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P10

  ..續本文上一頁覺迦葉佛出世時,鹿野苑有一施主,富如多聞天子。施主家的兒媳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她長大後,對迦葉佛生起極大信心。借父母的力量,她修建了一座經堂,供佛及僧。經父母同意,她得以出家,一生中她嚴守淨戒,精進聞思修行。臨終前,她發願:願我今生中,布施、供養、持戒、聞思等功德,能于生生世世中,生于富貴家,相貌莊嚴,並于釋迦世尊教法中出家,證羅漢果。這位發願的比丘尼即嘎希美女,以其往昔的願力成熟,今生于富貴之家,相好莊嚴,對我生起信心,得出家爲尼,證得聖果。(師言:發願非常重要。每天我們都應以誠心念誦《普賢行願品》來發願,願我們能生生世世值佛出世並證得聖果,或發願在彌勒佛出世時,獲證殊勝的解脫果。)

   (8) 生樂母

   ——婚前證果 智慧第一

  一時,佛在舍衛城,(譯者:據說佛在此居住了二十五年,也有說是二十四年。佛當年所居的遺址尚在,在更頓秋培所著的印度佛教史與許多印度的佛教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佛陀的宿舍、僧衆的寮房等遺址都非常明顯,前幾年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曾親自朝拜。舍衛城距鹿野苑之間的距離,若乘坐火車約幾個小時的路程,相當于色達去道孚的距離,因佛在舍衛城居住很久,故許多公案在此發生。)城裏有位薩迦國王,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兩位國王因一些爭議而起兵征戰,雙方均是傷亡慘重。一日,梵施國王又率領軍隊在康丹河邊安營紮寨,氣勢洶洶;薩迦國王也是不甘示弱,統率大軍不可一勢地湧向康丹河,准備迎戰。雙方交兵,死傷衆多,兩國兵力相當,作戰良久,難分勝負。正打得難解難分時,薩迦國王家生了位秀麗的女孩,而梵施國王家也生了位端莊的男孩。雙方都歌舞奏樂慶賀各自孩子的降生。此時兩國都聽到對方的歡悅聲,于是便派人探情,得知:薩迦國王得了個王女,梵施國王得了個王子。梵施國王暗自高興:這是個很好的緣起,雙方對陣時,同時各得一子,將意味著和平的到來,停戰合親。于是,派一來使與薩迦國王和談:“雖然咱們兩國一直是兵戈相交,但現在,我方願意停戰,並希望貴國的小王女能許給我國的小王子和親解結!”薩迦國王聽此很是高興,心想:自己兵戎戰場,操勞國事,夠艱辛的了,如果兩國和好,正合我意。雙方互相道歉,(師言:原在爐霍的羅科瑪和宗麥兩個部落曾天天打仗,後來也是采取和親的辦法,從那時起,部落之間的戰爭就平息了。)還以厚禮互贈。在給薩迦國王女取名時,國王想:自王女誕生起,戰爭便停止了,自己身心安樂,故取名生樂母,並精心地喂養她,生樂母如海中之蓮很快地成長著。她自幼秉性賢善,皈依受戒,好行布施,經常去尼衆經堂聽經,對釋迦佛生起極大信心,並證得無來果(Anagami) ,具種種神通及八大解脫⑴(Attha Vimokkha)等功德。回到宮中,對父母顯示神變並告訴父母:“我已得如是勝法,不願再享受世間的生活,願于佛陀的僧團中出家,請父王母後恩准!”父母都說:“你要出家我們無權開許,因你剛生下來就已許配給梵施國王的王子了,你當去他面前請求。”聽了父母這番話後,王女就說:“好,我自己去跟王子商量。”而她的父母卻暗派信使對梵施國王說:“你們是否應擇吉日將王子的婚事辦了,否則,王女若出家了,我們可是沒辦法了。”梵施國王聽後馬上選定吉日,通知衆人參加王子的婚禮儀式。當天,王子身著最上好的服飾,王女也是身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這時,王子王女各坐在一張凳子上,正准備舉行儀式,突然,王女飛在空中顯示種種神變,如打雷下雨、閃電發光、下冰雹燃火等等。並對王子說:“我已得勝法,不願在欲界⑵(Kama Dhatu)享受,以後您自己隨便,但請您同意我出家!”王子想了想,覺得王女言之有理,就對她說:“請下來,我好說,您自己怎麼作都可以。”王子答應了生樂母後,生樂母就高興地對在座各位傳講了一些佛法。後來,她得到父母的恩准,直奔給孤獨園佛陀座下。她于佛雙足下合掌,恭敬頂禮,祈求:“世尊,如有因緣,請世尊慈悲攝受,我願出家受持淨戒。”佛陀開許了,把她交給衆生主母。衆生主母爲她落發、授戒、傳法,她自己也是勤懇精進,斷盡了叁界煩惱,獲得了羅漢果位,親證殊勝的境界,諸天也贊歎其功德。這時,她已成了尼衆中智慧第一的聖者。那位王子聽說生樂母已得聖果,也在釋迦佛教法中出家,他勇猛精進,後來,斷盡了一切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王子王女皆生于高貴王家?以何因緣,皆于佛生歡喜心,出家證果?”世尊告曰:“這是往昔的願力所致!衆比丘,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鹿野苑有位財富圓滿的施主,與妻子共享安樂,並對迦葉佛具大信心,二人共議:“我倆膝下無子,甚多財産也無意義,不如趁有生之年于迦葉佛前作些功德。”商定後,他倆用自己的財富修一座經堂,供養迦葉佛及僧衆。後來他倆都在迦葉佛前出家,雖然,他們一生中沒得聖果,但臨終時他們共同發願:以今生布施出家之功德,願我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生于貴族王家,值釋迦世尊出世,令佛歡喜,于佛教法中,一起出家,證羅漢果。他倆如此發願,憑其願力成熟故,今生富貴家,得已出家,並證聖果。今王子王女即迦葉佛前的夫婦倆也。”(譯者:這個以願力成熟果報的公案啓發我們:在釋迦佛教法下,如果我們不能證果,但只要好好地發願,將來在彌勒佛出世時,也能獲證果位,故發願很重要!)

