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提升心的品质——禅修心钥(上)▪P17

  ..续本文上一页福、平静的喜乐,这是脱离难以忍受的烦恼的结果,心不再渴望、贪求、愤怒、烦乱。知道这种快乐之后,就会发现它胜于感官之乐,觉得将感官之乐置之不理以获得它,是种很值得的交换。

  还有比这更快乐的,所以千万不要自满,再往前踏一步,就可以修习智慧了。有了智慧,随眠的烦恼会被暂时舍断,或许也会永久消失。当念随着其相关的心所—─精进与定而生起时,就会开始很直觉地了解名色的本质,当自然地到达慧成就的阶段,八正道中的慧学—─正见与正思惟,就会开始实现。在每个慧生起时,随眠烦恼便会止息,藉由慧的逐步进展,就能获得崇高的道心,随眠烦恼便永远止息。

  如此深度的修行,烦恼的折磨便会减少,也许还会永远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利益、恭敬与名声会很自然地到你身上,但你并不是落入它们的手中,它们比起你崇高的目标与修行的热忱,似乎毫无价值。由于真诚,你绝对不会停止增进自己戒律的基础,会适当地运用这些利益与名声,而且持续修行。

  第十魔军:称杨自己,贬抑他人

  我们对痛苦的事实都多少有些觉知,它出现在出生、活着与死亡时,生命中痛苦的经验常常会让我们想克服痛苦,而过得自由安详。也许就是这个愿望、信心,或甚至是对此坚定的信念,让你翻阅这本书。

  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这个根本的目标,会遭到某些修行本身的副产品暗中破坏。我们曾讨论利益、恭敬与声誉如何成为解脱的障碍,同样地,魔罗的第十支军队—─称扬自己与贬抑他人,这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会造成解脱的障碍,这是一场禅修大师要面对的战役。

  自我赞扬常在修行有所成就时入侵,它也许是一种持戒庄严的感觉。我们可能会变得太过自负,会睥睨群伦说:「看那个人,他们并未好好持戒,不像我一样圣洁、清净。」若发生这种事,我们就成为魔罗第十支军队的罹难者了。这最后一支军队,也许是所有军队中,最致命的一支。在佛陀时代有个人—─提婆达多,就曾在它的影响下试图杀害佛陀。他对自己的神通与在禅定上的成就,以及身为弟子的身分而感到自豪,然而当颠覆性的想法出现时,他失去正念,也无力防御它们。

  〔梵行的本质〕

  在自我净化中品尝快乐,而不贬抑他人或自我膨胀是可能的,此处可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仔细想想一棵价值连城的树木,树心是最珍贵的部分,我们可以把这棵树比喻为佛陀所说的梵行—─戒、定、慧。

  树干的横切面展现出其组成—─树心、木质部、韧皮部、最外层薄薄的树皮,以及树枝与果实。

  梵行由戒、定、慧构成,包括涅槃道与果的成就,还包括神通—─是透过观慧而洞察实相真正本质的神通。然后,会有藉由修行而来的利益、恭敬与名声。

  樵夫可能为了某些重要的目的,而进入森林寻找树木的心材。当他找到这棵高耸挺拔的树木时,会把所有的树枝砍下带回家。而后,他才发现这些树枝与树叶对原来的目的而言,并无用处,这就如人满足于利益与名声一样。

  另一个人可能剥去薄薄的树皮,这就如一位行者,安于清净的行为,却丝毫不为心的发展而努力。

  第三位行者,也许有点聪明,了解戒律并非道路的终点,还要考虑心的发展。他可能开始某些形式的禅修,然后很努力地练习,达到心一境性,而感到很棒。心平静而满足,充满快乐与欢喜,甚至可能精通禅定。然后就会想:「天哪!我感觉好棒!但旁边那个人的心还是和以前一样掉举。」这位行者觉得他达到内观与梵行的精髓。但相反地,他只不过是遭到第十魔军的攻击罢了,这就如樵夫满足于树的韧皮部,还未踫触到树心一样。

  另一位行者更是野心勃勃,决定要发展神通,他因获得神通而自鸣得意,此外,觉得玩玩这些新能力有很多乐趣。然后就会生起一种想法 :「哇!这个好棒!这一定是佛法的精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吧!那边那位妇女无法看到她眼前的东西—─天人与饿鬼。」如果他无法逃脱第十魔军,就会在发展善心上变得过度沈溺、怠忽,生命也会充满很大的痛苦。

