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第一的大阿羅漢都無法救度。業力成熟現前時,上師加持也有點困難,就象生米作成了熟飯再也沒辦法讓飯變成米一樣。前天我們在縣上買屠夫的牦牛放生,有一頭牦牛,首先我們找到賣主他不願意,找屠夫也不肯,晚上講價到十二點多,加七百元還不肯,第二天早上再加了錢勉強可以,剛准備去拉牦牛,又一位屠夫來說:如果這樣……恐怕以後不方便,又不答應了。我們再找到辦婚事的小夥子,把他說通了准備去拉牦牛時,他父親來了,我們對他說市場上有牛肉賣等等說了好半天勉強答應了,他母親又來了,死活不答應,沒辦法,這一頭牦牛最終還是被宰殺,這是衆生的業力現前,已經是想盡一切辦法都解救不了。所謂的“衆生業現前,如來亦無力”)。
世尊複告曰:“諸比丘,他還有另外的一個因緣。那是在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施主,家有雙胞胎,長大後對迦葉佛教法生起了信心,兩位都出家了,後來他們都成了說法上師,得了許多供養。一位心地純善的,就把自己所得的財物供養僧衆,尤其對那些生活水平困難的出家人長作供養。另一位不但不隨喜,還反對說:“你不要把我們的財産全部供養僧衆。”那位純善的法師就勸他:“我們這麼充裕,而許多僧人那麼困難,作爲一個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麼理由不作上供下施?”這位純善的法師講得他沒法回答,還是一直作供養。另一位實在無奈就勸他到別處去說法,因此,僧衆沒人供養,受到很大的違緣,僧衆中又派人請他們兩位回來,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Maccharayati)法師聽到後,生氣地說:“這些僧衆原來是我們對他們作供養,現在,我們到了別處還是糾纏不休讓我們作供養,整天都是沒吃沒喝的,簡直象餓鬼(Peta)一樣。”他當時這樣惡罵(Pisuna Navaca)僧衆(Bhikkhu Sangha),那位善良的法師好言相勸說:“你這樣惡口罵僧衆很不應理,應好好忏悔(Khamapana)。”他自己也覺得不應該如此,生了很大的後悔心。在臨死前他發願:願我對僧衆惡口相罵的惡業不要成熟;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的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並獲證羅漢果位。”當時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法師,就是如今的小駝背比丘,他因惡口罵僧衆的果報,使他五百世中轉生餓鬼,後來,無論轉生爲哪一道的衆生全是餓死的。又因他臨終發願將來在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證羅漢果,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對我生歡喜心,出家後摧毀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世尊如是宣說。(譯者:通過這個公案可能大家會有很大的感受。這位小駝背比丘已得羅漢果位,可是在他業力成熟時,連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的聖者都救不了他。在座的各位,若真正對業力不可思議有甚深的定解;或有一定的認識,則在以後修行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病痛、嫉妒、辱罵、誹謗、加害等違緣時,會立即生起忏悔心,覺得是自己的業報就不會生煩惱,並且會高興地對待,會象《修心八頌》中所講的“虧損失敗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那樣。另一方面,有些人遇到違緣請上師加持、僧衆念經都不能遣除就覺得上師沒有加持力,僧衆也沒有加持力,這樣本來就因業障重才不能遣除違緣,又加上個邪見,真應該好好忏悔前愆,殷重地發個殊勝究竟的大願,否則將會受苦綿綿無絕期的。有時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乞丐以及那些被屠宰的傍生,欲救不能時,總是內心又悲愍又想到業力現前時無法改變,這是因果不昧的真實道理。所以,大家在平常的生活細節乃至廣大衆生的共不共的苦樂中,都應該靜靜地思維觀察其中的道理所在。對因果不昧這個道理能有解行,即是自己得了如意寶(Cinta Mani)。)
(32) 一只大蟲
——盜用僧物 恒時受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外有個不淨糞池,池中有個奇形怪狀的動物:頭是比丘頭,身是大蟲身。(譯者:有人認爲不可能有這樣的怪物。這是孤陋寡聞及不懂業報的緣故。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造什麼奇怪的業就有什麼樣的業報。如曾經四川江油市的一位姑娘,叁年中晝是姑娘夜變毒蛇;去年新加坡的一位九十五歲的老人,頭上長出牛角,其照片在我手中;前幾年有個對婆婆很惡的婦女去拜九華山時,拜著拜著手變成了豬蹄等等。)這個大蟲身上有許多似針似毛的小蟲寄生在它的身上啖食著它,又有難以忍受的臭氣恒時熏著它,使它難受極了,它實在難忍就痛苦地在糞池中大哭大叫。
