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反而接受其它的外道邪說。如是的顛倒之見,相續不絕,成爲生死無常輪回的根本動力,這就像蒙上眼睛什麼也看不見,卻一味胡沖亂闖。不信受佛教經法,心便沒有遠慮,一心追求于現世之樂;癡迷于瞠恚忿怒而不自覺,貪吝財物女色而以爲欣然。肆無忌憚,沒有終了之時,真正悲哀,實在可憐!上輩愚癡,不知佛道,不懂道德,不對後輩進行教導,世代惡業相襲,癡頑無知,世世作惡受報,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世間之人,對生死輪回于六道,前生積善,下世得善,前生積惡,下世得惡的規律,不能相信奉受,以爲並沒有因果報應。更有甚者,看到別人死了袖手旁觀,無動于衷,殊不知生死之事遲早必然要落到自己頭上。父子、兄弟、夫婦等親屬死別之時,相互哭泣。相愛的人生離死別,一次次地戀顧難分,恩愛轉化爲憂苦,如結繩自相束縛,哪裏還有解脫的時候
思想生前的恩恩愛愛,考慮親善友誼,無不是情欲所支配。不能深思熟慮而專心精勤地修行佛道,人生苦短,年壽一期,轉瞬即盡,衰老來臨,則一籌莫展,徒感無可奈何!
“世間對佛法不理解而迷惑的人多,醒悟得道的人少,各人心懷殘傷他人的心念,惡氣冥冥昏暗,如是造惡之人由妄心興起各種事端,違背天命,不顧人意,恣意作惡,惡貫滿盈,頓時之間便會奪去陽壽,下墮于地獄、餓鬼、畜生惡道,永無出頭之期。
“你們應當深思熟慮,遠遠脫離各種惡業,選擇善事,勤苦地修行之。富貴榮華不可能長久保持,到時候都將離你而去。富貴榮華其實也都是“苦”,沒有什麼可稱爲“樂”的。你們應當勤奮精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生西方極樂世界,則智慧明了通達,功德最大。千萬不要隨心所欲,虧負于經教戒行,落在他人之後。”
(叁十四)心得開明
彌勒菩薩于是說:“佛說了教人修善的法義,非常深刻非常善妙。我等會衆都蒙佛慈悲之恩,得聞要津,以解脫于生死憂苦。佛爲法王,超過諸天聖人而爲至尊,佛所說之法如同光明,澈照十方,洞達無窮。佛是所有有緣衆生的導師。現在得以在這裏見到佛並聽聞說法,實在難得,更難得的是聽聞到有關無量壽佛的聲音,大家沒有一個不歡欣鼓舞的,我們的心因此得以澈悟而明了真谛。”
釋迦牟尼佛告誨彌勒: “恭敬于佛的人,他是有大善之人,應當實實際際地念佛,截斷狐疑猜忌,拔除各種愛欲,杜絕各種惡意惡念的源頭,雖然奔走于叁界世間穢土,卻無所牽挂,無所障礙,向衆生開示講演佛法正道,度化還未得度化的有情衆生。你們應當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從無比久遠以來,反複輾轉、輪回于天、人、畜生、餓鬼和地獄五道,沈淪生死,憂苦不絕。涎生之時有“生苦”之痛,壽終之時有“死苦”之痛,身體臭惡而不清淨,沒有什麼可稱爲“快樂”的。應自下決心,斷絕惡因,洗濯心中的汙垢,如言而行,如行而言,表裏如一,誠實無欺。
“洗除了汙垢而表裏如一的人,能夠自行度脫,由自度轉而拯救濟度他人。一心求取住生西方極樂淨土的大願,稱名念佛,:積累善本。雖一生一世精進修行十分勤苦,但這一生之苦,較之一個人的生生世世,只猶如片刻之間。此生之勤苦,使後世得以往生無量壽國,享受無窮無盡的快樂,拔除生死根本惡因,遠離苦病煩惱之患,壽命長達千萬時劫,自在神通而諸事隨心所欲。”
釋迦牟尼佛複喻衆生:“你們應各自精進專修,把往生淨土的願望切實地變爲行動。不要疑惑,不要中途反悔,以免錯過時機,造成錯誤罪衍,以至往生時到了西方極樂淨土的邊地之國,在懷疑佛智的衆生聚集的七寶獄中,于五百年的時間內,不得見佛、法、僧叁寶,不得聞諸經佛法,受諸不幸處罰。”
彌勒菩薩領受佛旨,乃向佛言:“今天我們承受了佛明白完備的教誨,我等當專一修行,精進學習,按佛的教導誠心奉行,不敢生出半點疑惑。”
(叁十五)濁世惡苦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說: “你等能于此濁世之中正心誠意,不爲種種惡業,堪可稱爲“大德”。爲什麼這樣說呢
十方諸佛世界善多惡少,容易接受開導教化,唯有此五惡世間,“苦”最大最多。我現今在此作佛,教化群生,欲使他們舍掉“五惡”,去脫“五痛”,離開“五燒”,降伏化除他們的癡迷之心,讓他們守持“五善”,使他們獲得福德。這“五”是什麼呢
