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福、平靜的喜樂,這是脫離難以忍受的煩惱的結果,心不再渴望、貪求、憤怒、煩亂。知道這種快樂之後,就會發現它勝于感官之樂,覺得將感官之樂置之不理以獲得它,是種很值得的交換。
還有比這更快樂的,所以千萬不要自滿,再往前踏一步,就可以修習智慧了。有了智慧,隨眠的煩惱會被暫時舍斷,或許也會永久消失。當念隨著其相關的心所—─精進與定而生起時,就會開始很直覺地了解名色的本質,當自然地到達慧成就的階段,八正道中的慧學—─正見與正思惟,就會開始實現。在每個慧生起時,隨眠煩惱便會止息,藉由慧的逐步進展,就能獲得崇高的道心,隨眠煩惱便永遠止息。
如此深度的修行,煩惱的折磨便會減少,也許還會永遠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利益、恭敬與名聲會很自然地到你身上,但你並不是落入它們的手中,它們比起你崇高的目標與修行的熱忱,似乎毫無價值。由于真誠,你絕對不會停止增進自己戒律的基礎,會適當地運用這些利益與名聲,而且持續修行。
第十魔軍:稱楊自己,貶抑他人
我們對痛苦的事實都多少有些覺知,它出現在出生、活著與死亡時,生命中痛苦的經驗常常會讓我們想克服痛苦,而過得自由安詳。也許就是這個願望、信心,或甚至是對此堅定的信念,讓你翻閱這本書。
在我們修行的過程中,這個根本的目標,會遭到某些修行本身的副産品暗中破壞。我們曾討論利益、恭敬與聲譽如何成爲解脫的障礙,同樣地,魔羅的第十支軍隊—─稱揚自己與貶抑他人,這個密切相關的問題也會造成解脫的障礙,這是一場禅修大師要面對的戰役。
自我贊揚常在修行有所成就時入侵,它也許是一種持戒莊嚴的感覺。我們可能會變得太過自負,會睥睨群倫說:「看那個人,他們並未好好持戒,不像我一樣聖潔、清淨。」若發生這種事,我們就成爲魔羅第十支軍隊的罹難者了。這最後一支軍隊,也許是所有軍隊中,最致命的一支。在佛陀時代有個人—─提婆達多,就曾在它的影響下試圖殺害佛陀。他對自己的神通與在禅定上的成就,以及身爲弟子的身分而感到自豪,然而當顛覆性的想法出現時,他失去正念,也無力防禦它們。
〔梵行的本質〕
在自我淨化中品嘗快樂,而不貶抑他人或自我膨脹是可能的,此處可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仔細想想一棵價值連城的樹木,樹心是最珍貴的部分,我們可以把這棵樹比喻爲佛陀所說的梵行—─戒、定、慧。
樹幹的橫切面展現出其組成—─樹心、木質部、韌皮部、最外層薄薄的樹皮,以及樹枝與果實。
梵行由戒、定、慧構成,包括涅槃道與果的成就,還包括神通—─是透過觀慧而洞察實相真正本質的神通。然後,會有藉由修行而來的利益、恭敬與名聲。
樵夫可能爲了某些重要的目的,而進入森林尋找樹木的心材。當他找到這棵高聳挺拔的樹木時,會把所有的樹枝砍下帶回家。而後,他才發現這些樹枝與樹葉對原來的目的而言,並無用處,這就如人滿足于利益與名聲一樣。
另一個人可能剝去薄薄的樹皮,這就如一位行者,安于清淨的行爲,卻絲毫不爲心的發展而努力。
第叁位行者,也許有點聰明,了解戒律並非道路的終點,還要考慮心的發展。他可能開始某些形式的禅修,然後很努力地練習,達到心一境性,而感到很棒。心平靜而滿足,充滿快樂與歡喜,甚至可能精通禅定。然後就會想:「天哪!我感覺好棒!但旁邊那個人的心還是和以前一樣掉舉。」這位行者覺得他達到內觀與梵行的精髓。但相反地,他只不過是遭到第十魔軍的攻擊罷了,這就如樵夫滿足于樹的韌皮部,還未踫觸到樹心一樣。
另一位行者更是野心勃勃,決定要發展神通,他因獲得神通而自鳴得意,此外,覺得玩玩這些新能力有很多樂趣。然後就會生起一種想法 :「哇!這個好棒!這一定是佛法的精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吧!那邊那位婦女無法看到她眼前的東西—─天人與餓鬼。」如果他無法逃脫第十魔軍,就會在發展善心上變得過度沈溺、怠忽,生命也會充滿很大的痛苦。
