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度內觀禅修記▪P2

  ..續本文上一頁除,想法、記憶不斷地浮現,我微笑地將它們一一化解抖落。老師開示說,覺知當下所呈現的任何感受,客觀地接受它,不以貪瞋反應,舊的業習會不斷地冒出來,保持平等心,它們就會自動滅去而被根除。這就是內觀,這就是淨化的過程。

  ◎第十天

  課程已近尾聲,今早傳授慈心觀:將體驗到的喜悅與所有的衆生分享,將善意和慈悲散發出來。九天的密集禅修,好比對“心”進行了一次大手術,摘除了深處的雜染不淨之後,慈心觀是收斂傷口最好的金創藥。

  我隨著老師溫柔的聲音祝念,願一切衆生快樂!願一切衆生快樂!感到無比的歡喜之際,一只蒼蠅,不偏不倚地停在鼻頭最敏感的部位,我感到一絲惡心,厭惡感迅速繁衍,平靜旋即打破,愉悅的震動沒了,酸痛麻癢一一卷土重來,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收覆失地,我全身緊繃、汗出如漿,擠不出一絲一毫的喜悅可以與衆生分享。

  蒼蠅對我激烈的反應頗爲得意,沒有要離去的意思,在臉上爬來去來,還想鑽進鼻孔窺探!我知道隨手一揮,就能脫離苦海,但此刻正是慈心觀傳授的高潮,大家都沈醉在祥和的氣氛,忏悔感動的抽泣此起彼落,趕蒼蠅實在太煞風景,再說趕走了它,麻煩會轉移到別人身上,這實在有違慈心觀的旨趣。

  不能趕,強忍卻又難耐,此時,“如實觀察感受”六字真言響起。好吧,既然你不想走,就讓我來觀察:觀察你的左腳擡起,右腳接觸皮膚;右腳擡起,左腳接觸皮膚,慢慢發現爬動的觸感,除了軌迹無法預測,其實和微細脈動差不多嘛,觀察著,觀察著,心回複平靜,蒼蠅和全身的震動融爲一體,一起生滅、流動,變化。不知何時,小蠅也許覺得無趣,悄悄不告而辭。

  我像洗了一場叁溫暖,此刻,我終于明白,在逃避、放縱和抗拒、壓仰兩個極端之間,佛陀發現的中道:純粹的觀察。只要不以貪瞋介入,痛苦當下就會止熄,因爲,無論感受還是心,都是刹那生滅!感謝小蠅,爲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隨後,禁語的規定解除了。大家容光煥發走出禅堂,洋溢著大病全愈的喜悅。今天的作息輕松許多,除了早午晚各一支香的共修時段,其他時間可以交換心得,隨處走走。

  我揚起頭,調動多日未用的舌根,不可抑製地挂滿笑容,臉部肌肉太多年沒被牽動,顯得僵硬,名符其實的皮笑肉不笑。天是那麼的藍,山是那麼的綠,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可愛。

  ◎第十一天

  清晨,老師最後的開示,叮咛我們回家要早晚練習內觀,實際的改變才會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嗯,我們花太多精力去照顧這個色身,其實“心”更需要每天清掃。

  離開內觀總部,前往大佛塔面谒葛印卡老師,十天來他的一言一語,已溶進我的生命之中,望著慈祥的本尊,沒有拜師儀式,也沒有交談,但非常清楚的知道,多年來尋師訪道的旅程至此結束,迷途的小孩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歸程

  返航班機是在晚上,我們還有一日的時間可以在孟買市區閑晃。住在印度多年的妹妹當仁不讓地當起地陪。離開團友,忘卻旅客的身份,穿梭在大街小巷道中,實際體驗印度的民俗風情。每個人看起來都是那麼的悠閑從容,熱情而樂于助人,我油然而生莫明的親切感。

  在往機場的路旁,見識到什麼是家徒四壁所不能形容,真正的貧戶。所謂的家,只是幾根樹枝,加上一片破爛塑膠布。家人齊聚,正在煮食,臉上無牽無挂,心滿意足的表情令我非常震驚!我所居住過的文明大都會,十倍百倍的富裕繁華,按理說應該更有條件開心才對,爲什麼大家看起來都是愁容滿面,心事重重?

  飛往臺北的機上,兩條路清晰地在我面前展開:一條是繼續以往的習性模式,受苦引發貪瞋,貪瞋帶來更多的苦,連鎖反應持續不斷,永無出期。另一條是祭起正念的護盾和正知的寶劍,讓每個當下升起的感受,都化爲明白無常實相的智慧,一步步通往痛苦究竟止熄的所在。我模仿曾志偉在《無間道》的語氣,對自己說:“條路點行,系由你自己揀!”(路要怎麼走,就由你自己決定)。

  別了印度,這個令人永遠無法忘懷,讓我重生的聖地。

  ◎後記

  回到臺灣,隔一段時間就到位于臺中的內觀中心當護法義工,隨著更深入的了解,讓我更能感受到它的殊勝可貴。從1969葛印卡將內觀法門從緬甸帶回印度以來,全球各地舉辦了數千次的課程,內容始終不變,堅持不向學員收取任何費用,課程中所有的開銷都來自舊生捐獻。此外,中心沒有固定的專職,所有的護法義工,包括助理老師在內,都是自願發心的無給職人員。

  內觀中心從不打廣告,也不在乎組織是否能擴展,真正關心的是:維系正法的純淨。正法只是爲了解決人們的痛苦,不帶任何宗教和派系色彩,沒有任何儀式。回歸到佛陀當初轉動*輪的本懷,就只是老師將所體悟的正法,毫不保留地傳給學生。

  數十年來,全世界來自不同信仰背景、不同膚色、不同階層的人士,都由修習內觀而得到相同的利益,讀者諸君,不妨也撥出空來,參加一次課程,品味剝除自我的快感,體驗卸下煩憂的清涼。

  

《印度內觀禅修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意大利禅修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