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門受已,即便毀壞,各共分之,彌勒菩薩,見此妙臺,須臾無常,知一切法皆亦磨滅,修無常想,出家學道,坐于龍華菩提樹下,樹莖枝葉,高五十裏,即以出家日,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諸天龍神王,不現其身,而雨華香,供養于佛,叁千大千世界皆大震動,佛身出光,照無量國,應可度者皆得見佛。
【白話】
彌勒菩薩觀看世間五欲(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給世人造成禍患太多,衆生因爲五欲貪著,沈淪在生死苦輪中不能自拔,實在太可憐。祂有這種正確觀念後,爲了救拔衆生,解脫衆生苦惱,因此,不喜歡住在家裏(家如枷),貪著天倫之樂,就離開家庭。
這時轉輪聖王蠰佉,和他的大臣、人民,請了一座由七寶打造之千寶臺,奉獻給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接受後,實時將千寶臺施給一些婆羅門百姓,這些婆羅門接受後,爲了公平,就把千寶臺毀壞,來平分這些珠寶。
彌勒菩薩看見千寶臺,須臾間無常變化而毀滅,當時即悟一切法,同樣變化無常,也是剎那生滅,也就想到出家修學無常之道,後來就坐在一棵五十裏高的龍華樹下,金剛座上,證無上正等正覺。
彌勒菩薩證道成佛後,有諸天神、龍王隱身而降下香花,供養彌勒佛。當時叁千大千世界大震動,彌勒佛身上發出毫光普照無量國土,是時彼佛光所普照,在因緣上可度者皆得成佛。
【經文】
爾時人民,各作是念,雖複千萬億歲,受五欲樂,不能得免,叁惡道苦,妻子財産,所不能救,世間無常,命難久保,我等今者,宜于佛法,修行梵行,作是念已,出家學道。時蠰佉王亦共八萬四千大臣,恭敬圍繞,出家學道。複有八萬四千,諸婆羅門,聰明大智,于佛法中亦共出家。複有長者,名須達那,今須達長者是,是人亦與八萬四千人俱共出家,複有梨師達多富蘭那兄弟,亦與八萬四千人出家。複有二大臣,一名栴檀,二名須曼,王所愛重,亦與八萬四千人俱,于佛法中出家,蠰佉王寶女,名舍彌婆帝,今之毗舍佉是也,亦與八萬四千婇女,俱共出家,蠰佉王太子,名曰天色,今提婆娑那是,亦與八萬四千人俱共出家。彌勒佛親族,婆羅門子名須摩提,利根智慧,今郁多羅是,亦與八萬四千人俱,于佛法中出家,如是等無量千萬億衆,見世苦惱,皆于彌勒佛法中出家。
【白話】
國土中既有佛陀在世,當時的衆生各人私底下就這麼想,「今日大家雖然有千萬歲數,享受五欲之樂,將來難免受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的痛苦。妻子和財産也不能救度。歲數壽命再長,世間無常,生命是不能保持永遠。大家從今開始,最好遵照佛法修行,甚至遠離妻子修梵行。」大家商量互相鼓勵後,就跟隨彌勒尊佛出家學道。
時轉輪聖王蠰佉,和他的八萬四千位大臣,恭敬禮拜圍繞彌勒尊佛而出家學道。也有八萬四千位,聰明有智慧的婆羅門,在佛法中共同隨彌勒佛出家學道。有一位長者叫須達那,就是今日在座須達多長者,他也和八萬四千衆一起出家。還有梨師達多和富蘭那兄弟,也帶來八萬四千衆出家。
另有二位受轉輪王所器重大臣,一名叫栴檀,另一名叫須曼,也帶來八萬四千衆出家。
蠰佉王寶女叫舍彌婆帝,就是今之毗舍佉母,也帶來八萬四千位婇女,同時出家。
蠰佉王的太子叫天色,就是今日在座提婆娑那是,也帶來八萬四千位人衆出家。
彌勒佛親族婆羅門子,名叫須摩提,就是今日郁多羅,他慧根深厚,也帶來八萬四千衆,在佛法中皈依出家,如是等,這些無量千萬衆生,看清世間種種苦惱,都跟隨彌勒出家去。
【經文】
爾時彌勒佛,見諸大衆,作是念言:「今諸人等,不以生天樂故,亦複不爲,今世樂故,來至我所,但爲涅槃常樂因緣。是諸人等,皆于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遣來付我,是故今者,皆至我所,我今受之,是諸人等,或以讀誦,分別決定,修多羅毗尼,阿毗昙藏,修諸功德,來至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幡蓋華香,供養于佛,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布施,持齋,修習慈心,行此功德,來至我所。或爲苦惱衆生,令其得樂,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清淨慈,以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施僧,常食齋,講設會,供養飯食,修此功德,來至我所。或以持戒、多聞、修行禅定,無漏智慧,以此功德,來至我所。或有起塔,供養舍利,以此功德,來至我所。善哉釋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百千萬億衆生,令至我所。」
【白話】
