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緣故,當芽果産生時,不可雲爲還有種子的存在。《廣大遊戲經》雲:“有種芽亦爾,非種即成芽,非異亦非一,法性非斷常。”
該頌總結破他生之功德。以理觀察的結果不僅勝義中不存在他生的自體,且連名言中亦無自相之他生。因爲芽果並非絕然離開了種子而有獨立的自體存在,否則認爲當芽果産生時,種子已滅則是斷見,若認爲産生芽果後,還有種子的存在則是常見,所以種芽非爲自性的他體法。若是如幻般假立的緣起因果法,亦根本沒有必要作觀察。比如石女兒本來不存在,則于石女兒的觀察純屬多余。是故中觀應成派在以理觀察時,對生果的種子既不說壞滅,亦不說不壞滅,因爲抉擇的結果不僅勝義中無生,就世俗谛中亦根本不承許有堪忍自體之因産生堪忍自體之果。然而在不以理論詳加觀察的情況下觀待緣起假立可以承許爲壞種子後産生芽果,此唯是假立緣起生。即使正爲眼識所現見之法,亦遍尋不得堪忍的自體如同虛空,其本體是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有者會借此生疑說:既然一切都是空性,則地獄、天堂、淨刹、業果等是否已成斷滅,那麼亦不需要感受其相應的
果報了。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懷疑,當知正因爲諸法是空性,依靠緣起才能顯現,正因爲是緣起現法,才是自體本空的。龍樹菩薩雲:“了知諸法即空性,一切業果緣起生,希有又此極希有,希奇又此極希奇。”以此顯然可知,並非現空相違而建立勝義谛的單空,而是諸法正現之時,其本體空性,正空之時依因緣聚合能以顯現,現空本無合離而是一味大平等性的。
如是抉擇的理論能促使心相續中生起斷障等很多殊勝功德,進而了達無生空性的見解。因以甚深理論遮破了常法與斷法、遠離了常見與斷見等一切邪道,(從能知方面而言,其勝義理論能遠離常斷二種惡見,又于所知方面而言,其勝義理論能遠離常斷二法。)故此抉擇甚深空性的殊勝理論是增上究竟智慧的一種殊勝方便。如是以理抉擇諸法本體空性、樹立了中觀正見,無疑趨入中觀正道而如實地修習後,能現證了義的般若大空性。
午貳(世俗中亦無自性生)分二:一、真實;二、如是破之功德。
未壹(真實)分二:申壹、真實;申貳、破釋妨難。
申壹(真實)分叁:一、聖者根本智應成破諸法之因;二、以勝義理論觀察名言谛應成堪忍;叁、勝義理論應成無力破生。
下文論述無上中觀應成派以不共甚深的應成理論直接爲自續派發放了叁大太過。
酉壹、聖者根本智應成破諸法之因
若謂自相依緣生,謗彼即壞諸法故,
空性應是壞法因,然此非理故無性。
這是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的第一大太過。若謂名言谛之色受等諸法依因緣他生,並各有自相者,那麼修觀行者當現證諸法自性空時,彼應成毀謗諸法自性生,猶如鐵錘是擊毀瓶等之因,如是空性應成毀壞諸法之因,聖者根本智不見色法故。假設諸法真有自性,聖者根本智亦應現見,然實無見,此許自性有的觀點極爲非理,故應承許諸法毫無自性。
設若在以勝義理論觀察、抉擇勝義谛的過程中,自續派還要固執己見、承許世俗諸法是從自相之他體而生者,聖者安住根本慧定時又不見此等諸法,聖智豈不是應成滅法之因。該頌的“若謂自相依緣生”一句是中觀自續派所許的觀點,清辨論師在《般若燈論》中說:色受等諸法的自相悉由因緣集聚而他生,此許並非僅于抉擇世俗谛時,而是在以勝義理論抉擇勝義谛的空性時分開二谛,成立名言諸法自相實有而承許的。中觀應成派在以理論破析此許觀點時說:汝宗所許世俗中諸法的自相依緣他生,而聖者菩薩的無漏智慧所通達的是諸法本體空性,在聖智面前根本不存在自相依緣生法,這樣聖智豈不是成了毀壞諸法之因嗎?實則不然,此許觀點極爲非理。《寶積經》雲:“複次迦葉,中道正觀諸法者,不以空性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令諸法無相,但法性自無相,不以無願令諸法無願,但法性自無願,不以無作令諸法無作,但法性自無作,不以無生令諸法無生,但法性自無生,不以無起令諸法無起,但法性自無起。”《中論》雲:“大聖說空法,爲離諸見故,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中觀四百論》亦雲:“願我得涅槃,非不空觀空,以佛說邪見,不能得涅槃。”此等甚深教證亦強有力地明示了諸法自體本空、毫無實性,絕非聖智如鐵錘般成滅法之因,承許諸法毫無自性者亦極應教證本義。由于自續派在以勝義理論觀察時,唯恐世俗中成斷滅空等有違名言的諸多過失,爲免此過,索性地承許世俗諸法有並分二谛,這樣反而引來了更大的過患。
酉貳、以勝義理論觀察名言谛應成堪忍
設若觀察此諸法,離真實性不可得,
是故不應妄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谛。
這是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的第二大太過。設若以勝義理論觀察此色受等諸法是自生還是他生等,其結果是離一切戲論的真如實性,由此除不生不滅以外,余法的生處了不可得,是故不應以理妄加觀察世間所有名言谛的諸法是自生還是他生,應于不觀察的基礎上隨世人分別心所許假立的緣起生。
自續派在以勝義理論抉擇中觀正見時,認爲諸法在世俗中有、勝義中空。應成派說對此不能以勝義理論作觀察,否則決定不成世俗他生的現法,由于理論觀察的結果,諸法本性是離一切戲論、不可思議的大空性,本來無有生滅之相。然于隨順世人分別心所許的諸法時則不能以理觀察,亦就是說世俗谛是在不觀察的基礎上才能成立的,而自續派的觀點是在以勝義理論觀察的情況下成立世俗谛有法與勝義谛空性。爲此應成派以理破曰:如果在勝義理論觀察的情況下還能成立二取現法,豈不是名言谛諸法應成堪忍,對此即使再有力的正理亦不能予以破除,應成永恒不滅的堪忍自體法,有如是太過。若安住世俗谛時,亦不用以理妄加觀察世俗諸法是他生還是自生,理應隨世人所許,爲令世人悟入名言之門,在不觀察的基礎上承許假立的緣起生。
酉叁、應成勝義理論無力破生
于真性時以何理,觀自他生皆非理,
彼觀名言亦非理,汝所計生由何成。
這是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的第叁大太過。于抉擇真實勝義的本性時,無論以何等勝義理論來觀察諸法是自生還是他生等皆非應理。若以彼理觀察名言諸法之生亦非應理。試問,汝宗所計的自性他生到底由何量能以成立呢?
