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時,我們將供養每位僧人一套僧服。”叁藏法師興奮地拿著這些財寶往回走。可在路上他生起了一個貪念,把這些財寶全藏起來據爲己有。(師言:這個人平時是布施供養,但因一念之差,沒能很好地對治,還是很危險。若發心的人平時不觀察自心,因一個惡念便造極大惡業,摧毀了今生和來世的善根。所以,對僧衆的財産一定要謹小慎微,必須專款專用,供佛的錢只是供佛,供僧的只供僧,供燈的只供燈等等,不得挪用,更何況盜用?在別人知不知、見不見時都應注意因果如理取舍,切
莫因今生之小惡而苦了後世受惡報!)因此,僧衆一天比一天困難,經常吃不飽,大家意見也很大,很多人找到叁藏法師請他想辦法,他不象原來答應的那
樣而是推辭道:“我只有這個能力,不然你們自己找施主化緣吧。”僧人們確實無法忍受就派幾個僧人下山化緣去。剛下山也是遇上那五百位商人,就上前問
他們:“你們能不能給我們七萬七千僧衆供養,現在我們的生活很困難。”商主們說:“我們早就把財物交給叁藏法師了,還告訴他不夠盡管來取。”這幾位出家人說:“這些我們不知道,現在僧衆的生活非常困難。”聽了這話,商主們都有點不高興,就專程來找叁藏法師質問:“那天已經答應所有安居僧叁個月的生活全由我們負責,爲什麼不把我們供養的金銀財寶拿出來供養僧衆?”他見事已暴露,就掩飾說:“本來想給他們供養,但他們不讓我作執事員了,也就沒辦法了。”那幾位僧人聽他簡直是胡說八道,就據理力爭反問他:“誰不讓你作執事員?當初發心答應盡力而爲也是你,現在把施主的供養不拿出來供僧也
注:⑴ 結夏安居:印度每年夏季長達叁月之久,此叁個月間出家比丘禁止外出遊方而聚居一處修行。
此爲避免雨季期間外出,踏殺地面之蟲類及草木之新芽而引世譏。
⑵ 有學: 指十八有學之聖人。即隨言行、隨法行、信解、見至、身證、家家、一間、預流
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中般、生般、有行般、無行般、
上流般。
⑶ 無學: 指九種無學之人又作九種阿羅漢。自己之所作成辦,無複修學之位,也稱爲無學位。
是你,害得大家無法生活下去,我們只好自己外出化緣。”這些話更加暴露他的惡行,他頓時惱羞成怒生大嗔心破口大罵:“你們這樣當衆羞辱誹謗我,願你們以後變成享用不淨糞的傍生,一直住在糞池裏生活。”衆人見他如此惡口罵人已造了極大惡業,就不再說下去,擔心他會造更大的口業。後來,他自己也有點醒悟,覺得自己不應理,就到僧衆前發露忏悔,僧衆對他說:“我們可以原諒你,但在因果面前可能得不到原諒。”衆比丘,當時普勝如來教下的叁藏法師就是現在正在糞池中受苦的大蟲,(師言:叁藏法師所造的惡業極其嚴重,將七萬七千僧人結夏安居的供養全貪汙了,還惡口罵人,以至于恒時中自受果報。我們平時若是貪汙了僧衆的錢或是粗心大意沒認真對待叁寶的財産,這個後果非常可怕!)(譯者:以前四川新都寶光寺的一位當家師無意中將一個供養僧衆的寶瓶放在地板下沒安排妥,後來變成一只牛來到他原來住房裏,一直用牛角頂破地板,見到寶瓶還很樂意地舔著,有些老和尚知道原來的當家師有個供僧的寶瓶沒安排好,覺得可能與此有關,就與它對話:“你是不是原來的當家師?”牛點點頭。“是不是曾把寶瓶丟在地板下了?”牛又點點頭。老和尚告訴它會把這事妥善安排,叫它常來聽法。後來,它一直去經堂聽法,死時,是在野外作獅子臥去世的。這個公案以前在臺州佛教、四川宗教等有關報刊上報導過。這是無意錯對僧衆財産的果報,若是故意這麼作,那果報真是不可思議!)(師言:你們發心爲常住作事的人一定要仔細取舍,人生是短暫的,雖僅一念之差,其果報卻是恒常的。現在我們當中的活佛堪布不要認爲精通叁藏作事情很方便,若不仔細取舍因果,我很擔心象叁藏法師一樣將來受報應。)自普勝如來至我的教法這麼長時間,它生生世世都是變成大蟲受果報。”
衆比丘又請問世尊:“世尊,這個衆生到何時才得解脫?”世尊複告曰:“在賢劫五百位佛出世後,(譯者:應該想想他受苦如是的漫長,從普勝如來到釋迦世尊之間很多佛出世也未解脫。本來他聽到佛金剛語並與佛進行對話可得解脫,但因其業報未盡還不能解脫,現在它正在受苦,以後彌勒佛等出世也不能解脫真是……。)它才得解脫。五百位佛出世後,有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作明如來出世,它才得一人身出家,出家後,因前世業力現前又造一個無間罪,墮地獄幾十萬年受苦,受盡後得一人身,在作明如來的教法下出家,摧毀叁界煩惱,獲得阿羅漢果位。大家對他恭敬供養,最終取得無余涅槃 (Parinibbana)⑷”。
當時,舍衛城所有的城民,聽世尊詳細地講述了這個因果報應的經過後,都對叁界輪回生起了厭離心,深深感覺到因果不虛的道理。世尊觀知他們已堪爲法器,就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其中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釋天;有些得聲聞、緣覺、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數人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佛門。之後,佛陀率領僧衆返回了經堂。
