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間有害:
若以世許除世義,即說彼爲世妨難。
在暫時安立世俗谛時若以世間人共許之理來破除世間的共許之義,則定有世間相違的妨難。所以安住名言谛,宣說世俗法時必定有世間正量。
酉貳、世間名言亦無自性他生故世間無害:
世間僅殖少種子,便謂此兒是我生,
亦覺此樹是我栽,故世亦無從他生。
比如世間生子,僅殖父精母血的少許不淨種子,待十月胎滿出生,便認爲此兒由我所生,又象種下樹種,待長成後亦覺此樹由我所栽,所以世間亦不承認自相實有的他生。
未叁、如是破之功德:
由芽非離種爲他,故于芽時種無壞,
由其非有一性故,芽時不可雲有種。
因爲芽並非是離開種子另有自性,否則種芽之間不成因果關系,所以産生芽時,種子無壞滅之相;因爲它們並非一性,當芽産生時,不能說還有種子的存在。如《廣大遊戲經》雲:"有種芽亦爾,非種即成芽,非異亦非一,法性非斷常。"
午貳(世俗中亦無自性生)分二:未壹、真實;未貳、如是破之功德。未壹(真實)分二:申壹、真實;申貳、破釋妨難。申壹(真實)分叁:酉壹、聖者根本智應成破諸法之因;酉貳、以勝義理論觀察名言谛應成堪忍;酉叁、勝義理論應成無力破生。
酉壹、聖者根本智應成破諸法之因:
若謂自相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
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
這是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第一太過。如果認爲色受諸法各有自相,于名言谛中依因緣他生,那麼修行者現證諸法自性空時,則應成毀謗諸法自性生而證空性,空性就成了毀壞諸法之因,因聖者根本智不見色受諸法。所以諸法都無自性,許自性生爲非理。
酉貳、以勝義理論觀察名言谛應成堪忍:
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
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谛。
這是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第二太過。若以勝義理論觀察色受諸法,其結果是離一切戲論的真實性,除此不生不滅之外,不可得余法之生處,所以不應妄加觀察世間名言谛諸法是自生還是他生,應在不觀察的基礎上隨順世俗而假立緣起生。
酉叁、應成勝義理論無力破生:
于真性時以何理,觀自他生皆非理,
彼觀名言亦非理,汝所計生由何成。
這是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第叁太過。在抉擇真實勝義本性時,無論用何種勝義理論來觀察諸法是自生或他生皆不應理。若以此理觀察名言諸法亦成非理。那麼,汝宗所許的自性他生由何量而成呢?
申貳、破釋妨難:
如影像等法本空,觀待緣合非不有,
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見彼行相識。
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
諸法本體空性猶如鏡中影像、空谷回聲等,現而無有自性;但于觀待緣起和合時並非無有,仍是顯現不滅。比如世人對于本空的虛妄影像亦同樣生起見到其行相的眼識。故一切諸法雖皆自性本空,但從空性之因中亦得生起自相本空之果。如《父子相會經》雲:"如于明鏡中,現無性影相,大樹汝當知,諸法亦如是。"
未貳(如是破之功德)分二:申壹、斷除極微常斷見之功德;申貳、業果關系極應理之功德。
申壹、斷除極微常斷見之功德:
二谛俱無自性故,彼等非斷亦非常。
諸法于世俗勝義中俱無自性,故諸法並非絕無之斷滅亦非自性之恒常。
申貳(業果關系極應理之功德)分二:酉壹、雖無阿賴耶等已滅業生果之相;酉貳、破釋妨難。酉壹(雖無阿賴耶等已滅業生果之相)分二:戌壹、真實;戌貳、以比喻宣說之義。
戌壹、真實:
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
有業雖滅經久時,當知猶能生自果。
此釋業果性空之理。因爲緣起之業因本無自性,如是此業因亦非以自性滅,此不同于隨理唯識所執的阿賴耶識等。凡所造業雖已滅極久時,應知猶能産生相應果報。如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中論》雲:"諸業本不生,以無自性故,諸業亦不失,以其不生故。"
戌貳、以比喻宣說之義:
如見夢中所緣境,愚夫覺後猶生貪,
如是業滅無自性,從彼亦能有果生。
比如無知凡夫在睡夢中見到合意的對境,乃至醒覺之後,還對此數數生起貪心。如是以往所生諸業雖滅已久,但從彼無自性之業亦能有無自性之果産生。
