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P7

  ..續本文上一頁功能,了諸法實性而不起分別。

  

    “極樂世界諸大菩薩,具有最高的雄辯才能,自在圓融而無有障礙,善于知曉一切衆生根性與好惡,隨其機宜、契機說法。所說之法誠懇真實,深入于義理而淺出于趣味,濟度諸有情衆生。演講宣說真正道法:無假有之相,無造作之爲,無煩惱之縛,無涅槃之想,無法界理體諸分別,遠離有無執著的顛倒。

  

   “極樂世界諸大菩薩對于所受用之物,都不攝取,遍遊十方佛國世界,無淨土之愛,也無穢土之厭;無所希求,其至也沒有不希求的念頭;也沒有你我之分,更無親疏恩怨的計較。爲什麼呢

  是因爲極樂世界的諸菩薩,對于一切衆生都用大慈悲心去使他們受益。諸大菩薩舍離了一切的執著,成就了無量無數的功德,以圓融通達之佛智慧,解知萬法。把握了四谛之真理,以語言概念作“方便”教化,並不耽溺或自娛在自己的雄辯而流暢的語言中,而歡喜追求四谛道理的真實意義。

  

   “菩薩們了解世間一切事物現象,全是不可得的“空寂”本性;無論就自身五蘊和合而生的苦果言,還是就與生俱來的煩惱障言,都已經泯除無遺。因此而修行涅槃斷盡身體的和無始無明的煩惱,于欲界、色界、無色界叁迷界生死中,勤奮修習佛的平等寶智,探究成佛的唯一正確道路,從而達到涅槃彼岸。他們斷除“懷疑”之束縛,證無所得的空慧,用方便權宜之智,增長了知叁乘權化之法。佛法智慧非他們從外面而得,實是從他們心中自然生出,連他們成佛的至上覺悟,也是由他們心中自然生出而不是由別人所加給的。”

  

  (叁十一)真實功德

   “極樂世界菩薩們的智慧宏大深廣,猶如大海;菩薩們菩提覺悟的高廣宏大,有如妙高山;菩薩們自身顯發的威嚴之光,超過了太陽和月亮;菩薩們心境的潔淨無垢,又像那潔白的大雪山;菩薩們忍受侮辱的精神,與那默默承負一切重荷的大地一樣:大地載物不分輕重,菩薩度人也不分親疏;菩薩們的清淨境界,可與除塵洗垢的清水相比:清水溪流可洗世塵,菩薩清淨可洗心塵;菩薩們的智慧熾盛,如同火焰:智慧之火燒盡煩惱之薪柴;菩薩們不執著的品性如同大風:風拂世界,無所不到,菩薩行遍世界,自由自在而無所障礙;菩薩們宣講傳布的佛法大音,加同雷聲遠達,震醒了世間癡迷而未覺悟之人;菩薩們的教法猶如甘露:甘露滋潤大地萬物,佛法滋潤衆生心靈;菩薩們的平等慈悲猶如虛空:虛空廣大無邊無際,菩薩慈悲也無邊無際蔭庇衆生;菩薩們的品格猶如白蓮:蓮花不離汙泥但又出汙泥而不染,菩薩不舍衆生,但身處濁世穢土而仍然清淨;菩薩們的胸懷猶如尼枸樹:尼枸樹寬闊而遮陽蔽日,菩薩們的胸懷也能蔭庇衆生;菩薩們的銳利猶如金剛杵:金剛杵能摧毀一切铠甲,菩薩般若妙智也能退;切煩惱魔軍;菩薩們的堅強猶如鐵圍山:鐵圍山堅固不爲一切所摧,菩薩的堅強,也不爲衆魔外道所動搖。

  

