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giyabhikkhu)。春乾摩這時暗自高興,覺得:這些惡行比丘即不受寺管轄,又不受戒律束縛,誰也管不了,我可以去跟他們學神通。于是,她就借口供齋與他們聯系。她親手作許多美味飲食好好地供養了六群比丘。然後,她說:“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們傳授我一個神變。”六群比丘對她說:“教,倒是可以。可你要知道,竅訣可不是隨便教人的。按規矩:教竅訣,對方要麼有大的供養、要麼以學術交換、要麼一生中不傳任何人。不過,你嗎?如果叁個月內天天以飲食供養我們,再供養每人六種資具,我們可以發心教你一個神通。”聽此言後,春乾摩比丘尼信以爲真,便欣然答應了。叁個月當中她按要求供養了六群比丘。叁個月過後,她對六群比丘祈求:“我的供養圓滿了,該教我神通了吧!”他們很爽快地說:“可以。不過,學神通首先要鍛煉好身體,身體越強壯,神通越容易修出來。”她趕忙問:“那,我該怎樣鍛煉呢?”他們漫不經心地說:“第一天,先站在一個凳子上跳下來,依此類推,到第七天從第七個凳子向下跳。這樣,身體鍛煉得很好了,接下來,第一天從一層樓上跳下來,第二天從二層樓跳下來,直轄到第七層樓上跳下來,一直堅持下去。這樣,身體越來越好,神變也越來越大,以後,在空中飛來飛去肯定沒多大問題。”然後,春乾摩比丘尼真的去按這個所謂的“教言”去作了,一天、兩天、叁天……結果到了第七天,她從第七個凳子上摔了下來,把腰椎骨給摔斷了,成了駝背。她痛苦地對六群比丘說:“你們給我教的是什麼神變?怎麼把我的身體“鍛煉”成這個樣子!”但,六群比丘神態自若,蠻不講理地回答說:“這,我們就不管了,該教你的都教了。”聽到這番話春乾摩比丘尼生起大嗔恨心。無論在經堂裏還是在道路旁,逢人便說六群比丘是如何如何地作騙,使她成了駝背。(譯者:現在有些居士也是先供養,然後說被騙了。所以,首先觀察供養之境,極其重要。)衆比丘聽說此事後,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六群比丘作騙于春乾摩比丘尼,現在六群比丘騙了她,往昔也曾騙過她。那是很久以前,印度鹿野
苑有位梵施國王,准備興建王宮,請了許多木匠。這些木匠每天在那些彎曲粗
注:⑴ 比丘尼: 意譯乞士女。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性。
⑵ 北俱盧洲: 意譯勝處、勝生、高上,以其地勝于其他叁洲而得名。地形方正。
⑶ 西牛賀洲: 以牛行貿易而得名。地形如滿月。
⑷ 東勝神洲: 以其身形殊勝故稱勝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
⑸ 叁十叁天(Tavatinsa): 六欲天之一。又作忉利天。於佛教之宇宙觀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
天之須彌山頂上,四面各八萬由旬。
⑹ 同行等流果: 一切由善因所生之善果,或從惡因所生之惡果,均與因同一性質,故稱同行
等流果。
硬的木料上,畫線鑿鋸將木料作得端直平滑,手藝非凡。一位看國庫的駝背婦女見此情景,心想:這些木匠技藝如此高超,能否把我的身體也作直了?那些木料彎曲不直又粗又硬;而我的身體是比較柔軟光滑的,應該更容易作直吧。幾經思考後,她就去對木匠說:“您們的手藝很不錯,能不能把我的身體作得象木料那樣端直?”這些木匠說:“按道理是可以。但有個條件,如果叁個月內每天供養我們食物,我們就願意。”聽畢此言,這個駝背婦女欣然應允。叁個月過後,她對木匠們說:“已經供養你們叁個月了,現在可以把我的身體作直了吧?”這些木匠一本正經地說:“是,現在可以了。不過,我們作木料是先在上面畫線,再用斧子砍、鋸子鋸,這樣木料就作得端直了。同樣,也讓我們在你身上畫線,再用斧子砍、鋸子鋸,……”聽到這話,那個駝背婦女毛骨悚然,很害怕地說:“怎麼?用斧子砍?那不就把我砍死了嗎?”木匠們滿不在乎地說:“那又有什麼辦法?除了斧子砍、鋸子鋸,我們別無它法。”當時,駝背婦女很傷心,但又不敢向任何人言及此事。諸比丘,當時的駝背婦女就是現在的春乾摩比丘尼,木匠們就是現在的六群比丘。往昔他們騙了她,沒滿其願,今世她繼續受騙。”(師言:這是同行等流果⑹。就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親怨若今生不了,則一直生生世世報下去。所以,我們平時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第一眼覺得很好或討厭,這都是前世的因緣,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6) 恰嘎國王
