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知見▪P28

  ..續本文上一頁,並觀察到前世的無明、愛、取、行與業有這五因,以及今世的結生識、名色、六處、觸與受這五果之後,必須以同樣的方式逐漸地向過去辨識到以前第二世、第叁世、第四世……。如此,盡你所能地辨識過去多世。

   如果所辨識的過去世或未來世是在梵天界,則只有眼、耳及意叁門;在欲界天或人道,則最多有六門。

  如何辨識未來

   借著辨識過去世因果而培育起觀智的力量之後,你也能以同樣的方法辨識未來世的因果。你將看到還會變化的未來,乃是過去與現在因的果報,現在的因也包括你正在進行的禅修。要辨識未來,首先應辨識現在的名色法。然後向未來觀察,直到今世臨死的時刻。那時,你將見到業、業相或趣相因爲今世或過去世所做某種業的力量而生起。然後,你應當辨識到來世投生時的名色法。

   你必須辨識到無明滅盡無余,這發生于最後一個未來世你證悟阿羅漢道(arahatta-magga)之時。你必須繼續追查到五蘊滅盡無余的時候,這發生于阿羅漢的生命結束時,即你般涅槃之時。如此,你即已辨識到未來因爲無明滅盡,所以名色法滅盡。

   這種辨識過去、現在、未來的五蘊,以及它們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我們稱它爲第五法。修成第五法之後,你可以學習佛陀所教導的緣起第一法。

   緣起第一法乃是以順行的次第經曆叁世。開始于過去世的因:無明、行;它們造成現在世的果:識、名色、六處、觸、受。然後現在世的因:愛、取、業有,造成未來世的果:生與老死等所有痛苦。

   你必須在煩惱輪中尋找無明、愛與取,並觀察它如何引起業輪,以及業輪中的業力如何産生投生時的果報五蘊。

   依照第五法與第一法來辨識緣起的簡略說明到此結束。還有許多未述及的細節,你可以在跟隨適當老師修行時學習到它們。

  問 答(六)

  問6-1:修行安般念但無法見到禅相的禅修者應如何檢查自己的身心,以便他的修行能提升乃至達到禅那?換句話說,禅相的生起需要那些條件?

  

  答6-1:無論那一種修行法門,持續不斷的修行都是必需的。修行安般念時,無論身體處在那一種姿勢(一切威儀)你都必須專注于呼吸的氣息,並且要以尊重的態度如此做。當行、立、坐、臥之時,你應只注意氣息而已,不應注意其它的對象。應當停止胡思亂想,停止交談(禁語)。若你持續不斷如此精進,定力將會慢慢進步。唯有深強有力的定才能産生禅相。若沒有禅相(尤其是似相),則禅修者無法達到禅那,因爲安般念禅那的對象是安般念似相。

  

  問6-2:坐的姿勢會影響初學者專注與進入禅那的能力嗎?有些禅修者坐在凳子上修行,他們能否進入禅那?

  

  答6-2:對初學者而言,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以坐姿最好修行。但是那些在修行安般念方面有足夠波羅蜜的人,能以任何姿勢輕易地進入禅那。修行到工夫純熟的禅修者,也能以任何姿勢進入禅那。因此,他們能坐在凳子或椅子上進入禅那。

   舍利弗尊者與須菩提尊者是很好的例子:舍利弗尊者精通滅盡定(nirodha-samapatti)。入村托缽時,他總是在每一家門前先入滅盡定,唯有從滅盡定出來之後才接受供養。須菩提尊者則精通慈心觀。他總是在每一家門前先入慈心禅(metta-jhana),從慈心禅出來之後才接受供養。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希望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他們了解如果他們這麼做,無量及超勝的善業將在施主的心路過程中産生。他們對施主有充分的慈悲,所以願意如此做。如是,他們能夠在站立的姿勢入定。

  

  問6-3:安般念第四禅的對象是什麼?如果在第四禅已經沒有呼吸,那麼還有禅相嗎?

  

  答6-3:雖然在安般念第四禅中已經沒有入出息,但是仍然還有安般念似相。由于該安般念似相乃是依靠自然的呼吸而産生,因此還是可以稱爲入出息(assasa-passasa)。《無礙解道Patisambhidamagga》的注釋以及《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的注釋都解說到這一點。

  

  問6-4:禅修者能否直接從安般念進入無色禅(arupa-jhana-samapatti)或轉修慈心觀?