  神通不是真正的解脱。在现代,很多人会被某几位发展超自然神力的人影响,为了某种理由,甚至小小展现一下神通,似乎也会吸引人们很多的信心。在佛陀的时代也是如此,事实上,曾有位在家信徒去找佛陀,建议他的教学应该要以示范神通为基础,为了这目的,佛陀应该广泛地安排所有具神通的弟子,对大众展示奇迹。「人们真的会印象深刻,」这位信众说:「以那种方法,你会获得许多追随者。」

  佛陀拒绝了这项建议,那信徒请求了三次都遭到拒绝。最后佛陀说:

  善男子!有三种神通,第一种是行于空中、出没地上,以及其它种种神变。第二种是可以了知他人的心,你会对某人说:「哎呀!你在某一天曾这么想,然后就去这么做了。」人们会对此感到印象深刻。但是有第三种神通—─指导能力,藉此可以告诉别人:「哦!你有如此这般的行为举止,那是不好的、不健康的、不善巧的,对自己或他人的福祉并无益处。你应该舍弃它,而以这种方式来修习,以培养善行。然后,应该依我教你的方式禅修。」这个指导别人走在正道上的能力,就是最重要的神通。

  善男子啊!如果展示前两种神通给那些对内观有信心的人,并不会破坏他们的信心。但还有很多人不是天生就有信心,他们会说:「这个嘛……也没什么特别的。我知道其它宗派与宗教系统,其中的人藉由咒语或其它秘传的修习,也可达到这样的神通。」像这样的人会误解我的教导。

  善男子啊!第三种神通是最好的,可以指导他人。当某人说:「这是不好的,别这样做!你应该谨言慎行,这是清理心中烦恼的方法,这是禅修的方法,这是达到涅槃之乐的方法,你因此可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善男子啊!这是最好的神通。

  当然,如果你对此有兴趣的话,可开始试着去努力获得神通。它并非不可或缺,与修观也并不矛盾,没有人会阻止你,其成就当然也并非一文不值可让人嘲弄,只是不要把神通误解为教义的真髓。某人获得神通,而相信自己已到达心灵之路的终点,这是个很大的误导,他就像要找树木的心材,却满足于所取得的树皮一样,把它们带回家后,才发现毫无用处。所以,在你获得神通之后,请继续发展各种的观慧—─持续的道与果的剎那,直到证得阿罗汉。

  当念与定有良好的发展时,洞察万物各种层次本质的观慧就会生起,这也是一种神通,但并非道的终点。

  你也许最后到达须陀洹道(sotApatti)(6) —─觉悟的第一个阶段,初探涅槃的道心,永远地根除某些烦恼。你可以继续修行并发展果心,当果心生起时,心便住于涅槃的极乐之中。据说这种解脱不受时间所限,一旦你努力证得,随时可以回到这种状态之中。

  然而,这些较低的成就还未符合佛陀的目的—─完全觉悟,心最终的解脱,永远止息所有的烦恼。

  当佛陀说完树木的比喻之后说:

  我教导的利益并不仅仅在于利益、恭敬与名声,也不在于持戒清净,不在于禅定的成就,不在于神通的获得,而是完全从烦恼解脱的本质,是随时可以达成的。

  我希望你能集中精力与莫大的勇气,来面对魔罗的十支军队,以无情的悲悯完全击败它们,完成各种观慧。愿你至少就在此生达到须陀洹,随后并能完全从痛苦中解脱。

  【注释】

  (1) 魔(MAra):又译「魔罗」,在巴利语中,此字源于意义是「死亡」的字,是贪、瞋、痴力量的具体化,会扼杀美德与生命,是一切有为界的统治者。

  (2) 出自《经集》第三品〈大品〉第二章〈精进经〉。

  (3) 黑魔(Namuci):魔或魔罗的另一个名字。

  (4) 道(magga):指当烦恼断尽,觉悟的剎那,同时也是涅槃最初的、独特的心。果(phala):紧随道心之后,继续觉知涅槃的心的剎那,此时烦恼已止息。

  (5) 观染(vipassanA kilesas):观的烦恼,主要在观「法」快速生灭的阶段出现,此时会生起极大的喜悦与快乐。观染是由执取「观」所产生的愉悦经验所组成,若未完全地觉知,行者就会执取它们。

  (6) 须陀洹(sotApanna):入流者,藉由初次经验涅槃,而成就觉悟的第一个阶段。这样的人在禅修的作用下,根除了自我的幻相与疑惑,由于削弱了烦恼,将不再生于畜生道与地狱;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仪式可带来解脱。

  

  

《提升心的品质——禅修心钥(上)》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