其一者,世間的諸衆生類,想作種種惡事,強者降伏弱者,強者身後又有更強者降伏他,輾轉相製,殘害傷殺,大的吞食小的,吞食者又被更大的所吞。以暴淩善,以強欺弱,完全不懂得相互爲善。因爲衆生的如此作惡而其來生受到的果報和懲罰。所以,這世間有貧窮、有乞丐,有的無父母,有的無兒女,有的聾,有的瞎,有的啞,有的癡呆,有的惡毒,有的殘廢,有的瘋狂,這都是因爲前世不通道,不積德,不爲善,所受的“殃罰”。世間也有人尊貴,有人豪富,有人賢明,有人受衆尊敬,有人智勇雙全,有人才能精深博大。這都是由于前世慈悲孝順等等修善積德所得的善報。現實世間有此可見的果報之事,更有壽終之後下到冥界後不可見的果報之事,在冥界轉生投胎又受色身,改變了原來的形象,變豬變狗,在五道中淪陷于更低的位置。因此,便有地獄、禽獸、,飛蠅、爬蟲之類。這就猶如以世間法律治罪犯,有的關在牢獄之中,有的受到極刑痛苦。精靈魂魄與其人前生的罪報相隨相從,不管所得到的生命或長或短,冤家債主相追隨共生一處,一定要將前世怨仇一一清算,以期報償。所犯罪行若沒有結清,便不能夠分開,如此輾轉往複于其惡道中,很多時劫也難得出離,絕少有機會獲得解脫,其痛苦難以言說。天地之間,因果相因,報應不爽,必應有如此狀。有時雖不實時報應,但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時候一至,無不兌現。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依法規軌則,奢侈淫樂,驕橫放縱,放情縱欲。居上位的官員貪贓枉法,誤國殃民,在位而不能正已之身,誣陷使人冤枉,更陷害忠良,阿谀誹謗,心口不一,投機取巧,詭詐虛僞。還不只是居上位的官員如此,這世間無論尊貴的王公貴族,卑殘的奴仆馬弁,族中的親眷家屬,外界的平民百姓,都是互相欺诳,瞠恚愚癡。人們都想自己占便宜,損他人而利己。爲了貪婪攫取,占有更多的利益,不惜以利相侵,互相算汁謀害,由此結下忿惱,由結忿惱又升格爲仇恨,甚至家破人亡,不顧前因後果的報應法則。富有者,悭吝貪惜,不肯施舍與人。愛欲頑固,貪心深重,終生身心勞苦,就這樣一直到死。到了死時,財物又帶不走,沒有一樣能拿到陰間。善惡禍福平生之業,卻追隨其人靈魂而到往生處,或者叁善道,或者叁惡道,總之,決不會放棄此人。
“再有,或有見人之善,不是想著如何去學習他,敬慕他,而是憎惡誹謗他,胸中常懷侵奪之心,希望損人利己,將他人之財物供自己取用,揮霍完了,又重去盜取。當然逃不出神明的眼界,終將其人打入惡道,自然有叁途惡道的無量苦惱等著他,其人輾轉于叁惡道中,曠劫長時也難以得出,其痛苦不堪言說。
“其叁者,世間人衆,由于相互之間的業因導果而出生于世,壽命能有多長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狠毒之心,常沈溺于淫欲放蕩,煩懑填塞胸中,淫邪放蕩流露于外表,所作之事不但耗費損失家中産業,更因這些事情不合法度甚而至于違犯法律招來惡報。應當爲之追求、爲之奮鬥的,他們不願去追求去奮鬥。又有的人拉幫結夥,興起爭戰,互相攻伐,侵掠殺戮,武力脅迫,公然搶奪。將以此種種獸行搶奪來的財物拿去取悅于妻妾強人,縱情于聲色,不知疲倦地尋歡作樂。世間人衆對此憎惡討厭,爲此使之遭受災禍和無邊痛苦。這些作惡之人,雖現人形,卻顯鬼魅的惡毒。那明察人世的神明白會給他們記上這筆帳,以他們自己此生作惡之因,將其在來世轉生之時變爲餓鬼畜生,墮入叁惡道,受到那無邊無量無窮無盡的苦痛折磨,其人輾轉于叁惡道之中,很多時劫也不能出來,其痛苦難以言說。
“其四者,世間的人民不挂念著修善的事,卻撥弄是非,言辭粗鄙,假話大話,阿谀逢迎,憎恨嫉妒善人的才德,敗壞賢明之人的名聲;不孝敬順遂父母,不尊重而慢待老師,朋友間不守信譽,難得以誠相待;驕傲自大,炫耀自己有道行,橫行霸道,仗勢欺人,想讓大衆對己産生敬畏;不知羞慚,不自戒慎,不聽勸慰,不服教化,其心常懷自大傲慢,僅依靠其前生前世所積累的那點福德的佑護,才末馬上受難;于今生今世作惡多端,前世辛勤修得的福德終歸消耗殆盡。其人終了之時,他所作的各種惡業擁著他的魂魄去到冥世,他的惡名和所作的惡業,都登記在神明的檔案裏,其人被自身生前所作之災惡罪過所牽引,沒有辦法得以脫身,只好跟著前去,進入到獄火湯镬之中,身心被摧毀破碎,精神肉體痛苦不堪。到了這個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其五者,世間的人民不思努力,留連于松懈懶惰,不肯作善舉好事,也不肯修身養性,不能敬業樂群。父母教誨兒女,兒女違背忤逆,就好像是冤家對頭。有這樣的兒女還不如沒有。如此兒女,辜負父母養育之恩,違背孝敬長輩的世間禮儀,對父母的恩德全無一點報答之情。有的人放蕩自縱,遊樂散漫,好酒貪杯,嗜愛美味,無知無識,專橫跋扈,心無遠見,冥行妄作,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仁義禮貌.對其規勸告誡也沒有用。有的人對父母姊妹;親戚眷屬的生活困難全然不顧,不考慮父母之恩,不考慮老師朋友情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叁業之中一無是處,無善可言。不信仰諸佛的經言法教,不相信生死因果,善惡有報。欲想殺害阿羅漢,離間僧衆使之…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