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P7

  ..续本文上一页功能,了诸法实性而不起分别。

  

    “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具有最高的雄辩才能,自在圆融而无有障碍,善于知晓一切众生根性与好恶,随其机宜、契机说法。所说之法诚恳真实,深入于义理而浅出于趣味,济度诸有情众生。演讲宣说真正道法:无假有之相,无造作之为,无烦恼之缚,无涅槃之想,无法界理体诸分别,远离有无执着的颠倒。

  

   “极乐世界诸大菩萨对于所受用之物,都不摄取,遍游十方佛国世界,无净土之爱,也无秽土之厌;无所希求,其至也没有不希求的念头;也没有你我之分,更无亲疏恩怨的计较。为什么呢

  是因为极乐世界的诸菩萨,对于一切众生都用大慈悲心去使他们受益。诸大菩萨舍离了一切的执着,成就了无量无数的功德,以圆融通达之佛智慧,解知万法。把握了四谛之真理,以语言概念作“方便”教化,并不耽溺或自娱在自己的雄辩而流畅的语言中,而欢喜追求四谛道理的真实意义。

  

   “菩萨们了解世间一切事物现象,全是不可得的“空寂”本性;无论就自身五蕴和合而生的苦果言,还是就与生俱来的烦恼障言,都已经泯除无遗。因此而修行涅槃断尽身体的和无始无明的烦恼,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迷界生死中,勤奋修习佛的平等宝智,探究成佛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达到涅槃彼岸。他们断除“怀疑”之束缚,证无所得的空慧,用方便权宜之智,增长了知三乘权化之法。佛法智慧非他们从外面而得,实是从他们心中自然生出,连他们成佛的至上觉悟,也是由他们心中自然生出而不是由别人所加给的。”

  

  (三十一)真实功德

   “极乐世界菩萨们的智慧宏大深广,犹如大海;菩萨们菩提觉悟的高广宏大,有如妙高山;菩萨们自身显发的威严之光,超过了太阳和月亮;菩萨们心境的洁净无垢,又像那洁白的大雪山;菩萨们忍受侮辱的精神,与那默默承负一切重荷的大地一样:大地载物不分轻重,菩萨度人也不分亲疏;菩萨们的清净境界,可与除尘洗垢的清水相比:清水溪流可洗世尘,菩萨清净可洗心尘;菩萨们的智慧炽盛,如同火焰:智慧之火烧尽烦恼之薪柴;菩萨们不执着的品性如同大风:风拂世界,无所不到,菩萨行遍世界,自由自在而无所障碍;菩萨们宣讲传布的佛法大音,加同雷声远达,震醒了世间痴迷而未觉悟之人;菩萨们的教法犹如甘露:甘露滋润大地万物,佛法滋润众生心灵;菩萨们的平等慈悲犹如虚空:虚空广大无边无际,菩萨慈悲也无边无际荫庇众生;菩萨们的品格犹如白莲:莲花不离污泥但又出污泥而不染,菩萨不舍众生,但身处浊世秽土而仍然清净;菩萨们的胸怀犹如尼枸树:尼枸树宽阔而遮阳蔽日,菩萨们的胸怀也能荫庇众生;菩萨们的锐利犹如金刚杵:金刚杵能摧毁一切铠甲,菩萨般若妙智也能退;切烦恼魔军;菩萨们的坚强犹如铁围山:铁围山坚固不为一切所摧,菩萨的坚强,也不为众魔外道所动摇。

  

   “极乐世界菩萨之心,方广平正:顺遂机宜,巧行权便,讲论佛经从不生厌,追求佛法不知疲倦;持戒净洁,譬如琉璃清澈;心意行动,光明磊落,明鉴表里;菩萨们所说之法,使大家心悦诚服;沬音震响,犹如击鼓;威德摧邪,犹如建法之幢;智慧照迷,犹如灿烂太阳。破除无明造成的痴惑,建成无贪无求的淳静心境;其禅定智慧温和,纤毫明察,能入实际之理体。作为大导师,调伏抑制自己和他人的不安之心。引导群生,舍离抛弃诸多爱欲物着,永远离开贪、瞠、痴三种污垢,运任游戏于神通之中。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因为过去所修之善的因缘力,积累功德生出牢不可拔的坚固善心,摧毁和降伏一切恶魔大军。尊重待奉诸佛;成为照耀世界的明灯;得世间众生供养,成为世间众生最好的福田。菩萨们具有文殊大士那样的智德,堪受一切有情供养。他们威光显赫,神采奕奕,面貌和悦,内心欢喜,雄健勇猛,无畏无惧,其音容相貌非同一般,又有无量的功德和无碍的雄辩才能庄严其身,如此种种,实在找不到能与之媲美的了。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时时得到诸佛的共同称赞,他们探究完成诸菩萨该修的觉悟,而永远处于不生不灭的涅槃正定的状态,在一切道场中遍修所有功行,远远超离声闻、缘觉二乘的境界。阿难!我现在只是略略提一下,那极乐世界中菩萨们的真实功德,大体上如我以上所说,但若要广泛和详细地介绍,即使说上百千万个时劫也难以说完呢!”

