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 乘 要 訣
有智慧的人,對所有顯宗和密宗甚深的要訣必須具備一個定解,這種定解應該是以歸納和攝集的方式來表示。
在小乘中,痛苦是所斷,滅谛是滅境,道谛是以什麼方法來斷除痛苦,這些必須要依靠教證才能了知。苦集滅道之間也有次第的關系,我們要先認識痛苦,然後依止道,最後現前智慧境界。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聖地鹿野苑第一次初轉*輪的內容,依靠這個四聖谛法,爲了自己獲得利益,先要修證人無我,然後精進修學叁學,最後滅盡煩惱獲得寂滅,這就是小乘道。
大乘道中,先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然後了知四谛,不執一切萬法,並且以慈悲心攝受衆生,修持四無量心,行持六度,最後獲得無余的涅槃。這裏的無余涅槃,也可以說是不住涅槃,即不住寂滅和輪回這二邊。以證悟二無我的智慧而不墮于輪回的邊,以大悲心而不墮入涅槃的邊,是屬于大乘的涅槃。
輪涅所攝的一切緣起顯現,若善加觀察,全部都是遠離戲論是假立的法,沒有實有的本體。于此,雖然在甯瑪巴、嘎登派等有不同的觀點,這在以前麥彭仁波切的辯論書中也比較廣說,但不管他們如何辯論,實際上的意思就是一切萬法都是假立的。就象薩哈所說,對于孩童的遊戲,大人感到希奇。同樣,見到了二谛雙運的意義,實際上就是見到了大乘總的聖道。勝義谛和世俗谛雙運而離一切戲論的法界,就是自性光明叁身無別的本性。
對于大樂智慧和俱生智慧,顯宗和密宗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在生圓次第中,有些宗派認爲生起次第的智慧,必須依靠本尊等各種勤作的方法,但是修持生起次第能不能得到最究竟的的果位呢?衆多高僧大德公認這是不可能的。修持圓滿次第所得到的果位也有不同的說法,在此就不廣說了。對于大圓滿,如大樂智慧、明樂智慧或者空樂智慧,在《定解寶燈論》中也有不同的名相,實際上瑪哈約嘎、阿努約嘎和阿底約嘎叁種瑜伽所承認的智慧也有各異的名稱。
大圓滿的所有竅訣,全部是依靠傳承根本上師的教言而歸納。所謂的教言和竅訣,至關重要。如屠夫對殺生有一個技巧方便,木匠對家俱的製作非常善巧,同樣作爲大圓滿的上師,對觀察弟子的根機等方面也有相應的技巧和竅訣。
實際上,大圓滿當中所講的法,也就是當時釋迦牟尼成佛時,所證悟的寂滅深廣猶如甘露般的妙法,就是和釋迦牟尼成佛時所說的那句偈子的意義沒有任何差別。此外,在《般若經》中的"心無所住","心之本性爲光明"的意思以及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切諸法無有所取所舍"的意義,這些皆與大圓滿當中所講的內容無二無別。
從意義上而言本無什麼差別,但是大圓滿自有不共同的殊勝竅訣。比如我們去拉薩,有些人走路去,有些坐汽車,有的乘飛機去,雖然目的地相同,但乘飛機只要一、二小時就能順利到達拉薩,而坐車或步行就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同樣,大圓滿的所證與顯宗大乘也沒有任何差別,但所用的方式裏有一個不共同的竅訣方便。
這種自性光明的智慧,實際上就是聖者如來的獅吼教言,是顯宗和密宗的最究竟密意。如果明白了這種道理,之後發菩提心、積累資糧,經過五道十地,最後會迅速獲得法身和色身二殊勝的果位。
當然,要對佛法經典進行诠釋,就必須依靠彌勒菩薩和龍猛菩薩的論典。在我們藏傳佛教各派,全都屬于大乘佛教,嘎登派著重解釋的是釋迦牟尼佛第二轉*輪的意義,解釋第叁轉*輪則以覺囊派爲主,第二轉和第叁轉二者密意雙運,如此修行的就是我們甯瑪巴自宗。在甯瑪巴當中,榮素班智達、全知無垢光尊者和全知麥彭仁波切對以上密意曾作過大量的注解和闡釋,比如全知麥彭仁波切作的《如來藏獅吼教言》等論典就專門講述了這些道理。
他空和自空的觀點,在印度和藏地都有比較大的辯論,因此當時月稱菩薩與沾紮果木辯論的故事在整個藏傳佛教和印度佛教中都是一段重要的曆史。有些大德認爲,如果承認自空派或他空派,那就互相有辯論,互相也不能承認。
作爲我們甯瑪巴自宗,見解本應與龍猛菩薩相同,可是現在甯瑪巴中的有些持他空見者既跟隨無著菩薩又跟隨龍猛菩薩。按道理來講,覺囊派必須要破斥龍猛菩薩的觀點,把他空派的作者說成是阿德瓦河樂紮瓦,我就覺得這並不是很合理,根據全知麥彭仁波切的論典,這種說法並不究竟了義。但不管怎樣,自空和他空的派別中也有各種辯論。
聲聞、緣覺和菩薩乘在以上已經講完了,現在講密宗的外續部。首先了知離四邊戲論的法性,然後通過修持有相的本尊和密咒手印的瑜伽,最後獲得共同和不共的成就,這叫做是外續部,它跟顯宗相比,成就非常快。在外續部,分別對應下中上叁種智慧,而有如君臣、友兄、水喻叁種修行方式,即又可分事部、行部和瑜伽部。關于在外叁續中不同的密乘戒律受持法,在榮素班智達的《略說誓言》中有廣說。
