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 學佛與修行▪P2

  ..續本文上一頁那一生有叁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睡掉了叁十年,再去掉幼年無知、老年昏昧,真正努力的時間不是很多,更何況生命無常,你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幾歲。所以如何降伏睡魔?佛陀教我們睡覺之前修光明想,就是要睡覺之前眼睛閉起來,看到一個很亮的太陽一直照,這樣能夠減輕睡的時間,會比較不愛睡覺。有些人一上車沒事就打瞌睡,我坐車子都不愛睡覺,想睡也練習到能夠降伏,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很愛看書,晚上都看到舍不得睡,這樣對身體也不好,所以老師父都跟我說:「海濤呀!早睡早起。」我說:「不好意思!我都晚睡晚起。」人家早課作完了我才起床,這樣也不好,應該要調整,不過調整就要恢複正常的生活,我沒有辦法晚上兩點睡明早四點起床。有些老師父晚上八點就睡,生活已經很規律了,像覺光長老七點睡,一點半起床,算一算這樣也睡得還不錯。老師父說:「這樣我晚上就不用交際應酬,一點半起床沒人吵,可以開始用功了。」這方法也很聰明,不過老和尚當然可以,年輕法師晚上七點半要弘法度衆生,就沒有辦法了。不過,過簡單規律的生活也很好,所以警惕自己,或站起來走一走修光明想、或禮佛幾百拜,都可以去除睡眠。

  15.讀經時,一不小心就會走神開小差,怎麼辦?

  答:沒有別的方法,念阿彌陀佛趕快把心再拉回來,然後不斷的養成這個習慣性,慢慢你就會專心。這個可以用一個譬喻來說明,譬如牛,跑去別人家的稻田吃稻子、玉米,損壞別人的農作物,如果你用繩子把牛系在樹下,牛就不會去損壞他人的五谷。念佛、讀經時打妄想也是這樣,一跑掉馬上再抓回來,日子久了功夫漸深,心就會慢慢的安定下來。

  16.對法師或佛教所說的話、故事會相信,但是有時候又會懷疑,自己覺得很不應該,但又不知道如何去除這種懷疑,請問要怎麼辦?

  答:懷疑屬于五蓋中的疑蓋,疑蓋生起時,會疑自、疑師、疑法。疑自,懷疑自己不是修行的根器;疑師,懷疑師父戒行不精,不契合自己的心意,何處有修行深入的師父可以依止!;疑法,懷疑自己所受的法,不是真正的真理。我們要去五蓋才能夠入禅定,所以要先學習信、精進、念、定、慧五根,五根産生力量了就是五力,才能進一步産生所謂七覺支。有信的根,才會産生信的力量,我想很多人看佛經都會有,「真的嗎?」這種懷疑的心態。這個其實要看各人宿世的善根,像我以前對西方極樂世界,一點都不相信:「你不要跟我說那種卡通,看不到的不用講。」因爲我沒有信心,但是我這個人雖然沒有信心,但是我不會排斥,別人念我就跟著念,別人唱我就跟著唱,別人發願:願生西方淨土中,無聊!但是大家念歡喜就好,一直到出家六年了,不斷做了一些善事,業障消除,終于自己有一天真心的想要念佛。因爲有一位法師請我去打佛七,我跟她說:「我不是淨土宗的。」她說:「沒人啦!拜托你來啦!」爲了打佛七,我就看了很多淨土的書,尤其是道綽禅師的《安樂集》,這本書我勸各位要看,我看了以後跪在那邊忏悔,我們這個凡夫居然會毀謗。所以我就跑去跟那位尼師頂禮,因爲他請我去打佛七,改變了我的一生。我學佛共九年,到今天才相信極樂世界存在,阿彌陀佛佛力不可思議!所以我想只要你認真的念佛、忏悔、做善事,多聞熏習,慢慢你就不會懷疑,因緣成熟了你就會有感應,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在你面前,你一點都不會寂寞。學佛最大的好處,是不孤獨、不寂寞,因爲空性,沒有人可以單獨存在,一聲佛號十方諸佛菩薩皆來加持,所以這一點可能要自己願意努力。

  17.如果時常保持正念、善心,是否會忘了周遭的人事物,這樣好嗎?

  答:正念,是如實的憶念諸法的性相不忘失,可以分爲兩種:

  (一)世俗有漏正念,就是與有漏作意相應的善念。

  (二)出世間無漏正念,依無漏的正見思惟實相,而與無漏作意相應明記不忘的心念。學佛的人,對自己要時常保持正念、善心,但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要有慈悲關懷的心,這才是正確的。所以,學佛以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不可以只顧自己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不理人的樣子;這種現象,比較會出現在初學者身上,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樣的修行人,你就知道那是初學者。弘一大師說:「勿忘世間苦人多。」我們修行清淨心的目的,除了自利還要利他,所以什麼叫正念?當你在幫助別人,關心苦惱衆生的時候,你對他好,他罵你你也不起煩惱,依然保有空性、慈悲,這樣才對。

  18.改造現世的行爲,是爲了下輩子的美好生活,如何改變目前的生活?

  答:我們目前的生活是前世所造的因,現世的生命,過去世至少影響了百分之八十,所以你要得到現世的改造,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急,必須「以待時節因緣成熟」,自然成就。現在不能急,但是你當下要有超越現實果報的心態,不要抱怨,除了有慚愧心,更要有空性的心來努力。

  19.禅坐修定,初學者容易散亂、被魔考,産生幻覺幻聽神志意亂,請問要如何調解?

