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灯之光之二 上师瑜伽▪P4

  ..续本文上一页A%?;

  莫 奏 德 爱 大 德 香

  沉于难忍苦沼中

  :。A- =?- *R2?- >A¥- 3- @- ¥- <;

  的 累 救 谢玛哈革热

  愿救此苦大师尊

  。2%- 28A- {<- &A¥- LA/- _2?- &/;

  旺 月 革 戒 辛 辣 坚

  赐予四灌加持者

  gR¥?- 0- %R<- &A¥- ,¥?- eJ- &/;

  斗 巴布 戒 特 记坚

  赐予智证大悲者

  1A2- ¥*A?- 。R%?- >A¥- /?- 3,- &/;

  这 逆  拥 谢 逆 特 坚

  净除二障大力者

  念时要专心一意地祈请上师莲花生大士,就这样尽力念诵莲师心咒和上师祈祷文,最后在上师座前接受灌顶。

  灌顶时观想在上师眉间有一个像白色水晶般发光的“嗡”(<)字,发出无量光芒融入自己头顶,同时观想清净所有杀盗淫等身业,也清净了气脉明点的脉障,得到宝瓶灌顶以及上师的身金刚的加持,获得化身果位的缘份。所谓脉障,就是因凡夫的脉没有打开,从而会产生很多贪瞋痴等恶念。脉一但打开,气脉明点就自在了,就能出现许多修证的功德,并成就金刚身等。但目前我们对这些还不需要了解太多细节,因为这涉及到密宗正行的修法,我们只要心中如此观想就行了。

  然后观想上师喉间有红色“阿”(=)字放光融入自己喉间,清净所有语业,得到上师金刚语的加持,并获得报身果位的缘份。接着观想上师心间有蓝色“吽”(>)字发光融入自己心间,清净以心所造的意业,并得到上师意金刚的加持,获得法身果位的缘份。然后再观想上师心间的吽字上又出现一个吽字,这第二个吽字以飞快的速度、像流星般融入自己心间,使自己得到上师身语意共同的加持,清净了身语意共同的业,也就是阿赖耶识上最细微的业障,并获得本体身果位的缘份与无上的智慧。此时静下来,观想上师的心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

  未证悟大圆满以前,两个人的心实际上是不可能变成一体的,我们只是如此观想而已。开悟后就有可能,因为上师的心不像我们的心那样尽是分别念,而是像佛一样已经觉悟的智慧。当我们开悟后,就可将心专注在上师的智慧中,此境界即无任何分别可言。犹如两杯水倒入一个碗中,只见一碗水而分不清各自杯中的水了。

  同样地,在法界中、光明中、或空性中,所有人的心都是一体的。但未开悟前无法达到这个境界,只可观想自己与上师的心融为一体,然后在这个境界中安静下来,心中不起任何杂念。如果前面加行修得好的话,就有可能在这个境界中找到真正上师的心,但通常是根基很好的人才有这种可能。一般人还是要继续听闻修持后面的修法,才可达到如此境界。

  前面加行修得好的人,或对上师有强烈信心的人,虽然只是观想与上师的心合在一起,但由于心完全静下来了的缘故,就有可能看到上师的心,也就是自己心的本体。如同水面上的月影,水波荡漾时月影就被打散了;水面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清晰地看到月亮的倒影。当心静如明镜般,没有杂念的扰乱,即可看到禅宗所谓的本来面目,或密宗讲的光明如来藏。用的名称可能不同,但都是一体的。前面加行修好了再去听后面正行的修法就不是很难了,如果基础没有做好,后面就会很难,甚至是不可能。

  当心再度产生杂念时就起座,然后念:

  /3- 8A¥- 5K- ;A- 。?- L?- 5K;

  南 协才耶地 续才

  何时命终寿尽时

  <%- ¥%- d- ;2- 。0=- <A:A- 8A%;

  让 囊鄂 呀 花 瑞 扬

  自现妙拂吉祥刹

  9%- :)¥- 3=- 0:A- 8A%- #3?- ?;

  宗 戒 这 波 扬 卡 色

  双运化身刹土中

  ¥8A- =?- hR- eJ- i=- :LR<- 3;

  月 利多吉那 救 玛

  身成金刚瑜伽母

  ¥?=- :5K<- :R。- GA- ¥R%- 2- <;

  萨 才  怄戒贡哦热

  晶莹剔透光团中

  I<- /?- eJ- 24/- 0。- :L%- 。%;

  杰 内记 尊 巴 炯 荡

  明观至尊莲花生

  。LJ<- 3J。-(J/- 0R<- ?%?- o?- +J;

  瑞 美 亲波 桑  吉得

  无二无别正等觉

  2。J- 。%- !R%- 0:A-(R- :U=- IA;

  得 荡 洞 波秋彻 戒

  空乐双运之神变

  ;J- >J?-(J/- 0R:A- <R=- 0- =?;

  益西 亲波 肉 巴累

  广大智慧游舞中

  #3?- ¥?3- ?J3?- &/- 3- =?- 0;

  卡  色 思 坚玛 利巴

  三界有情一无余

  :SJ/- 0:A- 。J。- 。0R/- 。3- 0- <;

  真 波 得 混 大 巴热

  最胜引导胜商主

  eJ- 24/- 0E?- 。2¥?- 。L%- ¥?R=;