  

  

  注:⑴八大解脫:謂依八種定力而舍卻對色與無色之貪欲,也作八背舍、八惟無。

  ⑵欲界: 即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

   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9) 寶光天子

   ——寶珠供塔 報爲天子

   一時,佛在舍衛城。時有一天子名曰寶光,財富圓滿,衆寶纓絡莊嚴周身,光芒四射。一天晚上,寶光天子來到世尊所居聖地——給孤獨園。他對世尊以鮮花供養,頂禮求法。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證得預流果位,之後,便飛回天界去了。當天晚上,許多前後夜精進不眠的比丘們見到世尊處光芒普照,推測可能是帝釋天(Sakra Devanam Indra)、大梵天(Maha Brahma Deva)或四大天王來到世尊前。

   次日,諸比丘請問:“世尊,昨晚是不是帝釋天、大梵天或四大天王等來世尊前?”世尊言:“不是,是寶光天子,他身具寶光遣除黑暗,來到吾所,祈求傳法,吾傳給他相應的法後,他證得聖果,飛回天界了。”複次衆比丘請問:“世尊,寶光天子以何善業,今爲天子,身具寶光,還來世尊前求法得果?”世尊告諸比丘曰:“這是往昔的善業良願成熟之故。衆生所作之業,不會成熟于外境的地、水、火、風上,而是成熟于其蘊(Khanda)界(Dhatu)處。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其果定成熟。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有位施主,其財富如多聞天子。施主對迦葉佛具大信心,把迦葉佛的指甲和頭發放在塔裏常作供養,並在塔上裝飾各種寶珠,寶珠光芒四射,僧衆們也借此光作事,他還修建經堂、供養迦葉佛及僧衆。(譯者:我們學院中有些人在暗處,路口等裝燈照亮行人,可能籍此功德以後也轉爲光明天子。所以供佛、供僧、供塔並以珍寶等裝飾,其功德無量。以後,哪位願意積功德,可以在佛像前或經堂裏供蓮花燈或酥油燈等,其善果不可思議。)施主自己也皈依叁寶,守持淨戒,臨終時殷重發願:以此功德,願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身具寶光,于釋迦世尊教法下證果。這是寶光天子往昔因緣,當時的施主即寶光天子,現在成熟往昔的願力,身爲寶光天子,財富圓滿,于我教法下得證聖果。”(師言:發願很重要,願力不可思議。我的傳承弟子都應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發《普賢行願品》裏的願。這樣往生極樂世界非常殊勝容易。以後度衆生也方便,在此有許多教證,不再贅述。)

  

   (10) 豆蔻花

   ——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巨富施主,娶妻後過著幸福的生活,但美中不足的是一直膝下無子。他們祈禱諸天,後來衆緣會合,一位最後有者入了施主妻子的胎中,妻子高興地告訴了施主。施主特地爲她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內有甘美的飲食,優雅的音樂,讓她能很好地保養胎兒。

   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具有二種智慧、四無畏、七菩提支、八解脫、九等持和十力等無量功德,如來獅吼聲傳遍叁界並以大悲心時時刻刻觀照一切衆生,哪些衆生興盛、哪些衆生衰亡;哪些衆生具損害性、哪些衆生具善根性;哪些衆生墮惡趣、哪些衆生從中得解脫;哪些衆生具七聖財等等。如是觀察衆生的種種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衆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會離開。同時,聖者羅漢亦如是。

   這時,阿那律尊者觀知施主全家被度化的機緣已成熟。便獨自一人,著衣持缽去施主家化緣(Pindapata)。施主見尊者獨自走來,疑惑不解地問:“尊者爲何沒帶侍者?”尊…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