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爭鬥,蒙昧無知,反而自以爲聰明。不知道生從何處而來,死後又去到何方,待人接物,不知仁愛和順,癡心妄想于長生不老。對慈悲之心的教誨不肯相信;對苦口婆心的勸勉之話;無動于衷。上述人等心中因癡愚而黑暗不明,對善意良言不能開悟理解。生命將要終了之時,後悔恐懼交相産生。不預先修善,死到臨頭方生後悔,可爲時已晚,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在天地中間,天、人、餓鬼、畜生、地獄五道生死流轉,其善惡因果報應不爽是明擺著的事。行善作惡各有報應相隨,禍受之于惡,福受之于善,是禍是福,均由其本人自己來承當,他人無可替代,善人行善事,今世樂施好善,來生得入富樂人家;今世勤修福慧,來生得入賢達人家;惡人作惡事,今世使人痛苦,來生得入窮苦人家;今世癡愚,來生還入癡愚人家。這其中的道理有誰能知
唯獨只有佛能知能曉。佛說的教導人衆的方法,所開示的真實之相,信受不移而依此笃行的人極少極少。所以世間生死輪回永不停止,墮于叁惡道之路的人衆不能斷絕。像這樣的世間凡夫俗子,難以全部都度脫完畢,所以才有叁惡道無量苦惱,讓這樣的凡夫俗子輾轉于其中,生生世世,曠劫而不能得出,解脫生死的希望無從感受,痛苦難以言說。
“像這樣的五惡、五痛、五燒,猶如大火焚燒人身,若有人能在火燒之中,專一其心,製止意業發生,端正其行爲思想,言行一致,誠心誠意,不管世間濁穢如何,獨作善事,不作各種惡事,其人之身便獨得度脫,獲得他行善報應的福德,可得以在無生無滅的涅槃境界中長生。這就是五大善。”
(叁十六)重重誨勉
釋迦牟尼佛對彌勒說:“我告訴了你們這個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因果輪回的道理。若還有人敢于犯此五惡,必當遭到惡果所報,或者其人今世就得現報,先被病惡禍及,痛苦不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讓大衆都得見這惡行惡報的下場。或者其人在壽終之後,墮入叁惡趣中,憂愁痛苦,酷刑茶毒, 自業之火,炙灼自身;與他在生之世結的冤家對頭共處一地,互相傷害殘殺,從很小的摩擦開始,愈演愈烈,最終釀成重災大禍。
“上述兩種惡報都是由于生之世貪得無厭,積斂錢財,無羞無恥,沈溺色情,不肯以財物布施窮人,只求自己快樂和欲望得到滿足,不管所行之事的是非曲直。由癡欲貪婪之心所迫使,損人利己,不擇手段與人爭利,爭得的富貴榮華,只是一時的快意,不願忍辱修習,不能修善積德,威風權勢沒有幾天長久,隨即便磨滅殆盡。天理昭然,自會觀察審視到其人所爲。其人自感罪行敗露,驚惶失措,將孤獨地墮入惡道之中。從古到今有不少這方面的例子。痛心啊,真使人痛心!
“你們聽我說了這些法教,應對這其中道理深思熟慮,各自端守奉行教法,終身不要有片刻懈怠。尊重阿羅漢等修行人,敬愛行善好施的大居士,仁義慈悲,博愛衆生,當求濟度世間有情之道,拔除斷滅生死和各種惡的根源。如這樣作,則必將脫離叁惡道的憂愁、恐怖、苦痛。你們作善事,首先得作什麼
首先應當自行端正身心,端正耳、目、口、鼻。身心潔淨,與善便可相照應。不要順逐嗜好欲望,不要造下諸種惡業,語言面容應當溫柔和藹,自身及行爲應當專誠瑞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應當安祥沈靜,從容不迫。作事倉卒慌忙,必將失敗與後悔,一招不慎,便會喪失其修習了許久的功夫德行。”
(叁十七)如貧得寶
“你們應當廣修六度,培植功德之本,不要違犯了戒禁紀律。一定要忍辱精進,用心專一。守齋持戒,務使身心清淨。若能在此穢土守齋持戒一天一夜,所獲的功德勝過在無量壽國裏作一百年的善行義舉。爲什麼呢
那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各種福德善事積累而成,沒有哪怕是如毫毛頭發的一絲惡念。在我們這娑婆世界修善十天十夜,勝過在其它諸佛國中修善千年。爲什麼呢
其它的佛國天然有佛德,沒有造成惡業的余地。不像我們這世間,善少惡多,飲苦水,吃毒食,終無休止之期。
“我爲你們衆生悲哀,所以才苦口婆心地加以教導,翻來複去的給出譬喻,一心要教給你們經法,令你們受持思考,如教奉行。對達官顯貴和奴仆百姓,對男人和女人,對親戚眷屬,對朋友同事,轉述我教導的這些話,務必要自行檢查約束,使言行舉止合順于理義,歡喜安樂于慈愛兒女、孝敬父母。所作所爲如有違犯經戒的地方,則自行改過。離去惡而靠近善,早上知道了正確的道理,下午就改正過來。奉持經戒,如同窮人得到珍寶,改正以往的惡,修行未來的善,洗除心中的汙垢,變易自己的行爲,自然感應到佛力加持,凡所求願,都能圓滿。
“佛所到之處,大到國家,小到鄉邑,凡衆生聚居之處,投有一地不蒙受教化,也沒有一處不呈現祥和太平。萬邦和睦,日月清明,風調雨順,災害不起,瘟疫不行;國家豐足,人民安樂;刀槍入庫,尊崇道德;興施仁政,宣傳禮讓;國無盜賊,世無怨枉;強者不欺淩弱者,人人都各得其所。
“我憐憫你們罪苦衆生,勝過父母慈愛兒女。我在此五濁惡世上作佛;用善德來攻破惡行。拔除有情生死之苦,使衆生獲得“五德”,升至無爲無礙的常樂心境。我圓寂後,經法佛道將逐漸泯滅,那時候,人心谄邪狡詐,重新作惡,五燒五痛,越來越劇,你們應當由我佛法的弟子轉爲教導世人的老師,不倦地教誡衆生,引導衆生。你們記住,對于佛所留下的經法,一定不要違犯。
彌勒菩薩合掌致謝禮,贊歎道:世間人類的惡與苦,如佛所說這樣大、這樣深,佛皆慈哀世間惡人,不計其惡而全部度脫。我等受佛深刻的教誨,不敢違犯忘失。”