   “極樂世界菩薩之心,方廣平正:順遂機宜,巧行權便,講論佛經從不生厭,追求佛法不知疲倦;持戒淨潔,譬如琉璃清澈;心意行動,光明磊落,明鑒表裏;菩薩們所說之法,使大家心悅誠服;沬音震響,猶如擊鼓;威德摧邪,猶如建法之幢;智慧照迷,猶如燦爛太陽。破除無明造成的癡惑,建成無貪無求的淳靜心境;其禅定智慧溫和,纖毫明察,能入實際之理體。作爲大導師,調伏抑製自己和他人的不安之心。引導群生,舍離抛棄諸多愛欲物著,永遠離開貪、瞠、癡叁種汙垢,運任遊戲于神通之中。

  

   “極樂世界的菩薩們因爲過去所修之善的因緣力,積累功德生出牢不可拔的堅固善心,摧毀和降伏一切惡魔大軍。尊重待奉諸佛;成爲照耀世界的明燈;得世間衆生供養,成爲世間衆生最好的福田。菩薩們具有文殊大士那樣的智德,堪受一切有情供養。他們威光顯赫,神采奕奕,面貌和悅,內心歡喜,雄健勇猛,無畏無懼,其音容相貌非同一般,又有無量的功德和無礙的雄辯才能莊嚴其身,如此種種,實在找不到能與之媲美的了。

  

   “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時時得到諸佛的共同稱贊,他們探究完成諸菩薩該修的覺悟,而永遠處于不生不滅的涅槃正定的狀態,在一切道場中遍修所有功行,遠遠超離聲聞、緣覺二乘的境界。阿難!我現在只是略略提一下,那極樂世界中菩薩們的真實功德,大體上如我以上所說,但若要廣泛和詳細地介紹,即使說上百千萬個時劫也難以說完呢!”

  

  (叁十二)壽樂無極

   釋加牟尼佛又轉而對彌勒菩薩和諸在座的天人等說道:“無量壽佛國中的聲聞、菩薩功德智慧無量,是沒有辦法表述得清的。還有,其國土如此微妙,安樂和清淨,你們爲什麼不勉力行善,又以所積累的善功德回向淨土,自然生發往生淨土之念,由念引導而往生極樂世界呢

  

  

   “極樂世界的菩薩、聲聞等會衆,出入于十方世界供養諸佛,閱讀藏經,修行佛事,皆樂于長久如此。他們的才能超世,智慧圓融,心中沒有退轉的念頭,意志沒有片刻懈怠放逸;外表看土去安閑沈穩,內心卻急速地精進不已。心同于虛空,沒有一物而又能容下萬物,沒有邊際而又能建立淨土,非空非有,適得不落兩邊的中道。聲聞、菩薩們適得中道之內心,顯示在表情上,表裏相映煥然成輝,自然而又嚴整;檢束身體的姿態表情,收斂心中的思維意念;外表端莊, 內心正直,身心潔淨,沒有愛欲貪染;他們的志向誓願,堅定不移而無些微缺減;他們所追求的大道,千和中正,永不會誤入狹路以至邪道;他們隨順經中言和戒律,自覺接受約束規定,不敢放逸而失足逾界,有如木工操作遵循墨線,循規蹈矩;他們的心所企慕,皆是正真至道,沒有其它妄念雜念拂亂,沒有什麼憂慮之思幹擾;他們自然安住于無爲法中,心志有如虛空無有一物,淡泊安甯不染物欲;以此結成大願,盡心盡力地前去求索。再者,這些極樂世界的會衆心懷慈悲哀憫,契合世間道德,融洽現象本質,自度度他,均得解脫生死。他們任運自然,保守本來善性潔白無染,志向願心甚爲高尚,住于寂定而安然自適,日積月累,便能在一旦之中毫不勉強地契合自然實相,把握根本的道理。這些聲聞、菩薩之心如同神奇珍寶:自然之光和自然之色相互滲入、回轉變化,超過十方的衆寶。北方大洲自然生出七寶,橫空中自然湧現出萬物,光明、精妙、明淨齊顯並現,諸善衆好,無與倫比,皆由極樂世界會衆的淨心生出。他們的智慧明證理體無有高下,洞達事相沒有邊際。”

