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32. 如是,尊者,當我請問薩若毘耶梨弗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推诿地回答。
尊者,就像有人被問到芒果時,卻談論有關面包果的事;或者被問到面包果時,卻談論有關芒果的事。同樣地,當我請問薩若毘耶梨弗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推诿地回答。
尊者,那時我心裏想:『像我這樣的人不應該想要刁難活在他自己領土的沙門或婆羅門。』因此,我對薩若毘耶梨弗的話既不隨喜,也不反駁。然而,盡管既不隨喜也不反駁他的話,我卻仍然感到不滿意,但是一句不滿意的話也沒說。我沒有接受、沒有信奉他的教理,就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第一種可見的沙門果
33. 如此,尊者,我請問世尊:尊者,世間有各種行業,如:馴象師、馴馬師、馬車夫、弓術家、搬運工、兵營將官、突擊兵、皇家重臣、前線軍、騎牛軍、軍隊勇士、铠甲兵、家奴、糖果商、理發師、侍浴者、廚師、製花環者、洗衣工、織工、編籃者、陶藝家、統計學家、會計師、以及類似性質的其它行業,(從事這些行業的)所有這些人都享有他們行業當下可見的成果:他們本身得到快樂與歡喜,並且將快樂與歡喜帶給他們的父母、妻兒、朋友及同事;他們以殊勝的禮物供養給沙門與婆羅門──導向善趣、結成樂報、引生天界。尊者,可否指出同樣當下可見的沙門成果?」
34. 「可以,大王。且讓我問你這件事,照著你認爲適當的情況回答我。
你認爲如何,大王?假設你有一個奴隸,他是一個工人,比你早起、比你晚睡、做你想做之事、總是爲了你的快樂而行、對你說話客氣有禮、始終留意你是否滿意。
他心中可能會如此想:『善行的果報實在太美好、太殊妙了!此阿阇世王是人,我也是人;然而阿阇世王就像天神一般,充分地享受五欲之樂,而我只是他的奴隸、他的工人──比他早起、比他晚睡、做他想做之事、總是爲了他的快樂而行、對他說話客氣有禮、始終留意他是否滿意。如果我行善的話,我也能像他一樣。且讓我剃除須發,穿著橘黃色袈裟,離開在家生活出家去吧。』
過了一段時間,他剃除須發,穿著橘黃色袈裟,離開在家生活而出家。出家之後,他于身、口、意方面自製地安住,滿足于最簡單的飲食與住所,樂于獨住。
假使你的部下將這一切情況報告給你,你是否會說:『來人!將那個人帶回來,叫他再作我的奴隸、我的工人,比我早起、比我晚睡、做我想做之事、總是爲了我的快樂而行、對我說話客氣有禮、始終留意我是否滿意。』?」
35. 「當然不會,尊者。相反地,我會禮敬他,尊重地起立迎接他,邀請他坐,請他接受我供養的袈裟、缽食、住所及醫藥。並且我會提供他正當的保護、防衛與安全。」
36. 「你認爲如何,大王?若是如此,是否有可見的沙門果?」
「當然有,尊者。」
「大王,這就是我要爲你指出的第一種當下可見的沙門果。」
第二種可見的沙門果
37. 「尊者,可否指出其它當下可見的沙門果?」
「可以,大王。且讓我問你這件事,照著你認爲適當的情況問答我。
你認爲如何,大王?假設有一個農夫,他是一個平民,納稅以維持皇家的收入。他心中可能會如此想:『善行的果報實在太美好、太殊妙了!此阿阇世王是人,我也是人;然而阿阇世王就像天神一般,充分地享受五欲之樂,而我只是一個農夫,一個平民,納稅以維持皇家的收入。如果我行善的話,我也能像他一樣。且讓我剃除須發,穿著橘黃色袈裟,離開在家生活出家去吧。』
過了一段時間,他舍棄財産,不論財産多或少;舍棄親族,不論親族大或小;剃除須發,穿著橘黃色袈裟,離開在家生活而出家。出家之後,他于身、口、意方面自製地安住,滿足于最簡單的飲食與住所,樂于獨住。
假使你的部下將這一切情況報告給你,你是否會說:『來人!將那個人帶回來,叫他再作農夫、平民,納稅以維持皇家的收入。』?」
38. 「當然不會,尊者。相反地,我會禮敬他,尊重地起立迎接他,邀請他坐,請他接受我供養的袈裟、缽食、住所、醫藥。並且我會提供他正當的保護、防衛與安全。」
39. 「你認爲如何,大王?若是如此,是否有可見的沙門果?」
「當然有,尊者。」
「大王,這就是我要爲你指出的第二種當下可見的沙門果。」
更殊勝的沙門果