爾時彌勒尊佛,看見有緣大衆已經會合,于是以大慈心向大衆說:「今日來會合的諸位!都不是爲了享受天福的,也有修行不爲今世快樂的,才有因緣來到我的地方,你們都是爲了涅槃常樂的因緣,能夠這樣想的諸位,都是在佛法中種植了種種善根因緣。
當初你們和釋迦牟尼佛有相當深緣,所以受祂遣送來付會于我,今日才有因緣來到我所,受我所攝受。
一、你們當初有的讀誦大乘經典,回向來到我所(生在彌勒佛世)。
二、有的決定在修多羅(譯爲契經),遵循如來正法、正教,回向來到我所。
叁、有的持守如來製定戒律(毗尼),回向來到我所。
四、有的修諸智慧(阿毗昙藏),以智慧對觀諸法功德,回向來到我所。
五、有的修布施,衣食供人,持戒、智慧諸功德,回向發願來到我所。
六、有的幢旛、缯蓋、花香供養諸佛功德,回向來到我所。
七、有的布施、持戒,修習大慈悲心種種功德,回向發願來到我所。
八、有的爲了救度苦惱衆生,令他得到安樂自在之功德,回向發願來到我所。
九、有的以持戒、忍辱、修清淨慈悲行之種種功德,回向來到我所。
十、有的齋僧,自己永久持齋。開無遮大會,爲衆生說法,又設齋供養聽衆之種種功德,回向發願來到我所。
十一、有的持戒、多聞,修行禅定,無漏智慧,精修叁學之種種功德,回向發願來到我所。
十二、有的造佛塔,供養叁寶舍利之種種功德,回向發願來到我所。
彌勒佛,將來到佛所之衆生因緣說完後,贊歎說:「善哉!釋迦牟尼佛,這麼能幹,能夠教化百千萬億衆生,結好因緣,來到我的佛所。」
【經文】
彌勒佛如是叁稱贊釋迦牟尼佛,然後說法,而作是言:「汝等衆生,能爲難事,于彼惡世,貪欲、瞋恚、愚癡、迷惑、短命人中,能修持戒,作諸功德,甚爲希有,爾時衆生,不識父母,沙門婆羅門,不知道法,互相惱害,近刀兵劫,深著五欲,嫉妒谄曲,佞濁邪僞,無憐愍心,更相殺害,食肉飲血,汝等能于其中,修行善事,是爲希有。善哉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能于苦惱衆生之中,說誠實語,示我當來,度脫汝等,如是之師,甚爲難遇,深心憐愍,惡世衆生,救拔苦惱,令得安穩。釋迦牟尼佛爲汝等故,以頭布施割截耳鼻手足支體,受諸苦惱,以利汝等。」彌勒佛如是開導安慰無量衆生,令其歡喜,然後說法,福德之人,充滿其中,恭敬信受,渴仰大師,各欲聞法,皆作是念,五欲不淨,衆苦之本,又能除舍,憂戚愁惱,知苦樂法,皆是無常,彌勒佛觀察時,會大衆心淨調柔,爲說四谛,聞者同時得涅槃道。
【白話】
彌勒佛叁次贊歎釋迦牟尼佛,然後向諸衆生說法說:「你們實在難能可貴。生在釋迦佛的時代,是惡濁時代,當初人類多貪欲、瞋恚、愚癡、迷惑,人生又是短命時期,你們能夠在這惡濁世界中,修持戒行以及種種功德,實在是世間希有。」
彌勒佛又說:「當初衆生,爲人子女者多數不認養父母,不孝父母,也不承認沙門婆羅門,看不起修行人,視修行如畏途。甚至有心修行的人,又不知正道正法,衆生互相殘害,好像活在刀劫中。人人又深深貪著五欲,色聲香味觸,不是嫉妒、就是谄曲,邪僞無憐憫心。更是互相殺害,食衆生肉,飲衆生血。你們能夠在這個時代,修行諸善實在太希有。」
「善哉!釋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心能夠在苦惱時代的衆生之中,說明誠實的話,說我會來度化你們,這種師父實在很難遇到,祂的內心是深深憐憫惡世衆生,所以說法救拔苦惱衆生,令衆生得到安穩快樂。」
「釋迦牟尼佛爲了救度你們,在累劫中修盡苦行,曾經布施頭、耳朵、鼻子、手足、身體,祂所受的苦惱是爲了利益你們。」
彌勒佛這樣開導衆生,安慰無量衆生,目的是要衆生歡喜,然後才爲衆生說法。在翅頭末城內,有福德的人非常多,對彌勒大師非常恭敬,又有信心。渴望祂說法的人都這樣想,五欲不淨,五欲是衆苦根本,只要能夠明白苦樂之事都是無常,自能除去憂愁、惱亂。彌勒當時觀察,已體會到大衆心淨調和柔順,才爲衆生說「四聖谛法」。當時聽彌勒說法的人,實時證得涅槃之道。
【經文】
爾時,彌勒佛于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衆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叁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
【白話】
那時彌勒佛,到達縱廣一百由旬的華林園,初會爲大衆說四谛十二因緣法,有九十六億衆生得阿羅漢道。第二會說法,有九十四億衆生得阿羅漢道。第叁次大會說法,有九十二億衆生得阿羅漢道。
【經文】
彌勒佛既轉*輪,度天人已,將諸弟子,入城乞食,無量淨居天衆恭敬,從佛入翅頭末城,當入城時,現種種神力,無量變現,釋提桓因與欲界諸天,梵天王與色界諸天,作百千伎樂,歌詠佛德,雨天諸華,栴檀末香,供養于佛。街巷道陌,豎諸幡蓋,燒衆名香,其煙如雲。世尊入城時,大…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佛說彌勒下生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