  

  (三十二)寿乐无极

   释加牟尼佛又转而对弥勒菩萨和诸在座的天人等说道:“无量寿佛国中的声闻、菩萨功德智慧无量,是没有办法表述得清的。还有,其国土如此微妙,安乐和清净,你们为什么不勉力行善,又以所积累的善功德回向净土,自然生发往生净土之念,由念引导而往生极乐世界呢

  

  

   “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等会众,出入于十方世界供养诸佛,阅读藏经,修行佛事,皆乐于长久如此。他们的才能超世,智慧圆融,心中没有退转的念头,意志没有片刻懈怠放逸;外表看土去安闲沉稳,内心却急速地精进不已。心同于虚空,没有一物而又能容下万物,没有边际而又能建立净土,非空非有,适得不落两边的中道。声闻、菩萨们适得中道之内心,显示在表情上,表里相映焕然成辉,自然而又严整;检束身体的姿态表情,收敛心中的思维意念;外表端庄, 内心正直,身心洁净,没有爱欲贪染;他们的志向誓愿,坚定不移而无些微缺减;他们所追求的大道,千和中正,永不会误入狭路以至邪道;他们随顺经中言和戒律,自觉接受约束规定,不敢放逸而失足逾界,有如木工操作遵循墨线,循规蹈矩;他们的心所企慕,皆是正真至道,没有其它妄念杂念拂乱,没有什么忧虑之思干扰;他们自然安住于无为法中,心志有如虚空无有一物,淡泊安宁不染物欲;以此结成大愿,尽心尽力地前去求索。再者,这些极乐世界的会众心怀慈悲哀悯,契合世间道德,融洽现象本质,自度度他,均得解脱生死。他们任运自然,保守本来善性洁白无染,志向愿心甚为高尚,住于寂定而安然自适,日积月累,便能在一旦之中毫不勉强地契合自然实相,把握根本的道理。这些声闻、菩萨之心如同神奇珍宝:自然之光和自然之色相互渗入、回转变化,超过十方的众宝。北方大洲自然生出七宝,横空中自然涌现出万物,光明、精妙、明净齐显并现,诸善众好,无与伦比,皆由极乐世界会众的净心生出。他们的智慧明证理体无有高下,洞达事相没有边际。”

  

   释迦牟尼佛介绍厂极乐世界人众的功德智慧,又为唤醒法会大众说:“你们应各自精进勤修,努力自求真如本心,必得超脱轮回,断除生死,往生到无量清净的阿弥陀佛净土。到那时,顿舍娑婆世界五道轮回,诸多恶道之门自然关闭;这净土法门是最胜之道,虽然易得往生,可秽土修行的人却很少。十方无穷极的众生得益于佛国毫无逆违往生的性质。大家捐除烦恼,其志应如虚空,净无垢染,勤奋修行,进道增德,便可以在净土获得长生不老,和极乐世界人众一样长寿安乐,生命无有极限。既如此,为什么还要贪着世间俗事俗利,没完没了地忧虑,为世间无常所折磨呢

  ”

  

  (三十三)劝喻策进

   “世间的人们都在计较那琐细无益的世利俗务,在此苦痛不堪的五恶世间,辛勤劳作,经营生计,以求自给,于苦中求快乐;世间芸芸众生中,无论大人物或小人物,富人或穷人,少年或老人,男人或女人,种种一切之人,都因为贪欲之念长期累积,处心积虑只求一快,其实贪欲之心不过导致奔波劳碌。没有田地的想要得田地,没有房屋的想要得房屋,没有家眷、亲属、妻室儿女以及没有财物、产业、珍宝、器物的,也都处心积虑,盘算钻营,必欲据有而后心安。没有的人有所忧苦,已有的人也不得安逸。有一些财物反而欲海难填,希望再多得一星半点。有了一件的觉得一件太少,有了两件的又觉得两件还少,欲望和获取,总是相逐相长,没有止境。才达到小有资产,旋即担心遭遇损失;害怕火灾焚烧,害怕水灾流漂,害怕盗贼偷窃,害怕土匪劫夺,害怕冤家仇杀,害怕债主催逼。忧惧之中,清净本心在此消散磨灭。悭吝之心,反倒越来越顽固,烦恼缠缚,在泥坑中越陷越深。

  

   “世间一切人命终之时,不管你有多少眷属,积存了多少财宝,全部要舍离抛弃。你所钟爱的物也罢,人也罢,都不会随你去那另一世间;即或去到另一世间也不能同你在一起。富人和穷人,在此阴间地下也都平等无差,个中忧苦,万端无尽。

  

   “世间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相互尊敬友爱,不要相互憎恨与嫉妒;应当互相帮助救护,有什么财物要互相周济,不要贪图吝惜;应当说话和气,和颜悦色,互尊互敬,不要背逆斗狠;一时生起争讼之心,心里不免嗔恚忿怒,恶意愈演愈烈,最终结成大恨深仇;世间若冤冤相报,更会结成丈冤大孽,两家相争,双方都招祸害;即令有时报应没有立即显现,还以为自己占了上风,但因果相生,从来不爽,恶报只是时间问题。众生应当想透这个道理而立即破除恚恨,弃恶向善。

  

   “人沉溺在情爱贪欲之中,独身而来,孤独而死,生无人相随,死无人陪伴,苦乐之果报,都是自作自受,没有谁能代替,也无人可以除免。善与恶的循环果报千变万化,追从相随,直到来生来世。虽是亲眷家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生善趣,恶降恶道,若积业有差,生处也就不同,到那时便无从会见,何不趁此强健在世之时,努力修行善道,还将等到什么时候

  

  

   “世间之人因为不能够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各以自己的愚痴,妄加分别猜测吉凶祸福,竞相造作恶业,身作愚行,头脑中一片黑暗,不信受经法,…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善生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