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Catu Parisa)也供養我的遺體。因此願力成熟,故今日我與四衆弟子(Catu Parisa)去供養那具擡不動的遺體。”世尊如是說。(譯者:這個公案主要講殺生的報應。這是從人壽四萬歲一直到人壽八十歲之間,一個漫長的因果報應的過程。正如世尊言:“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大家要牢記在心間。)
(4) 駝背人
——無意害兄 受駝背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施主,財富圓滿,猶如多聞天子。(譯者:當時印度很富裕,每位大施主都富如多聞天子,但現在很貧窮。這是不同時期衆生所感的依報不同。)其有一子娶妻後,共度幸福美滿的生活。其兒媳懷胎九月,生下一個莊嚴的男孩。全家爲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並給他取了一個適合種姓的名字,以各種飲食精心喂養。這孩子長大後,學習各種文學、天文、地理,觀察象、馬、珍寶等世間學術,無不精通。
一天,孩子突然生病了,背上長出個大疱,腰也佝偻彎曲,成了個駝背人。家人多方求醫,花了許多錢治病也無濟于事。最後,他們決定請當時著名的大德們來爲孩子醫治駝背的病。印度當時的外道六大本師如弗蘭利、迦葉子、弗利子等是非常的出名。(師言:釋迦世尊居兜率(Tusita)天時,外道很興盛,故世尊發願降臨南瞻部洲救度被迷惑的衆生。)于是,施主供養外道六大本師財物、飲食等並作禮祈求:“你們是當今出名的大德,于過去、現在、未來世間的一切無不通達。現在,我的孩子重病在身,求你們醫好他。”當時,六本師們用一些藥物、咒語等用心地醫治,仍不見效。施主一友是佛教徒,提醒他說:“您不要皈依那些外道本師,應該皈依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世尊是能仁遍知(Sabba-Vidu),無所不能的!”施主聽後,歡喜無比,便前往拜谒世尊,世尊爲他傳授了一些法要。爾後,施主又祈求世尊率眷屬于次日到家中應供,世尊默許了。施主非常高興,回到家中作了很好地准備。第二天,他又親自去迎請世尊及衆弟子。世尊披上袈裟,手持缽盂,率衆弟子前往施主家。駝背孩子看見遠處走來的世尊,尤其見到佛的叁十二相好⑴(Devatimsa Maha Purisa Lakkhanani),心中數數歡喜,安樂無比,勝過了十二年的禅悅(Samapatti)。竟然激動得在床上跳了起來。這麼一跳,他的背立即直了,恢複如常人一樣。便對世尊生起了無比的信心,馬上到世尊前恭敬、頂禮、供養贊歎。見此,施主是喜于心而樂于形,雖然,他沒明說請佛陀來給孩子治病,但如今未經治療而痊愈了。他們對世尊恭敬頂禮,敷起高座,請世尊及僧衆分別入座,以最上品的飲食作供養。圓滿後複請世尊傳法。傳相應的法畢,他們都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種薩迦耶見,得到了預流果位。(師言:世尊在世時人人修法都能立即證果,善惡也是現世受報,而現在呢?我們修法不能很快得果,業報也不會很快成熟。很多人有這樣的邪見。我們應了知:釋迦世尊住世時即是果期,修法者馬上證果,尤其是證小乘果位非常快;現在是教期末後,修法是不會馬上證果,但業力的本性是不變的,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將來一定會證果的。)當時,痊愈了的駝背人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斷除我的痛苦,使我獲得了安樂,爲報佛恩,我應該生生世世出家。他經父母同意後,到世尊前合掌頂禮、隨佛出家受近圓戒⑵(Upasamapada)。(師言:佛陀傳戒不同于現在,當時是通過語句傳戒,不需很長時間。)出家後,佛陀給他傳法。他精勤修持,不久,斷盡了叁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具足無量功德,諸天齊贊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此人以何善業得生富貴之家?以何惡業彎腰駝背?以何因緣得佛親自加持而恢複如常?爲何于您教法下斷盡煩惱證得羅漢果位,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曰:“諸比丘,早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Lokavidu)、如來(Tathagata)、正等覺(Samma Sambuddha)、迦葉佛(Kassapa—Buddha)出世,鹿野苑有一施主,他的兒媳生了雙胞胎,家人興慶,作了賀生,給雙胞胎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並用豐美的食品喂養他們。長大後他倆對迦葉佛深有信心,經父母同意後得以出家受戒。他倆認爲迦葉佛教法中聞思修是得道的根