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具足種種功德,如來悉知一切衆生的根基,時時刻刻觀察著衆生的苦樂。此時,世尊以智慧觀知這個大蟲應該授記了,借此調化舍衛城的衆生因緣也到了。于是佛就作了一個加持使那個糞池的臭味彌漫整個舍衛城,城內所有的人都覺得奇臭無比,追究根底才知道是城外那個大糞池裏散發出來的,便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在糞池邊查其原由。看見了一個奇怪的動物:比丘頭,大蟲身。他們都自忖:它究竟是前世造了什麼業才會這樣?有些覺得稀有,有些覺得討厭,有些覺得可憐等各種感受。
此時,釋迦佛陀知道該去調化衆城民了,就率衆比丘一同向城外走來。遠遠地他們都見了佛陀,紛紛議論。未信佛法者趁機輕毀道:“你們看,本來世尊規定出家人不得看集會,可今天他卻親自率衆比丘來此觀看……。”而信仰佛法者滿懷欣喜道:“大家看,今天佛陀親自光臨,肯定會有一個精彩的授記,或者將有一個殊勝的法緣……。”在衆人的議論中佛陀已經來到了糞池附近,知道有各種根基的人都集中在此,世尊想:爲了讓更多人相信因果,我應該與這個受苦的衆生進行對話,讓它親口說一點覺受給衆人聽。爲此,世尊特意對這個傍生作了加持,再入一個能令它回憶前世,且能說人話的禅定。(師言:現在並不是說瑜伽士、空行母等沒有神通,如果他們說地獄、中陰的衆生跟他們說話了,那至少也能入這個定,諸佛菩薩專門有這樣的禅定,否則與牦牛等世間傍生不能對話而與地獄衆生對話恐怕要有困難。)過了一會兒,那個大蟲就能說話了,佛陀慈祥地問它:“賢首,你是叁藏 (Tipitaka)法師嗎?”它說:“世尊啊,我是叁藏法師。”“你真的是叁藏法師?”“真的,我真的是叁藏法師。”“那身口意所造的惡業會不會成熟?有沒有報應?”“身口意所造的惡業確確實實會成熟,一定有報應。”“那報應是怎樣的感受?是安樂還是痛苦?”“世尊,惡業感召的痛苦不堪忍受。”“你以前曾依止哪位惡知識才致于此?”“不是因爲惡知識而是因爲沒能調伏自心的緣故。”(師言:我們每個人在修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調伏自相續,象這個傍生所感受的痛苦,並不是因爲善知識如何而是自心未能調伏,所以說:是心作佛,是心墮地獄,調伏自心甚爲重要!)衆人們聽了這翻對話都疑惑不解:“這叁藏法師是何人?到底造了什麼樣的惡業?都暗自懷疑低聲耳語,想請問世尊又懼世尊之威嚴望而卻步。就找到阿難問:“剛才說的叁藏法師究竟是誰啊?到底造了什麼惡業?”阿難說:“我也不知道,你們去請問世尊吧。”衆人都說我們懼于世尊的威嚴,還是勞駕您代爲請問吧。阿難便去世尊前恭敬合掌請問:“世尊,這個衆生能憶前世又說人話,它到底是誰呀?”世尊說:“它是往昔造惡業的叁藏法師轉成了今天這樣的傍生。”阿難緊接著問:“世尊,它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以至于轉生成這樣一個傍生?”世尊複告曰:“在久遠劫前,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普勝如來出世。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大施主對佛法生起極大信心,後來舍俗出家。出家後精進修學精通了叁藏,人們都稱他爲叁藏法師。人人對他恭敬供養,他財物圓滿,本人也很發心,將許多財物供養僧衆,僧衆因此生活得比較圓滿。有一年,在洛日的地方准備結夏安居⑴(Vassa)叁個月,會集了有學⑵、無學⑶的僧人共七萬七千位。安居時需要有一位具福報又能幹的安居執事員,負責安居僧衆的生活、紀律等裏裏外外的一切事務。他們都覺得叁藏法師財富比較圓滿,與許多施主有很好的聯系,多方面因緣比較成熟,是這次安居中最理想的執事員。(有關戒律中規定:在安居中請執必須經本人同意方可,否則不得實行。)他們就到叁藏法師前征求他本人的意見,問他:“我們七萬七千僧人准備集在洛日山安居,想請您擔任我們的安居執事員,僧衆依靠您能順利地結夏,您同意嗎?”他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並說:“我將盡力而爲,可以擔任你們的執事員。”這樣他們七萬七千位僧人在洛日山開始安居了。叁藏法師每天把他們的生活紀律各方面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時隔不久,他自己覺得:七萬七千僧人全靠我,我卻安閑居住不太應理,應該外出跟一些施主化緣,把僧衆各方面安排得更好一些。一天早上,他就著衣持缽下山化緣去了。他到城邊之時,正巧遇到從大海裏取寶回來的五百名商主在卸貨。他們看見洛日山上集聚了衆多僧人,生起了很大信心,一邊卸貨一邊向洛日山看。當他們見叁藏法師托缽向他們走來時忙問:“法師去哪裏?”叁藏法師就把事情告訴他們:“今洛日山上集七萬七千僧人結夏安居叁個月,我是他們的執事員,所以下山來找一些施主,對他們作供養。”這五百位商主都很發心說:“既然如此,我們剛從大海裏取寶回來,供養七萬七千人的生活沒問題,叁個月的生活我們全部負責,不要到別處化緣去了。”法師也很高興,商主們給了他很多金銀財寶並囑咐說:“若是不夠,盡管來取,不但整個安居生活我們全負責,而且等安居圓滿…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