脫論這個中心。佛陀去世之後佛教的大小乘,南北傳,顯密教,都將會以這個中心爲中心,雖然有時候努力的側重有所不同(自修或度人),但這條以解脫爲中心的路線始終不曾改變過。

  11,所有版本的佛傳中幾乎都有這樣一則記載:釋尊遊曆迦毗羅衛城的四方,看見四種人的四種景象,老、病、死人和修道的人。人從出生到(病)死亡,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必經之路。釋尊不甘心走過這條普通人的生、老、病、死的輪回之路,他要走出另外一條路來,那就是——“解脫之道”。

  12,茫茫人海,芸芸衆生,生死死生……今我依然活著,單單活著這件事就已經是個奇迹!——生命如此脆弱,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斷裂,而我竟然還活著,並且好好的活著,開心的活著,幸福的活著——活著真好吖!

  13,禅修——全心全意的活在你的每一個行動上,把每一分鍾都當成你生命的最後!無論你此刻處在什麼狀態,都保持覺知……了解、體驗、經曆你當下的感受。不需要去處理任何問題,一切自己會過去,只管看就好了。有時候我們盲目處理的不是問題,而是在逃避自己的感受和恐懼……

  14,佛法,以“人”爲本,離開了人這個基礎,不存在傳說中的修行。因此,佛法以做人爲始。道家也說修道以人爲本,返樸歸真,成爲“真人”!真人吖,真人……

  15,佛法的核心卻是“無我”,所謂主客分離焦慮等等都是因爲這個“我存在”而引起,修行就是穿越這一“我存在”的幻相,發現實相。記得是《遺教經》上佛有說:我者,其事如幻,不久磨滅!

  16,諸惡莫做(戒),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衆善奉行(慧),善緣成就事業的最好方法;自淨其意(定),不招搖攬惡運的最好方法!真正明白好處,自然眼光高遠而去遵循。

  17,有時真不想聽見“解脫”,成天聽見呐喊“解脫,解脫,解脫…我要解脫,不要煩惱!”其實根本就不知道神馬是解脫?解脫神馬?其實只因心裏煩,需要個口號來安慰!真以爲解脫就是沒有煩惱嗎?笨蛋才這樣以爲!沒有煩惱你怎麼解脫?解脫什麼?解脫不是沒有煩惱,而是面對煩惱輕松解脫……

  18,一友閑聊,說自己什麼都知道,就是控製不住自己做不到!但卻一直追問我該怎麼辦?我看了彼一會兒…說:你拿你自己都沒辦法?我如何有辦法呢!修行是“自覺之道”,你不自覺去努力,“他覺”不是佛法所要的。所謂“自覺覺他”必須先自覺吖!你爲什麼煩惱,就是忘了自覺,一直以來都以覺他爲己任…哈哈哈哈哈

  19,茶道!以“茶”悟“道”。讓“我”退出,讓茶說,品出他的曆史以及身家…許多已經不是讓茶自己說,而是讓“我”的虛榮說,這個茶葉哪來的,多少錢,多麼難得…不過是水泡樹葉而已!有時喝的真是茶嗎?其實是一種心情。不過更多喝的應該是虛榮與寂寞…

  20,一切皆有可能!——這就是佛法裏常說的“空”的意思!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恰恰是只要條件充足,這個就可以有。

  21,意思是我們自己意思出來滴!很多時候,沒意思,就是沒意思……別在哪裏一個人瞎意思了!辛辛苦苦意思一番,卻意思錯了……

  22,不要害怕犯錯── 更重要的,不要爲自己犯的錯誤感到太難過。無可避免的,我們都會做錯,但是在修行時這些錯誤將是我們的踏腳石,讓我們能有進步。覺知自己的錯誤,小心的看著它,從中學習,這就是智慧的運作啦!當我們能從錯誤中學習時,智慧會開始很自然的,自動的開啓。

  23,不管你失去正念多少次,不要灰心,總是要以一顆溫和的心及耐心的把自己帶回當下,一直提醒自己要努力去覺知,但是不要貪求進步,如果他人似乎都進步很快,這沒有關系,你在修道中是以自己的速度去修行的。你所必須做到的是精進堅持不懈。在不久的將來,你也會自然的擁有連續的力量之正念。