  答:打坐的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見作基礎,還要有慈悲做動機,如果已經有幻覺幻聽,就不要再打坐了,趕緊老實忏悔、持戒,改用念佛、誦經、持咒的方法。打坐最好是有清淨的戒律、正知正見、慈悲的動機,加上有善知識的指導,這樣比較不會有障礙,比較不會出問題。

  20.弟子在修行的時間,有時候有退卻初心的感覺,自己知道這是業障惑亂,但是心中仍存有煩惱。弟子知道覺知煩惱應在知前念,因爲前念不生後念不滅,但是前念生時後念治不了,後念治不了前念該如何呢?

  答:我想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像我坐在大殿念阿彌陀佛,我就會分心,因爲這樣一直念我會分心,但是如果我對臨終斷不了氣的人念佛,就很認真,所以我屬于見到苦難,會比較認真的人。你叫我沒事讀經書,我讀不下去,但是如果讀這個經書,能夠跟人家分享,我就會很認真。所以在這一點,就看你使用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能夠不退心;不退心的方法,可以專心念觀音菩薩的名號或咒語,觀音菩薩有這個本願,當你心中有退轉的時候,念他的大悲咒,或唵嘛呢呗美吽,或是觀想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情。我希望各位修一個法門,就是你看觀音菩薩,或是看一張觀音菩薩的形象,把他每一個手腳拿什麼法器,牢牢的背下來,背得很清楚,這也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這樣以後你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

  那因爲有很多女生喜歡漂亮,你就背觀世音菩薩;有些人喜歡地藏王菩薩的莊嚴,那就請一尊很莊嚴的地藏王菩薩,看著他看不膩,這樣你的心很容易就被他攝受,然後地藏王菩薩的心就會讓你不退轉,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總之,按照佛教的修行方法,你都可以試試看,當然試的方法,你也可以請教善知識。就像一個蓋子打不開,就這邊敲敲那邊敲敲,總有一個方法可以把蓋子打開。

  21.請問什麼是守護一念,要怎麼做?

  答:守護一念,就像有些死刑犯,爲了怕被殺頭,只要他碗裏的油不會滴到地上,他就不用被殺頭,所以他看得緊緊的,因爲跟自己的生死有關系。守護一念,各位要有個想法,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死,生死輪回是很痛苦的,所以我不敢起心動念。像有一次,我們幾個出家人開車外出,我師父坐在後面,前面有個漂亮的小姐走過來,我們幾個師兄只看一眼而已,我師父說:「完了!你要娶她做叁世老婆。」看一眼就只有叁個剎那而已,一個念頭就種下去了。我想我還要解脫生死,念頭決定一切,所以要守護念頭在正確的念佛,或是持咒,或是修空性。首先,像我的習慣是觀阿彌陀佛,從頭觀到腳,叁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我都看得很清楚,背得很清楚,這個是很好的守護念頭。其次,有些人的方法,是守護著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六個字放光很亮很亮,這也可以守護一念。其叁,我的皈依老和尚教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次一朵蓮花,看久了以後四色蓮花,這樣嘴巴一直念,就像在吹氣球一樣,滿天空都是蓮花,這也可以幫助你守住正念。

  所謂守護一念,就是不要把念頭,流落在貪瞋癡輪回生滅裏面,要把念頭守護在叁寶、守護在正法,思惟菩薩如何修行成就?念念善法,每天想著如何推廣佛法?如何放生?每天就想這些,也是保持正念的方法。守護一念,不是光一個念頭其它都不要,一念是指清淨的念頭、不執著,你可以有幾百萬個念頭,但是每一個念頭都是利他的,都是無染著的,那就對了。

  22.人爲什麼會生老病死?

  答:死從哪來呢?從生,沒有出生就不會死亡,有生你就要面對老病死,所以你現在要一直研究,生從何來?生,是因爲過去生做了許多的善惡業力,有了過去業力的牽引,加上你在中陰身時,見到父母在交配,産生很強烈的欲望;你愛爸爸把媽媽推開,出生做女人;你愛媽媽把爸爸推開,出生做男人。有這個業,你就要來投胎出生。像阿羅漢就是體悟到生老病死好苦,我不要生,那生從何來?從貪欲來。貪欲從何來?就是不了解世間的真相。那世間的真相是什麼呢?就是無常、苦、空、無我。你要一直觀察自己的身體,是五蘊組成的,是苦、空、無常、無我的,你愛染什麼東西你就有苦,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有意義的,只要有一樣執著就要來投胎。所以解脫道的人知道,一切都是變化無常、苦、空、無我的,因此不起愛染心,滅掉貪瞋癡,就不用來投胎。人生有生老病死苦,你要滅苦就要修行,那修行最快滅苦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出家好好修行。在家人我們只能勸他,保持人身的基本戒律、多做善事,你要完全達到出家人的離苦,可能比較沒有辦法。

  23.如何了解修不淨觀斷貪欲,修慈悲心斷瞋恚,修無常想斷我慢,修安那般那斷覺想?

  答:修不淨觀斷貪欲?凡人的心多少都有欲望,愛看帥的、美的,那個叫貪欲…

《佛學問答 學佛與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