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之二 上師瑜伽▪P4

  ..續本文上一頁A%?;

  莫 奏 德 愛 大 德 香

  沈于難忍苦沼中

  :。A- =?- *R2?- >A¥- 3- @- ¥- <;

  的 累 救 謝瑪哈革熱

  願救此苦大師尊

  。2%- 28A- {<- &A¥- LA/- _2?- &/;

  旺 月 革 戒 辛 辣 堅

  賜予四灌加持者

  gR¥?- 0- %R<- &A¥- ,¥?- eJ- &/;

  鬥 巴布 戒 特 記堅

  賜予智證大悲者

  1A2- ¥*A?- 。R%?- >A¥- /?- 3,- &/;

  這 逆  擁 謝 逆 特 堅

  淨除二障大力者

  念時要專心一意地祈請上師蓮花生大士,就這樣盡力念誦蓮師心咒和上師祈禱文,最後在上師座前接受灌頂。

  灌頂時觀想在上師眉間有一個像白色水晶般發光的“嗡”(<)字,發出無量光芒融入自己頭頂,同時觀想清淨所有殺盜淫等身業,也清淨了氣脈明點的脈障,得到寶瓶灌頂以及上師的身金剛的加持,獲得化身果位的緣份。所謂脈障,就是因凡夫的脈沒有打開,從而會産生很多貪瞋癡等惡念。脈一但打開,氣脈明點就自在了,就能出現許多修證的功德,並成就金剛身等。但目前我們對這些還不需要了解太多細節,因爲這涉及到密宗正行的修法,我們只要心中如此觀想就行了。

  然後觀想上師喉間有紅色“阿”(=)字放光融入自己喉間,清淨所有語業,得到上師金剛語的加持,並獲得報身果位的緣份。接著觀想上師心間有藍色“吽”(>)字發光融入自己心間,清淨以心所造的意業,並得到上師意金剛的加持,獲得法身果位的緣份。然後再觀想上師心間的吽字上又出現一個吽字,這第二個吽字以飛快的速度、像流星般融入自己心間,使自己得到上師身語意共同的加持,清淨了身語意共同的業,也就是阿賴耶識上最細微的業障,並獲得本體身果位的緣份與無上的智慧。此時靜下來,觀想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融爲一體。

  未證悟大圓滿以前,兩個人的心實際上是不可能變成一體的,我們只是如此觀想而已。開悟後就有可能,因爲上師的心不像我們的心那樣盡是分別念,而是像佛一樣已經覺悟的智慧。當我們開悟後,就可將心專注在上師的智慧中,此境界即無任何分別可言。猶如兩杯水倒入一個碗中,只見一碗水而分不清各自杯中的水了。

  同樣地,在法界中、光明中、或空性中,所有人的心都是一體的。但未開悟前無法達到這個境界,只可觀想自己與上師的心融爲一體,然後在這個境界中安靜下來,心中不起任何雜念。如果前面加行修得好的話,就有可能在這個境界中找到真正上師的心,但通常是根基很好的人才有這種可能。一般人還是要繼續聽聞修持後面的修法,才可達到如此境界。

  前面加行修得好的人,或對上師有強烈信心的人,雖然只是觀想與上師的心合在一起,但由于心完全靜下來了的緣故,就有可能看到上師的心,也就是自己心的本體。如同水面上的月影,水波蕩漾時月影就被打散了;水面平靜時就像一面鏡子,能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當心靜如明鏡般,沒有雜念的擾亂,即可看到禅宗所謂的本來面目,或密宗講的光明如來藏。用的名稱可能不同,但都是一體的。前面加行修好了再去聽後面正行的修法就不是很難了,如果基礎沒有做好,後面就會很難,甚至是不可能。

  當心再度産生雜念時就起座,然後念:

  /3- 8A¥- 5K- ;A- 。?- L?- 5K;

  南 協才耶地 續才

  何時命終壽盡時

  <%- ¥%- d- ;2- 。0=- <A:A- 8A%;

  讓 囊鄂 呀 花 瑞 揚

  自現妙拂吉祥刹

  9%- :)¥- 3=- 0:A- 8A%- #3?- ?;

  宗 戒 這 波 揚 卡 色

  雙運化身刹土中

  ¥8A- =?- hR- eJ- i=- :LR<- 3;

  月 利多吉那 救 瑪

  身成金剛瑜伽母

  ¥?=- :5K<- :R。- GA- ¥R%- 2- <;

  薩 才  怄戒貢哦熱

  晶瑩剔透光團中

  I<- /?- eJ- 24/- 0。- :L%- 。%;

  傑 內記 尊 巴 炯 蕩

  明觀至尊蓮花生

  。LJ<- 3J。-(J/- 0R<- ?%?- o?- +J;

  瑞 美 親波 桑  吉得

  無二無別正等覺

  2。J- 。%- !R%- 0:A-(R- :U=- IA;

  得 蕩 洞 波秋徹 戒

  空樂雙運之神變

  ;J- >J?-(J/- 0R:A- <R=- 0- =?;

  益西 親波 肉 巴累

  廣大智慧遊舞中

  #3?- ¥?3- ?J3?- &/- 3- =?- 0;

  卡  色 思 堅瑪 利巴

  叁界有情一無余

  :SJ/- 0:A- 。J。- 。0R/- 。3- 0- <;

  真 波 得 混 大 巴熱

  最勝引導勝商主

  eJ- 24/- 0E?- 。2¥?- 。L%- ¥?R=;

