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 Sambuddha)迦葉佛(Kassapa Buddha) 出世時,印度鹿野苑有兩位大施主,對佛生起信心舍俗出家,出家後二位很快精通了叁藏,各自攝受了五百眷屬,得了很多供養。臨終時發願:願將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我令佛歡喜,並在其教法下出家,摧毀叁界輪回的煩惱(Kilesa),獲證阿羅漢果
位。他們的眷屬們問他們發了什麼願(Aditthana),他倆也如實地告訴了眷屬,他倆的一千位眷屬也發願:既然我們的上師如此發願,我等亦如是,願將來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諸位比丘,當時的兩位比丘就是現在的革涅雅仙人和熱俄仙人,當時的一千位比丘是現在的一千位眷屬,當時他倆及眷屬發了這樣的願,所以在今生中他們全部出家,獲證羅漢果
位。(師言:在座的各位,可能我們曾一起于迦葉佛前或其他佛前共同發過願,才有今天我們共同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現在我們再共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能在一起共同谛聽佛法受持佛法,共享法樂,肯定前世我們有共同的願力。)(譯者:我本人認爲大家共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重要,如今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及其眷屬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若有一個人不這樣發願以後墮落也很難說。我們現在能一起共在一位上師的座下聞法、共繞一個壇城、共飲一溪水、共住喇榮溝、共同上課、共同下課、共同聆
聽妙法等等、等等,皆是往昔的願力所致,我本人也很珍惜現在的法緣,如此
注:⑺ 叁衣: 指印度僧團允許個人擁有之叁種衣服。1)僧伽梨2)悒多羅僧3)安陀會。
⑻ 加行道: 乃加功力進修之道,爲四道之一,又作方便道。即爲斷除煩惱而預備加功用行的
修行之道,能引後無間而趨向涅槃之道。
公案中以前是五百眷屬現在又是,他們也是生生世世在一起的。我們也是這樣,今生幾千人在這裏共同聽聞妙法,來世願在極樂世界共享法樂。)
(35) 娶媳婦
——調化丈夫 亦證聖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兩位大施主,關系非常密切。他們都覺得:現在兩家關系很好,一直很和睦,從沒有過一點是非,這樣將來應該再進一步加強友好。一個施主說:“我們兩家關系很好,以後應該保持下去。”另一位說:“那我們作親家吧!”一個說:“作親家固然好,但目前我們都沒有子女,怎麼作呢?”另一位告訴他:“作親家有兩種:一種是過去已成親家,一種是未來作親家。假如將來我家生了女孩,你家生了男孩,就將我的女兒許配給你的兒子;若我家生了男孩,你家生了女孩,就將你的女兒給我作兒媳。”兩位施主互相商量著,雙方都非常高興,並一言爲定。
不久,一位施主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端莊的男孩,家人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喂養著他。沒過幾天,另一位施主的妻子懷孕九月後,生下一個秀麗的女孩,父母爲她舉行了盛大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喂養著她,她如海蓮般地迅速成長。長大後,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很想出家,懇求父母同意,但父母不開許。她對父母說:“您們何必阻攔我出家?我早已對世法無絲毫的貪戀,過世俗人的生活太沒意義了。”父母對她解釋說:“我們不允許你出家,是在你還未生下來時,就已把你許配給一位施主家的兒子了,否則,我們就失言了。”父母一邊推托,一邊悄悄派人去男方家告知:我家女兒想出家,您們還不趕快擇個良辰吉日把這樁婚事辦了。男方聽了很高興,馬上給兒子穿上華貴的服裝去娘家迎接新娘,二位施主共同爲孩子們按當地的習俗舉辦了婚禮。婚後沒幾天,新娘就離家出走了,跑到尼衆經堂裏,立即剃度受了比丘尼戒。(譯者:藏地婚禮的習俗各有不同,有的給鼻子點上酸奶,多數是請僧人念祝福經;印度婆羅門教多是集衆人在中間燒上火堆,讓新郎新娘手拉手圍火轉七圈,意味著火中的婆羅門神、諸多護法神給他們作證人,並期望能保佑他們一生平安等。)(師言: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必須經過父母同意,但這種特殊情況是開許的。)堪姆爲她傳了法,她自己也精進,很快摧毀了叁界煩惱,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具足種種神通與神變,很諸天人都贊歎她的功德(Punna)。她丈夫知道後以爲她還沒出家受戒,馬上帶一些人去尼衆經堂准備把她抓回來。可是,到經堂一看,她已經出家正身著袈裟參禅打坐,他上去強拉她的手,想把她帶回去,但她馬上躍入虛空中,顯現打雷、閃電、降冰雹、放光等種種神變。這時,來抓她回去的丈夫及隨從見她已得這樣的成就,立即轉變得很高興,恭恭敬敬地祈求道:“賢女,請下來吧,您應該慈悲我們這些沈溺在輪回中的可憐衆生。”這時,比丘尼才下來,她丈夫對她恭敬頂禮祈求傳法,她爲他傳了相應的法後,他也摧毀了薩迦耶見,證得預流果。得果後,他想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回去征得了父母同意後出家,精勤修持,摧毀了叁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且具種種神通和神變,諸天齊贊他的功德。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那位比丘尼,先成家後出家,並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爲說。”