酉貳(破釋妨難)分二:戌壹、破異熟無窮妨難;戌貳、破違阿賴耶有之聖教妨難。戌壹(破異熟無窮妨難)分二:亥壹、二義用比喻說明;亥貳、真實宣說義生果相。
亥壹、二義用比喻說明:
如境雖俱非有性,有翳唯見毛發相。
而非見爲余物相。
比如毛發、石女兒、兔角、龜毛等雖然都無有自性,但患有眩翳之眼根唯見毛發相,而不見其余兔角、龜毛等相。
亥貳(真實宣說義生果相)分二:甲一、異熟不成無窮生;甲二、不生錯亂之果。
甲一、異熟不成無窮生:
當知已熟不更熟。
由是當知業雖無自性,但未成熟之業能感異熟果報,已成熟之業則不再感果。
甲二、不生錯亂之果:
故見苦果由黑業,樂果唯從善業生,
無善惡慧得解脫,亦遮思維諸業果。
不可愛樂的苦果皆由非善之黑業所生,可愛樂的樂果唯從善業所生,因果相續決無錯亂,善惡業皆無自性,若能如是通達,即能獲得解脫。由于業果深奧難測,唯佛智能通達,若凡夫以分別心來伺察易造下誹謗業果、毀壞世俗谛的過失,故佛經中對此已作了遮止。
戌貳(破違阿賴耶有之聖教妨難)分二:亥壹、彼教示爲不了義;亥貳、彼等之喻。
亥壹、彼教示爲不了義:
說有賴耶數取趣,及說唯有此諸蘊,
此是爲彼不能了,如上甚深義者說。
雖然佛經中曾有阿賴耶、數取趣,及唯有此諸蘊的說法,但都是爲了接引那些不能直接了達、悟入上述甚深空性法義的衆生所作的方便善說。
亥貳、彼等之喻:
如佛雖離薩迦見,亦嘗說我及我所,
如是諸法無自性,不了義經亦說有。
比如佛陀雖然永離薩迦耶見等分別心,但爲令世人方便了解法義,亦曾說我、我所等。同樣,諸法雖無自性,不了義經中亦說成有自性,這也是讓世人漸次了知真實義的方便說法。如《隨順頌》雲:"雖于叁世中,不得有情性,然說有情界,是順世間轉。"
巳貳、(別破唯識)分二:午壹、敘計;午貳、彼破。
午壹、敘計:
不見能取離所取,通達叁有唯是識,
故此菩薩住般若,通達唯識真實性,
隨理唯識認爲:現前地的菩薩,內不見屬于遍計法的能取識,外遠離所取之法,通達欲界、色界、無色界叁有中決定無有任何法,此地菩薩安住般若,通達唯是刹那的自性阿賴耶識,諸法皆由此識的習氣或功德所生。
猶如因風鼓大海,便有無量波濤生,
從一切種阿賴耶,以自功能生唯識。
就象因爲風的鼓蕩作助緣,原本寂然不動的大海,便有無量波濤生起,奔弛不息,如是內外諸法均從一切種之阿賴耶識所生,于貪、信等俱生俱滅,各將自隨功能熏習阿賴耶識,由此習氣成熟之力便産生了不淨依他起性之唯識。
是故依他起自性,是假有法所依因,
無外所取而生起,實有及非戲論境。
隨理唯識認爲內外諸法皆由依他起而顯現,所以依他起應爲自性實有,是一切假有法的所依因。依他起自性應具叁個條件:無外所取而生起,實有法,非爲戲論境。
午貳(彼破)分二:未壹、以理證破;未貳、釋佛說唯識之教義。未壹(以理證破)分二:申壹、破離外境之識有自性;申貳、破成立依他起有自性。申壹(破離外境之識有自性)分叁:酉壹、破離外境意識之本體;酉貳、破彼中成熟無情顯現之習氣;酉叁、如是破之結尾。酉壹(破離外境意識之本體)分二:戌壹、破離外境識有自性之喻;戌貳、破由習氣功能出生境空之識。戌壹(破離外境之識有自性之喻)分二:亥壹、破夢喻;亥貳、破毛發之喻。亥壹(破夢喻)分二:甲一、試問;甲二、彼破。
甲一、試問:
無外境心有何喻,若謂如夢當思擇。
中觀師诘曰:汝宗承許全無外境諸法自體,唯依自在心識幻現,此許以何比喻來證明成立?答曰:譬如人在極小的房中睡眠、夢見狂象、大山,但房中決無狂象、大山。中觀師說:此譬喻還應更進一步詳加思維,再作抉擇。
甲二(彼破)分叁:乙一、以夢喻不能成立識有自性;乙二、以夢喻不能成立覺時無外境;乙叁、此故以夢喻成立諸法虛妄。
乙一、以夢喻不能成立識有自性:
若時我說夢無心,爾時汝喻即非有,
若我中觀宗說夢中的象境決定非有,同樣,亦沒有見狂象的自性實有之心。爾時汝宗所說,兩宗極應成立之喻亦即非有,故應承許勝義中離外境無有內識。
若以覺時憶念夢,證有意者境亦爾,
如汝憶念是我見,如是外境亦應有。
如果以醒覺時猶能憶念夢中領受,便依此證明夢中意識亦有自性,那麼夢中所見的外境和此意識應同樣有自性。就象你在醒時憶念某物爲我夢中所見,亦是觀待夢境而有彼識,依此類推,外境亦應成自相實有。
乙二(以夢喻不能成立覺時無外境)分二:丙一、敘計;丙二、彼破。
丙一、敘計:
設曰睡中無眼識,故色非有唯意識,
執彼行相以爲外,如于夢中此亦爾。
隨理唯識認爲:睡夢中無有眼識,觀待它的色等外境亦決定非有,唯有意識存在,被睡眠染汙的第六意識前有所境諸法之現相,並顛倒執彼行相以爲實有外境,夢中如此,醒覺時色等諸法亦是如此。
丙二、彼破:
如汝外境夢不生,如是意識亦不生,
眼與眼境生眼識,叁法一切皆虛妄。
余耳等叁亦不生,如于夢中覺亦爾,
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無故根亦無。
如…
《入中論略釋般若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