神通不是真正的解脫。在現代,很多人會被某幾位發展超自然神力的人影響,爲了某種理由,甚至小小展現一下神通,似乎也會吸引人們很多的信心。在佛陀的時代也是如此,事實上,曾有位在家信徒去找佛陀,建議他的教學應該要以示範神通爲基礎,爲了這目的,佛陀應該廣泛地安排所有具神通的弟子,對大衆展示奇迹。「人們真的會印象深刻,」這位信衆說:「以那種方法,你會獲得許多追隨者。」
佛陀拒絕了這項建議,那信徒請求了叁次都遭到拒絕。最後佛陀說:
善男子!有叁種神通,第一種是行于空中、出沒地上,以及其它種種神變。第二種是可以了知他人的心,你會對某人說:「哎呀!你在某一天曾這麼想,然後就去這麼做了。」人們會對此感到印象深刻。但是有第叁種神通—─指導能力,藉此可以告訴別人:「哦!你有如此這般的行爲舉止,那是不好的、不健康的、不善巧的,對自己或他人的福祉並無益處。你應該舍棄它,而以這種方式來修習,以培養善行。然後,應該依我教你的方式禅修。」這個指導別人走在正道上的能力,就是最重要的神通。
善男子啊!如果展示前兩種神通給那些對內觀有信心的人,並不會破壞他們的信心。但還有很多人不是天生就有信心,他們會說:「這個嘛……也沒什麼特別的。我知道其它宗派與宗教系統,其中的人藉由咒語或其它秘傳的修習,也可達到這樣的神通。」像這樣的人會誤解我的教導。
善男子啊!第叁種神通是最好的,可以指導他人。當某人說:「這是不好的,別這樣做!你應該謹言慎行,這是清理心中煩惱的方法,這是禅修的方法,這是達到涅槃之樂的方法,你因此可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善男子啊!這是最好的神通。
當然,如果你對此有興趣的話,可開始試著去努力獲得神通。它並非不可或缺,與修觀也並不矛盾,沒有人會阻止你,其成就當然也並非一文不值可讓人嘲弄,只是不要把神通誤解爲教義的真髓。某人獲得神通,而相信自己已到達心靈之路的終點,這是個很大的誤導,他就像要找樹木的心材,卻滿足于所取得的樹皮一樣,把它們帶回家後,才發現毫無用處。所以,在你獲得神通之後,請繼續發展各種的觀慧—─持續的道與果的剎那,直到證得阿羅漢。
當念與定有良好的發展時,洞察萬物各種層次本質的觀慧就會生起,這也是一種神通,但並非道的終點。
你也許最後到達須陀洹道(sotApatti)(6) —─覺悟的第一個階段,初探涅槃的道心,永遠地根除某些煩惱。你可以繼續修行並發展果心,當果心生起時,心便住于涅槃的極樂之中。據說這種解脫不受時間所限,一旦你努力證得,隨時可以回到這種狀態之中。
然而,這些較低的成就還未符合佛陀的目的—─完全覺悟,心最終的解脫,永遠止息所有的煩惱。
當佛陀說完樹木的比喻之後說:
我教導的利益並不僅僅在于利益、恭敬與名聲,也不在于持戒清淨,不在于禅定的成就,不在于神通的獲得,而是完全從煩惱解脫的本質,是隨時可以達成的。
我希望你能集中精力與莫大的勇氣,來面對魔羅的十支軍隊,以無情的悲憫完全擊敗它們,完成各種觀慧。願你至少就在此生達到須陀洹,隨後並能完全從痛苦中解脫。
【注釋】
(1) 魔(MAra):又譯「魔羅」,在巴利語中,此字源于意義是「死亡」的字,是貪、瞋、癡力量的具體化,會扼殺美德與生命,是一切有爲界的統治者。
(2) 出自《經集》第叁品〈大品〉第二章〈精進經〉。
(3) 黑魔(Namuci):魔或魔羅的另一個名字。
(4) 道(magga):指當煩惱斷盡,覺悟的剎那,同時也是涅槃最初的、獨特的心。果(phala):緊隨道心之後,繼續覺知涅槃的心的剎那,此時煩惱已止息。
(5) 觀染(vipassanA kilesas):觀的煩惱,主要在觀「法」快速生滅的階段出現,此時會生起極大的喜悅與快樂。觀染是由執取「觀」所産生的愉悅經驗所組成,若未完全地覺知,行者就會執取它們。
(6) 須陀洹(sotApanna):入流者,藉由初次經驗涅槃,而成就覺悟的第一個階段。這樣的人在禅修的作用下,根除了自我的幻相與疑惑,由于削弱了煩惱,將不再生于畜生道與地獄;他也不再相信任何儀式可帶來解脫。
《提升心的品質——禅修心鑰(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