世尊告衆比丘:“這是她前世的願力。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施主家的女兒先與丈夫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對佛法生信心出了家。但她的丈夫追著不放,她就對丈夫傳法,丈夫也被度化出家了。她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守持淨戒,雖然今生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能出家摧毀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她丈夫問她發了什麼願,她如實相告,她丈夫也發願:我將來依您,我們先成家後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摧毀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衆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那位先成家後出家發願的比丘尼,就是現在先成家後出家證羅漢果的比丘尼;當時那位被她度化出家的比丘,就是現在這位先成家後出家證羅漢果的比丘尊者。當時,他們是發願先成家再出家證果,現在,以其願力成熟故,今在我釋迦佛的教法下,先成家又共同出家,共證羅漢果位。”世尊如是說。諸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36) 法施女
——成熟音訊 出家之願
一時,佛在舍衛城,薩迦國王的手下有兩位大臣:持獸大臣和財施大臣,他們兩位親密無間情同手足。年值青春各置妻室都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一次,兩位大臣聚在一起互相暢談,都覺得:兩家一直和睦相處關系密切,在有生之年應該更加密切彼此的友好關系。持獸大臣說:“怎樣才能加深我們的友情呢?”財施大臣說:“那我們作親家吧!”“現在我們都沒有孩子,怎麼作親家呢?”“那不要緊,作親家有兩種:一種是過去已成親家,另一種是將來作親家。此後如果你家生了男孩我家生了女孩,就把我的女兒嫁給你兒子,如果你家生了女孩我家生了男孩,就把你家的女兒嫁給我兒子,這樣我們不就可以作親家了嗎?”他們就這麼商定了。
不久,持獸大臣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男孩取名薩嘎,後來一連生下七個孩子,爲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財施大臣的妻子九月懷胎後生下一個端莊秀麗的女孩,這個小女孩生下來後便大哭不止,怎樣哄她逗她都不行。有一次衆生主母(Maha Pradjapadi)親臨財施大臣家傳法,唯有傳法時這個小女孩才停止哭叫,衆生主母被請來幾次,每次傳法她都不哭,當衆生主母一離開,馬上又“哇,哇……”地哭叫。財施大臣見屢次都是如此,心想:我的女兒願意聽法,很有善根。家人爲她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在取名時因她樂意聞法,父名又是財施故取名爲法施女(可能與供施女是同一人,是從《藏漢大詞典》與律中推知的。)財施大臣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護養著法施女,法施女如海蓮般快快地長大了,她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經常通過父母迎請僧衆應供,也常去佛前谛聽妙法。
不久,她受了皈依戒和其他戒,又精進修持獲證了無來果位,並具足種種神通和神變,她很想出家,去父母前懇求:“女兒對佛陀的教法極具信心,能否允許女兒隨佛出家?”父母很爲難,就解釋說:“你還未出生時就已許配給了持獸大臣的兒子薩嘎,現在若再答應你出家,讓我們跟持獸大臣怎麼交代?”法施女據理說服父母:“女兒對世法(Loka Dhamma)無貪欲,成家又有什麼意義?”父母也是左右爲難,想了想對她說:“我們真的不敢開許,如果真想出家,我們可以把世尊和僧衆迎請來,也告訴薩嘎同時來,到時候你臨場抉擇吧,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譯者:上師仁波切再次強調:我恭敬地祈禱上師叁寶空行護法加持,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喇榮出家不要遭到違緣,其他人如父母妻子兒女都不要給他們造違緣,他們畢竟是自己願意出家,造違緣也沒有太大意義。應該隨喜他們,他們也默默地回向你們,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和功德。)
當晚他們家作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准備次日恭迎佛陀和僧衆來應供。次日中午世尊及僧衆著衣持缽來到財施大臣家,財施大臣親手供給他們甘美的飲食,世尊及眷屬受供畢,爲他們傳了相應的法。同時,她父母派人到持獸大臣家說:“我的女兒要出家,你們自己勸她……”薩嘎聽說法施女要出家,馬上帶領許多隨從來到財施大臣…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