  

  答6-4:不能直接從安般念第四禅修行無色禅。爲什麼呢?因爲無色禅中的空無邊處禅(akasanabcayatana-jhana)是透過先除去遍禅相而後産生。除去遍相之後,專注于空間(akasa),空無邊處禅的對象將會生起。當禅修者見到空間時,他必須逐漸地將空間擴大。當空間向各個方向擴展之後,遍相將會消失。禅修者必須將此空相繼續擴展到無邊宇宙,此空相是空無邊處禅的對象。接著,識無邊處禅(vibbanabca-yatana-jhana)的對象是空無邊處禅心。無所有處禅(akibcabbayatana-jhana)以空無邊處禅心的不存在爲對象。非想非非想處禅(nevasabba-nasabbayatana-jhana)的對象是無所有處禅心。所以,四無色禅以遍處的第四禅及遍相爲基礎。若不除去遍相,則無法進入無色禅。因此,若禅修者修行安般念達到第四禅之後,接著想進入無色禅,首先他應修行十遍達到第四禅,然後才能進入無色禅。

   如果他想從安般念第四禅轉修慈心觀(metta-bhavana),這是可以辦到的,沒有問題。他必須借著安般念第四禅的光來照見作爲慈心觀對象的那個人。如果他的光不夠強,那麼可能會有一點問題,但這種情況很少見。在他達到第四禅之後,修行慈心觀會很快地成功。

  

  問6-5:如何才能決定或選擇自己死亡的時間?

  

  答6-5:如果你修行安般念達到阿羅漢道,則能准確地知道自己般涅槃的時間。《清淨道論》提到一位在行走時證入般涅槃的大長老:首先他在自己行禅(經行)的道路上畫一條線,然後告訴一起修行的朋友說:當他走回到那條線時將入般涅槃。結果完全如他所說的情況發生。對于還未證悟阿羅漢果的人,如果能修行緣起法,透視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關系,他們也能知道自己的壽命。但無法像剛才說到的大長老那樣准確,他們無法知道確定的日期,只能知道將死的大概時間。

   然而阿羅漢乃是依照業果法則而般涅槃或死亡,並非依照自己的意願。這裏有舍利弗尊者所誦的一首偈頌:

   “Nabhinandami jivitam nabhinandami maranam; kalabca patikavkhami, nibbisam bhatako yatha.”──「我不愛生,也不愛死,只是等待般涅槃的時間,好像官府職員等待分發薪資的日子一樣。」

   「在他希望的時間死亡」稱爲「決意死」(adhimutti-marana勝解死)。通常只有波羅蜜成熟的菩薩才能做到。爲什麼呢?因爲當他們投生于天界時,在那裏沒有履行波羅蜜的機會,他們不想浪費時間,所以有時會「決意死」,然後投生到人間,繼續修習波羅蜜善行。

  

  問6-6:若有一天我們會發生意外事故而死,如:飛機失事,我們的心能否在那時「離開」身體,以便不受任何身體的痛苦?如何才能辦到?在那時,禅修者能否憑借修行的力量而無畏、自在?這需要什麼程度的禅定?

  

  答6-6:所需要的禅定程度是如意通(iddhividha-abhibba神變通)的程度。在那時,你可以嘗試借著此神通而逃脫危險。但是,如果你有已經成熟的惡業,那麼,神通也無法使你免除惡報。你應記住目犍連尊者的例子:他專精于神通,但是在惡業成熟的那天,他無法進入禅那。這是因爲成熟之惡業力量的緣故,不是因爲煩惱或五蓋。所以強盜們能將他的骨頭打碎得像米粒一般細。只有當強盜們以爲他已經死亡而離開之後,他才能再進入禅那,而回複神通力。他下定決心使身體回複完整,然後來見佛陀,請求佛陀准許他入涅槃。接著他回到迦拉昔拉僧寺(Kalasila Monastery),並且在那裏入般涅槃。他那成熟的惡業先産生果報,然後其業力才會消散,而只有那時他才能回複神通力。

   如是,如果你沒有即將成熟的惡業,而且有神通,你能嘗試從空難中逃脫。但是,普通的禅那或觀智不能解救你脫離此危難。事實上,我們可以說一個人會遭遇這種意外事件的理由,通常是因爲惡業已經成熟的緣故。

  心無法離開身體,因爲心必須依靠身體的六處之一才能生起。六處乃是: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與心所依處。這六處都在你的身體中。生在人世間,若不憑借任何一處,心則無法生起。這是爲何心不能離開身體。

  然而,如果你有禅那,我們建議你在發生危險之時迅速地進入禅那。這是指你必須已經完全熟練于入禅的工夫。如果你能在那時進入禅那,該禅那善業可能會幫你脫離危險。但我們無法保證確能如此。萬一在禅那中死亡,你會投生到某一層梵天。

  如果你擅長于觀禅,那麼,在危險之時你應再度修行觀禅。你應辨識行法(savkhara-dhamma)無常、苦、無我的本質。如果能在死亡發生之前徹底地修行觀禅,你可能會證悟某一種道(magga)與果(phala),而死後投生于善道。若你證悟阿羅漢果,則將進入般涅槃。然而,萬一你既沒有神通或禅那,也不能修行觀禅,你仍然能憑借著夠強而且能導致長壽的善業而逃脫,正如摩诃迦那迦菩薩(Mahajanaka bodhisatta)的例子。

  有一次摩诃迦那迦王子所乘的船沈入大海洋裏,除了他…

《如實知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帕奧禅師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