  

   釋迦牟尼佛介紹廠極樂世界人衆的功德智慧,又爲喚醒法會大衆說:“你們應各自精進勤修,努力自求真如本心,必得超脫輪回,斷除生死,往生到無量清淨的阿彌陀佛淨土。到那時,頓舍娑婆世界五道輪回,諸多惡道之門自然關閉;這淨土法門是最勝之道,雖然易得往生,可穢土修行的人卻很少。十方無窮極的衆生得益于佛國毫無逆違往生的性質。大家捐除煩惱,其志應如虛空,淨無垢染,勤奮修行,進道增德,便可以在淨土獲得長生不老,和極樂世界人衆一樣長壽安樂,生命無有極限。既如此,爲什麼還要貪著世間俗事俗利,沒完沒了地憂慮,爲世間無常所折磨呢

  ”

  

  (叁十叁)勸喻策進

   “世間的人們都在計較那瑣細無益的世利俗務,在此苦痛不堪的五惡世間,辛勤勞作,經營生計,以求自給,于苦中求快樂;世間芸芸衆生中,無論大人物或小人物,富人或窮人,少年或老人,男人或女人,種種一切之人,都因爲貪欲之念長期累積,處心積慮只求一快,其實貪欲之心不過導致奔波勞碌。沒有田地的想要得田地,沒有房屋的想要得房屋,沒有家眷、親屬、妻室兒女以及沒有財物、産業、珍寶、器物的,也都處心積慮,盤算鑽營,必欲據有而後心安。沒有的人有所憂苦,已有的人也不得安逸。有一些財物反而欲海難填,希望再多得一星半點。有了一件的覺得一件太少,有了兩件的又覺得兩件還少,欲望和獲取,總是相逐相長,沒有止境。才達到小有資産,旋即擔心遭遇損失;害怕火災焚燒,害怕水災流漂,害怕盜賊偷竊,害怕土匪劫奪,害怕冤家仇殺,害怕債主催逼。憂懼之中,清淨本心在此消散磨滅。悭吝之心,反倒越來越頑固,煩惱纏縛,在泥坑中越陷越深。

  

   “世間一切人命終之時,不管你有多少眷屬,積存了多少財寶,全部要舍離抛棄。你所鍾愛的物也罷,人也罷,都不會隨你去那另一世間;即或去到另一世間也不能同你在一起。富人和窮人,在此陰間地下也都平等無差,個中憂苦,萬端無盡。

  

   “世間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應當相互尊敬友愛,不要相互憎恨與嫉妒;應當互相幫助救護,有什麼財物要互相周濟,不要貪圖吝惜;應當說話和氣,和顔悅色,互尊互敬,不要背逆鬥狠;一時生起爭訟之心,心裏不免嗔恚忿怒,惡意愈演愈烈,最終結成大恨深仇;世間若冤冤相報,更會結成丈冤大孽,兩家相爭,雙方都招禍害;即令有時報應沒有立即顯現,還以爲自己占了上風,但因果相生,從來不爽,惡報只是時間問題。衆生應當想透這個道理而立即破除恚恨,棄惡向善。

  

   “人沈溺在情愛貪欲之中,獨身而來,孤獨而死,生無人相隨,死無人陪伴,苦樂之果報,都是自作自受,沒有誰能代替,也無人可以除免。善與惡的循環果報千變萬化,追從相隨,直到來生來世。雖是親眷家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生善趣,惡降惡道,若積業有差,生處也就不同,到那時便無從會見,何不趁此強健在世之時,努力修行善道,還將等到什麼時候

  

  

   “世間之人因爲不能夠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各以自己的愚癡,妄加分別猜測吉凶禍福,競相造作惡業,身作愚行,頭腦中一片黑暗,不信受經法,…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善生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