(叁十八)禮佛現光
釋加牟尼佛告誡阿難說:“你們如果想見無量壽佛以及西方極樂世界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住的淨土,應起立面向西方,即日落之處,恭敬地行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阿難即刻從座位上站起來,面向西方;合掌行禮而發願道:我現在願見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供養伺奉阿彌陀佛,並以此積累福德。正行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臉面極其廣大,面容相貌端莊威嚴,如黃金的山,高高地出現在一切諸世界上空,又聽聞到十方世界的諸佛如來,都在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的種種功德,天地之間無處不回響著這美好的聲音,久久不斷。”
阿難禀白說:“今見西方極樂世界,得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奇迹,我也願意高興地往生于那裏。”世尊告訴他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往生者,過去曾供養伺奉無量諸佛,積累了各種福德善根,你想往生那裏,就應當一心一意地歸依和瞻仰阿彌陀佛。”
說這話的時候,阿彌陀佛即在手掌中放出無量的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這時候,諸佛國皆全部顯現出來,只在咫尺之間。因爲阿彌陀佛無比的光明極其清淨的緣故,把這世界所有的黑山、雪山、金剛山、鐵圍山等大大小小的山,把這世界所有的江河、叢林、天人宮殿等等一切境界,全都照現出來。譬如太陽升起在空中,光明普照世間,乃至照遍地獄、溪谷等幽暗之處。這些幽暗之處全都開明盡現,世上一切事物無不顯出金色光芒。猶如劫水彌漫于世界,其中的萬物沈沒不現,無邊無際唯見大水。阿彌陀佛的光明亦是這樣。聲聞、菩薩的一切光明,全都隱蔽不現,惟見佛光明耀顯赫。
在此聚會的四衆弟子,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親眼看見了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之象。阿彌陀佛坐在他的高座上,威嚴肅穆,功德巍巍,瑞相光明,與天地齊。聲聞、菩薩弟子恭恭敬敬地圍繞在他身邊。譬如須彌山王升起于海面,光明照耀,清淨安穩,沒有雜染汙穢,以及異形物類,只有各種寶物莊嚴修飾,只有聖人與賢者相居共住。阿難及諸菩薩衆等皆心生大歡喜,歡呼雀躍,五體投地恭行大禮。口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諸天界人民,以至飛蠅爬蟲,凡見到阿彌陀佛光明者,所有的疾病痛苦,莫不消失,一切的憂愁煩惱,無不解脫。人人都生發出慈善之心,人人都感到歡喜快樂。鍾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不彈不吹不奏便自然地發出音樂。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各手持鮮花、供香,來到虛空之中散下,以此供養佛世尊。那時,極樂世界雖遠在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度之外,以佛的威力現出奇迹,如在眼前對面。又如同以天眼觀看咫尺以外的地方,自然無不清晰明見。極樂世界上的聖衆看娑婆世界也同娑婆世異衆生看他們一樣清晰明白,他們又都能看到娑婆世界上的釋迦牟尼佛,以及衆比丘。衆比丘圍繞釋迦如來,正在演說此《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叁十九)慈氏述見
那時候,釋迦牟尼問阿難以及慈氏菩薩道:“你們看見極樂世界的宮殿、樓閣、泉池、林樹是否十分微妙和清淨莊嚴
你們看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降香花之雨,那花遍散十方佛國淨土了嗎
”
阿難回答說:“都看見了。”
釋迦牟尼佛又問:“你們聽到阿彌陀佛以他宏大的聲音宣布,他將于一切世界來化度衆生了嗎
”
阿難回答說:“都聽到了。”
釋迦牟尼佛又說:“你們看見極樂世界清淨修行的聖衆遨遊虛空之中了嗎
他們所居的宮殿隨在身後,他們飛到哪兒宮殿也跟到哪兒,竟然沒有任何障礙。你們看見他們如此這般地飛遍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了嗎
你們看到他們在不斷念佛嗎
各種鳥在虛空中啼叫,發出種種聲音,都是阿彌陀佛的變化所爲,你們全看出來了嗎
”
彌勒菩薩答道:“如佛所說,我們都一一看見了。”
釋迦牟尼佛又向彌勒菩薩發問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民中暫的是胎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無量壽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