  24,坐井觀天——非常喜歡這個成語!這個時代很多通家博士,唯獨缺少“井底之蛙”。外在的知道的太多了,反倒迷惑了,無所適從。我們也許知道的夠多,唯獨不知一件事——了解自我——解放自我。這個在禅宗叫做“己眼不明”。

  25,由于無明的蒙蔽作用,産生身、口、意的善惡行爲,這種種或善或惡的行爲在發生過後又會在我們未來的生命過程裏留下一種身心的發展傾向性,這即是佛法中所說的“業力”,沒有實體,但是卻有一種勢能能牽引我們去感受未來的生命果實。

  26,離開此刻你正在做的,其他的所謂神馬時候修行,都只是個想法而已!啦啦啦……

  27,此刻,我在這裏,就在我腳步所在的地方!——帶著心,帶著覺知,走路、說話、吃飯、睡覺、做夢……

  28,怨恨不已,心裏非常的懊惱,這種心理狀態表現在意上就是惱,表現在身、口上就會讓我們的行爲帶有強烈的攻擊性。煩惱是一種特殊的能量,需要善巧的引導與適當的渲泄。每一個人采取的方式方法都不盡相同,但要切記:無論自己多麼煩惱,都不要對別人造成傷害,這避免了怨恨不止與怨怨相報的悪性循環。

  29,疑惑,並不是壞事。只是我們一般的凡人心中有疑惑時,並不是順著這疑惑去“探究”,而是不問所以的對自己疑惑的事物就加以“拒絶”,這實在是一種愚癡無知的表現。佛法的研究,就是要對人生的一切事事物物充滿了疑惑,進而探究,直到不疑之地的確立!

  30,識見決定心態,心態決定行爲,行爲造就人生!是謂——命運之神

  31,成爲自己,才可以保有屬于自己的美麗!我們事實上只能成爲自己,模仿別人再相像,我們還是自己……花兒因爲努力綻放的只是自己,因此美麗的獨一無二!努力發展自己,成爲自己,無論自己已經在何種程度,都真實的表達,這就是“真誠的修行”。

  32,挂礙的基本上都是“過去”滴,擔憂的基本上都是“未來”滴。因爲挂礙和擔憂,錯過的基本上都是“現在”滴。

  33,持續不斷的禅修是很重要的,這能使禅修的心相繼的運作。在一整天裏你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去覺知。所以無論你走到那裏,不要忘記注意你自己的一舉一動。當你坐下時、走路時、洗刷時、講話時或者做任何事物 ── 要看著自己的心,知道心,覺知當下正在進行的事。

  34,此時,此地,此人,不在你腳步所在的這裏,你還能在哪裏呢?

  35,不動搖——無論你生命中遇見誰?遇見什麼事情?你的修行你自己必須不動搖,這就是真正見“法”!如果你的修行需要依靠別人的好壞來支持,對法師或者上師充滿期待,你這個修行遲早會垮塌,煙消雲散……修行,直到心不動搖,無論什麼都無法左右你的見解,才是真正的見“道”!

  36,騎驢覓驢——這是著名的禅語!——大喊“解脫”,神馬是解脫?沒弄明白,喊什麼口號?解脫是身體嗎?此刻誰捆綁了你?沒人捆綁!解脫是心理嗎?此刻誰限製了你?沒人限製!身心本來早就是解脫滴,只因迷失,不斷折騰,真以爲可以解脫,越折騰越不解脫,捆綁與限製就越多……騎驢覓驢!

  37,嫉妒,讓心狹窄而龌龊;隨喜,讓心開放而歡喜……你選哪個?

  38,智慧和慈悲:缺少“慈悲”的“智慧”有可能成爲冷酷的哲學家;缺少“智慧”的“慈悲”也可能會成爲好心的傻瓜!慈悲智慧相符相成,缺一不可。這在佛法中叫做——悲智雙運。

  39,真理同樣不屬于科學,也不屬于哲學,但是科學和哲學可以驗證或者來論證去接近真理!真理只是真理,什麼也不是…什麼也是…因爲太近,所以太遠。

  40,#因爲懂得,所以慈悲#,因爲懂得他的可愛、可憐、可惡、可悲……這些都和我一樣的啊!所以就開始慈悲他了……慈悲的對象不是別人了,而是自己。因爲懂得,所以慈悲。

  41,#拒絕平庸#,都希望自己不平庸,有希望自己平常,結果真的好平常!幾乎忘了平不平庸這件事。有一種追求叫轉化,一個在平常生活裏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提升轉化自我…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