40. 「尊者,可否指出比這兩種更殊勝與崇高的其它種當下可見的沙門果?」
「可以,大王,谛聽及注意,我將爲你說。」
阿阇世王回答世尊說:「是的,尊者。」
41. 世尊說:「在此,大王,如來出現于世間,他是阿羅漢、圓滿覺悟者、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陀、世尊。他以親身現證的智慧明了這個有諸天、諸魔、諸梵天的世間,這個有諸沙門與婆羅門、諸王與人的世代,他廣令衆知。他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具足義理與辭句。他顯示徹底圓滿與清淨的梵行。
42. 平民、或平民之子、或生于其它種姓的人來聽聞佛法。聞法之後,他對如來生起信心。具備信心之後,他思惟:『在家生活是擁擠的、是塵擾之途;出家則有如曠野一般開闊。在家人不容易過著徹底圓滿、徹底清淨、如磨亮的螺貝那般光明的梵行生活。且讓我剃除須發,穿著橘黃色袈裟,離開在家生活出家去吧。』
43. 過了一段時間,他舍棄財産,不論財産多或少;舍棄親族,不論親族大或小;剃除須發,穿著橘黃色袈裟,離開在家生活而出家。
44. 出家之後,他遵守波提木叉戒 ,具足正當的行爲與行處。自從受戒之後,就依戒自律,見到最小的過失也能帶來的危險。他擁有良好的身語業,活命清淨,具足戒行。他守護六根之門,具足正念與正知,並且知足。
小分戒
45. 大王,比丘如何具足戒行呢?在此,大王,舍棄殺生之後,比丘戒除殺害生命。他放下棍棒和武器,心存良知地安住,充滿慈愛,關心一切衆生的幸福。這是他的戒行。
舍棄偷盜之後,他戒除拿取別人未給予之物。他只接受與期待他人給予之物,以清淨心過著誠實的生活。這也是他的戒行。
舍棄不淨行之後,他過著獨身的梵行生活。他遠離塵囂而住,戒除俗人的淫行。這也是他的戒行。
舍棄妄語之後,他戒除說謊。他只說實話,致力于真實地生活;他誠實、可信、不會欺騙世間的任何人。這也是他的戒行。
舍棄誹謗之後,他戒除挑撥離間。他不會將在此處聽到的話傳到別處,以便使別處的人與此處的人分裂;也不會將在別處聽到的話傳到此處,以便使此處的人與彼處的人分裂。他是被分裂的人們的調和者,是友誼的促進者。他欣喜、好樂、愉悅于和諧,只說促進和諧的話。這也是他的戒行。
舍棄粗話之後,他戒除粗言惡語。他只說輕柔、悅耳、親切、適意、文雅、和藹、衆人悅可的話。這也是他的戒行。
舍棄廢話之後,他戒除绮語。他在適當的時機才說話,說真實與有利益的話,說關于法與律的話。他的話可貴、適時、合理、慎重、與善法相關。這也是他的戒行。
他戒除傷害種子與植物的生命。
他只在一天裏的一段時間內取用食物,戒除在夜間及不適當的時間取用食物。
他戒除跳舞、唱歌、演奏音樂及觀看不適當的表演。
他戒除戴花環、以香水打扮及以油膏美化自身。
他戒除使用高及奢侈的床和椅。
他戒除接受金銀。
他戒除接受未煮之谷物、生肉、婦女與少女、男奴與女奴、山羊與綿羊、雞與豬、象、牛、馬與驢。
他戒除接受田地與土地。
他戒除爲人傳遞訊息與辦理差事。
他戒除從事買賣。
他戒除涉及不實之秤重、假金屬及不實之度量器具。
他戒除賄賂、欺詐與詭計等不正當方法。
他戒除斷人手足、處人死刑、監禁他人、搶劫、掠奪與暴力。
這也是他的戒行。
中分戒
46. 鑒于有些沙門及婆羅門依靠信衆供養的食物過活,卻一再地傷害種子與植物的生命──由根生、莖生、節生、芽生及種生的植物──他戒除傷害種子與植物的生命。這也是他的戒行。
47. 鑒于有些沙門及婆羅門依靠信衆供養的食物過活,卻享用積存的物品,如:積存的食品、飲料、衣服、車乘、寢具、香水、可食之物──他戒除享用積存的物品。這也是他的戒行。
48. 鑒于有些沙門及婆羅門依靠信衆供養的食物過活,卻觀看不適宜的表演,如:
呈獻舞蹈、歌唱、音樂演奏的表演;
戲劇表演;
民謠吟誦;
以鼓掌、铙钹、鼓演奏的音樂;
藝術展覽;
特技表演;
象、馬、水牛、公牛、山羊、公羊、公雞、鹌鹑的抟鬥;
棍戰、拳擊、摔角;
演習、點名、列陣、閱兵──
他戒除觀看這些不適宜的表演。這也是他的戒行。
49. 鑒于有些沙門及婆羅門依靠信衆供養的食物過活,卻沈迷于下列這些遊戲與娛樂 :
八列板戲;
十列板戲;
想象板戲;
踢石跳格子;
挑片遊戲 ;
骰子遊戲;
棍戲;
手指繪畫;
球戲;
…
《沙門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