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小緣經▪P2

  ..續本文上一頁,就發生變異﹔有善緣的生命,死後都生到光音天上化生,禅悅爲食,法喜充滿,得到欲界天上的自由生活。後來因世界破壞程度影響,遍及整個光音天,星星、月亮、太陽不再出現,時間上分別的觀念亦消失,唯有冥茫一片。在冥茫中經歷漫長的時間,漸漸開始感覺到身處空曠的土地上,這是因爲天人們在黑暗冥茫的空間,生命已經歷了另一番生死的變易,已經再轉生到新的環境了。這時又得到新的生命和身軀,自然需要食物來維持,由于過去余下的福報,知道現前的新生,是由各種善行的力量共同組成,所在的環境亦是一樣。因此四處觀察,發現甘美的泉水多處湧出,好像蜜糖一樣。部分感到需要食物的,便再叁品嘗後,覺得不錯,于是便心生耽著。不斷地取食,其它的天人亦跟隨仿效,同樣取食無厭,由多食關系,身軀漸漸粗大,形體也改變了,過去輕巧的形姿失卻,不能像鳥一般在天空再飛翔,只能在地上行跑,身上再沒有光明,土地亦沒有光彩。

  

  婆羅墮﹗在自然循環的法則下,黑夜過去,黎明又再來臨,光音天的人們,在土地過了一段沒有光明的日子,星星、月亮、太陽又再在虛空中出現,由月亮的盈虛,人們便推算出日月年歲的時間觀念。形態上的美麗和醜陋,是基于人們的食量多寡發生的。身形魁陋的,對形態美麗的便産生嫉妒和惡心,此惡心是忿怒的,不淨的,結果使甘美的泉水慢慢枯涸,不過土地都變得肥沃,色澤和味道都非常可口,于是大衆只好拿來做食糧。同樣由于每個人的食量,身形的改變更甚于過去,除了惡心、忿怒、嫉妒外,時常因小事诤訟不止,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肥沃可以取食的土地漸漸都吃光了。後來的土地,勉強亦可以充饑的,不過大不如前,他們的生活仍和從前一樣,結果可充饑的土地又變成自然生長的粳米,于是人們開始用谷米做糧食,接著男女間便産生情欲,雖然只是小數,不過亦被大多數人排擠驅逐,不准他們生活在一起。

  

  佛繼續說﹕當時被大衆驅逐的男女,他們雖然遠離大衆,但生活習慣更加任性、懶惰、縱情色欲,不管白天或晚上,任意胡爲,有一些不願讓他人見到他的私隱,于是砍下草木,蓋搭房舍,其它亦仿效,各人開始有居住的房屋,由于淫欲加劇,世間便有胎兒的誕生,他們生活有自然粳米可吃,沒有須要顧慮一些什麼﹗後來有懶惰的人,想出一個方法,早上出外取米時,連晚上需要的一並取回,鄰居並不知情,晚上外出取米時,順道呼喚他一起前去,他說﹕我早上已經取足一天吃的,不用再去了。鄰人心想,他真聰明,先取下來儲蓄,那我就去取下叁天的米,不是更省功夫嗎

  其它人知道了,各別隨意去取,五七日米不等。

  

  當時由于各人任意采擇,粳米的土地便不能有規律的生長,變成荒蕪,長出稗草來,把它去掉,更不長出植物了。他們各人便回想到最初到這地方生活的時候,並不需要什麼食物,而且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身上光明熾盛,後來地下湧出蜜糖一樣可口的泉水,習慣飲食了,體形發生變化,身上光明亦失去,幸好星星、月亮、太陽都出來了,不至生活在暗冥中,接著由嫉妒惡心的産生,甘泉枯涸了,跟著用可口的地肥做食糧,地肥吃光了,再吃自然粳米,現在由于不規則的采取,可以吃的都完了,今後生活怎樣打算呢

  于是有人建議,我們從現在開始,把土地平均分配,用標號做界線,于是土地各有主人。

  

  婆悉咤﹗從分土地的事情開始,田地的名字便産生,各人自認是地主,標立疆界,各自耕耘過活,其中懶惰的,不願勞苦,便去盜竊他人的禾草食糧,後來被人發覺,便公開遣責他,可是偷盜的人,賊性不改,仍繼續去盜竊,有一次人贓並獲,大衆並動手痛打他一頓,並責罵他無恥。盜竊的人反說他們有意嫁禍于他,雙方诤訟不止,又有人說﹕世風日下了,才會發生這些穢惡不清淨的事情,這是生老病死的來源,由這些煩惱不善的結果,將來會生叁惡道中的,這些事情的發生,都是由于分割土地而來的,我們現在只有公舉一位冷靜明白事理的人,來管理大衆的事,有道理的,給予維護﹔不講情理的,給予責罰。管理大衆事情的人,由各人減出一分食糧,供他生活,他專心盡力去處理诤訟的事務。

  