其實在以勝義理論抉擇中觀正見的過程中,內外一切諸法于四生中均不成立,諸法自性本來不生故。不僅勝義中無,且于世俗中亦根本不存在,因爲相對于勝義谛究竟本性的這一反體而言,在根本慧定的智慧面前本無二谛、生滅的差別所相,由此可見諸法本體決定是無生的大空性。然而中觀自續派在以勝義理論抉擇諸法本性時,卻承許了世俗諸法皆從因緣的自相他體而生,如是以理分析顯然可知,此他生豈不是在勝義的本性中亦能成立,這樣決定應成勝義理論亦根本無力遮破所謂的他生,有如是太過。若按照中觀應成派的觀點,雖然承許無自相的他生,但亦根本不妨礙緣起假立的觀待法于世俗中存在。
自續派應該接受應成派以理觀察而所發的叁大過失,否則若在勝義理智面前能成立單空,那麼根本慧定所境的法界本性亦應有二谛的分位差別,或于出定入定的修法亦無暫時與究竟等差別。實則不然,故以勝義理論所抉擇的應該是勝義谛非世俗谛,以世俗理論所抉擇的應該是世俗谛非勝義谛。凡是在勝義理論面前承許名言中諸法有自體者,即成正理所應遮破之法,所以凡是承許分別二谛的破立法,無疑是咎由自取,必定招來應成派所發的叁大過失。倘若不以理論破析此有偏袒的觀點,則易使某些初學者非但不辨是非真僞,且于不了義執爲了義等而誤入歧途,爲免此等弊端,中觀應成派的論師則以理論對有過失之宗作了簡明扼要的破析。
如上所述,自續派究竟的密意與應成派相同,只是在中下根器的衆生面前巧施方便側重抉擇單空,在勝義理論面前形成了暫時的差別,其方便亦是通達大空性彼岸的必經過程,猶如到寶州取寶必須借船過海,到岸時離船而去。同樣欲達真實勝義谛之彼岸者,應首先借助暫時單空的方便途徑才能如願地到達目的地,至究竟彼岸時遠離分別二谛等一切執著,安住于空寂離戲的大法界本性。那麼自續派暫許之觀點是否皆有過失、全無功德呢?對此亦應善加分析,此觀點若相對于應成派所抉擇的真實勝義谛而言,應成過失,相對于下自續派、隨理唯識宗以下學者修習單空的假相勝義而言,應成功德。比如觀待凡夫衆生來說,執著因果是功德,相對于開悟成就者而言,執著因果成過失之理相同。因爲具有粗重煩惱的衆生尚未獲得空性的正見,若直接于彼宣說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令其非但不能如理安住,且至聞而生畏、望而卻步,根本不能如理接受。因此爲使彼等逐漸步入正道,首先令其認知諸法的本體空性,破除有邊執著、樹立空性正見而修習單空是極爲殊勝的,所以單空修法是接引初學者的一種最勝方便。如果將此暫時的方便承許爲勝義理論面前的見解與修法,則就難以避免應成派所發的叁大過失。
關于上述的叁大過失到底對何宗所發的這一問題,雪域各大宗派對此均持有不同的觀點。
薩迦派果仁巴大師、班欽額秋、班智達夏佳曲燈等在各自的《入中論注釋》中說:此叁大過失應爲隨理唯識、中觀自續派所發。因彼唯識自許入定時唯有圓成實、無依他起與遍計法,雖然認爲依他起是勝義法所攝,但它是出定位中唯依妙慧所通達的境界,不是入定智慧所了悟的,故許入定時無、出定時有自相依他起,亦是因緣集聚的他生法。爲此應成派論師說:聖者入定智慧所通達的空性應成滅法之因。彼等主要依據了本論自釋中在解釋該頌時所說的“彼許依他起有自性,依他起之空性以無能取所取爲相,如無常性等不可說爲一性異性。若如彼意,則當說唯以空性令諸法空,…
《入中論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