——輕慢尊者 王位複得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位布德作拉巴Ra多紮的人。他依佛陀的加持力遣除了叁界(Tisso Dhatu)輪回的痛苦,獲證了聖者羅漢的果位。尊者覺得世尊恩深似海,爲報佛恩,他決定度化無邊的衆生。依所化衆生的時、處、因緣等觀察,他觀知南方果賢巴(印度六大城市之一,漢譯薩彌城)的衆生與他有緣,且度化的時機已成熟。他便披上袈裟、手持缽盂往果賢巴城化緣。果然,城裏一位著名的大施主和其他眷屬經常供養他。尊者觀察他們的根基意樂,給他們傳授了相應的佛法。有的人得暖位⑴(Usma Gata)、頂位⑵(Murdhana)、忍位⑶(Khanti)、聖法位⑷(Lokikagra Dharma);有的得預流果(Sotapanna Phala)、一來果⑸(Sikitagami Phala)、不來果⑹(Anagami Phala)、羅漢果⑺(Arahat);有的得金輪王、梵天、帝釋天;緣覺⑻的果位,有的種下了如來正等覺的種子,更多的人對叁寶(Ti-Ratana)生起了不共的信心。(譯者:一些漢人在我們學院住了一段時間後,爲報答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的無比恩德,在漢地興起廣度衆生的宏偉事業,其弟子肯定也有不同的證悟吧,所以,我們也有這樣的緣起。)已得果的衆弟子對尊者祈求:“尊者,您對我們的恩德很大,把我們從叁惡趣中解救出來,從此,再也不墮入輪回(Samsara)中。我們度過了生死海,越過了骨架山。所以,我們誠祈尊者在有生之年能接受果賢巴信徒們的供養。”尊者和善地說:“在這裏也可以,但我還要饒益其他有情。”在場的信徒們都對尊者廣度衆生的大悲心贊歎不已。祈請者們禮畢尊者後各自回去了,可四面八方朝拜者紛沓而來。
正當此時,恰嘎國王率領著四大軍隊打獵。經過此施主門前時,(師言:印度的國王總是愛好打獵,殊不知打獵是下劣種姓所爲,非國王所應爲,可他們無聊,賴以打獵虛度時日。)國王見施主院內濟濟滿堂,便問手下大臣:“這個院裏怎麼這麼多人?”大臣說:“聽說有位布德作拉巴Ra多紮的人在這裏,所以,有很多人來朝拜他。”國王聽了尊者的名字,知道他是鄰國一位國王的太子,出家後證得了羅漢果,而且與他尊者的父親是故友摯交。“哦!原來是那個人,我應該去看看他。”于是,國王等來到了院內。尊者沒出外迎接,也沒起身,依然坐在法座上。國王頓時不悅,但還是勉強禮拜了尊者。之後,國王生氣地說:“他畢竟是在我的國土上,居然敢對我不恭!”大臣們也議論紛紛,對尊者說些失禮的話。國王更是火上加油,怒氣橫生。打獵返回時,國王說:“我們再去,若那位尊者仍是那副姿態的話,我就砍斷他的頭。”“對,我們應該如此。”衆大臣也隨聲附和著。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便向前跨了六步去迎接國王。因勞尊者親自迎接,國王身上原有的光立即消失了,大地瞬間裂開。見此,國王非常害怕,他知道是尊者迎接他的緣故,便馬上跪下來向尊者頂禮並祈求:“寡人愚昧無知,願一心一意求忏悔。”尊者悲顔,慈眼看著他說:“這對我倒沒什麼,只是您既然知道錯了,好好忏悔就可以了。”國王再叁祈問:“我心發惡願,身造惡業,驚動了尊者,這樣,對我的王位有沒有影響?對我的生命有沒有危害?”尊者安慰道:“不用擔心,對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我前邁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于六個月中失去王位,因您忏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複得。若您對我生歡喜心,則身上的光可立即恢複,裂開的大地也無害于您。”
注:⑴ 暖位: 此位可燒除煩惱,接近見道無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並以此位觀欲界、色界、無
色界之四谛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觀慧。修至此位即使是退欲而斷根造惡業,
乃至墮入惡趣,然而終必能得聖道而入涅槃。
⑵ 頂位: 于動搖不安定之善根(動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絕頂位,乃不進則退之境界。
于此 修四谛、十六行相。修至此位即使退墮地獄也不至于斷善根。
⑶ 忍位: 爲確認四谛之理,善根已定,不再動搖(不動善根)之位,不再墮入惡趣。分上
忍位、中忍位及下忍位。
⑷ 聖法位: 爲有漏世間法中能生最上善根之位,觀修欲界苦谛之一行相。于次一刹那入見道
位而成爲聖者。
⑸ 一來果: 即四聖果中之第二果。指斷除欲界九品修惑中之前六品而證得聖者果位並以來返
人天一次而得名。
⑹ 不來果: 略稱那含,意譯不還、不來,乃聲聞四果中第叁果之聖者。彼等已斷盡欲界九品
…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