  记尊 班美 哦  拥  索

  祈祷莲师赐安慰

  ¥?R=- 2-  ̄A%- ¥A- 。GA=- /?- :。J2?;

  索 瓦酿 各 戒 内 得

  衷心挚诚而祈祷

  #- 43- 5B¥- 43- 3- ;A/- /R;

  卡匝策匝玛因诺

  并非口头之言词

  LA/- _2?- ,¥?- GA- [R%- /?-)R=;

  辛 辣 特 戒隆 内 奏

  祈赐智慧之加持

  2?3-。R/- :P2- 0<- 36。- 。- ¥?R=;

  森  敦 哲 巴 匝 德 索

  一切心愿自然成

  最后观想莲花生大士心间发出红色温热的光,一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心间,立即变成碗豆大小的光团,剎那间像火星般〈如烧木材时发出的火花〉融入莲师心口,然后就专注在这个境界当中,能维持多久就维持多久。

  在这个时候也有可能会找到本来面目,这与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是差不多的,只是证悟的方法不同而已。密宗能用的方法极其丰富,尤其在证悟上有许多窍诀性的东西,这是它的优点。密宗里的法器、面具、咒语等并非它的特长,而是能让我们飞快地回归到本来面目,回到真正的大自然,也就是回到未成为凡夫人之前最原始的面目──原有基光明的助缘。

  我们都是基光明中产生的一种现象,通过后来的修持,我们还可再回归到原来的光明中。光明没有因缘、脱离轮回与生老病死,是真正的大自然,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能与其相提并论。所谓回归,是说我们未成凡夫之前是在光明中,由于某种因缘使我们变成如今缺点满身的凡夫,但通过佛的教导,穿越时空,我们还是可以重新回到本来面目,这就是密宗大圆满的证悟,也是禅宗讲的本来面目。净土宗则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并非是去享福,而是在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时,在佛将手搁在头上的一剎那之间,就可产生禅定并达到回归本来面目的境界。

  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生命的条条道路最终也是要回归到这里,这是我们生命的归终,并非死亡之意,而是轮回于此结束。如果能在此境界中结束轮回,则表示我们所有的修法都已成功了。

  轮回结束也并不意味着所有都不存在,仍然有心、有意识,但不再有贪瞋痴慢等烦恼。如同吃药治病只会消除病症,而不会毁灭身体或体内的器官一样。修行可消除贪瞋痴等烦恼,可灭除生老病死,但却不会消灭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身体。我们仍然有身体,但那是像佛一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身体,因为人的肉体也是佛的智慧显现。那时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转*轮、度化众生。由于我执已经净除,不再需要为自己张罗什么,便可一心一意地度化众生,这才是修加行与大圆满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将来唯一的事业。不论显密的佛教徒,最终都是要达到这个境界。所谓修五加行到后来回到本来面目就什么都没有了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见解。

  起座时念回向文:

  。¥J- 2- :。A- ;A?- M<- 。- 2。¥ ,

  给 瓦的噫 涅 德 达

  我今速以此善根

  。0=- 3¥R/- ]- 3- :P2- I<- /?, ,

  花  滚 喇嘛哲 杰 内,

  成就怙主上师尊

  :PR- 2- ¥&A¥- G%- 3- =?- 0, ,

  昼 瓦 戒 江玛 利巴

  令诸众生无一余

  。J- ;A- ?- =- :¥R。- 0<- >R¥ ,

  得叶萨拉故 巴 秀

  悉皆安置于此地

  莲师心咒的数量在书中也有要求,但这不算在五个加行中,是一个特别的修法。上师瑜伽的修法就讲到这里,细节处还是要看《普贤上师言教》等书,一般人没有很多机会听法或提问题,所以要将书本当作自己的上师。如果从开始的人身难得直到上师瑜伽的修法都能认真修持,我们的成佛之道也就是一片坦途了。

  有人会提出质疑:连大圆满的正行都没讲,怎能成佛呢?这在《普贤上师言教》中明确地讲过,上师瑜伽虽说名称是加行,但正行的修法中没有比上师瑜伽更重要的了。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好的话,在修上师瑜伽的过程中是有可能开悟的。如果在修上师瑜伽期间发生意外,无法完成其它修法的话,修到一定层次的人绝对可以往生到莲师剎土,然后在莲师剎土中再次接受密宗的灌顶与传法。在这个剎土中修行速度非常快,不像现在,短时内即可成就。修与不修、解脱与否,还是要看自己。佛也说过:“吾为汝说解脱道,当知解脱依自己。”如果没有佛和善知识,我们不会知道解脱的方法,一旦方法清楚了,就全要靠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开始起修才好。

  1 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处于人道的普通凡夫,以及佛菩萨化现于人道、并以人的形象所出现的化身。

  2 《经庄严论》契合大乘经典的义理,汇集了唯实和中观等所有大乘的精华。

  3 我们现在的眼识、耳识等五识属于心,不是智慧。心和智慧的差别在于,有执着的、不清净的现象是意识或心;智慧是无执着的、证悟空性的,从现象的角度来讲,智慧是清净的显现。

  4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5 生盲:一出生就看不见的盲人。

  2003年

  

《慧灯之光之二 上师瑜伽》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