  記尊 班美 哦  擁  索

  祈禱蓮師賜安慰

  ¥?R=- 2-  ̄A%- ¥A- 。GA=- /?- :。J2?;

  索 瓦釀 各 戒 內 得

  衷心摯誠而祈禱

  #- 43- 5B¥- 43- 3- ;A/- /R;

  卡匝策匝瑪因諾

  並非口頭之言詞

  LA/- _2?- ,¥?- GA- [R%- /?-)R=;

  辛 辣 特 戒隆 內 奏

  祈賜智慧之加持

  2?3-。R/- :P2- 0<- 36。- 。- ¥?R=;

  森  敦 哲 巴 匝 德 索

  一切心願自然成

  最後觀想蓮花生大士心間發出紅色溫熱的光,一接觸到自己所觀想的金剛瑜伽母心間,立即變成碗豆大小的光團,剎那間像火星般〈如燒木材時發出的火花〉融入蓮師心口,然後就專注在這個境界當中,能維持多久就維持多久。

  在這個時候也有可能會找到本來面目,這與禅宗所講的本來面目是差不多的,只是證悟的方法不同而已。密宗能用的方法極其豐富,尤其在證悟上有許多竅訣性的東西,這是它的優點。密宗裏的法器、面具、咒語等並非它的特長,而是能讓我們飛快地回歸到本來面目,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也就是回到未成爲凡夫人之前最原始的面目──原有基光明的助緣。

  我們都是基光明中産生的一種現象,通過後來的修持,我們還可再回歸到原來的光明中。光明沒有因緣、脫離輪回與生老病死,是真正的大自然,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能與其相提並論。所謂回歸,是說我們未成凡夫之前是在光明中,由于某種因緣使我們變成如今缺點滿身的凡夫,但通過佛的教導,穿越時空,我們還是可以重新回到本來面目,這就是密宗大圓滿的證悟,也是禅宗講的本來面目。淨土宗則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並非是去享福,而是在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時,在佛將手擱在頭上的一剎那之間,就可産生禅定並達到回歸本來面目的境界。

  俗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生命的條條道路最終也是要回歸到這裏,這是我們生命的歸終,並非死亡之意,而是輪回于此結束。如果能在此境界中結束輪回,則表示我們所有的修法都已成功了。

  輪回結束也並不意味著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識,但不再有貪瞋癡慢等煩惱。如同吃藥治病只會消除病症,而不會毀滅身體或體內的器官一樣。修行可消除貪瞋癡等煩惱,可滅除生老病死,但卻不會消滅心的本性與我們的身體。我們仍然有身體,但那是像佛一樣有叁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身體,因爲人的肉體也是佛的智慧顯現。那時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轉*輪、度化衆生。由于我執已經淨除,不再需要爲自己張羅什麼,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衆生,這才是修加行與大圓滿的最終目的,也是我們將來唯一的事業。不論顯密的佛教徒,最終都是要達到這個境界。所謂修五加行到後來回到本來面目就什麼都沒有了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的見解。

  起座時念回向文:

  。¥J- 2- :。A- ;A?- M<- 。- 2。¥ ,

  給 瓦的噫 涅 德 達

  我今速以此善根

  。0=- 3¥R/- ]- 3- :P2- I<- /?, ,

  花  滾 喇嘛哲 傑 內,

  成就怙主上師尊

  :PR- 2- ¥&A¥- G%- 3- =?- 0, ,

  晝 瓦 戒 江瑪 利巴

  令諸衆生無一余

  。J- ;A- ?- =- :¥R。- 0<- >R¥ ,

  得葉薩拉故 巴 秀

  悉皆安置于此地

  蓮師心咒的數量在書中也有要求,但這不算在五個加行中,是一個特別的修法。上師瑜伽的修法就講到這裏,細節處還是要看《普賢上師言教》等書,一般人沒有很多機會聽法或提問題,所以要將書本當作自己的上師。如果從開始的人身難得直到上師瑜伽的修法都能認真修持,我們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一片坦途了。

  有人會提出質疑:連大圓滿的正行都沒講,怎能成佛呢?這在《普賢上師言教》中明確地講過,上師瑜伽雖說名稱是加行,但正行的修法中沒有比上師瑜伽更重要的了。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的話,在修上師瑜伽的過程中是有可能開悟的。如果在修上師瑜伽期間發生意外,無法完成其它修法的話,修到一定層次的人絕對可以往生到蓮師剎土,然後在蓮師剎土中再次接受密宗的灌頂與傳法。在這個剎土中修行速度非常快,不像現在,短時內即可成就。修與不修、解脫與否,還是要看自己。佛也說過:“吾爲汝說解脫道,當知解脫依自己。”如果沒有佛和善知識,我們不會知道解脫的方法,一旦方法清楚了,就全要靠自己。希望大家都能開始起修才好。

  1 這裏所說的人,是指處于人道的普通凡夫,以及佛菩薩化現于人道、並以人的形象所出現的化身。

  2 《經莊嚴論》契合大乘經典的義理,彙集了唯實和中觀等所有大乘的精華。

  3 我們現在的眼識、耳識等五識屬于心,不是智慧。心和智慧的差別在于,有執著的、不清淨的現象是意識或心;智慧是無執著的、證悟空性的,從現象的角度來講,智慧是清淨的顯現。

  4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爲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雲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衆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爲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爲不淨耳。舍利弗。菩薩于一切衆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實時叁千大千世界若幹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衆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爲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衆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5 生盲:一出生就看不見的盲人。

  2003年

  

《慧燈之光之二 上師瑜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