(33) 甘藏嘎比丘尼
——百世佛母 解經第一
一時,佛在沃達那城郊的寂靜森林中。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缽往城中化緣。遠處一位衣衫褴褛的村婦頭頂一罐水走著,當她看見佛陀金光閃閃叁十二相八十隨好的莊嚴時,欣喜萬分,立即放下水罐,不顧一切地沖向世尊,一邊喊著:“兒子,兒子,我的兒子!”一邊想抱住世尊。很多隨從比丘上前阻擋,(戒律中有男女授受不親之條規,更何況抱住。)世尊告諸比丘:“不要擋她,否則,她會立刻吐血致死的。”諸比丘就隨她去抱。她抱著世尊的脖子仍舊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等她平靜下來後,世尊觀察她的根基,爲她宣說了相應的法要,她用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這時,已得聖果的村婦跪在佛前恭敬合掌祈求:“世尊,我願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尼淨戒。”世尊答應了,把她交給衆生主母爲她剃度授戒,還傳了相應的法,她自己也精勤修持,摧毀了叁界輪回的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贊歎她的功德。時佛陀授記甘藏嘎比丘尼:于我教法下聲聞比丘尼中,其解經爲第一。(譯者:在《釋迦牟尼佛傳記》中,諸比丘中目犍連神通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須菩提(Subhdi)解空第一等等;比丘尼中也有甘藏嘎解經第一、梳發女精進第一等;優婆塞(Upasaka)優婆夷(Upsika) 中也是如此。)
諸比丘請問:“世尊在化緣時有成千上萬的婦女見到佛陀,沒有一個象這位村婦那樣抱住世尊的,這是什麼因緣?請爲演說,願樂欲聞。”
世尊告曰:“這是往昔的緣份,從此世以前的五百世,她一直作我的母親,
今天這樣,是她前世習氣的現前。”諸比丘又問:“世尊,她曾五百世作您的母親,今生爲何不再作您的母親?”世尊告曰:“她今生不作我的母親有兩個因緣:一是我今生的母親大幻化母她有這個願,在我成佛時她作我的母親;二是
往昔她作我的母親時,她的一些作法不如法讓我生起了厭煩心。”“世尊爲何生厭煩心?”世尊告曰:“大菩薩(Maha Bodhisatva)喜歡布施,具足出離心,她作我母親五百世中經常對我作布施、生出離心造違緣,所以對她生厭心。”“世尊,她造了什麼業,使她轉生成窮人?到晚年才出家呢?”世尊複告曰:“這是因爲她作我母親時,經常對我布施和生出離心作違緣的業報,使她今生貧窮,晚年才得出家。”“請問世尊,她又以何因緣在佛的教法下摧毀叁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並且解說佛經第一呢?”
世尊告曰:“此乃她往昔的願力。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
注:⑷ 無余涅槃: 謂出離生死苦所顯現之真理。即煩惱斷盡,所余五陰之身亦滅,失去一切有爲
法之所依,自然歸于滅盡,衆苦永寂。
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尼,她的堪姆在迦葉佛教法下解經第一。這位比丘尼終身行持淨戒,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一生守持淨戒,雖無什麼境界,願我將來于釋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歡喜,並能象我的堪姆一樣,解說佛稱第一,證得阿羅漢的果位。因她臨終的願力今已成熟故,于我教法下出家,對我生歡喜心,獲證羅漢果,並爲尼衆中解說佛經第一的比丘尼。”(譯者:這個公案主要講述了前後世的因緣關系:她前世作佛陀的母親,今世認識前世的兒子。藏地以前也有類似事情發生過:是在巴塘的一個大寺院裏,一位大格西文革後去世了,轉生在拉薩的漢人家裏,誰也不知道。後來他姐姐去朝拜拉薩覺沃神山時,路過一幼兒園,正巧是中午放學老師帶著幼兒園的孩子們回家。其中有一個六、七歲的男孩見了她拉著不放,並用深情的眼光看著她哭喊:“姐姐,姐姐……。”她猜疑:是不是已去世的格西弟弟的轉世?四處尋問別人。當時寺院的兩位喇嘛來拉薩買大藏經(Tipitaka),她跟他倆說了當時的情況,他們叁人一塊兒去幼兒園裏看大格西,大格西馬上認…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