  于是大衆選一個身體龐大,五官端正,強壯威猛,同時品格溫和的人,共同擁護他做大衆的平等裁決者,只要求他處理公正、應賞者賞、應谏者谏、應責者責、應罰者罰等事情,他的生活由大衆供養。當時被選出的人,接受大衆的委托,便開始工作,決斷诤訟的是非,而且善言安慰受害的人,同時亦勉勵被責罰的,自力更新,重新做人。大衆便皆大歡喜,說他太好了,是我們的好領袖﹗好大王﹗由此世間便産生大王的名字,以正法治理民事,剎利就成爲王族的美名了。

  

  後來大衆中有人,常常尋默思維,現在各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但細細地想,這個家就是我們惹是生非的起源,于是舍離了家,獨自到山林裡,閑靜修養自己人格道德,每天只有早上到聚落向人討一餐食充饑。時間長久了,衆人都認識他,同時都很尊敬他、供養他、贊歎他,說他能舍家到山林修養自己,常常告訴我們人格道德的修養,理性啓發的方法,便我們生活趨向和平和幸福,是一個很好修士的模範。由此婆羅門名字便産生。跟著許多人都效法他,去學習修士,不過其中亦有部分的人,不喜歡長住在山林,便回到大衆中,但仍然研究哲理,說他不屬于在山林居住的一族,因此人間便有婆羅門族姓,專門誦習祈禱爲志業。他們之中亦漸漸有自己的家,同時把積集的財寶經營事業,例如蓋造房舍,利用動物爲人運輸物品,將貿易得來的金錢,采購寶物販賣,這一類在家婆羅門,便演變後來的一般士農工商界,是有家室的一般人,吠舍族姓的名字,便是指這一類婆羅門演變出來的。不過其中亦有一類人,在大衆不斷改進中,仍然無心學習,腦袋便遲鈍了,只能做他人吩咐做的事,沒有個人的主意,他人亦樂于和同類性格的人聚居,于是世間便産生首陀羅的名字,意思是指這一族姓的人,甘心情願隸屬他人的指使,甚至爲奴爲婢,亦不生懊悔。

  

  婆悉咤﹗現在世間上有一些人,他們對婆羅門教士所編造的四吠陀經典,開始懷疑或不相信,因爲婆羅門說聖典中記載,他們族姓是世間最尊貴的、清淨無瑕的、從梵王口中出生的、從梵天降生的。因爲他們信仰梵王、贊頌梵王、宣傳梵王的聖典,記載下來由他們領導國家社會的文化,而其它族姓都不及的。這種人便被稱爲修行者或沙門衆。爲什麼這樣稱呼呢

  

  

  因爲四種族姓中例如剎利種姓,有人視金銀如糞土、富貴如浮雲,不但不愛戀,而生厭惡窮奢極侈的生活,于是剃除須發,專心修養自己身心,廣行利益人群的事務,所以稱作沙門。不過你們要知道,在剎利種姓中,亦有許多身行不善、口說妄語、思想不良等動作,身死之後,必定亦受痛苦果報的。其它婆羅門、吠舍、首陀羅叁種族,如果身、口、意叁方面動作不善,身死之後,亦同樣感受痛苦的果報。相反地說,世間上四種族姓,身、口、意叁方面動作,都是對他人有利益,自己有利益的好事,身死以後,同樣感受快樂的果報,如果在生的時候,身、口、意叁方面的運作,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將來的果報,亦是苦樂參半了。這是苦樂尤人,唯人自招的事實。

  

  婆羅墮﹗我是從剎利族姓中,剃除須發,身心投入修養自己的身心,由七種覺意方法的修習,而得到成就,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親自體驗和證明,生死的因子已窮盡,清淨的道德人格已完成,慰勉他人道德人格升華的事業亦辦妥,不再復有受生死的一回事。因此在四種族姓中,任何一種族姓的人,能立志和我一樣,割愛辭親,專志修道,依循我修持的路徑,勇猛精勤,不久的將來,亦可以和我一樣,成就阿羅漢或無上道果的。

  

  佛對婆悉咤和婆羅墮說﹕你們知道嗎

  在我成道後,梵王來禮敬我,贊頌我,他說﹕佛出生在五濁惡世中,難舍能舍,難行能行,難修難修,難證能證,是世間最第一無上的。

  

  佛繼續說﹕梵王說的是實話,不是妄語,他感受我的慈愛真理光明,那不是虛幻的感覺。因此我對他的贊頌加以說明,因爲十方的佛,亦異口同聲證明我成佛的事實說﹕釋迦牟尼出生在五濁惡世中,難舍能舍,難行能行,難修能修,難證能證,成就佛果,是世間最第一無上的。

  

  當佛在鹿母講堂、爲婆悉咤和婆羅墮說法時,同住的出家弟子亦在場聆聽,他們對世間婆羅門教士傳說,四姓種族産生不盡不實的故事神話,得到清楚明白,歡喜地充滿信心,繼續修行下去。

  

  

  

《小緣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念住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