首先知道一切諸法任運等淨自圓滿,然後依靠方便道和智慧道以如幻而獲得解脫,這種方便方法也稱爲是內續部。密乘當中有解脫道和方便道,相應有一些甚深的教言,內續部的成就更爲快捷,在其中又可分爲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首先抉擇一切諸法本來即是清淨平等,這種等淨無二的意義通過能成熟的灌頂和能解脫的教言來進行領受和體會,在此基礎上再繼續修持真如、顯位和因位叁種等持,這種修法就稱之爲生起次第。輪涅所攝的一切法可以包括在風和心當中,當不清淨的法(業風)全部融入中脈後,就能現前光明智慧,這就是殊勝方便的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又可分爲自身方便和她身方便。
遠離一切勤作的自然智慧,以及叁金剛本來無二無別的意義,是通過上師的教言使之現前而獲得證悟,這種修法稱爲是大圓滿金剛頂乘。在大圓滿中經常講心中有自然本智,自然本智居住在心藏時稱爲是智慧,當它通過智慧脈在外面顯現影像的時候就稱爲是心。大圓滿中也有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以及本來清淨和任運超越的一些修法。
從顯宗小乘到密乘之間,智慧不一樣,相對應有不同的派別,那麼其中最殊勝的就是金剛乘。金剛大圓滿乘是最究竟的法,是能即生成就的殊勝佛法,我們趨入這樣密法的人,都具有殊勝的緣份,能相遇大圓滿法的這種福德和各種功德,在系解脫的續中也講過不少。
根據將自心轉爲道用的方法差異,大圓滿當中又可分爲心部、法界部和竅訣部。將心轉道用爲光明智慧的遊舞,稱爲是心部。一切諸法是空性,空性也是心的一種遊舞,用這種方法來抉擇的宗派稱爲是法界部。心和外境無二無別,也可以說是智慧和大樂無二無別,在此境界中轉爲道用的修法在竅訣部中比較廣說。大圓滿還可分爲耳傳和岩傳的教言,比如無垢光尊者的甚深心滴主要宣講了耳傳的法門。
根據大圓滿中秘密的竅訣部修持之後,會得到虹身成就,這也就是無余成就和有余成就。如蓮花生大士和布瑪密渣所成就的是永恒的虹身,有些暫時成爲虹光消于法界的,象迦納思紮和西日桑哈成就的是暫時的虹身。因此,最後成就何種虹身,也是根據高僧大德的發願力和所化衆生的緣份而有差別。獲得大圓滿成就之後,根據有些大圓滿講義,就能立即度化叁千大千世界衆生等有各種說法。
總之,麥彭仁波切告訴我們,大家都具有殊勝奇妙的因緣,今生才會值遇到大圓滿的法。遇到大圓滿的人,今生、中陰或來世一定會成就。比如,有些人得到了大圓滿的灌頂之後,如果在今生修得並不是非常精進,那他在下一輩子十五歲至二十五歲之前會遇到大圓滿,之後獲得成就。
又比如在傳講大圓滿的時候,有些傍生也聽聞到了大圓滿的法語,雖然他們並沒有得到灌頂,也沒有真正地修持過,但僅僅是聽聞到大圓滿教言的功德,勝喜金剛(嘎繞多傑)說,在七世之內也會獲得成就,這裏的"七世",有的人解釋說是指人身七世。
如果系解脫帶在身上,在七世當中能不能得到解脫呢?我們對此也需要進行觀察。得到灌頂和系解脫的人,若違背了金剛上師的教言,第一世必定墮入金剛地獄,而金剛地獄的壽命非常漫長,是十萬億劫,但我認爲從金剛地獄中獲得解脫之後,連續得到六次的人身,然後再獲得成就,應該這樣解釋。我想大家只要對密法不生邪見,認爲這是十方諸佛菩薩最究竟的精華,對它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心,這就已經足夠了。
我們在修持的時候,若是認爲其它宗派的法都不殊勝,惟有自己所修的法才是獨一無二的正確,這樣也會導致一些過失。相反,對自宗傳承持明上師的教言,認爲並非十分殊勝,好象其它宗派的辯論更勝一籌,由此對自己的根本上師和對大圓滿不太重視,我想這種人也根本得不到甯瑪巴法流當中所講的成就。
按理,對自己的根本上師應該有一個真佛般的信心。一般,我們依靠各種教證應將上師看作爲佛,比如佛曾告訴阿難:我涅槃以後,就以善知識的形象度化你等衆生。所有的上師即是佛的化身。又比如阿彌陀佛的化身菩提薩埵也曾說過:將來所有的堪布都是我的化身。在經典和教典中也是經常講到上師的功德,有"上師佛、上師法、上師僧",以及"修十萬個本尊不如一刹那祈禱上師一次殊勝"等等講法。
如果自己對上師生起邪見,最好不要過夜,立即就要忏悔。有些續部當中講,凡是有關違背上師的這些誓言都不容易忏悔清淨。但我想,如果對上師稍微生起一點邪見,或者對上師有點矛盾,馬上就到上師面前發露忏悔。
希望你們對上師和法不要退失信心,既然現在已經遇到了非常殊勝的大圓滿正法,那麼大家就應該珍惜此難得的因緣和機會。即使你不能直接修持大圓滿法,那至少對大圓滿不要退失信心。
內道各種宗派有關基道果方面的道理有非常廣泛的論述,但以簡要說明,也可包括在以上…
《竅決寶藏海 12、諸乘要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