本。故請問迦葉佛:“世尊,我們應該先聞思還是先修行呢?”世尊告訴他們:“先聞思然後再修行。”(師言:在迦葉佛出世時也是聞思修很重要。以前,世
注:⑴叁十二種相好: 系轉輪聖王及佛之應化身所具足之叁十二種殊勝容貌與微妙形相。依大智度
論卷四所載即,1)足下安平立相2)足下二輪相3)長指相4)足跟廣平相5)手足
指缦網相6)手足柔軟相7)足趺高滿相8)如鹿王相9)正立手摩膝相10)陰藏
相11)身廣長等相12)毛上向相13)一一孔一毛生相14)金色相15)大光相16)細
薄皮相17)七處隆滿相18)兩腋下隆滿相19)上身如獅子相20)身廣洪直相21)肩
圓好相22)四十齒相23)齒齊相24)牙白相25)獅子頰相26)味中得上味相27)大
舌相 28)梵音相29)目绀青相30)牛眼睫相31)頂髻相32)白毫相
⑵近圓戒: 略稱具足戒,指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之戒律。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百五
十戒,比丘尼有叁百四十八戒。
親菩薩也說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最著重于聞思修,若無聞思修僅形式而已。)(譯者:前年一位活佛在某學院住了兩年後回本寺院,抵達寺院後便立即召集了所有僧衆說:“咱們寺院內沒有聞思修,只不過是個形式而已。”可那位修建寺院的老喇嘛聽後怒氣沖天,負氣欲走,活佛急忙好言相勸:“修寺院是聞思修的助緣,別無它意。”又經多方勸解才平息下來。從此,活佛在寺院中再也不敢對僧衆提聞思修了。由此可見,現在的人不懂聞思修的重要性,往往僅耽求形式上的造作,卻忽略了聞思修行。)這樣,他倆白天聞思,但每到夜晚休息時,那個頑皮的哥哥就去耍弄他那溫和穩重的弟弟,經常壓在他身上。日久弟弟很生氣,開始起煩惱。一天,他拿了個大磚石裹在他自己的衣服裏,這時哥哥又故計重施耍弄他,結果哥哥的腰擱在磚石上,把腰椎折斷了,從此再也直不起來,成了個駝背子。弟弟心裏很難過:哥哥雖然不應該對我無理,可我卻使他殘廢了。帶著後悔的心,他請了許多醫生給哥哥治療,渴望哥哥能早日康複。不久,哥哥終于恢複如前。因爲生病,哥哥對輪回生起了無比的厭離之心,更加精進修持,終于證得了羅漢果位。(師言:生病的好處是能對上師叁寶生信心,對輪回生出離心;不病的好處是能積累資糧。無著菩薩也如此說。)(譯者:這裏弟弟無意間傷害了哥哥,當時的哥哥是位凡夫,可見,即使對凡夫作一點損害,其果報也很大。)弟弟非常高興,便經常恭敬承事羅漢哥哥。弟弟在臨終時發願:我一生中出家持戒,願以此功德,能生生世世轉生富貴家,並能在釋迦佛出世時出家,證得羅漢果,願我害哥哥的惡業不要成熟,若因果無欺定要成熟,則願釋迦佛親來消除我的痛苦。當時,他害哥哥的業果成熟,而感今生的駝背,因發善願成熟故,我今天親自來消除他的痛苦,使他能立即恢複正常,(譯者:如此的發願是一個很好的忏悔方法。我們也該如此發願,願我們往昔所造諸惡業,最好不要成熟,但若果報成熟也願在彌勒佛出世時,蒙佛陀慈悲能親自遣除我的一切痛苦,或者願其他任何一尊佛,甚至祈願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成等正覺時,由上師老人家慈悲來遣除我的痛苦。)今生于富貴之家,並在我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
(5) 春乾摩比丘尼
——兩世駝背 等流果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大比丘尼⑴(Bhikkhuni),名曰春乾摩,她有衆多眷屬和尼衆經堂。所居附近有許多戒學較高的比丘尼,她們具足種種神變,經常以各自的神通力到北俱盧洲⑵(Vttara-Kuru)、西牛賀洲⑶(Apara-Godaniya)、東勝神洲⑷(Purva-Videha)、叁十叁天(Tavatinsa)⑸(Trayastrimsat-Deve)及人間富貴的地方去,帶回各種珍寶與美食。見此,春乾摩比丘尼十分羨慕。心想:我若能象她們那樣該多好呀!她一直琢摩:要學習神通,可是到哪裏學呢?又跟誰學呢?去跟那些比丘尼學吧,她們的嫉妒心強,怕不一定會教我,(師言:釋迦佛時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共的煩惱,尤其是嫉妒心,無論出家或在家都一樣,故女衆應該認識自己的煩惱,並對症下藥。)若跟比丘學吧,男女衆說話都遮止,更不要說想學竅訣了。(譯者:男女僧衆不許說話,在《百業經》中也有如此教證,並非有人擅自所定。)她天天苦思冥想,終于,她想到了寺院外的六群比丘(Cha-B…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